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神算子紫襟 免费:辛亥百年反思“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1:40:56
辛亥百年反思“革命” FT中文网公共政策编辑 刘波 字号 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39条]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辛亥百年,两岸同庆,报道连篇累牍,解读百家争鸣。

两岸相较,似乎大陆这边回顾与纪念的热度更高一些。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尤其是在历来注重“以史为鉴”的中国。今天我们能以如此热情投入对百年前一场剧变的回述,无疑也承载了一些现实的期望、对变革的希求。

简言之,辛亥革命的一些理想,如“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天下为公”等,不仅在革命之后的数十年里为残酷现实击碎,而且直到今天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仍未实现。辛亥纪念热潮所反映的,正是“中国如何现代化”这一长久难题。

回溯一百年前,“中国必须变”,已是全社会从上到下的共识,就连颟顸的满清政府,也明白其政权已到危急存亡之秋,不变法不足以自救,故在砍掉谭嗣同的头颅之后,也不得不在20世纪的头十年里勉强实施维新派所主张的一些新政。但当时中国也确乎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改革,一条革命,最终后者成为历史的选择。为何选择后者,这是目前辛亥革命史解读中的最大争议。

当然,古往今来,革命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代价与成本也非常高,尤其是在亚洲。在亚洲现代史上,并不是所有推翻专制者的革命都以民主社会的建立为终局,革命往往带来混乱,甚至新独裁者上台。但也须看到,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民众普遍受教育水平的提升,随着信息的日益自由与开放,人类社会中革命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负作用逐渐减小,革命的前景越来越光明。像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那种引发浩劫的革命越来越少,“不流血”或“少流血”的革命逐渐成为主流,远者如20世纪90年代初的东欧各国革命,近者如今年的埃及革命——虽说其发展方向仍不明朗。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改革与革命这两条道路正在逐渐合流,社会和解与和平转型会成为主流。

         

近代以来欧洲各国、日本之所以能成功完成现代化,选择适合各自的体制是原因之一,但另一个因素是,它们能在一个较为安全的外部环境中完善改革,而中国近百年来的难题是要将民族自强与社会民主这个两个挑战“毕其功于一役”,故而举步维艰,乃至进退失据,常在历史陷阱中打转。而今中国大陆经历30多年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理应重拾辛亥精神,在制度变革上再下功夫,真正实现“主权在民”。

著名学者许倬云在就辛亥百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寄语中国的俊彦,尤其主政的人士:天下事,抓得太紧,寸步难行;放宽些,海阔天空。凡事总以远处大处看,不能只看眼前。前途多歧,一不小心,可能迷路;然而,多歧,也是多选择,也许从此忽然开朗,出现新境界。常常反省,不断寻找,随时修改,以求适应,总比墨守为宜。”回首百年风云变迁,并观许倬云此语,主政者可不深思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