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的“八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4:28
 

唯识学的“八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佛教的唯识学,把一心分八识。兹列表说明如下:
  ┌1眼识──眼根缘色尘┐
  │2耳识──耳根缘声尘│
  │3鼻识──鼻根缘香尘├识(了别为义)──────────────┐
  │4舌识──舌根缘味尘│                     │
  │5身识──身根缘触尘│                     │七 
  │6意识──意根缘法尘┘                     ├转
八 │       ┌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    │识
识─┤7第七末那识─┤常随四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意(思量│ 
  │       └向内执取阿赖耶为我,向外认识境界为实法┘ 为义)┘
  │             ┌能藏 能含藏一切法的种子     
  │        ┌华译藏识┤所藏 受第七识所薰习───┐
  │        │    └执藏 受第七识所执取   ├心(集起
  └8第八识阿赖耶─┤无覆无记              │为义)──根
           └种子现行时,善恶分明,业报相续   ┘     本
                                    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三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齅。而能齅者。是名鼻识。
四舌识谓舌以味为缘而生舌识。舌识依根而生。舌根因识能尝。而能尝者。是名舌识。
五身识谓身以触为缘而生身识。身识依根而生。身根因识能觉。而能觉者。是名身识。
六意识谓意以法缘而生意识。意识依根而生。意根因识而能分别。以能分别前五根所缘色等五尘境界。是名意识。(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七末那识梵语末那。华言意。亦名相续识。又名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恶之境而为染净。皆由此识也。前第六识名意识。今此识亦名意者。谓第六识依根而得名。此当体而立号。第六识虽能分别五尘好恶。而由此识传送。相续执取也。(依根者。根即意根也。当体者。即分别之体也。)


八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以其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故也。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体本清净。又如明镜。能含万像。若以染分言之。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即前七种识境。皆是也。若以净体言之。即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也。(四分者。一相分。即形相。谓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义相状。皆由第八识此分而生。如镜中所现之影像也。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谓此识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也。三自证分。自证所具之法。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证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持其明。能含众像也。四证自证分。证即能证之体。自证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证分见分相分。皆不离此分。是第八识本体。如镜之痛也。梵语摩尼。华言离垢。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

第八识是阿赖耶识(a layavijn a na),音译又作阿梨耶识,此译为藏识,旧译无没识。藏,为含藏的意思,宇宙万有种子尽纳入此识,因此得名。藏有能藏、所藏、执藏等三义。能藏,是能含藏发生诸法潜势力的种子,即所藏为种子,能藏为第八识现行,此为‘种现相望’。所藏,是第七识熏诸法的种子,故以受熏义名第八识为所藏,能熏为第七识的现行,此为‘现现相望’。执藏,是被第七末那识执着为实法、实我,故以所执持之义名第八识为执藏,能执为第七识,此亦为‘现现相望’。如上,‘藏’虽具三义,然若以第八识为一切诸法缘起之根源观之,则应以‘能藏’义解释阿赖耶识最为中肯。关于第八识,尚有毗播迦(vipaka,异熟)、阿陀那(adana,执持)等种种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