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恶梦演员:王征南博士:中国饲料经济现状与盈利模式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23:4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7年,全国饲料产品产量达到1.23亿吨,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二,饲料工业总产值3335亿元,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行业,为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15000余家饲料生产企业呈现出无比的活力。但是,2008年,原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人才短缺,技术创新难度大,市场竞争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使饲料企业特别是中小饲料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饲料经济形势现状怎样?今后的盈利模式将会怎样改变?中小饲料企业的再生策略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征南博士。

  记者:王博士您好,感谢您百忙中接受我刊的采访。首先想请您分析一下中国饲料经济形势的现状,同时请您介绍一下国家采取的相应宏观调整政策有哪些。

  王博士:今年上半年,受终端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养殖收益较好、养殖户养殖积极性提高等因素的带动,我国饲料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饲料工业产量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国饲料总产量约5900万t,同比增长11.2%。其中,配合饲料4540万t,同比增长13.3%;浓缩饲料1120万t,同比增长4.5%;添加剂预混合饲料240万t,同比增长5.9%。猪饲料总产量1940万t,同比增长12.7%;蛋禽饲料1150万t,同比增长6.5%;肉禽饲料1900万t,同比增长20.5%。由于受全球经济放缓、通货膨胀、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饲料原料和多种饲料添加剂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上半年,玉米、豆粕、蛋氨酸等各主要饲料原料同比平均涨幅达43%,而同期猪、肉禽、蛋禽等配合饲料产品同比平均涨幅为25%。饲料生产企业处于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和稳价保市场的困境中,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重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同时,受冰雪和地震灾害影响,中南部饲料市场受到一定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发展给予高度注重,根据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实际状况,继续对饲料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畜牧业的发展促进饲料业的发展,近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投资力度,初步构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方面,建立了能繁母猪补贴制度,启动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启动生猪良种补贴政策,对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投入,对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

  在扶持蛋鸡生产的政策方面,对祖代蛋种鸡实施补贴,启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补贴政策,加大蛋鸡新品种配套系选育的投入。

  在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方面,实施优质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加大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投入,实施奶牛养殖保险政策。
  
  这些政策为务实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增强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记者:看来,原料涨价是制约饲料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情况下,国家对饲料和养殖业政策倾斜的力度还是很大的,那紧缩货币政策及稳健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对饲料企业又有什么影响呢?
  
  王博士:2008年我国物价水平出现了比较大的上涨,国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货币财政双管齐下,主要是为了解决物价上涨过快的问题,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情况比较复杂。但这一举措彰显中央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决心。
  
  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给饲料企业会带来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融资比较困难,间接影响到企业的赢利空间,因为企业的信贷成本上升了。由于饲料厂资产增殖速度慢,被列为紧缩银根的首要目标。饲料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部分流动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例极小,融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控制投资为主要目的,提高了贷款门槛,贷款额减少了约30%,使得饲料加工企业的融资更为困难。另外,流动资金的风险在饲料加工行业中也非常突出。饲料行业的特点是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较大,原材料储备量较大且有一定的储备期,如原材料的周转速度较慢,将有霉烂变质超定额损耗之风险。业内有关人士反应,国内很多饲料企业甚至部分规模较大的饲料企业都由于资金短缺而被迫停止采购,甚至关门歇业。
  
  记者:王博士,还是刚才您提到的由于受全球经济放缓、通货膨胀、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饲料原料和多种饲料添加剂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尤其是饲料原料涨幅较大,直接影响了饲料厂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中小型饲料厂受创较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博士:因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及今年低温雨雪冰冻、地震和洪涝灾害的影响,玉米和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涨幅较大,6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1.78元/kg,同比上涨9.0%;豆粕4.31元/kg,同比上涨61.6%,对饲料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世界饲粮供求的影响很大,2007年进口黄豆达3 000万t,使用量占世界30%。从2006年起中国玉米由出口国转成进口国,改变了世界谷物市场的供需平衡。这些变化并非周期性、季节性或短期现象,而是结构性变化。而在整个豆粕产销环节中,饲料厂、豆粕终端消费者——养殖户的话语权是偏弱的。宏观上,豆粕供应受制于国外,微观上,豆粕供应受制于大型油厂。由于水产饲料主要由高价格的蛋白类饲料原料组成,而今年涨价的主要饲料原料也正是蛋白类原料,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都在价格猛涨之列,这直接导致了饲料生产企业的制造利润和水产养殖户的养殖利润双双缩水。原料价格大涨,但饲料价格只能小涨,饲料厂利润愈来愈低,养殖业利润也变低,饲养意愿小,饲料市场更小,饲料企业在双重夹击下生存。
  
  中小型饲料厂由于资金的不足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在原料市场的波动中受创较大,有些濒临倒闭,有些面临着将被收购的威胁。
  
  记者:既然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世界饲粮供求的影响很大,那国际原料市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趋势?未来国外的品牌对国内企业有什么样的冲击呢?
  
  王博士:近来,国际玉米价格是暴涨暴跌。今年6月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价格剧烈上涨,不断创出历史新高,7月份却暴跌至6月 1日的水平。对于市场的剧烈波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了一个月,但是燃料乙醇生产对玉米需求的增长、气象状况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将支撑玉米市场。除玉米播种面积和天气等市场自身因素外,6、7两个月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变化,也成为促使玉米市场剧烈波动的重要力量,因美国大规模开发应用燃料乙醇,使玉米从传统的口粮和饲料粮用途向工业原料用途转变,具有了能源属性。
  
  美国产区天气以及阿根廷大豆出口受限两大主要因素,推动了今年5月份以来国际大豆期价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来天气转好、阿根廷大豆关税问题得以解决。这两个利空因素突袭国际大豆市场,使高位滞涨的大豆期价出现快速回落。
  
  CBOT大豆在经历了5~6月份的上涨行情后,出现了急跌,在两周半的时间内就跌了近12%。总体上看08/09年度大豆牛市行情依然十分稳固,短期调整难改中长期上涨格局。
  
  未来世界饲料原料将呈以下几个不可逆转趋势,谷物及植物油无论怎么增产也会缺货。籽实类原料越来越走俏,选择更需多元化,不能只依靠豆粕。耕地面积只减不增,任何一种原料需求增加都会排挤其他原料的供应,最后导致土壤栽培的原料价格全部上涨。
  
  随着全球一体化,我国与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接轨,国际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竞争与国际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提升养殖效率,提高畜产品质量,广大养殖户更注重选用品牌、高质量的饲料,更加注重生产效率,改变了过去片面购买便宜饲料的做法。在饲料质量方面,国外的一些品牌饲料具有一定的优势。
  
  记者:饲料行业直接相连种植业和养殖业。您认为目前饲料的经济状况和市场状况会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带来哪些影响?
  
  王博士:饲料业是我国农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它处在“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既受前后端的双重压力,同时又影响甚至决定它们的发展。进入2008年以来,饲料市场的价格行情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回落行情,而是又一轮的飙升。豆粕价格由年初的3800元/t上涨到现在的5200元/t,涨幅达36.8%,棉粕价格由年初的2200元/t上涨到现在的2800元/t,涨幅达27.3%;成品饲料价格在2008年初的基础上平均每吨上涨了200~300元,平均涨幅为10%左右,远远落后于饲料原料的上涨幅度。饲料原料的大幅上涨已经严重制约了饲料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同时,粮食价格又持续走高,导致养殖积极性走低,恢复缓慢,养殖业的整体风险加大。总体上看,由于生猪及禽肉、禽蛋价格年初以来总体上一直呈缓跌态势,但饲料原料及成品饲料价格一直呈猛涨态势,客观上破坏了整个环节的合理成本利润结构,将养殖市场的合理利润挤兑一空。
  
  饲料原料的价格上涨,对饲料产业的上游产业——种植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三元种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以解决我国饲料原料供应问题。
  
  记者:据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一些大型饲料企业面对困境反而盈利,这是为什么?中小饲料企业却亏损严重,而中小企业占全国饲料企业的90%以上,他们的出路何在?
  
  王博士:在上半年,我国饲料工业呈现出企业规模优势更加明显,小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特点。根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1~5月份,月产量在10万t以上的规模企业平均增幅达到49%;月产2~10万t的企业平均增幅27%;月产0.5~1万t的企业平均增幅13.4%;月产量在5000t以下的企业平均增幅10.5%。进入6月,随着市场供求的影响和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的严格实施,有三分之一左右月产量几百吨的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而行业内一些优势企业则继续呈强势扩张的态势。规模效益发挥了优势,大型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当某种原料涨价时,可通过调整配方,替代高价原料,实行动态配方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而小企业做到这点较为困难。大型企业应用自己较雄厚的资金,在储存原料方面也占据了优势,在生产与营销方面赢得了一定的利润。
  
  中小企业面临的是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劣势。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进行管理变革,提高管理水平,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要利润。同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方式,进行技术合作、联合采购等,提高竞争力。国外企业发展的趋势显示,服务将成为今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和最大的利润点。中小企业应依靠服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保持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记者:您的观点很好,中小型企业应该通过各方面的创新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饲料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老话题了,新的经济形势下,请问该怎样务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呢?
  
  王博士: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既是我国饲料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资源环境等制约饲料工业发展瓶颈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饲料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在资源日趋短缺,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唯有在科技进步上下大力气,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把饲料企业做大做强。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在以国家投入为基础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总盈利投入科技研发。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谁投资谁受益。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二是技术创新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立足于饲料生产企业的科技需求和饲料市场的需求,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研制有知识产权的品牌,实施名牌战略,确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与社会地位。
  
  三是加强合作与交流。按照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企业、跨国公司的联合,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通过创新多种技术传播途径,加大技术体系的推广力度。
  
  记者:谢谢您的详细解答,最后请您结合目前的形势,预测一下饲料行业的走向,饲料企业的赢利模式将会做哪些改变?
  
  王博士:当前,虽然经济运行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但也存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200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仍然是平稳较快发展,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GDP增速较上年虽有所减慢,但仍然明显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速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国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这说明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效益是好的,政府有能力利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在过去连续4年粮食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喜获丰收。粮食增产对抑制通货膨胀、抵御目前世界性的粮价上涨危机、稳定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为养殖业与饲料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我国降低豆粕进口关税政策作用的显现和市场自发的理性调整,预计豆粕价格将会有所回落;磷酸氢钙灾后恢复生产和相关替代产品的使用也将促使一些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价格出现回归;其他饲料原料价格虽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继续上涨空间不大。随着供应春节元旦两节生猪的补栏和禽类存栏的恢复性增长,进入8月后饲料需求将出现较快的增长,在原料价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饲料行业将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今后,中小型饲料企业数目将有所减少。但根据我国的经济特点,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小型企业仍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仍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目前看,饲料行业中主要是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专业化的饲料生产经营模式,在行业中占绝大多数。一般都是以集中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经营理念,按专业化方法运作市场,多数企业缺乏与养殖户、中间商建立共赢价值链的观念。在养殖业大变革的格局下,要求饲料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尽快调整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方式,改变专注于同类企业恶性竞争的经营做法,逐渐实行与经销商、养殖户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共赢体。另一种是产业一体化模式,也称为“一条龙”。由于饲料产业是一中轴产业,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屠宰加工等,根据此特点,饲料企业可作为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运营模式。在产业链中,经销商的环节被取代,利润将让利给养殖户。此种模式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各饲料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实施不同的发展模式。
  
  面对新的竞争格局,面对激烈竞争,微利经营的不利形势,饲料生产企业应当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行业,找出问题本质,审时度势,提升竞争能力,用科学创新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