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海岸大酒店 无锡:“写字”与“练字”的分离现象及矫正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1:21
● 钱红梅施建锋
[摘要] “作业字普遍劣于练习字”,“写、练分离”,这已是语文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最常见的头痛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写字时忙于追赶作业进度,无心关注字的美观;二是练字时只专注书写技巧,忽略写字速度。矫正这一现象的针对性策略也有二:练字时“技巧与速度并重”,写字时“求速与求美并重”。如此若能长久坚持,则日常的作业字必能走向“既快又美”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分离 整合 技巧与速度 美观与实用
“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现今语文写字教学普遍得到重视,却又出现另一种普遍现象,即很多学生练字时候写的字工整、规范、漂亮,而在作业本上写的字,却令人担忧。写字练习,即“练字”,与日常作业书写,即“写字”,似乎毫不相干,形成了严重的“两张皮”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有课业负担过重,平时对书写不重视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反思我们的写字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练字”不得法,缺少实用书写技巧的训练,通向“写字”的正确道路被“堵塞”,导致“练字”与“写字”严重脱节。于是,形成这样一个病态的畸形发展的写字教学模式。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先从根本上澄清对“练字”用途的认识,牢固树立“练字”必须走向“写字”、为写字服务是其重要功能之一的意识。遵循楷书练功力,行书练技巧,各种书写格式练实用功能的训练序列,从而扎实稳步地推进,以达到“写字”具有一定的速度,在此前提下使得页面清爽整洁,字迹清楚娟秀,取得“时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一、“两张皮”现象:写归写,练归练
(一)写字差于练字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很多学生的书写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有的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有的满地蚯蚓,歪歪扭扭;有的密密麻麻,一片混乱;有的写出的字缺胳膊少腿,差错连片。
语文作文的书写,更是糟糕,不管格子大小,一律按照平时的书写习惯,有的小如芝麻,辨认起来相当困难;有的则把格子占得满满当当,甚至还要超出格子,一眼看去,整片模糊;还有的排列不齐,上上参差,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或涂改成性,什么涂改液,修正贴,透明胶,一篇文章写下来,十八班武艺全搬上场……
难得看到清清爽爽、赏心悦目的作业,老师们不禁感慨:“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是怎么了?练字的时候写得挺工整漂亮的,可到作业本上,就完全变形了。”这就是写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练字”与“写字”严重分离,练归练,写归写。
(二)写字多于练字
写字是学生的日常习惯性活动,课堂练习要写字,课余练习要写字。不写字,学习就无法进行。练字,每天最多抽出15分钟左右的书法课时间进行练习,有些学校就是五天中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作为练字课,练习的量不大,每次几个字,给学生造成的印象是练字是一项专门性的活动,是练习技巧的。无论从数量上、时间上和思想认识上,教师、学生都难以将写字与练字等同起来。因此,产生“写归写,练归练”的严重脱节现象也说毫不足怪。
当前,作业书写已经向写字教学敲响了警钟,写字教学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是何原因导致这样病态畸形的“两张皮”现象产生的呢?
二、成因追溯:写、练分离
(一)写字:只讲“速度”不讲“美观”
1.课业负担过重 写字求快不求美
过重的课业负担将学生带入了日常大量书写的痛苦之中。用学生的话说,如果像练字那样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写的话,作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不完成作业麻烦可就大了。尽管很多学生主观上也想把字写好,但面对沉重的作业负担,他们还是会选择以完成作业为准,宁可牺牲书写,只求写得快,结果一快,字就变形了,作业看去就糊里糊涂了。长此以往,养成了提笔写字快涂快抹的坏习惯,每天大量的书写,滋长了这样的坏习惯,并且越来越根深蒂固,要改也难。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本来就存在问题,借着书写量大的籍口,更是乱涂乱画,字写得歪七扭八,难以辨认。这样的一种书写氛围在校园中蔓延,于是就有了翻看作业所见到的书写现状。
2.教师姑息迁就 忽略美观形成定势
作业评改,很多教师关注的是答案对不对,而极少去关注页面整不整洁,字写得好不好。学生抱有侥幸心理,第一次作业糊里糊涂也能过关,第二次心然会用同样的方法过关。在掌握了老师只看做没做、对不对的信息后,他们对书写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标准。在教师不由自主的姑息迁就下,于是学生的书写质量越来越糟糕。也有教师说,有时候看见学生的字实在太烂,想去管一管,但新的学习任务来了,没办法,只好随它过去。如此一过两过,就过成了多数学生书写态度的坏习惯和质量惨不忍睹的坏毛病。
语文试卷中也有书写题的考试,但老师视此题为送分题,无视书写差别的存在一律给分。久而久之,学生遇到此题也就极为随意地抄一遍,和做答其它题目的书写没有什么区别了。这道题也就形同虚设,无从检测学生的书写水平,也起不到监督学生书写的作用了。
(二)练字:只讲“美观”不讲“速度”
1.讲究形似 忽略实用的速度
练字时过于做作,起笔、收笔都要顿一顿,极个别老师还要求孩子一个笔画顿三顿,写捺也要顿一顿再捺出去,一个字写很长时间,认为这样才叫有笔锋。这样的“造字”,只是手指运动,手腕没有得到解放,所以写起来既慢又生硬。真正的书法家写字都是非常灵动的,哪怕是楷书家,写字的速度也非常快,在灵动的过程中笔端好似在纸上翩翩起舞一般,轻重、疏密、快慢,全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绝非故意造作。尽管我们的孩子在学书之初并不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但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是在写字,并非“造字”,轻重的表现是在写字的过程中体会的,而非“顿笔”所为。只有这样不懈坚持,才会解开练字的束缚,使写字变得轻松自如,有个性,有风格,不然,则会陷入练字的困境,在泥沼中挣扎,难以突破,更别说写得又快又好了。怪不得常有家长感慨:练练字有什么用?速度这么慢,就是练起来看看的,真正写作业的时候,一点也派不上用场。这种“练字无用论”的形成,是对孩子书写练字和平时作业之间未取得有效实用价值的无奈叹息。
2.技巧缺失 实用速度无从追寻
练字时,不注重字的笔画之间的有机联系,像搭积木一样地教孩子,写一笔停停再写第二笔,忽视了现在的楷书学习是为孩子将来写行书打基础。行书才是真正的工作字体,是最实用最有效的。现实社会里,极少有成人是用正楷作为工作字体的。孩子须学会从正楷到行书的正确过渡,这种过渡就是“楷书快写”。
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真正能掌握“楷书快写”的技巧,因此学生就将楷书快写与潦草字划上了等号,导致作业写得乱七八糟。
到底该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让作业走向“既快又美”的理想境界呢?
三、矫正策略:写、练整合
(一)练字:美观与实用并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的书写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可见,掌握熟练的书写技能是多么重要!练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向实用,因此在关注美观的同时,关注实用技巧的训练是练字的必然趋势。
1.练活双手 做好准备
首先要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练。多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练习应当比写字先行一步。要让手(包括右手和左手)做一些精细的劳动动作,如用小刀(雕刻刀)和剪刀,雕刻木料,裁剪纸板,设计和制作小型的木质模型等。精细的劳动动作能训练手指动作的协调和节奏,形成手指的灵巧性和对小图案(实质上汉字笔画也就相当于这种小图案)的敏感性。
第二是要尽力使小孩子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在儿童制作的物品中,要多让他们重复圆形的、椭圆形的、波浪形的线条,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于进行那些要求高度机敏性的精细而平稳的动作。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
2.养好习惯 奠定基础
首先,姿势正确。错误的姿势会导致肩膀、手臂、手指等各部分肌肉紧张僵硬,影响运笔的灵活,字都很难写好,更别说写得快了。过去“三个一”的姿势阐述并不全面,正确的握笔方法应该是:右手握笔,在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自然弯曲;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曲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根处,与纸面约成45度角;五指自然有力,掌心要空,概括成九个字,即“笔握高,掌勿趴,腕朝外”。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肩平、身正、足安”,即肩膀放平,全身放松,身体坐正,腰杆挺直,两脚着地,与肩同宽。只有做到这样,写字才会自然流畅。
其次,想好了再写。很多孩子写字看一笔写一笔,写作业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这样的习惯势必阻碍写字的速度。一定要养成把字放在心里,把句子放在心里的好习惯,默想好了,意在笔先,下笔不再犹豫,才能够一鼓作气写完。
第三,心境良好。一提笔写字,就排除外界的任何干扰,消除杂念,不随便讲话,全身心投入。保持心情愉快,高度专注能迅速写好字,养成“提笔即练字”的好习惯,将写字与练字合二为一。
3.练好楷书 行书介入
小学一、二、三年级重点练好楷书基本功,让学生掌握好楷书基本笔画的形态、偏旁部首的写法和搭配要领、间架结构法则。教师在辅导时特别要让学生领悟用笔技法,做到用指灵活,运腕自如,节奏变化,让笔在纸上翩翩起舞,为日后学生楷书的快写打下伏笔。
在楷书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让四、五年级学生逐步走向实用快写,可练习行楷。练习前,老师可用多媒体等平台展示古代名家行书名帖,向学生细致介绍行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行书讲究的是笔画的轻重、长短、角度、起笔、收笔、曲直、疏密、大小、快慢的变化,让书写变得有节奏,而并非学生头脑中的快速乱写。练习中,让学生看清走笔的线路,练习运笔的控制。因为行楷书写时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又不能任意为形,要有一定的控制力,做到收放自如,快慢从容,走笔有激情,能手下生风,字才会潇洒娟秀。让学生明白快写的要领是“快马入阵”,即让运笔的动作大多留在空中,入纸的笔画则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书写有一定速度的同时字的间架结构又不会变形。唐朝名家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字被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成为千百年来习书者临摹之经典,是学生从楷书向行书顺利过渡实现楷书快写的一本非常有效的法帖。初练此帖者,一是不敢提笔快走,二是“刹车”不灵,造成失控,这些都是向快写过渡的普遍问题,只要坚持练习,注意调整,就会得心应手的。
如有条件,可在使用钢笔的同时也学点毛笔,提高运笔的能力,会加快楷书快写的步伐和成功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写出的字美感增加,比纯楷书灵动,而且速度加快。
4.多样练习 提升功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快写能力,接下来就是要让学生在各种实用书写格式中练习。首选的是在作文格子里抄写经典短文,也可是课文等,按照作文格子的大小练习,益处多多:一是将书写技巧进一步应用于实际书写,因为练字时候用的基本是小字格;二是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在不同格式里书写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工具、章法、墨水等,通过练习,原先字写得过大的同学会把字收至合理的大小,能远离常见的满格书写的不良习惯。其次是练习横格书写,注意字大小穿插的规律,笔画连带的呼应等。最后是练习空白纸页的书写,这是难度最大的,需要掌握横竖排列的规则,整体把握书写的要领。待这些书写格式熟练之后,还可以进行运笔快慢兼顾,区别对待的实战练习:用于草稿笔记的,不妨尝试行草写法;用于试卷答题的,把握分寸,严守行楷字书写规则。这样,书写便可达到实用之功效了。
(二)写字:求速与求美并重
1.态度端正 认真书写
现在普遍有一种认为:电脑趋向普及的今天,汉字书写并不重要,学生时代写字是没办法,等到长大后,写东西,键盘一敲就出来了,既省时又省力。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电脑是生活的得意助手,是连接信息世界的纽带,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书写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灵魂——文化灵魂。汉字,是炎黄子孙共同传承的文化因子。书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工整的楷体,隽秀的小篆,遒劲的草书……所谓“字如其人”,汉字书写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底蕴。书写时,笔画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疾或缓,在变换和统一中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出一种严谨细心、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书写时所投入的那种情感是电脑科技所无法替代和模拟的。回想儿时自己,认真地擎着一截短铅笔,歪歪斜斜、一笔一划地写出“祖国,我爱你”时,那种自豪和兴奋至今还能令人心潮澎湃。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书写好汉字,写快的同时要求写好。
2.课业负担 从容面对
作为学生,不仅要清醒认识书写的重要意义,更要认识到书写是磨炼性格,陶冶情操,增加个人文化底蕴的过程。殊不知一个书写认真的学生,他的思维能力肯定严谨有序,做事也踏实有效,成绩相应平稳优秀。不要总以课业负担为由,有时候宁可舍弃些机械无效的练习,而扎扎实实将字写好,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在追求一定速度的基础上关注字的形态美,有意识地将练字习得的快写技巧融入平时的写字中去。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自在的行为,字就能写得既快又美了。
3.评价机制 巧妙运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意识引导学生将练字与写字相融合,可以利用评价这一有效杠杆,将其落到学生的行为上。
对学生书写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练字本上,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作业本。用“既快又美”作为衡量的标尺,尤其是对待卷面的书写,在统一时间内,谁的书写最漂亮,说明谁将练字与写字融合得最好,像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范例要大力宣传和激励。因此要加大卷面书写分数的比重,而且真正落实到位。
4.长期坚持 必见成效
楷书快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正确看待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一、二年级楷书书写的作业,字写得工工整整,感觉练字与写字融合得挺好。升入三、四年级融入行书练习,在快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字会出现“半成品”状态,“行不行,楷不楷”,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多用优秀的作业范例做引领,加强快写的练习,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书写的低谷。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不敢再往前走,不敢去跨越这一鸿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楷书快写过程中一时的“倒退”,是必然的,但这是前进中的倒退,是为了质的飞跃而积蓄力量,如果能坚持走过这一段比较困难的历程,离成功就不远了。否则会前功尽弃。也许小学阶段的书写都未能达到实用型快写的效果,但是只要打好了基础,就为初中、高中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不应该为此放弃力量的储备,要坚持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目标。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四、成效梳理与后继思考
(一)作业质量明显提升:既快又美
笔者以自己孩子作为个例实践代表。一、二年级书写量不大的情况下,注重抓好楷书基础,三年级增加软笔及行书练习,一度出现日常书写质量下滑现象,经过一个学期,到三年级下半学期趋向稳定,字开始老练成熟起来;到四年级逐步走向实用。400字的现场文章30分钟能完成,而且页面清爽,少涂改,字迹娟秀流畅。
笔者以所带班级中的10名学生作为小组实践代表。这些学生现已进入六年级学习,完成作业速度快,书写质量优秀,400字的现场作文一般25分钟左右完成,且页面干净整洁,书写流畅。
笔者所在的学校,高年级全面铺开作文稿纸书写经典短文的练习。三个月后,将作文书写卷面进行分析,卷面清晰度整体提升,阅卷老师反映像这样的书写,至少在作文这一块平均分可上升2-3分。
(二)写字教学定位趋向合理:艺术性与实用性并存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写字教学定位清晰:让每个孩子都能写得一手好字。让练字成为平常事,让写字成为练字时。将书法的艺术性草根化,真正融入每个孩子的日常书写。
(三)后继思考:如何普及
此项工作存在普遍意义,但普及却是难点:师资力量难以跟进是主要瓶颈。很多教师自身的字没有达到实用要求,谈何指导?加上思想意识方面对书写练习和平时作业如何取得辩证统一存在明显问题,认为这是附加的任务,没有硬性指标,又不考核,可做可不做。
学生的思辨能力、接收能力是有差异的,写字存在的差异就更明显了。如何看待这样的异步前进?如何评价这样的异步前进呢?教师难以下手,普及又遭到质疑。
这样的思考,恰巧提供了加强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动力,也为不得取得成效提供了可能性。
二○○九年十二月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风格史》徐明利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2.《书法教程》欧阳中石、徐无闻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写字教育》2009年第1期至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