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杀机玩不了:母亲角色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04:25

摘要:母亲作为现代女性角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对下一代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从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出发,分析了现代母亲的角色特征,母亲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如何能够使母亲角色在家庭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双职工家庭   家庭教育    母亲角色   子女

 

 

角色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符号互动论社会学家G·H·米德引入到社会学理论中的,米德对自我与社会本质、社会制度联结的阐述中提出“个体被看作是在大型的地位网络中扮演与自己的位置相关的各种角色。”大多数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特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力和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可见这里强调的是社会机构对于个体角色从角色期望角度所实施的决定性影响,这也是以帕克、莫雷诺、拉尔夫·林顿为代表的结构角色理论家们所强调的。此外,个体在角色建构或者说角色形成过程中,是受其自身对角色的领会以及角色扮演等能力影响的,强调角色建构则是反应了以特纳为代表的过程角色理论家的观点。因此对于一个角色的研究,单纯强调结构和过程都是有所偏颇的,而从二者结合的角度去分析一个角色应该是更为全面和有说服力的。

因而从结构角色理论和过程角色理论的视角出发,母亲角色作为社会角色的一种,必然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以及其自身对这一角色的认知等方面的影响。而母亲角色作为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整个家庭以及家庭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因此对于母亲角色进行全面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所以笔者试图从角色理论的两个方面:社会期望和个体自身因素影响这两个方面对于现代城市家庭中母亲角色进行分析,希望为母亲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现代母亲角色的特征

(一)母亲角色特征

从社会学对角色类型的划分上,我们可以较为概括的对母亲角色的特征进行描述。

首先,母亲角色是先赋角色(或称血缘角色)。这种角色类型的划分是美国学者H·凯利根据角色所占据的社会地位的取得是否经过角色扮演者的主观努力,将角色划分为先赋性角色(例如父母角色、子女角色等)与后致性角色(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角色,例如教师角色、大学生角色等)。她与子女的那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从孩子生命最初的那一刻起,就与母亲紧密的连在一起,母亲角色的获得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而这种角色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即使是夫妻关系的不复存在,也不会改变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而母亲角色具有天然的不可转移性。

其次,母亲角色是生物性参与的角色。何谓生物性参与角色,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家萨宾的角色分类理论。萨宾从角色的参与程度出发,将角色分为七种类型,从0度参与到最高程度的参与,角色的参与度越来越深入,其中第四程度是生物性参与,其对应的主要的角色实例就是母亲对子女。[2]萨宾之所以将母亲角色归类为生物性参与,主要是认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心照顾是处于本能。我们也常常有意无意的说,母亲对孩子是本能的爱,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将母亲与自然界的动物的母爱相提并论的意味,但是对于许许多多在生活中发生的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超过自己生命的爱只能从本能的角度去解释。

第三,母亲角色是长久角色。从角色扮演的实践的长短来划分,可以把角色分为短暂角色和长久角色。同其他的社会角色相比较,母亲角色持续的时间更为长久,从孩子的出生到自己的生命的终结,母亲角色一直持续,尽管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母亲角色的内涵会发生相应的变换,但是母亲角色相对于孩子来说是不会改变的。中国有句俗话“儿不嫌母丑”,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母亲角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第四,母亲角色是正支配角色。(参考奚从清《角色理论研究》)正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关于冲突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他认为,只要人们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群体或社会,并在其中发生相互作用,那么就必然有一部分人拥有指挥权,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被支配的人。具有支配他人权力的就是正支配角色,受他人指挥的就是受支配角色。”[3]而且根据达伦多夫的理论,这两种角色在彼此的互动之中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状态,因而对于母亲角色来讲,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母亲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必然决定母亲具有指挥权和支配权,而孩子因为自身资源的缺乏,也必然扮演受支配的角色,但是随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身份角色的转变,母亲角色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不能始终如一的扮演支配者。

2、双职工家庭中母亲角色的特征

在我国城市范围内,双职工家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现代双职工家庭的母亲在兼具母亲角色的普遍特征之外,从结构角色理论者所持有的共同观点,即强调规范、社会地位和规范预期的设定[4],即强调社会对于角色的影响上来看,角色扮演必然会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时代的特征。对于现代双职工家庭的母亲角色来说,同样具有时代的特征。

首先,现代母亲角色的时代性特征。传统的母亲角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下一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对儿童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母亲来讲,必然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使之在家庭教育中能够胜任母亲这一角色。《每周文摘》2002年10月1日的题为《父母角色的时代特征》中对于现代父母角色的时代特征进行了论述。文章中提到“现代母亲的角色特点: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满足情绪的需求,鼓励社会性发展,促进智能发展,照顾个人发展需要,以理解的态度来管教子女。”并且强调“现在的母亲较有弹性并强调个性发展。”从这篇对于现代父母角色的时代性分析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现代社会对于母亲的角色期望是,母亲应该是多方面高素质的,即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而且要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孩子。

就以母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为例。尽管高知母亲并不意味着能够对孩子进行高水平的教育,但是很多的调查研究都显示,母亲的学历水平与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从维根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出发来应证这一点,应该是更有说服力的,维根斯坦对中产阶级家庭中所使用的语言和下层劳动者家庭所使用的语言的研究显示,中产阶级家庭中所使用的语言更为接近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就不会遇到像下层劳动人民家庭的孩子进入学校后所遇到的语言接受上的困难,因而学习更为顺利。尽管维根斯坦所说的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与我们强调的知识水平不是同一概念,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父母所用的语言与孩子的学习有必然的联系,而父母的语言水平有时与其知识水平相联系的。因此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父母,尤其是从孩子一出生的呀呀学语看是就与其交流的母亲来说,其知识水平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是母亲的教育能力。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开始了她作为教师的角色,这主要是从母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中不同阶段实施的不同的教育的角度来定位母亲角色的。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都有共同的体验,那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是从母亲那里学习来的,而且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需要母亲给予帮助和指导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母亲的教育能力就更为重要。母亲要具备安排家庭生活的能力,因为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平和的心态;母亲要具备与孩子沟通的能力,人们常说现代社会是沟通的社会,母亲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多发区,例如青春期等,母亲的沟通了解有助于缓解孩子成长中的压力,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总之对于现代母亲角色来说,其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对母亲角色期望上,主要是母亲自身的高素质以及教育能力等方面。

其次,现代母亲角色的冲突性特征。在我国城市范围内,双职工家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早期研究双职工家庭,西方学者称之为“双生涯家庭”的美国社会学家Rapoport(1971年)提出夫妻双方皆有专业性的全职工作,彼此对工作相当投入且教育、所得及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为dual career family[5]开始,学者们对于双职工家庭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投身职业中的女性所面临的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的研究是很多的。对于母亲,尤其是现代双职工家庭中的母亲角色来讲,通常会面临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和压力。台湾学者张耐(民84)根据近十年来有关双生涯家庭的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列出了十项双薪家庭的压力来源,其中第一项是“多重角色定位与调适”,第六项是“子女养育与家属养护”。[6]可见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讲,角色冲突和压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问题。

对于现代职业女性来讲,职业或者说是事业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社会对于男女职业角色的要求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性别等原因而降低或提高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的社会角色日益受到重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舆论也愈来愈倾向于提倡职业妇女把工作作为一种主要角色,而把家庭角色放在次要地位,强调工作角色对于职业妇女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尽管社会和男性也承认了这种变化,但是传统的思想的影响以及男性事实上的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主要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也造成了女性的角色冲突和压力。因此有的学者的观点认为,现代的“男女平等”,实际是在女性家庭角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社会角色的要求,不仅没有减轻女性的负担,反而增加了一种新的角色,新的负担。尽管这种观点有点过度的强调女性的双重角色冲突,但是也反应了现代女性所面临的冲突。

从家庭中女性所扮演的两种角色妻子角色和母亲角色来讲,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讲,尽管妻子仍然在家庭中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但是男性已经开始加入到家务劳动的行列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尽管男性所做的家务劳动所占的总体比例还比较小。但是对于母亲角色来讲,由于母亲与孩子从一出生就形成的紧密的依附关系,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由母亲来承担。特别是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亲更多的是处于事业的奋斗期,父亲会更多的投身于事业,母亲则承担起养育孩子和从事职业的双重角色,工作的负担必然会增加母亲角色的负担,所以有时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可是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孩子不是等你有了时间才成长,才犯错误的,因此母亲所面临的双重压力也成为现代母亲角色的一大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1998年曾经出版了题为《199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者在调查了以北京、广州为代表的五大城市的1500户家庭后,发现在1181名父母身份的访问对象中,有21.3%的父母最关注或者说最担忧的是“孩子的教育”。回想我国所具有的悠久的家庭教育的传统,但是到了现代,父母们却开始担忧孩子的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可是也说明了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的父母已经感到危机的存在,在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问题上,我们迷失了方向。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如此重要的角色母亲,到底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二、现代双职工家庭母亲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

(林磊、董琦,1996)对于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由母亲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儿童心理发展差异不随儿童性别的不同和年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表明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不仅是显著的而且是稳定、确定的[7]。而且母亲的教养方式还对于孩子的社会化以及精神健康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还有的学者从青少年犯罪和问题儿童的形成出发,分析其原因,发现家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诱因已经被列入问题儿童或者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中。而家庭教育中母亲作为重要的教育者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而现代母亲在角色扮演中通常存在这以下几类问题。

1、母亲角色意识采择的偏差。

可以说,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什么样的角色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大多数取决于角色意识的采择。(桑标,1998)从采择理论的角度对于父母意识进行研究,发现父母角色成功与否大多数取决于父母意识的采择,桑标提出了四个层面的父母意识采择水平,第一是自我为中心的采择意识,持有这种角色意识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养育和教育的意识都是处于低水平的,是以其自身的喜好为主,而漠视孩子的需要和发展的;第二是习俗标准定向的父母意识,即父母按照传统的习俗来定位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例如在知识分子“臭老九”的时代,父母便会受社会风尚的影响,让孩子远离书本,而在崇尚知识的今天,父母就会以书本学习作为孩子生活的第一,没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想法和理解,完全随大流;第三是儿童定向的父母意识,对于持有这种意识的父母来说,儿童就是生活的全部,在关注孩子需求的同时,父母也迷失了自己;第四是过程或交互系统定向的父母意识,其实质就是指父母寻求自身发展和关注孩子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父母有能力协调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各种问题,能够找到孩子需求与自己需求、发展之间的平衡点。[8]从采择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出,母亲角色的扮演中角色意识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代双职工家庭中,母亲角色意识的采择常常是“儿童中心意识”和“习俗定向意识”的综合,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在家庭中母亲过多的关注孩子,家庭生活的重心全部落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发展的空间,而且对于孩子的关注往往是将重心落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上。由于母亲持有这些类型的角色意识,其角色行为就会有所体现,从而造成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母亲角色扮演忽略孩子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出现单一定位的偏差

(缪建东,)在研究家庭互动中指出,家庭互动强调对情境界定的特殊性,家庭成员对家庭某一情境界定是独特的,约定俗成的,有些是不为外界所知的,其保持着许许多多的隐蔽成分,以托马斯的观点可以解释为是人们主观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家。每一个家庭都是个独特的世界,独特的世界里有独特的规则。[9]基于家庭生活的教育是与家庭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也是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对于母亲来说,在家庭生活中,不仅要养护孩子的身体,使其有良好的身体,更要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母亲角色要同时兼顾性别角色的榜样、社会文化的代言人、家庭文化的传递者、情感的赋予者、控制者、学习监督者、保护者、孩子未来的决策者、朋友、心理咨询师等等。也许你会说,这对于母亲角色的要求也太高了,其实细细想来,母亲自身的性别角色、对社会文化和家庭文化的继承、对孩子的爱护、对孩子学习的监督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进行的,其实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在家庭教育中对我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的。

但是对于现代母亲来说,由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压力、学历的崇尚等等,使得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扮演出现失衡现象。也许我们对这样的话语并不陌生“妈妈的责任就是保证你有个好身体,能学习好”,其实看起来母亲们的这句口头禅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细究起来,可以看出母亲的角色扮演中存在着失衡现象,即倾向于保姆和学习监督者的角色。当然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学习生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除了学习之外,孩子们还有许多的需求。例如: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彭旭曾经就写过题为《做自己孩子的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致家长的一封信》,建议对于孩子的心理,父母应该给予关注。而且心理学者们对于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也表明,母亲采用民主、放任、专制等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甚至对于孩子的精神健康,预防孩子精神疾病等都是有相关的。

3、母亲角色扮演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出现的不同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造成角色扮演的的不恰当

对于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母亲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而事实上,母亲角色扮演中存在始终如一的扮演着一种角色的问题

就以母亲的保护者角色来讲,尽管母亲对孩子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母亲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就转化为过度保护,且对于北京父母最头痛的问题的调查结果依次是:学习问题、独立性差、自觉性差、沟通问题等等。由此可见家庭中的过度保护所造成的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但是在孩子自我成长的不同阶段里,母亲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使孩子有机会去体验生活中的除了美好之外的其他,一旦由于母亲的保护,家庭的过度防护,孩子没有机会去在成长的阶段中去体验,那么一旦孩子面临困境时,父母又无能为力时,孩子从那里去获得走出困境的勇气和意志。

再以母亲的学习监督者角色来讲,从孩子角色向小学生角色的转变开始,通常母亲就开始扮演学习监督者的角色,不仅是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进行课外的学习。对于城市家庭来说,特长教育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这种特长是孩子自身具有的,还是父母帮助学习的,总之这种学习通常需要家长来配合监督,通常是母亲来扮演这个监督者。母亲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可以说是渗透到家庭生活中,交流的话语也仅限于学习,这样忽视了孩子发展的其他方面,也无法与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交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试想如果母亲总是扮演着监督者,使孩子的学习总是处于一种外力监督才能进行的状态下,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表现出自律能力缺乏,即使是在母亲的监督下,孩子能够顺利的进入大学,那么离家的生活,谁来监督?因此大学生中学习一落千丈的,有的甚至不能毕业的现象也是不少见的。

从这两方面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母亲角色扮演的不恰当性主要是指母亲角色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对于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因此母亲角色作为一个复杂的角色从,已经不是简单的代际的学习就足够的,应该进行较好的角色学习。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母亲角色扮演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4、母亲角色学习的不足: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社会上所有的角色都要经过角色学习、培训,只有我们的父母,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扮演的角色,却不经过任何的角色学习和培训就可以承担。其实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较多,而我国台湾的亲职教育中,也将父母角色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父母角色训练做为亲职教育的一项内容。[10]但是在大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其实同社会上的所有的其他角色学习来说,父亲和母亲角色的扮演也必然需要角色学习。不仅是教育知识、方法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于角色标准的学习,怎样才是好父亲,好母亲,但是我们的各级各类的家长学校、培训讲座,各种指导书籍更多的是对于家庭教育方法、知识、问题的指导,缺乏这类相关指导。

三、现代母亲角色扮演问题的因素分析

为什么母亲角色扮演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呢?这必然涉及母亲角色形成中各种因素对于其角色建构的影响。

按照角色理论,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位于一定的社会网络之中的,因此其必然受到社会结构对于角色的影响[11]。母亲作为女性一生中要扮演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当然也会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从其对角色的社会期望来实现的。那么这种角色期望主要来源于那些方面呢?

角色理论中的各种概念所表达的期望是包含多种类型的。由于角色与戏剧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对角色期望的研究是从戏剧理论的角度进行分类的,通常是分为三类,一是“剧本”期望,这意味着认识社会现实就如同熟知剧本一样,规定了属于不同位置的个体的行动,所以剧本期望主要是指社会现实对于角色的要求、规定。对于母亲角色来讲,社会期望可以理解为社会对于母亲角色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理解和要求,这种要求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世代传承以及时代的要求体现出来。二是“演员伙伴期望”,主要是指在社会互动中,与角色发生互动的人们对于角色的期望。对于母亲角色来讲,毫无疑问其演员伙伴是指子女,这种期望也是来源于孩子们对于母亲的期望。三是“观众期望”,是指社会互动中的其他成员对于角色的期望,同样对于母亲角色的观众期望主要是来源于家庭的其他成员,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来讲,老师对于母亲的角色期望也是影响母亲角色扮演的重要因素。

(一)从结构角色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母亲角色形成的社会期望

从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角度来讲,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改变,一种前进,但是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可能不受其传统的影响。所以对于母亲角色的社会期望的分析应该先从母亲角色所受的传统因素的影响开始。

1、传统社会对于母亲角色定位:从一夫一妻制家庭开始,中国社会的家庭就带上了明显的父权制性质,因为“它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的,其明显的目的就是生育有确凿无疑的生父的子女;而确定生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12]在这样的父权制、夫权制的社会中,女性的角色特征必然是反应了这个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对于母亲的要求是怎样的,即占有统治地位的男性对于女性的期望或定位。“女子无才便是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贤妻良母”等都说明:女子的在社会、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女子一生的责任不是发展其智育,而是相夫教子,担当“贤妻良母”已经成为衡量女子贤德的标准。在女子一生中有限的两项重要责任中,作为母亲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在传统的社会中对于女子的教育中,更多是对贤妻和孝道的强调,而这种强调是通过对女子进行“三从四德”的教育来实现的。从历史记载的大量实例看,女子幼年学习的课本基本上是《烈女传》、“女四书”等以及《孝经》、《论语》、《礼记·内则》等儒家经典。[13]可见在对于女子的教育中是忽略对于女子做母亲的教育的。母亲作为父权制家庭中服从丈夫、服从儿子的角色定位,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只是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养不教,父之过”的传统定位看出来,特别是教育儿子的主要任务是由父亲来完成的。母亲则对于女儿的教育较多一些,主要也是传统的对于女子的“妇容、妇德、妇言、妇工”即“四德”的教育。

传统的女子教育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社会对于母亲的角色定位是养护孩子的身体,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为主要任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父亲。这种传统的角色定位影响了几千年来母亲的角色扮演,尤其是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母亲的角色就被限制在养育孩子的身体上,直到现代,由于母亲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以及教育能力的缺乏使得现代的母亲,继承了传统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投身于孩子的身体养护上,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2、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母亲角色的期望

显然传统的母亲养护孩子身体的类似于“保姆”角色的母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家庭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于现代母亲角色不仅是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有较好的科学素养;不仅要掌握教育孩子的知识、方法,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还要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不仅具备较新的教育理念,还要具备民主平等的教育意识。这些方面都是对于现代母亲角色的期望。这些期望可以说是社会发展、作为母亲角色互动中的演员伙伴孩子以及教师

(二)从过程角色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现代母亲自身角色建构的因素

过程角色理论学者特纳认为,角色领会就是角色的建构,而互动就成了角色领会和角色扮演过程的连接点,使它们彼此受益。[14]因此对于母亲角色来讲,母亲自身对于角色的领会或者说是角色认知对于角色建构是极为重要的。

①      母亲对于自身角色的认识

对于很多母亲来讲,对于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并不明确,对于到底才是怎样的好母亲的标准并不明确。我国学者刘金花(1995年)对于上海市和日本横滨市幼儿园的母亲关于家庭角色标准的研究显示,我国母亲对于“好母亲”的角色标准较模糊,日本母亲会用“不用自己的情绪支配孩子的教育”、“不要在孩子面前显露消极情绪”等作为好母亲的角色标准,而我国母亲的角色标准则是较模糊的,例如认为“关心孩子的母亲就是好母亲”,这种标准的操作性不明确。

②母亲自身素质对于角色形成的影响

对于现代母亲应具备的较高素质,在社会对母亲的角色期望中已经论述过了,但是在现实中,母亲自身的素质存在的问题,明显的影响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在对于女性和男性的学历水平的调查显示,女性的学历水平是低于男性的,而且对女性的科学素养的调查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显示,男性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是2、3%,女性是1、7%,期间相差0、7个百分点。而且男性和女性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是不同的,男性对于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医学新进展等感兴趣的比例比女性高出10个百分点。而且具有科学素养的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主要是:具有科学素养的女性可以把科学信息传授给家人,包括孩子和家庭成员,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而且女性还可以发挥在家庭中沟通能力强的特点,向其他家庭成员学习,尤其是向孩子学习[15]。不仅是学历和科学素养方面的欠缺,母亲在家庭教育的方面也存在一些欠缺,主要是由于缺乏培训,母亲通常是按照自己在成长经历中获得的经验来教育孩子,有时候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需求。此外母亲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以及施教方法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性水准。因此母亲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锐意进取,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四、    如何提高双职工家庭中母亲角色扮演能力

1、对于职业女性的母亲角色的政策支持

职业女性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据统计,职业女性已成为当代我国妇女的主体,占社会总从业人员的38%,高于世界34%的比例。而母亲角色作为职业女性双重角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母亲来说,尽管政府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保障妇女权益,但是事实上落实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政府应该更多的、更具有操作性的颁布一些政策法规,来支持和保障母亲。

2、对于母亲的教育

母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母亲教育的紧迫性,因此有些学者建议人大应该组织法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等起草《母亲教育法》,政府应该将母亲教育列为基本国策。此外,全社会应该承认母亲的生育价值,以保障母亲教育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全社会对母亲教育的认识,呼唤母亲教育意识,提高母亲素质。而对于母亲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当考虑,母亲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教育。其实母亲教育或者更为广泛的父母教育都是我们所关注的。

3、父亲角色的投入

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来讲,父母都有自己的职业或是事业,并非专职养育孩子。因而对于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就必然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而并非向我国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养育模式,只是母亲养育孩子,而父亲在家庭中发挥的作用往往是通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是通过对孩子的直接照料来实现的。尽管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有一个成功的父亲就意味着有一个能够挣到足够的钱来提供家庭需要的成功的男人,但是现代社会孩子教育的复杂性,需要更多的父亲更多的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现在有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失造成的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呼吁父亲更多的参与到家庭教育中。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可见母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笔者对于现代双职工家庭中母亲角色的研究分析,就是希望能够为母亲教育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促进母亲教育的实施。

注释:

①(美)乔纳森·H·特纳 吴曲辉等《社会学理论的结构》381页

② 奚从清 俞国良著《角色理论研究》17页

③ 桑标 《父母意识,您在哪一层台阶?》《父母必读》1998、9,第14-15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⑤《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林磊董奇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

⑥ 缪建东 《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8页

 

 

 

参考书目:

① 乔纳森·H·特纳著 吴曲辉等 浙江人民出版社《社会学理论的结构》1987年

② 奚从清 俞国良 《角色理论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1年

③ 张敏杰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④ 关颖 《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 2000年

⑤ 缪建东 《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381页

[2] 奚从清 俞国良著《角色理论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   第17页

[3] 奚从清 俞国良著《角色理论研究》17页

[4] 美 乔纳森·H·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450页

 

[5] 何委娥 《双薪家庭压力调适与因应策略》 选自《变迁中的家庭教育》师大书苑发行 第130页

[6] 何委娥 《双薪家庭压力调适与因应策略》 选自《变迁中的家庭教育》师大书苑发行 第130页

[7] 《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林磊 董奇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

[8]  桑标 《父母意识,您在哪一层台阶?》《父母必读》1998、9,第14-15页

[9] 缪建东 《家庭教育社会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8页

[10] (台湾) 陈月娥编著:《亲职教育概要》千出版公司 第236页

[11] (美) 乔纳森·H·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第450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59页

[13] 高世瑜《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996年 第58页

[14] 乔纳森·H·特纳著 吴曲辉等译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429页

[15] 出自对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雷琦红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