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蒂35秒13分:影响规模化猪场猪免疫力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20:59

摘 要:随着养猪科技的不断提高,规模化猪场迅速发展起来,但猪场疫病防治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疫苗免疫来控制规模化猪场的传染病是目前公认的重要措施之一。规模化猪场必须要有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同时还要深人了解影响规模化猪场猪免疫力的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猪免疫力,因素,对策

 规模化养猪最怕是得病,猪场中猪群的免疫力决定了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关系到猪场养猪成败、猪场的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中影响猪的免疫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猪的免疫力。

一、影响猪群免疫失败的因素:

(一)猪群状况的影响

1.遗传

猪机体对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不同品种,甚至相同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只,对同一疫苗的反应强弱也有差异,有些猪只生来就有先天性免疫缺陷。

2.生长发育

幼龄、体弱、生长发育差以及患慢性病猪,可能出现明显的注射反应,且抗体上升缓慢;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某种疫病的潜伏期,机体对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防御疫病;若猪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时,接种疫苗之后反而加快了发病。

3.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维持最佳免疫状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营养物质不但为动物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所必需,而且是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并使免疫活性得到充分表达的决定性因素。

4.母源抗体干扰

免疫接种的母猪可经乳汁特别是初乳将母源抗体传给仔猪,使仔猪得到被动保护,但母源抗体较高时不但可消灭侵入的相应的病原,也能杀灭疫苗。未吃初乳的新生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极低,吮吸初乳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迅速上升并接近母体的水平,生后24~35小时即可达到高峰。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时间内接种弱毒疫苗则很容易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出现免疫干扰现象。

5.猪体抗体水平

对接种后未产生免疫力, 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的猪只未进行及时免疫, 造成免疫空白, 一旦感染强毒, 就会导致发病。如果猪群抗体水平较高, 又进行接种同种疫苗, 由于抗体干扰, 会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6.应激反应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疫病、免疫等应激因素刺激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增加IgG的分解代谢。所以,当猪群处于应激状态下时,若接种疫苗则会减弱猪的免疫能力。

(二)免疫接种方面的因素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一些猪场对某些疫病危害的程度缺乏认识或者是当地从未发生过此类疫病,而忽视对这些疫病的预防。②虽经免疫,但由于首免时间不合理,造成免疫失败,特别是对猪瘟的免疫表现突出。③使用疫苗不当或者免疫剂量不足。④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不合理。

2.免疫接种技术不规范

免疫接种操作不规范或接种量把握不准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另外免疫接种消毒不严,易造成人为传播疾病的危险等。

3、疫苗本身的原因

(1)疫苗质量欠佳。①疫苗制造工艺不过关,佐剂不佳。②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免疫效价不高。③冻干苗中有些真空度不高。

(2)疫苗运输与贮藏不当。一般来说,冻干苗保存在—15℃以下,油佐剂苗应严禁冻结,置于4~8℃冷藏,水剂苗则需根据不同情况妥善贮存。

(3)疫苗稀释液、接种工具欠妥。国内大部分疫苗一般尚无专门稀释液或专用的接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接种剂量的偏差,影响到免疫效果。

二、 提高免疫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①加强饲养管理,全进全出,做好猪舍通风和防寒暑工作,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②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提供全价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杜绝饲喂霉变饲料,有效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③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④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最好能阶段性地投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增强剂,以控制其它敏感病原体所引起的继发或并发感染。⑤定期对猪群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⑥避免近亲繁殖,杜绝或减少遗传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2.把好疫苗质量关

规模化猪场疫苗管理要严格,运输贮藏要按说明书要求来做,购苗时选择质量有保障的疫苗厂家,并做好记录。

3.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制定免疫程序时,应充分考虑本猪场常发多见或受威胁的传染病分布特点、疫苗类型及免疫效能和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这样才能使免疫程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4. 规范免疫接种技术

①根据免疫程序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免疫接种工作。②使用前要检查疫苗是否过期、瓶内是否真空、有无变质或霉变、有无异物等。③接种前要对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进行清洗和煮沸消毒,并备足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④使用疫苗时应按要求选择稀释方法、接种途径和剂量,并在规定时间内接种完毕;同时保证疫苗接种剂量和接种密度,接种活菌苗时应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投服抗菌药物。⑤对哺乳仔猪、保育猪进行免疫接种时,应适当保定,尽量减少应激。⑥免疫接种的时间应安排在猪群喂料以前空腹进行,免疫一头换一次针头,接种后2小时内要有人巡视检查,发现有过敏反应的猪只立即用抗过敏药物抢救。

5.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通过免疫监测,依抗体水平来确定免疫时间。

参考文献:

[1]吴正杰. 规模化猪场疫病频发的主要原因及防控技术探讨[J]. 今日养猪业 , 2009,(05)

[2] 李小军, 王永茂, 钟文超.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难的探析及对策[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09,(01)

[3] 陈天国. 浅议规模化猪场的免疫[J]. 畜牧市场 ,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