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杀机怎么玩屠夫:经络按摩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43:36
[分享]十二条经络连着十二个脏器(经络按摩知识的殿堂:http://hi.baidu.com/)
对于人体经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些认识。它纵横交错,遍布我们的全身,将身体表里、脏腑、肢节和官窍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因此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经络是由十二经脉(十二条经络)、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许多孙脉、浮络、血络等组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十二经脉就足以被弄得晕头转向,更不用说将经络知识全部掌握并运用了。
下面我就教大家最简单、最快速的记忆十二条经络的方法,因为它就是整个经络学说的主体,记住了它,将经络用做日常保健和治疗一些常见病已经绰绰有余了。当然在这之前,先要了解这十二条经络连着人体哪十二个脏器,它们又是循行在哪个部位的。
手臂的内侧
拇指一侧
手太阴肺经(以下简称肺经)
中指相通
手厥阴心包经(以下简称心包经)
小指一侧
手少阴心经(以下简称心经)
手臂的外侧
拇指一侧
手阳明大肠经(以下简称大肠经)
中指相通
手少阳三焦经(以下简称三焦经)
小指一侧
手太阳小肠经(以下简称小肠经)
腿的内侧
靠外
足太阴脾经(以下简称脾经,小腿以下则居中间)
中间
足厥阴肝经(以下简称肝经,小腿以下则靠外)
靠里
足少阴肾经(以下简称肾经)
腿的外侧
靠上
足阳明胃经(以下简称胃经)
中间
足少阳胆经(以下简称胆经)
后面
足太阳膀胱经(以下简称膀胱经)
这十二条经络连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因此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的。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命名则都比较直观。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络属脏腑,因此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比如我们在梳头时,前额发际处及两侧痛的,多为胃肠功能不好,因为此处是胃经循行的部位;梳到头顶感觉痛,多是肝血不足、肝经虚弱的表现,因为此处是肝经循行的部位。
当我们轻松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如果发现某条经络上有明显的痛点或节结状、条索状、板结块、凸起块,或者皮肤上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时,就能判断出与这条经络相连的脏器有病了。通过对这条经络进行疏通、按摩,揉散、搓软那些节结、硬块,使板结不通处变得松软,以经络的传导来刺激这个脏器,从而就能治疗该脏器的疾病。
十二条经络的划分依据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分门别类地解释一下十二条经络,以便大家对它有更直观的认识。
如前所述,手臂和腿的内侧各有三条阴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而手臂和腿的外侧各有三条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了阴气的重与轻以及阳气的足与弱。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为了让我们在使用经络按摩时随时注意阴阳平衡。这种平衡既有经络与经络之间的,也有经络与身体之间的,还有经络与大自然之间的。
经络与经络之间的阴阳平衡我将在后面给大家介绍。
经络与身体之间的阴阳平衡是要我们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不同的经络来按摩。比如身体弱的,最好选择阳经,阴经则在血液补足后再去按摩;身体强壮的,阴经和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则与四季的温度有关。比如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此时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
此外,按摩时的手法也应该遵循阴阳法则,阴经最好用补法,阳经可以用泻法。具体说来,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为泻;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腰部以上的按摩多为补,腰部以下的多为泻。
十二条经络是三组经络的细分
在十二条经络中,可以按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这样的循行路线来分为三组。而这三组其实是三条长长的经络,就拿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一组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大家就能明白四条经络只是一条长经络上的不同分段而已。(如后图)
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经后脑、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治疗范围最广,因此是最常用的一条经络。
当膀胱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阴穴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脚心的涌泉穴上行,这时经络有了新的名字叫足少阴肾经。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胸部,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从膀胱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的流动的。膀胱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第二,膀胱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处将其分别命名了,走在人体的外面叫足太阳膀胱经,走在人体内侧的称为足少阴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这一阳一阴两条相连的经络互为表里,而这两个相连的脏器——-肾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了。
第三,膀胱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因此在
膀胱经上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等,就能促进经气向下流动的力量,从而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经。但是如果对肾经进行疏通,肾经运行快了而膀胱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虚空、不相连的现象,反倒导致病人身体亏虚。
那又是什么经络与膀胱经相连呢?是手太阳小肠经。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着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然后分为两支:一支从颈上到面颊,再到耳,至眼睛的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另一支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与膀胱经是阳经与阳经相连,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膀胱经在后,小肠经是膀胱经的源头,因此当膀胱经不舒服,如出现颈椎病、腰痛、腿痛时,除了按摩膀胱经以外,疏通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哪段经络相连呢?是手少阴心经。心经起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部位),有三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着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则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内侧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最后到小手指内侧的少冲穴,接下去就与外侧小肠经的少泽穴相连了。这是一条从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是一条阴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互为表里的长经络,因此按摩心经不但能治疗与之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的不适,还能推动小肠经的运行,既能治疗颈椎、腰椎、腿部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也就是说,当颈、肩、腰、腿有毛病时,很可能与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长期受压、不通有关。现在确实是那些长期伏案工作或长期看电脑的人,最容易出现颈椎病、腰酸痛等。甚至中小学生由于经常做大量作业,压迫到这两条经络,导致不少孩子过早地出现了颈椎、腰不舒服的现象。而心经和小肠经不通,不仅会引起颈、腰、腿的疼痛,最重要的是直接伤害了膀胱经和肾经,直接造成肾气的不足,直接影响大家生存的质量与寿命。
让我们再回头去看这一组中与膀胱经相连的足少阴肾经,它走到胸中后就接上了手厥阴心包经,是阴经与阴经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阴气的程度不一样,经气走到这里,好像与前面讲到的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和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经气一路走过来,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了(一般不去按摩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此时需要修整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路线继续出发,进行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而补气最强的丹田穴就在腹部(请参见本章第五节),因此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一周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当然,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足阳明胃经,但与肾经、肝经、脾经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它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它在这里再一次补充能量,能促使经气向下运行的力量增强,从而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手厥阴心包经开始。厥阴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然后是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与胆经相连的则是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三阴交穴往下在腿内侧的里面),这样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去补充能量,接着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还有一轮运行的四条经络是从足厥阴肝经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起,具体的循环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这样一讲,大家就容易记忆了吧,十二条经络被分成了三组,这三组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重新回到胸腹部,如此这般循环往返。你只要按组去记,记住每一组里的四条经络以及与这四条经络相连的脏器名就可以了。如果四个脏器里的某一个生病了,你就从四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搓揉、拍打或刮痧,逐次理顺那条长经络,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不会复发。
三组经络的运行与时辰的对应
人体内循环的三组长经络已经很清楚了,那么这三组的运行时序又是怎样的呢?据《黄帝内经》记载,是先从手太阴肺经也就是走在手臂内侧最外面的经络开始,在四肢循环一圈后进入胸腹,接着是手少阴心经这一组,最后是手厥阴心包经这一组。接着又重新回到手太阴肺经,开始下一次的大循环,周而复始。
中医认为人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人体实际上就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尤其是白昼与黑夜的交替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在运用经络进行保健和治病时要注意选择好时辰。古人用地支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了十二个时辰,中医以此为依据,把十二条经络与十二个时辰进行了对应,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时辰




时间
3:00~5:00
5:00~7:00
7:00~9:00
9:00~11:00
经络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第二组:
时辰


申?

时间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19:00
经络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第三组:
时辰
戌?
亥?


时间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3:00?
经络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因此很多中医在治疗时,都利用某条经络在某个时辰的气血最旺的原理去疏通它,或让病人在此时辰服下调理对应脏器的药物,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我们已将这十二条经络分成了三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更简单了。
从寅时到巳时也就是凌晨3点到上午11点,依次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的经气最旺盛的时间,代表着在新一天的开始,脾胃要以充足的气血去确保食物的消化、吸收,供给人们能量。因此,当肺、大肠、胃、脾出现不适时,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治疗。比如胃不好的人可以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到痛点,慢慢搓揉,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上找痛点,也依次搓揉。而对一般人来说,每天早晨醒来后做手臂上肺经的按摩与搓揉,就是梳理、疏通整个消化系统最佳的保健方法。
从午时到酉时也就是上午11点到晚上7点,依次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的经气最旺盛的时间,也是阳气最充足的时间。而下午的3~5点是膀胱经流注的时间,也应该是孩子们在室外尽情玩耍的时间,因为此时进行体育锻炼就能疏通这一条主管全身脊柱和四肢的最重要的经络。当膀胱经通畅后,又能促进肾经的运行,滋补肾经;肾主骨,补肾的结果就使骨骼强硬了、体魄强壮了。但是现在的孩子,这个时候多数都在上课做作业,不但不能疏通膀胱经,还在压迫膀胱经的源头,从而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体能普遍下降。至于颈肩酸痛、腰不好或肾虚的成年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搓揉,然后再到感觉疼痛的脖子、腰等处进行按摩疏通。而在中午阳气最充足时去做手臂上心经的按摩与搓揉,是疏通整个运动系统及强肾的最好方法。
从戌时到丑时也就是晚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依次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的经气最旺盛的时间,也是劳累一天的人们准备休息、睡眠的时候。在晚上9点左右搓揉心包经、三焦经,能有效放松头脑和五脏六腑,缓解一天疲劳,不但有利于睡眠,还有利于肝经和胆经的工作。因为当人们外在的活动停止、全身放松后,内部的深加工就开始了,各个脏器将一天中吃进来的能量进行处理,该利用的利用,该修复的修复,该排泄的则排泄,因此每天早上及时排出成形的大便以及颜色、气味较重一些的小便,是身体排出代谢废物及脏器功能运转正常的表现。
当你对经络了如指掌后,也就不再惧怕脏器的病变了。只要你在运用食疗补足血液并袪除寒湿、避免寒凉的前提下,再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不同季节、不同时辰有针对性的去疏通淤堵的经络,相信你能将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最神奇的经络疗法运用自如,做自己和亲人最好的按摩师。
丹田之气,温煦全身
前面提到的丹田之气就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因此不论是道家的长生术,还是各门各派的武林功夫,都很注重对丹田穴的修炼。当内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感觉丹田部位能产生热气流,并能沿着任督二脉运行,运行一周则被称为一个“小周天”。
任督二脉是十二条正经的总管(如后图)。
起于身体前正中线的任脉,对全身的阴经有总揽、总任的作用。任脉所经过的丹田,是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的地方,又称为“生气之源”。而起于身体后正中线的督脉,正如“督”字表示的,起着“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髓,并直接连络脑部,所以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有很大关联。只有主渠道通畅,真气旺盛,人体机能才能正常运行。
同时,任督二脉又与全身的各个脏器相通,当真气充足时,五脏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润,因此自古就有很多修炼内功的功法,用来生气、养气,其实就是打通小周天,然后打通以十二经脉为主的大周天。比如一些高僧面壁禅定,不吃不喝,用修炼来的气功滋养身体,推动经脉的运行,保证生命的持久。而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也都是通过舒缓的运动来疏通经络的。
如果你能坚持修炼内功,直接让丹田之气充盈,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那是再好不过的,可一般人很难做到,而我们通过食疗来补足血液和肾气,同样也可以使丹田之气充足,并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
按摩手臂防治百病
当你掌握了前面讲过的人体经络运行方面的知识后,就应该知道按摩手臂的重要性了,因为手臂上的经络是全身气血流注的源头,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关键。再联系交给大家的手相诊病方法,说明上天已经告诉了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诀窍,我们根本没必要去舍近求远,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别人,只要将眼前的手和手臂研究透了,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这与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不谋而合之处。你只要善待自己,善待你身边的人,踏踏实实将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你就能生活得很好,工作得出色。同时它还揭示了另一个道理,就是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有了再好的理论而没有实践,一切都是虚的、空的、不可靠的。只有放手去干,认认真真地去做,不断地实践,再用理论去充实,才会使前进的道路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话说回来,只要保护手臂、避免手臂受凉,并经常按摩手臂,就能保证全身的经络通畅。看看那些常年将手臂放在被子外面睡觉的孩子和大人几乎,没有一个身体好的,就是因为让手臂受凉造成了经络收缩、淤堵。当身体的三组长经络在源头上运行不畅时,所有的经络就都会出现问题,所有脏器的功能也都会下降。
由此可见,国外的孩子睡睡袋是非常科学的,它能直接保护孩子在睡觉时不受凉。如果孩子不愿意睡睡袋,就给孩子做一件带袖子的睡袍,袖子的厚度最好与睡袍的厚度一致,而且袖口要封上,并在睡袍的底下装上拉链,这样就方便了。
还有很多家长特别喜欢给孩子穿棉背心,却不注意给他们的胳膊保暖,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只要随时注意对手臂的保护,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使他们少生病或不生病。不容忽视的按摩原则
按摩要分季节
《黄帝内经》里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讲到了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四气”指的是一年四季大自然以阳气为主导的运行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长收藏决定了万物的变化情况,因此对人体进行按摩也要遵循这个规律。
春夏两季阳气逐渐生发、释放,温度逐渐升高,体表的毛孔逐渐开放,因此在这两个季节按摩更利于疏通经络。特别是夏季,是人体排淤的最好时间,此时用刮痧等配合按摩,很容易就将体内的毒素清理出去,对人体的伤害最小,效果也最明显而且持久。
我建议每个人都在夏季将身体的背部、四肢刮刮痧、排排毒,彻底扫除一次,方法可以是这样:今年夏天将背部的经络用刮痧或用走罐的方法疏通整个背部,我喜欢用走罐的方法,痧出的透,效果好。第二年将两只膀子内侧的三条经络用拍打的方法疏通,最好能重拍几百下,这样痧会很快出透。第三年再将大腿上的胃经、胆经用拍打或走罐的方法疏通。这样每年的夏天重点疏通身体的一个区域,也就做1次就可以了,坚持常年这样在夏季分次分批的排出身体内的淤毒,患癌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而且耐热力也会增强。越是经络不通,内热就越不容易散发,人就越容易感到闷、躁。疏通了经络,身体轻快、畅通了,热就容易散发出去。老人多数经络不通,稍热一些就浑身难受,透不过气来。因此,人能否耐热是身体素质好坏、经络畅通与否决定的。
秋冬两季阳气渐渐收藏,温度逐日下降,此时最好用温水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再配合做一些局部的保健按摩,如捏耳、梳头、搓手臂、揉腹等,以便疏通经络,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达到进补的效果。
按摩要分体质
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按摩又分补与泻。虚弱的人只能用补法,强壮一些的人可以适当用泻法(具体请参见本章第一节的补泻之说)。
孩子的按摩与成人的按摩有区别
孩子的身体摸到哪里都是柔软、富有弹性的,就像春天刚翻耕出的新土一样,没有任何板结之处,中老人僵硬、缺乏弹性的皮肤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孩子大多天性爱玩,每天不停地活动,就起到了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的作用。只要保证孩子营养全面、均衡,保证他们睡眠及玩耍的时间,他们都会健康成长,因此一般不需要特别为孩子考虑按摩。
但是,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后,就要按摩相应的穴位与反射区了,同时配合食疗帮助孩子康复。由于孩子的经络要比成人疏通,因此给孩子按摩的时间要短,力度要轻,范围要小。 以痛为腧
十二条经络上共有300多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一般的中医针灸师都能将它们灵活运用、配伍,以便治疗各种病症。
要搞清楚这么多穴位还是很有难度的,如果只是作为自身保健或辅助治疗,就没必要将它们全部的具体位置及功效记住了,因为中医在按摩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腧”,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需要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心经和心包经上逐次慢慢按压,找出整条经络上每一点的感觉。如果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方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用拔罐、刮痧、艾灸、敲打等方法都可以。等你将淤堵排除后,身体的疾病很快就会好转。不过,有些人即使有心脏病,可在按压一边的心经和心包经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就要去摸两只手臂。因为虽然人体左右的经络是对称的,但患病时两边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哪边痛感明显就代表着病偏向于哪一边,同时也说明了这条经络的经气不足。此时应以食疗为主,先补足血液,然后再在这条经络上慢慢摸,看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如果有比别处微微凸起的地方,就重点搓揉那个部位。
总之,如果你只去按摩记住了的穴位,却不去疏通经络上最痛、淤堵最重的地方,那么治病的效果绝不会好,因为按摩主要是为了疏通经络,按部就班地只按穴位并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