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郎酒50度价格绵柔:公仆本色——身边工作人员忆杨善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04:34



资料图片

  新华网昆明4月23日电(记者杨跃萍)曾在保山地委办公室秘书科工作的保山市政协退休干部段兴华,在杨善洲身边工作了12年。杨善洲去世后,他常常想起老书记在任时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这些言与行,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

  第一次跟老书记下乡,杨善洲就对段兴华说,“在我身边工作要苦得起、累得起。”杨善洲下乡,就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车,其他随员一个不要。

  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杨善洲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了木城乡。

  在一间破旧的茅舍前,一位农民把他引进屋。一张用竹竿捆扎的床,一张草席,火塘旁放着一只破瓦罐,杨善洲把手伸进瓦罐,抓出一把干瘪的包谷。他走到那位农民面前:“老乡,对不起,我没有当好这个地委书记……”

  当夜,杨善洲召开乡干部会议,他说:“我得先做检讨,你们这里的山是荒着的,地是闲着的,人的肚子是瘪着的,袋子里是空着的,我没尽到责任。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帮助乡亲们铲除贫穷的根子。”

  第二天,他从木城出发,又徒步3天,跑遍了周围的几个乡。10多天后,保山地委做出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  当时,粮食产量低。发展农业,促进粮食增产,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成为杨善洲花费心力最多的事情。段兴华记得,杨善洲经常告诫当地干部:“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

  他主动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多个乡镇动手种了水稻样板田和包谷样板地,摸索总结出经验后再推广。在样板田上,他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使亩产量提高了三四百斤,直到今天当地群众还在采用“三岔九垄”方法插秧。1978年至1981年,保山地区的水稻单产全省排名第一,从此有了“滇西粮仓”的美誉。

  资料图片:4月2日,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第五场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粮食产量提高后,杨善洲通过调研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1980年10月,杨善洲到芒宽公社,听说一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冒尖户”,曾为此挨过批斗。杨善洲来到朱自祥家,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收入差不多就有2000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啦!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善洲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善洲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1985年,保山地委建办公大楼,第一层已经建起,这时昌宁金华乡发生水灾。杨善洲立即赶往灾区,看到老百姓受灾严重,十分难过。回到保山,他立即召集地委委员会议,建议正在建盖的地委办公大楼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会上,个别同志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资金。杨善洲耐心地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我们不觉得有愧吗?”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一致决定停建大楼,优先救灾。

  1999年,老书记在大亮山种树时不慎摔断了腿,段兴华闻讯赶去探望。老书记对他说:“你们几个当时跟着我,又苦又累,没沾到我什么光啊。”段兴华对老人说:“老书记,跟着你,我们学会了做人做事,这就是沾了最大的光!”

  • 胡锦涛作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 一生坚守 万人动容--杨善洲同志事迹报告会纪实
  • 杨善洲精神启示录  杨善洲的“三件宝”
  • 爱人者,人恒爱之——从口碑看杨善洲

  新华社三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三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 为人民服务贵在“一辈子”--二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 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一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故事

  • 杨善洲:"迂"得离谱的老头儿 从不搞"试吃""试喝"
  • 杨善洲提拔使用干部:唯贤不唯亲
  • 杨善洲:擅长插秧的“粮书记”  
  • 杨善洲的故事:“自讨苦吃”让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