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黄药师:杨式太极拳的特点http://blog.sina.com.cn/taiji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8:32

http://blog.sina.com.cn/taiji08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关于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在杨式亲族传人杨振铎、杨振基老师的著作中,都有重要论述。笔者的先师、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赵斌先生,在《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四章“太极拳问答一百条”中,也专门讲了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话:“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杨澄甫的另一位人室弟子崔毅士先生也曾经论述过杨式太极拳的特点:“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浑厚庄重”。上述特点,有些是各大门派所共有的,而杨式太极拳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些则是杨式太极拳所特有的。赵斌老师在晚年授徒教拳时,又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讲过一些自己的重要观点,我曾经当面聆听过老师在这方面的真切教诲。现结合自己练拳三十年的实践,试图从以下十个方面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加以说明。

一、立身中正安舒。对于身法,太极拳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极拳说十要”主要是身法要求。但“立身中正安舒”这一特点,尤以杨式太极拳最为见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功时身法要正,大部分动作都要使上中下三个穴位(即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基本能够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个重力垂直线,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要保持中正,从大椎穴到尾闾部位(长强穴)要保持脊椎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尾闾要像船舵一样指引航向。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就能体现立身中正安舒的特点。杨式的这一特点,不少名家都有见教。杨澄甫的高足汪永泉先生形象地把人体喻为一口古钟,钟蒂为颈项,钟顶为肩圈,钟身为腰圈,钟口为胯圈,中心垂直线为钟绳,钟锤系于中心垂直线下端,即所谓铜钟五个点,十分强调立身中正。杨式太极拳名家李迪生先生在自己客厅挂着一幅对联,其上联便是“端正身法脊竖起”,也是强调身法中正安舒。

二、拳架开展大方。杨式太极拳在拳架上的独特风格是开展大方,认为只有开展大方才有助于肢体上下左右的对拉拔长,拳架开展大方要求身体要内外放松,举手投足动作须到位。上下对拉拔长的典型拳势是“白鹤亮翅”,左右对拉拔长的展大方。衡量拳架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大方是一个重要标准。

三、动作松柔缓慢。这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最突出特点,也是杨式太极拳之所以名扬海内外的最主要原因。杨禄禅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习拳艺数年,后自成一派。杨式太极拳拳架中没有像陈式太极的弹抖、跳跃、震脚等明显的刚猛发力动作,形成了自己大松大柔的独特风格。这是增加功力由松入柔、运柔成刚的独特练法,也是老幼咸宜的强身健体之法。据说杨澄甫教拳授徒,强调最多的也是一个松字。他常说:“松、松、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他看弟子练拳半天可以不说一句话,但一个“松”字有时要说几十次。这种大松大柔,绵里藏针的行拳走架风格,也符合中国道教鼻祖老子柔弱胜于刚强,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四、行功速度均匀。有的太极门派强调快慢相间,发力刚猛,而杨式太极拳则强调慢、柔,而且特别强调速度要均匀,忌讳动作时快时慢,架子忽高忽低。速度均匀既包括从起势到收势的整个套路,也包括单式动作手脚运行与配合的速度,还包括上一个动作与下一个动作的过渡衔接自然协调。一套八十五式传统套路打下来大约需要22分钟,下盘功夫好的可以打到40分钟到一个小时,而且起势时的速度就决定了整个拳架套路的速度,全部套路速度始终如一,“迈步似猫行,运劲如抽丝”,要求动作转换时,徐徐地倒换重心,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快慢始终如一,而不主张“快慢相间”,行功走架速度均匀,是杨式太极拳的独到之处。虽然个别动作可以做得稍快一些,但从总体上说好似行云流水,速度均匀。即便是转身双摆莲和转身左蹬脚等动作,也仍然强调速度均匀。

五、招式虚实分明。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一文中,开宗明义的提出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把分清虚实摆到头等位置,可见分清虚实对于习练杨式太极拳之重要。杨式85式太极拳从头到尾,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虚实分明,而且绝大多数动作都是一个腿承担大部分体重,当全身重量坐在右腿时,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当全身坐在左腿时,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两腿平均承担体重的动作是极个别的。除了起势、云手、右打虎势转回身右蹬脚的过渡动作中有短暂的马步外,其余几乎都是一腿虚一腿实。而且杨式太极拳中的虚实相互转换,又都是由半虚半实、半实半虚到全虚全实,全实全虚的逐渐转移。比如脚踏地面的由虚变实,前进时脚跟先着地,脚掌、脚指依次着地,最后才全部踏实;后退时脚尖先落地,脚掌、脚跟依次着地,最后才全脚踏实,就像太极图当中阴阳鱼相互消长的情形一样,这种虚实分明的拳架特点,在杨式太极拳的整个套路中非常突出.
 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周英南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 (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难做到。反之,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在杨澄甫的太极拳练习“十要”中,有松、沉的要求,如“松腰”、“沉肩坠肘”;有寓松、沉之意于其中的,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分虚实”、“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等;也有以松、沉为前提而使之相辅相成的,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等。就是在中国古典太极拳的经典拳论和拳诀中,松、沉也显得十分重要。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就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四两拨千斤”等关于松、沉的论述。在其他拳论、拳诀中,也不乏松、沉的论述和演绎。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太极拳总论》);“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十三势歌》);“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发劲沉着松净,专主一方”、“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若车轮,腰如车轴”(《十三势行功心解》)等。由此可见,松和沉,对于太极拳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来说,十分重要。
    (一)关于松
    松,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其原义为使松(放松)或解开、放开。相关词有松柔、松净、松活、松动、松开、松融、松垂、松静等。还有松散、松弛、松懈、松垮等。太极拳的松,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杨式太极拳的松,是在身法中止,虚实分明、神舒体静、意气下行的前提下,做到内外放松。也就是从内及外,周身松融贯通。心安意静,内固精神;中正自然,外示安逸。这才是杨式太极的真松。只有这样,在行功走架、推手乃至技击时,才能够轻松自如,舒展大方,意清气凝,内劲盈充,沉静松净,应物自然。
    如何做到内外放松?太极拳是内功拳,应以心意为主,然后才求身势。故松,应是先松心意后松身势。澄甫宗师曾曰:“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太极拳说十要》)宗师高徒,一代名师李雅轩也说:“周身气势务要松开,虚灵之气始能上顶……松须松心,心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随之而松。日日以松沉之心意灌输,久之自能得到真正之松,  内劲也随之而生也。”(《李雅轩先生太极精论》,陈龙骧、李敏弟《杨氏太极拳法精解》第3页)内松即心意放松,心安神静,杂念摒除,动以心气,灵慧自生。外松即身势放松,中正安舒,体态自然,周身轻灵,节节贯串。倘若心意不松,则神气外露,杂念丛生,目光呆滞,心浮气躁。而身势不松,必致腰肢僵硬,上下不随,意气上浮,内外难合。以上两点,乃杨式太极拳之大忌。
    上面说过,杨式太极拳的松,是松柔、松净、松活、松融的那种有机的松,而不是松散、松懈和松垮的那种无机的松。杨式太极的松是在身法中正,神舒体静,以内统外,有意有气的松。这种松使全身在心性意识及动作要领等方面得到极大的舒展、轻松和自然。从而达到“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高度境界。如头部的放松,必须在头部正直,向上轻轻顶起,神意上领的前提下使颈部微微放松。既不用力,也不松懈,以保持精神上提的虚灵感觉。又如对腰肢的放松,首先要立身中正,然后松开心身,不紧张,不僵滞。自我感觉松净、沉稳、舒适。全身无一丝一毫的僵硬和拘滞。行功时,按照要领和要求,在意识的指使下,“以心气运行,以腰脊率领,静静将一趟拳形容出来”(李雅轩语)。
    目前,社会上一些打杨式太极拳的人,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放松。观其走架,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掌是兰花掌,腰是麻花腰。耸肩抬肘,神气活现。自以为松柔,不知此为谬误也。建议我们的拳师们认真按照杨式太极的动作要领教授学生,并严格教练,严格要求,切勿误人子弟。更不能把杨式太极拳打得面目全非。
    (二)关子沉
    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原义为往下落,使降落,向下放。相关词有沉着,沉静、沉稳,沉重等。或引申为下垂、降落,如意沉、气沉等。
    杨式太极拳的沉,与松一样,也有心意的沉和身势的沉。澄甫宗师在解释《十三势行功心解》时说:“练拳姿势要沉舒,心意要贵静,心不静不能沉着,不能沉着则气不收入骨矣……”又曰:“腹虽注意犹松静舒,不要鼓劲。气敛入骨,骨肉沉重矣。外如棉花,内似钢条,犹如柳花裹铁之理。”在这里,宗师言简意赅,仅寥寥数语就把心意的沉着和练拳姿势沉舒的意义和原理阐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且比喻十分贴切。
    但是,在练拳中心意和姿势又如何沉呢?这确是一件不易弄懂和很难做到的事。不少人练拳多年,尚不知沉为何物。一些人练拳时故作
“沉”状,实际上是用气用力去鼓劲硬沉。结果适得其反,把腰身四肢练僵了,殊为可惜。
    笔者十分欣赏李雅轩老师对沉的论述:“练功时是沉气,但不可勉强去沉。要用真元之意在呼吸之间顺其自然行之,虚而若实,实而若虚,有而若无。”(《李雅轩先生太极精论》,见陈龙骧、李敏弟《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李雅轩先生在这里所说的“真元之意”,即是心意。心意能沉,气当“顺其自然行之”。这样,就会 “有神气之充实,有气派之庄严”。当然,心意的沉,于外表是不易看出的。必须靠体悟,靠神会。“心意要贵静”,“悉心静气,默记揣摩”,“使气沉于丹田” (澄甫宗师语)。
    至于身势的沉,应按照澄甫宗师《太极拳之练习谈》和《太极拳说十要》的要求去做。即在悉心静意,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的引导下,全身松融,虚实分明;含胸拔背,松肩曲肘;四肢腰腿不起强劲。这样,身势自沉,就会产生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的效果。关于沉,李雅轩老师曾作过两个既通俗易懂又非常有趣的比喻。他说:“……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扛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也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动弹力托着的,又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他还说:“在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厢,脚腿如火车厢下之大盘丝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下触着硬地铁轮……”这两个比喻恰当极了,绝妙极了。用载重之行舟和火车之车厢喻太极拳之行功走架,既贴切,又形象。易于理解,易于明白,使人不难领悟沉的真正要义和含意。那些“踏雪无痕”,在水面上“行走如飞”的所谓神功,只是小说家的夸张和民间传说而已,并非是真正现实的、实实在在的太极功夫。
    (三)关于松与沉
    古典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又曰:“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松和沉既是太极拳中的两个重要要素,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虽然二者含意不同,但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松,是在沉实的基础上放松;沉,是在松融的前提下沉实。没有沉的松不是真松,是飘浮;反之,没有松的沉不是真沉,是僵滞。所以说,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在习练杨式太极拳的每招每式中,除要求心意松沉,以意领劲外,还要求身体各部分均要做到舒松自然,庄重沉实。如头部须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要松沉下垂,两臂微曲;胸部宜舒松内涵,气沉丹田;腰胯要圆转自如,松静沉塌;腹部须松净气腾,神意内固:腿足则虚实分明,沉稳自然。能按上述要领行功走架,松沉自能做到矣。
    有些人在习练杨式太极拳时,偏重于松而忽视了沉,甚至主张要松不要沉。他们错误地认为,杨式太极拳是松柔运动,应大松大柔,轻灵舒展,认为沉了会使动作僵滞,影响拳架的松柔和优美。持此论者只看到杨式太极拳松的一面,而看不到沉的一面,所以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不错,杨式太极拳是松柔舒展、轻灵和顺的一项武术运动。但它除具有上述特点之外,还具有“结构严谨,身法中正”,“由松人柔,刚柔相济”,“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的独特风格。这些风格决定了松与沉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杨式太极拳是搏击技巧比较高深的内家拳术。它以静御动,用意不用力。走架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久之,虚灵之气和松沉之劲自然而生。另外,一些人把沉与重等同视之,从而模糊了沉的含意。殊不知,沉与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60年前,杨式太极拳界老前辈陈炎林先生在其《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中就说过:“气沉则意坚,意坚则心定。”又说:“沉与重不同。重为有形,沉为无形;重为呆而滞,沉劲活而有似松非松,似紧非紧之形,与重绝不相同。”还说:“双重为病,因其在于填实,填实则气闭力呆;双沉不为病,因为它能活泼变化。”在谈到发劲时,陈老先生说得更明白:“发劲能沉,则发入更有威力,发出也更猛,因丹田之气,由背而臂而手,达于敌身,使敌腾空跃出,犹如拍球……”
http://v.blog.sina.com.cn/b/2095872-1266318211.html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http://blog.sina.com.cn/taiji08 老钟的BLOG--------http://blog.sina.com.cn/zhonghualaozhong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 http://blog.sina.com.cn/calendula28 linux的远程登录命令(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 爱吃肉?当心恐怖“尸毒”(http://blog.sina.com.c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314b401007rh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0c5600100p6rf.html 政务信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597340100ivw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3de5cd0100ofan.html 脑控机解密http://blog.sina.com.cn/banmindcontrol3 布谷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ang1898 --点穴急救小方法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中医诊病(二)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中医诊病(三)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中医诊病(四)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五)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六)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中医诊病(八)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九)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中医诊病(十)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十二)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十三)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中医诊病(十四) 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