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军团第一季种子:定性决策法与定量决策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7:42
定性决策法  定性决策法又称主观决策法,是指在决策中主要依靠决策者或有关专家的智慧来进行决策的方法,这是一种“软技术”。管理决策者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并依据个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采取一些有效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各自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从对决策对象的本质特征的研究入手,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目标、决策方案的拟定以及方案的选择和实施作出判断。这种方法适用于受社会、经济、政治等非计量因素影响较大、所含因素错综复杂、涉及社会心理因素较多以及难以用准确数量表示的综合性问题。这种“软技术”方法是企业决策采用的主要方法,它弥补了“硬”方法对于人的因素、社会因素等难以凑效的缺陷。“硬”、“软”两类技术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是决策更为有效。  定性决策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经理人员决策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等,其中德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尤其在长远的战略决策中,由于许多条件的不肯定性,德尔斐法特别适用。  德尔斐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明的,最早用于预测,后来推广应用到决策中来。德尔斐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谕之地,城中有座阿波罗神殿可以预卜未来,因而借用其名。  德尔斐法  德尔斐法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是一种向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的专家集体判断。它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组织决策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照资料再发给每一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专家的意见渐趋一致,最后做出最终结论。  德尔斐法的实施过程大致如下。  1.拟定决策提纲。先把决策的项目写成几个提问的问题,问题的含义必须提的十分明确,不论谁回答,对问题的理解都不应两样,而且最好只能以具体明确的形式回答。  2.选定决策专家。说选择的专家一般是指有名望的或从事该项工作多年的专家,最好包括多方面的有关专家,选定人数一般以20~50人为宜,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可选择100人以上。  3.征询专家意见。向专家邮寄第一次征询表,要求每位专家提出自己决策的意见和依据,并说明是否需要补充资料。  4.修改决策意见。决策的组织者将第一次决策的结果及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发出第二次征询表,同时把汇总的情况一同寄去,让每一位专家看到全体专家的意见倾向,据此对所征询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或重新做一次评价。  5.确定决策结果。征询、修改以及汇总反复进行三四轮,专家的意见就逐步集中和收敛,从而确定出专家们趋于一致的决策结果。  德尔斐法也可理解为组织集体思想交流的过程。这个方法有如下几个特点。  1.匿名性。征询和回答是用书信的形式“背靠背”进行的,应答者彼此不知道具体是谁,这就可以避免相互的消极影响。  2.反馈性。征得的意见经过统计整理,重新反馈给参加应答者。每个人可以知道全体的意见倾向以及持与众不同意见者的理由。每一个应答者有机会修改自己的见解,而且无损自己的威信。  3.收敛性。征询意见过程经过几轮(一般为四轮)重复,参加应答者就能够达到大致的共识,甚至比较协调一致。也就是说,统计归纳的结果是收敛的,而不是发散的。 定量决策法       一 简介   决策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有许多,除了运筹学方法外,还有期望值法、决策树法、边际分析法、现值分析法等。       二、定量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

  是通过分析产品成本、销售量、和销售利润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临界点(保本点)而进行选择的方法。  企业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量与销售单价的乘积;产品成本包括工厂成本和销售费用在内的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A、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指总额随产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关系变化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工资,就单件产品而言,变动成本部分是不变的;  固定成本(Fixed Cost):是指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折旧和管理费用;  B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I=S-(Cv×Q+F)  =P×Q-(Cv×Q+F)  =(P-Cv)Q-F  I—销售利润 P—产品销售价格  F—固定成本总额 Cv—单件变动成本  Q—销售数量 S—销售收入  C、盈亏平衡分析:  总成本:C=F+Cv×Q  总收入:S=P×Q  列出盈亏平衡方程:C=S  P×Q=F+Cv×Q  盈亏平衡点:Q=F/(P-Cv)  D、三个概念:  单位边际贡献:单件产品售价与单件产品的变动成本之差称为单位边际贡献(=P-Cv);  边际贡献率: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与单件产品售价之比(=单位边际贡献/P);  边际贡献总额:将单位边际贡献与销售量的乘积称为边际贡献的总额(=单位边际贡献×Q)。

2、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 )

  边际分析考虑的不是总量状况和平均成本,而是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其他要素都不动,只改变一种要素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带来的收入增量变化及对成本的影响。  只要增量收入超过增量成本,增加产量就会增加利润,就可以继续追加投入。  当收入增量等于投入增量时应果断地停止投入。  在投入增加到第三个单位时,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都是递增的,边际产出达到峰值,单位投入效益最好。  当每单位投入带来的边际产出开始递减时,总产出还在增加,但单位投入的效益下降。当边际产出为零时,总产出也开始下降。  当投入量已定时,边际产出最大的方案是最好的方案。  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因而可以通过边际分析来决定是否继续追加投资。

3、(净)现值分析法——NPV法

  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将不同年份的净现金流量用一定的贴现率折算到起始年份后再扣除初始投资,使不同方案的资金收入具有可比性的方法  NPV=∑[St/(1+i)t]-Po  St为第t年的现金净收量,i为贴现率,n为投资方案的有效年限, Po为第一年初的投资额。净现值大于零的方案是可行方案;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i为贴现率——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这里,贴现率可参考银行贷款利率确定,贴现年份越长、贴现率越高,现值越小  举个例子:  贴现率为10%,今年的100块到了明年就相当于100*(1+10%)块钱,到了后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说,今年用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相当于明年11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

4、期望值法——决策树法

  主要用于风险性决策,需要预先估算一个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收益与损耗数值及各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概率。  各种结果的这两者乘积的求和即为此方案的期望值,同理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期望值再进行比较,作出选择。通常选择期望值大者作为最优方案。  期望值E=∑Fi×Pi(θ)

5、运筹学方法

  二战期间,战争的需要刺激了运筹学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解决实际军事问题的定量方法;二战后,这些军事方法相继在工业、农业、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运筹学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到20纪60,已形成了运筹学的许多分支,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排队论、存贮论、对策论等。  线性规划法是运筹学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因为它的模型简单,求解方法又成熟,所以也是应用的最为成功的一种。线性规划主要是解决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比如,某厂生产的产品I、II,两种产品都需A、B两种原材料,问题是,在原材料供应量的限制下,产品I、产品II各安排生产多少,能使企业获得的利润最高?这个问题用线性规划就很容易求解出来。       三 定量决策技术的决策模型

1、定量决策技术的分类

  定量决策技术包括一系列科学的处理过程,即决策模型的运用。决策模型大致可以分为:   (1)数学模型。其目的在于运用数学方式简化问题及分析过程。 在不同的决策问题中,数学模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遇到的模型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重置问题模型、等待线问题模型、马尔代夫过程、存量控制、网络分析和博弈问题模型等等。 (2)闭合的模型和开放的模型。闭合模型的特点主要是:已知重要的可行方案及采用该方案的后果;对各可行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准则,并可排定先后序列;决策的目标通常是寻求最佳答案,不是最大就是最小,如生产成本决策、销售利润决策等,一般是确定型决策,如量本利分析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等。开放的模型是:决策者不可能寻找出所有可行方案;决策者也没有能力衡量所有的可行方案;决策者只能找出现阶段满意的行动方案;决策者可根据前一阶段的决策结果,调整其期望水平后,再寻找可行方案,然后选择较为满意的方案,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等,一般是风险型决策或非确定型决策。

2、决策模型中的有关要素。

  自然状态,指决策问题中的外生变量,即外界的各种影响因素、竞争者的行动等;   结果,每个行动方案与不可控的自然状态的相互影响,都会产生一个特别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用销售量(额)、市场占有率、利润及其他任何可能的结果指标来表示;   期望值,指每一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各个结果值与各状态发生的概率相乘的总和(即加权平均值)。

3、定量决策技术的特点:

  1)采用科学方法和系统观念来分析问题。   2)重视逻辑与推理,但不忽视想象力和判断力对不能量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的处理。   3)以问题为中心建立模型,表明关键性变量之间的关系。   4)以最优化为目的,重视价值判断。费用最小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5)重视经济原理,节约决策本身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平衡决策的收益与支出。

4、方案比较中的观念框架

  方案比较中的观念框架,即在方案比较中的价值选择及相对重要性标准。方案比较是以目标的达成为基础的,与方案的目标相适应存在三种观念:   1)变动收益与变动成本的比较。这一类决策问题的成本与收益因方案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两项指标均不固定的情况下,效益和成本的“差”或“比率”就成为衡量各方案的唯一指标,如利润或投资报酬率指标。   2)固定收益下的比较。在必须完成某特定的收益目标下,比较找出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3)固定成本下的比较。在特定预算下,要完成某种特定目标时,找出其中收益最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