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迈学校:女大学生献血后晕倒致残,官方冷漠对待刺痛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0:46

女大学生献血后晕倒致残,官方冷漠对待刺痛谁?

2011-09-15 09:12:18

阅读(711)  评论(4)

系统分类:新闻     个人分类:默认      关键词: 冷漠 对待 晕倒 献血 致残

  杭州今日早报:宁波的肖先生来到宁波市中心血站,希望血站能够给他的女儿晓慧(化名)一些补偿。然而,他得到的答复依然是“领导很忙”,对方避而不见。像这样的闭门羹,已经吃过几次了。宁波市慈善总会也以条件不够为由,拒绝了肖晓慧救助的申请。肖先生很不解,女儿是在献血后,因头晕摔跤,才造成左眼致残的。为了治病,家里已经花费了5万多元,接下来的手术治疗,还需7万多元。但是,没有一个部门表示将给予一定赔偿或救助。而刚刚从失业阴影下走出来的晓慧,倒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说,她对那次无偿献血并不后悔,以后有谁需要帮助,她还会付出爱心。

    大学生鲜血存在出于功利心理的,因为鲜血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可以记录在校园的先进事迹当中。可是,同样也存在真心为别人提供救命血的伟大精神者,在血站献血之后晕倒致使眼睛失明,这必然与血站脱离不了干系。我们都知道,一个人鲜血之前只要受到相关的检查,也就是说不是什么身体素质的人都能随便献血的,虽然有些不能直接涉及到生命安全的问题,也就是出现一些简单的不适应,但是还是要将一些意外状况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献血的行为是高尚的,抽血的行为是形式的,血液的取向是模糊的,血站的精神是堕落的。不得不让人怀疑,一个具有博爱精神的血站对待一个献血者的意外状况持有一副冷漠的态度,我们还能指望这样的血站为紧急需要血液者及时的提供血液吗?假如,所有的行为都与经济利益挂钩,那么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崩溃,只是由有感情的道德领域转为冷漠的经济领域,注重的就是物质利益,而非精神利益了。这样的改变势必会威胁社会人的存活空间。

    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某些群体要为自己所遇到的事情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时候,或者说是为自己讨一个公道的时候,所要面对的困难不是单一的找到事件的 “发言人”,而是对付一个强大的推卸组织机构,对付人或许比较容易,可是对付一个结构就难了。机构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复合的组织就会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而责任一旦被分散或者推卸,那么所得到的答复的赔偿就会隐蔽的降低。现代组织的一个特点就是官僚化严重,固然,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可是不利于外界的弱者解决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

   权力的垂直分化促使“领导不在”的情况发生,领导很难在,因为一个国家强大的组织是不容易被接触的,管小事的人不能管大事,管大事的人不在,这样事情的解决办法就会落空。这就不得不求助于第三个部门介入,不过随着其余部门的介入,解决问题的成本就会增多,虽然在社会中存在一个正义,可是正义的存在条件是普遍大众的舆论压力,甚至有些情况舆论也无法解决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伦理本位这是传统,即使有些批评“感情纽带社会”的人,也无不沉浸在情感解决大事的甜蜜中,这就是悲哀。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对于一些社会不平等事情的批评,媒体越是宣传学者的批评声音,就是增加了普通民众对问题的精神层面的痛恨程度,也就是释放了自己内心的不满,对于问题的解决几乎没有任何的帮助,这也就是著名的“安全阀机制”的一个变态表演。

    中国的官是强大的,即使一个管食堂的后勤大妈对待每个档口的工作人员的态度都是冷漠的,何况一个强大的吸血系统对待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呢?吸血系统内部人的精神不要被系统殖民化了,要坚持自己是一个人的独立认知。还有就是,在献血的现场要有120等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不要因为献血后的一些意外要了献血者或者抽血者的命。

    生命第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后再别人做贡献,否则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