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和颜丹晨:戏说“歧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9:45:10

戏说“歧视”

(2011-02-10 16:07:27)转载 标签:

杂谈

年关没过,一年二度的纽约时装周又要开始了.这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时刻,恨它,是因为远行的孩子们,一次次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幸福的家乡,冷清的留在大洋彼岸奋斗,通过电话,听着春节的爆竹声响起,却无法享受一个完整的假期.爱它,是因为每年,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才可以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在无数次的被拒绝和被赞扬之后,不断完善,让身心变得更坚韧.时装周是一个充满了失望与惊喜,期待与祝福的季节,是越来越多的来自各个国家的年轻的模特儿梦想起航的始发站.

这几天大风,走在曼哈顿的街头感觉就像要被吹走似的.但是遇上了面试高峰期,每天跑十来个地方并不出奇.很多面试的地点并不远,所以可以步行,而有些面试坐几站地铁也就到了,方便快捷.最怕的就是碰到那种面试的地点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好是有钱的打车去,没钱的走路去了.昨天傍晚就遇到一个这样的情况,风大的要命,我连走了好几十个街口,终于坚持到了面试的地方.被冻僵的脸还没缓过神来,刚准备进门把东西放下换上高跟鞋,就被门口的面试小姐请了出去,说:"你就在外面准备就好了,东西留在地下."这种情况在以往的面试中常有发生,因为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有些品牌的办公室非常狭小,去参加面试的模特儿人数一多,走廊上就会挤满了人,漫长的等待让疲惫的模特儿们不得不瘫坐在地上休息聊天.而这里却不同,因为我清楚地看到,在我之前抵达的几位白人模特儿已经进入了宽大的办公室里准备面试了.我一个人窘迫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敞开的大门外收拾好行装,可是面试小姐仍然没有让我进门,只是说冷冰冰的说: "你在门口走廊给我走一遍就行了."其实这件事情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面试官总有个人的喜好,品牌也有每一季设计的倾向性,不可能人人合适。关键就是因为好不容易才走到了这里,累到几乎要崩溃了,结果连门都没让进,就让人觉得特别委屈,看到后来到达的几个白人模特儿顺利进入房间,我心里隐隐的生出了一条疑问:难道就真的是因为我是亚洲人?
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是需要找个地方疏解一下,微博成了最近的新玩意,随手写了几句感想放上微博,没想到顿时招来了非议。有人说我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没有被邀请进门的啦,有人说我不要觉得自己是亚洲人就丢脸啦,有人甚至要求我曝光拒绝我进门的品牌号召国人抵制。其实,冷静下来想一想,问题根本没有那么严重,至少,不至于上升到民族情结的高度。明白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分析自己的失败的时候,多数都会归结于外在的因素,而在分析自己的成功的时候,多数都会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于是,对于在国外打拚的我们来说,常常会把被拒绝的原因,潜意识里归结于白人对我们的种族歧视。
说起种族歧视,我一生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还不止于此。记得16岁那年在法国参加世界精英模特大赛的时候,后台的化妆师给为数不多的亚裔和黑人模特儿化妆总是草草了事,亚裔模特儿除了打一点粉底以外别的什么也没有,而黑人模特儿更简单,只是在脸上涂满Baby油。几个模特不满意了,和化妆师大吵了起来,化妆师不以为意的说:“我们就是这样子的啊,我们要最简单的妆容,每个人都是这么化的。”一边说着一边给白人模特儿狂打着深色眼影。那是60个国家的冠军参加初赛的时候,而初赛结束,选出了获奖的前15名,周围人的态度立马不一样了,刚才还在角落里被遗弃的我,有幸作为少数人种里唯一入选的选手,一下子被捧上了天堂一样,各大化妆师争相过来捧着我的脸说这是上帝的完美杰作,然后手指和刷子并用的在我脸上创作起来。这是将近10年前发生的事情,那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将“种族歧视”这个字眼深深的埋藏在了心里。
时过境迁,去年第一次参加纽约时装周,记得是最后一场秀,设计师非常喜欢我穿上他最隆重的那条长裙的感觉,认为我是目前为止最能驾驭那条裙子的人。可惜他忘记了,我会说英语这件事,在他和造型师的争执中,我又一次心灰意冷。造型师说这条裙子应该作为整场秀的完美压轴,而设计师坚决反对的说:她是中国人,中国人怎么能压轴呢?那些日子,和全世界千千万万不同国家的女孩一起奋战在时装周的现场,让我全然已经忽略了自己的国籍,因为时尚,也和音乐一样,但凡是美好的东西,终归都是没有国界的。美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非常欢迎少数人种的了,却还在时装周的最后一天让我把对美国人的平等友好影响,击碎得荡然无存。难道“歧视”在西方文化里,真的就那么根深蒂固吗?
常有人说,中国的模特儿在国外闯荡,就是为了征服西方人,征服全世界。其实我私底下认为,这样的说法也未免有些太偏激了。我们不是去打仗的,也不需要征服谁,外国的市场一直就在那里,从前,现在,未来都有很多的亚洲面孔在那里生存。并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刻意的把我们拒之门外,然后再通过我们一次次的敲门,好不容易敲开了的那一个,便成了英雄,凯旋归来之后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其实不是现在外国市场的大门向我们愈加敞开了,而是我们的本身进步了,有能力在海外生存了,模特儿们的英语水平提高了,不会再害怕人生地不熟受欺负了,科技发达了,最新的时尚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递到全世界,于是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择去合适自己发展的地方。有人抱怨说,外国人不给机会,其实这样想一想,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在工作繁忙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谁不想跟比较容易沟通的人一起工作呢?说半天都听不明白一句,又表现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客户也会疲倦。在中国的客户们,有时候面对国外来的模特儿在语言上沟通等问题,也会伤脑筋,暗地里叫着他们老外。嘲笑他们不懂我们的规矩。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不懂语言的中国人来到外国,又不积极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当然难免会引来一些不和谐了。
常有人说,某某某出国肯定是因为在国内混不下去了吧?其实哪有那么严重,模特儿这份职业很多时候都是靠先天条件的,这些是父母给的,我们很难改变,这些先天条件直接就能决定这个模特儿到底适合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有的人身高有限,但是平面有优势,如果也傻愣愣的随大流冲到国外去走秀这趟浑水,未免也太不值得了吧。有的人舞台表演有优势,外形又非常有型,如果天生性格上喜欢接受新鲜文化,那么尝试一下海外市场呢?很多时候,真的不能针对某个品牌,由于某季没有用亚洲脸孔,就怪他们歧视。因为时尚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有点偏离于大众的创作意思,不可能人人都适合的嘛,如果要设计人人都适合的东西,估计世界上只能卖T恤和牛仔裤了。所以每一季设计出来的服装和妆发,总会有人不合适。比如我就觉得亚洲人很难驾驭浅蓝浅绿浅黄色的眼影,因为我们的眼睛根本就没有那样的颜色啊,就好像外国人穿旗袍跟和服一样,总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儿别扭。
常有人说,那些在海外发展的模特儿样子古怪极了,国内市场肯定接受不了。其实形象形象,必须有了造型才能像。一个优秀的模特儿,本身就应该具备很高的可塑性,可以像一张白纸一样,被造型师和设计师打造成各种有趣的模样,这才是这个行业千变万化的精彩之处。模样再奇怪的模特儿,也不过就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得以生存在这个行业必定是因为她仍可以给大家带来美。就像我经纪人曾对我说的一样:“别管别人说你长得够不够东方,你在我们西方人眼里,怎么看都是个东方人。”西方人对东方模特儿的认知,已经从最早的一率蒙古脸,丹凤眼,到了现在的各种类型,在艺术家们眼里,美的就是美的,管你是黑的白的还是黄的,美的是你的整体气场,美的是你如何将艺术创作与自己的型格结合表达至融洽。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的世界随着我们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大,我们的世界也随着我们的快速变得越来越小。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歧视”是存在于那些对世界没有足够认知度以及自我内心不安的人群当中的,把问题归结于自己,努力再努力一点,一切便豁然开朗。八年抗战胜利,中国却迎来了国共内战。在越来越多的模特儿立志要去征服外国市场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们真正需要征服的,是自己民族内部的那些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