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变形计关小迪照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做好思想品德课命题工作 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 心情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5:22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做好思想品德课命题工作

2006.9.20 18:4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于2004年秋季开始使用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材,而后采取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惯有的评价方式。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为我们提出了评价建议,认为“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考试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根本出发点的命题方式,为学生准备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题目,是值得广大工作在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师的忠实的。根据近两年我为学生命题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思想品德课的命题工作。

一、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及要求。

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因此命题设计首先应该深入地研究课标及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及相关要求。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及综合性的特点。[3]在课程标准中对思想品德课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都作了具体的阐述。在整个目标体系中,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有了明显的变化,集中表现为: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一目标,而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更加重视学生学业素质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的进步与成就,体现了新人才观和教育观。

从教材的编写来看,新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教材内容的组织生动,多样,图文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有利于学生更深地体验生活,快乐成长。

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命题设计中加以体现。不要担心试题不能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不要担心学生会在试卷上写出太多意想不到的答案,更不要担心学生可以说得话太多。与这些担心比较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可以勇敢地阐述自己得见解,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知识来处理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试卷中题目时得到思想上的某些启迪,学会成长,可能会更加重要。

二、         严格遵循命题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平常的检测主要是诊断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及会考等则主要是检查考生的学习水平,而中考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各有侧重,命题自然不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既要掌握平时检测命题的目的,真正能用考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深入研究中考命题的特征和走向,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内容解决为题,在考试中取胜。

2、层次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试题难度的分布上,即根据考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编制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一方面,要注意试题本身的层次性,即每一题中的各小题设问应由区别,有梯度,难易结合;另一方面,要注意整套试题的梯度,通常要包括高、中、低三个难度层次的题目,要具有较强的区分度。

3、科学性原则:

这要求试题本身没有科学性的错误,同时表述要规范,尽量采用严格的政治术语。同时,还应该在命题中体现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例如设计一些探究实践的题目,使学生在思考和解答时能运用严密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质。

4、精炼性原则:

语言表达要简洁,精炼,调理清晰,学生阅读题目后能够明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尽量避免因为语言表达而给学生带来理解题意的障碍和困难。

5、创新性原则:

命题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无论所选试题还是新编试题,都凝结了他人或自己的创造性劳动。[4]作为一种命题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景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知识、能力所占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严格来讲,从大型考试的命题情况来看,在一份试卷中,至少应有20-30%的试题是新命题,才算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原则。

三、         把握命题方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一般来说,我们命题通常有三种方式,即直接选用试题,改编试题和新编试题。

1、直接选用试题。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根据本人命题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直接将他人的成果为自己所用。但选用他人的题目时应注意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2、改编试题

改编试题即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的试题,其具体做法如下:

1)、转换题型:在我们所拥有的资料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这些题目无论从命题材料、考查的内容以及考查功能来看,都是非常好的。但由于其出现得太多反而缺乏新意而不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改变题型的方式来处理。例如,将问答题改为选择题。借用他人的材料,辅以巧妙设计的选择项,就可以将它转变为一条既新颖又有价值的新题。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将经典的选择题,改编为问答题,将传统的问答题改编为有特定背景的实践探究题等等。在改变试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难度。不要因为是对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就大大地加深题目的难度,而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保证题目的要求是大多数同学经过相应的学习就可以解决的,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重组整合:试题重新组合的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既可实现同一题型间的重组,也可实现不同题型的重新组合。通常是根据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确定命题材料的重组,然后设问,这样的题目综合性较强,往往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理解题目,解决题目;同时考查的内容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用一条主线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及目标串联起来,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学习综合的能力。

3)、改变考查目标:每一条考题,都有其考查内容和目标的侧重,因此转变考题的考查目标也是一种有益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将一条以考查记忆能力为主的单项选择题,通过设置情景,变为考查分析能力;我们可以将考查分析能力的题目通过要求学生的实际参与变为考查实践和探究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要求学生举例一类的题目对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的考查,改变为通过举例要求学生总结的题目,而对学生的归纳能力加以考查。尽管对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但通过不同侧重的考查,可以大大丰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以及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更好地面对生活。

3、新编试题

新编试题重点体现在一个“新”字,即陈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设问新颖、思维性强。[5]新编试题,首先要获得好的材料,利用好材料铺设相应的情景,然后将材料与学生所学的内容及课标要求相结合,改编成试题。对于中学教师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新编试题一方面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并且对中学教材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要求我们掌握熟练的命题技巧。我们在利用材料命新题的时候,应该注意这样几点:首先要找准我们考试的目标和考试内容,深入理解学习重点;其次要收集相应的材料,材料既跟考试内容相切合,也要跟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避免因材料陌生而影响学生理解题意;第三要找准材料与教材内容的切合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问题设计应该简洁,新颖,既要避免问题设计的沉辞滥调,也要避免问题设计过于复杂模糊,让学生容易理解题目要求,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         坚持命题改革的方向

在我国,纸笔考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考试形式,尽管它存在许多缺陷,但它仍被人们认为最能客观、公正的检测学生的成绩。因此,纸笔考试仍然是思想品德课考试的主要形式。[6]遵循新课程的理念,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中考命题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向。作为中学教师,也应该坚持命题改革的方向,敏锐地抓住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平常的实践中,有意识地紧跟中考命题特征来提高自身的命题能力,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解决考题的能力。

1.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是中考命题改革的重点。[7]与此相一致,我们在平时的命题中就应注意题型多样化。尤其是全开卷考试后,应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增加有利于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题型。要加大主观题的考试份额,要确定灵活的答案,要允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维,对有创造性思维的答题过程应给予适当的加分作为鼓励。

2.注重学生的成长经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对具体知识的要求比较少。它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即学生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到认识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到认识社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过程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在命题设计中应注意试题与学生的成长经历相配合,选取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作为背景材料或设置情景,使学生能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争取考试高分的同时,对自己平时的行为或经历进行反思。

3.增强探究性与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一般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的社会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的评价都是开放性的,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不只是一个固定的形式、标准,而是多个不同的形式、标准。评价的开放性是评价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探究性学习一旦引入考试中,就必然要求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可能通过不同的尝试来寻求正确的出路。常见的如设置情景后要求学生设想会有哪些解决方法,并阐述自己的解决方法是否合理可行等题目。

4.命题要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心国内重大时事热点问题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始终不能远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命题设计的时候就需要体现时代特征,需要体现对国内外大事热点的关注。将国内外重大时事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命题中,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逐步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态度,以及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主动性。我们可能认为,这一要求对初中学生来说太高,太远,但任何的精神和热情都是在平常的点滴经历中得到锻炼和加强的。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个性

    新课标的理念,在于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不再是过去那种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评价标准到评价内容全部一刀切的僵硬局面,转而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这就是评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考试改革。为此,考试命题就需要将同一考试内容辅以多样化呈现方式或考试方式,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发展成果呈现出来。

作为教师,不可避免要参与命题,甚至经常需要独立完成试题的设计和完善。课程改革条件下,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形式以全开卷来进行,这就对教师的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更加注意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掌握命题原则和命题方法,同时把握住考试改革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准备有价值有分量的试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中收获,在考试中成长。

[1]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P1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P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4] 《命题的方法与技巧》中学考试在线网(2006522

[5] 《命题的方法与技巧》中学考试在线网(2006522

[6] 《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P343,邝丽湛、王卫平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7] 《中考政治命题改革方向》,张建新,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博客网版权所有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dgguofan.bokee.com/viewdiary.13078533.html

 

相关博客文章

数据读取中....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