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鞭六股编法视频: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4:54

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一、  认识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就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话题的内容指定作文的写作范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围较大的写作空间,学生根据话题的指导性,在指定的空间里立意构思的作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故事会》中的“百姓话题”栏目给学生作形象性的介绍,也可用《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读写天地》中的“话题作文三重奏”给学生作直观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对话题作文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容易多了。
  二、  了解话题作文的分类
  从话题作文的要求上看,可分为命题性话题作文、填充性话题作文和引发性话题作文。命题性话题作文,是在提出一个话题后,根据话题的内容进行作文命题,也可以称之为全命题性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除了按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来写外,必须按命题者所给的题目来写,不能换题目。
填充性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要求中,给出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的作文,习惯上称为“半命题作文”。
引发性话题作文,只对学生作文提出指导性要求,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作的作文,习惯上称为“自命题作文”,这种作文给学生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自由,更灵活,更能使学生写出新意来。这类题目,要扣住与全命题作文的区别,一个为话题,一个为题目,截然不同。
  三、  拟好话题作文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往往能引人驻足观看,甚至可以引起人们想通过眼睛窥探其内心秘密的好奇心。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说拟了一个好题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因此,拟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引发性话题作文而言。
在一篇以“音乐”为话题的中考作文中,一个学生拟的标题是“1/4”。看到这个标题,你不禁会想:“1/4”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你看完后才知道,作者是写自己在假日里一反常态,不愿随父母旅游,却独自在家里欣赏音乐及对音乐的瞬间感悟,文题和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读后你不能不佩服作者新颖的拟题和巧妙的构思。
  四、  注意话题作文的开头结尾
  和其它的作文一样,话题作文同样要注意开头与结尾的艺术性。好的开头能使读者顿生好感,想读你的文章;而好的结尾也能使你的文章余音绕梁,韵味无穷。在一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的开头这样写道:“青春是山间叮咚的小溪,自在活泼,轻盈灵巧,它笑着,唱着,在它身后,是小草的倩影,是花的笑脸。”读了文章的开头之后,不由得我们就想到,这篇文章肯定写得不错。再往下看,果然如此。作者顺着开头的思路一步步的往下写。“……儿童向往着青春……青年们拥有青春……中年人怀念青春……老年人渴望青春……”。在结尾自然而然地点出文章的主旨:“无论是黑暗,是光明,是绝望,是希望,永远不要让青春之灯熄灭,保持一颗青春的心吧,那样,你会永远年轻。“当然,开头和结尾的照应也是很重要的。
  五、  要让话题作文中的人物活起来
  有的学生擅长编故事。这下,话题作文来了,就可使他放开手脚来编了。可是怎样使故事中的人物活起来呢?我们可以试着用比喻来写人,用动词来写人,这样的文章肯定能把人物写活。
运用比喻写人,可以使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理等形象鲜明地展示出来,给人以鲜活醇厚的美感。如“她们从小跟这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送针一般快。”(《荷花淀》)。用女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织布”、“缝衣”来比喻其行船的本领,很切合人物身份特点与生活环境,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荷花淀妇女行船打桨技术的娴熟,极富个性。
巧用动词来写人,更能把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有名的“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鲁迅《孔乙己》)。我们就不说了。有一篇写“感动”的话题作文,小作者是这样写火灾之后母亲的:“妈妈像疯了一样,为了找到她的女儿,她从一楼冲向四楼,又趴遍了每一个病区的每一个窗口。在最绝望的时候,她甚至跑到了殡仪馆,用自己的双手去扒一具具焦黑的尸体。”通过  动作  描写表现母亲对女儿的爱。“冲”、“趴”、“跑”、“扒”这些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把母亲对女儿的爱展示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  学点虚实结合,间接抒情的技法
  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运用以虚衬实,间接抒情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取得耐人寻味的效果。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以虚景衬实景,借景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鲁迅《社戏》中写少年夜航时,以嗅觉感知,视觉感知,错觉感知,写少年们欢快和急切的主观感情,虽没有明显抒情,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总之,话题作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它需要我们为人师者不断地充实自己,摸索出一些更好的方法来。这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