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禅 黄泉: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7:52:21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009-12-04 16:34:07|  分类: 教育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建桥初中政治教研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做到“八让”。

    教材让学生自读。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其可读性、趣味性强,学生喜欢读。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体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够读通、读懂。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指导学生粗读、精读、跳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感受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由“教材”向“学材”的转变。

   问题让学生提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有“人”的观念,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把问的权利赋予学生。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问,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这样做,一是会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唤起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三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

设问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后,比较简单或易于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同学间相互讨论解决,也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对于难以理解的难点、热点及学生没有涉及的重点问题教师作重点讲解。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材料让学生提供。《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的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知识面广,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所运用的材料尽量让学生提供,因为他们所给予的材料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应引导学生提供具有实用性、真实性、鲜活性、典型性的材料。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供材料,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查询、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薄书读厚”,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

    作业让学生设计。传统教学的作业一般是教师把现成的题目交给学生,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如果与老师的要求相符合就是正确的,反之是错误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作业的奴隶,是学习的奴隶,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去决定,甚至把交作业的时间也让他们来把握,学生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为要出一个高质量的作业题要翻阅资料、反复斟酌,而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一个再提高的过程。

    检查让学生完成。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不妨让学生自己分组检查,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检查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有些记忆性的作业,由组长对组员逐个检查,不但查得仔细、全面,而且还会相当严格;对于行为作业,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会使检查更为客观、公正。而这一切,往往是教师一人所难以达到的。

    网络让学生构建。以往教师讲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就把一节课(或一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构建出知识网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做出来的“饭菜”,然后“吞掉”,至于能否“消化”就难说了。现代教学把构建网络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因为构建网络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再学习、重组的过程,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善于总结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把“厚书读薄”。

    活动让学生组织。新教材注重活动课的开展,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至少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活动课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珍惜这一机会,根据活动课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实施。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未知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只有如此,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