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生人肉叉烧包1图片:“移精变气”养生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6:50
“移精变气”养生法 移精变气即是转移人的精神,改变人的性情,以解除心理障爵,传统中医又称为“移情易性”。移精变气一般适用于多疑苦虑,情深恋笃,久慕不遂等心理障碍。
  在古代,主要是通过“祝由”方法达到移精变气。《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古通“咒”,“由”,“从”也。“祝由”的意思,就是治病不以药方,而以符咒或语言道出病因并给人治病,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素问·移精变气论》)。由于远古时代科学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畏惧自然力,敬畏鬼神祖先,往往把疾病现象看成是鬼神祖先对自己的惩罚。人们遂通过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敬畏和.虔诚,求得鬼神祖灵的保护、宽宥,以祛病消灾。“祝由”即是其重要方式。从表面看,祝由是同鬼神迷信联系在一起的,但从治疗的本质和效果看,祝由却是和现代心理疗法相通的。汉初枚乘所写的《七发》,叙述了一个吴客完全运用语言调动起身染重疴、一蹶不振的楚太子潜在的精神力量,使之“涩然汗出,霍然病已”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精神力量对身体健康的关系的重要性。
  移精变气还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或改变原来的生活环境来进行。例如传统养生家们即把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吟诗作赋等行为方式,视作陶冶情操、排解忧思、解除焦虑的良好手段。传统养生家们还认为;有些人之所以产生心理障碍,是与特定的环境因素有关的。比如丧偶、失恋者的悲思情绪,就是由于触景生情,睹物伤心的。这时,如果有条件,当尽可能地使这些失偶、失恋者暂时脱离原来的环境,或帮助他们改变原来的环境格局和环境气氛,这样便可转移他们的惰性,使他们忧郁的心灵得到调养和抚慰。因此,移精变气,转移性情的方法,当是一种积极的容易被患者接受的心理治疗方法。
  现举《续名医类案》所载“移精变气”或称“移情易性”三例为证。
  1.名医傅青主(即傅山)曾治一妇人,妇因妒恶其夫有外遇,气郁不畅。一日,忽患腹痛,辗转在地,痛不可忍。傅青主问明病由,便随便开了几味药,让病妇在床前用杵捣药,并言:必捣千杵以上,药效方佳。病妇捣了一阵,腹痛渐消。
  傅青主说:“此法为移易性情法,不在于药饵,主要在于移情”。病妇气机不畅,故可出现气逆腹痛。傅青主用移情法,使病人注意力转移到杵药上,这样使原来的气机逆乱逐渐平息了。 ’
  2.有一男子名沈君之,终日畏死,忧心忡忡,广求巫卜,遍访名医,终是无效。某医者一方面用药治疗,一方面用语言开导,当日病人略觉舒心。次日病人再来诊,某医说:“刚刚占卜过,不出10日必死。”旋即将其留居家中,以壮其胆;又带他去山中拜竭禅师,学习禅法。病者念禅一百天,心病俱除。禅师说:学禅广事,能内忘思虑,外息境缘,不为生死所惑,这是对症下药。
  此人病起于畏死,学禅之后,移情于念禅之上,新环境、新接触的人及禅经都使他耳目一新,忘却旧虑。因此,病能得愈。
  3.有一官员,由京城调到边远地区任职,十余年不得返还。因此,又急又恼,遂成心疾,每次发作,如狂如痴;不发病时,精神不振。有人告诉他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药,能治心疾。官员便前去拜访。老僧说:相公之病,起于烦恼,生于妄想。禅家之人,不患妄想之生,惟患斩断妄想太迟。如果不去作过分的追求,怎会产生烦恼?于是,让官员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月余,心疾全消。
  此例,官员盼望得到重用,施展才干,但又长期不能回朝廷任官,遂生心疾。老僧用禅家之盲,让其消除妄想,扫空万缘。通过静坐月余,移去心头之虑,使病患得愈。
  据报道,当代美国某学者观察过1300多人的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发现后来患癌症者都是十分好胜、十分要强的人。这些人的情绪易于波动,一遇到挫折便悲观失望。由于无处发泄,形成精神压力,导致机体各方面功能紊乱。这与上例官员的情况很相似。对这种人,移精变气的心理疗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