黑客帝国2: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41:41

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

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在现实生活中,垄断者为获取更大利润,会对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即差别定价。所谓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假如不同价格反映了产品的质量和本钱的不同,那么这只是价格差别而非价格歧视。即价格歧视夸大的是同一产品或微小差异的产品在不同情况下向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点理解:价格歧视的实施者是具备垄断势力的同一厂商。价格歧视的目的是尽可能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以增加厂商利润。

价格歧视分为三类:完全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即厂商向每个消费者索取他愿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此时,厂商可以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采用完全价格歧视,厂商需要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个人化定价。二级价格歧视,指企业将产品划分为不同消费量的区段,并对不同区段索取不同价格。消费量越大的区段价格水平越低。三级价格歧视,指具有垄断势力的厂商根据某些与顾客消费偏好相关的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等,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对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群体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在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在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

基于此,无论是哪种价格歧视,都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厂商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即控制价格的能力。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中,厂商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它是即定市场条件下价格的接受者,因此无法实施价格歧视。二是厂商应该知道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在此基础上,知道应该向谁索取高价、向谁索取相对的低价。三是厂商有能力杜绝“套利”现象的出现,即能阻止低价获取产品的消费者再高价转让,以确保自己的利益。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于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或是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也就是对于市场进行分割,形成各个子市场,然后把总销量分配到各个子市场出售,根据各个子市场的需求弹性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下面我们分析制定不同价格的原因。

对于两个不同市场,边际收益函数为MRA MRB  完全垄断厂商为获取最大收益,必定会将两个市场的销售量调整到MRA = MRB(等边际原理的运用),产销量Q=Q1+Q2垄断厂商为了达到最大利润,需对不同市场索取不同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高。这个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麦当劳实行折扣券来增加收益。我了解到的麦当劳经营策略中包含了我们所学习到的价格歧视理论。

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的涵盖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的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经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然而餐厅并不是麦当劳这一世界品牌的全部,它只是冰山的一角,因为在它的后面有全面的、完善的、强大的支援系统全面配合,其中麦当劳连锁店一直采取的向消费者发放折扣的促销策略,便是其经营方式的一种。

如果说这样做是为了增加销售量,吸收更多的顾客,那么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事实上,经过上面的分析,麦当劳是实行了三级价格歧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会去注意到折扣券将其剪下来,并在下次来就餐时带上。特别是对于富裕而繁忙的高收入群体来说,他们并不在乎折扣,而且他们在麦当劳就餐的频率本身就低,更不会花时间收藏折扣券等到下次去时带上。但是对于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的家庭,他们到麦当劳吃东西的频率高,也就是需求弹性大,他们愿意剪下折扣券并且保存到下次就餐时用,因为他们收入低,实际购买力低,更加在乎价格的高低。受到低价的吸引,本身就常到麦当劳就餐的普通家庭更加愿意享受优惠,这便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量,从而增加了收益。同时,麦当劳又从那些没有享受优惠的高收入消费人群赚取了更多收益,因为如果直接降价,由于不带折扣券的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而产生的多得收入就会消失。还比如,我们学生常常去光顾麦当劳,而且常常是拿着学生优惠券或者是节假日活动优惠价格时,这就是麦当劳运用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们学生所处的低消费群体得到了较低的价格。

麦当劳成功的运用三级价格歧视将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分割开来,实行差别价格,从而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折扣券限制了消费者选择范围,使得消费者只能根据折扣券上指定的种类选择,所以消费者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是付出了成本的。就像我们常常在用优惠券时只能选择固定的几种食物,如果我们不愿意吃这几种,还是要付更高的价钱去买自己更加喜欢的种类,这实际上还是麦当劳经营者获得了利润。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日益突出的住房以及日渐上升的房价问题,也有很多经济学原理在里面。经过查找资料,我得到关于房价在市场中的制定也是与价格歧视密切相关的。

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现代社会居民生活中所必须的,因此其具有商品和社会保障品的双重性质。在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后,根据不同的收进对象,国家对新增住宅划分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个层次,分别面对高收进家庭、中低收进家庭和城市最低收进家庭,对这些房屋实行不同的价格。中低收进家庭在我国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推行经济实用房政策是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是一项民心工程,但这项政策实施起来却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因此有人对我国住房市场的划分提出了质疑。下面利用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住房市场划分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

完全价格歧视也称一级价格歧视,指开发商对每一单位住房商品的销售价格即是买房者对该单位住房商品的最大支付意愿的方式。假定每个购房人对于每一种住房商品有一个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垄断的开发商通过定价为购房人愿意购买的价格,以获取全部的消费者剩余。开发商实行完全价格歧视后,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并且增加了社会总福利。实质是价格差别化形式下销售量的最大化导致利润的最大化。该种方式在企业增加利润的同时增加了社会总福利,相对进步了低收进家庭的购买能力,促进了社会公平。固然这种方式能实现开发商的利润最大化,也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在实际中确是难以实现的,由于它要求开发商能正确地知道每个消费家庭的需求曲线,而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数目价格歧视亦称二级价格歧视,指开发商的销售价格依靠于买房人购买的数目,而与买房人的特征无关。买者价格歧视也称三级价格歧视,卖者通常根据买者的各种特征(如年龄、职业、收进等)把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市场,不同市场对同一商品支付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住房市场划分的福利效应有着一定调节作用,在我国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时,必须正确地区分高低收进人群,避免高收进人群进如经济适用房市场,才能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

价格歧视作为一种垄断价格,它既是垄断者获取最大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又会导致不公平竞争,理所当然地应该加以限制。但是,限制价格歧视并非要取消一切价歧视。因为价格歧视在市场中既有利又有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价格歧视理论与实际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对经济学中三种价格歧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是经济学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