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绝不低头优酷:2011全年CPI或达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0:39
分析称6月CPI数据可能破6% 今年平均数或达5%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1日 22:14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周二,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在通胀预期逐渐增强的趋势下,一些专家认为,今年的全年通胀率可能要达到5%,但中国不存在滞涨风险,详细内容我们来连线中央台记者李小雨。
主持人:为什么有专家认为今年全年的CPI可能要达到5%,理由都有哪些?
记者: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11日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表示,2011年物价总水平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难度很大,全年CPI上涨率可能要达到5%,而受到翘尾因素影响,6 月份CPI可能会突破6%。他指出,未来要把治理通胀和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要改变负利率政策,尽快使实际利率转为正值。
张卓元认为,在天量贷款投资和中央四万亿元投资刺激下,一方面恶化了经济结构,特别是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比例2010年降到最低点。另一方面,形成了强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张卓元分析,由于这轮通胀是比较长时期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包括产品成本增加积累的结果,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上涨影响,因此这次通货膨胀可能要延续一段时间。
主持人:通胀率居高不下,经济发展减速,为什么专家们又认为中国不会出现滞涨?
记者: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中国经济这些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从2007年的高位偏快,还不好说它“过热”,从高位偏快转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幅下滑”,随后转向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恢复性大幅回升”,第四个阶段是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合理的“适度增长区间”,而不是转向滞胀。
刘树成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平稳回落的过程,而不是像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解读的那样,已经处于滞胀状态或者是面临滞胀的风险、将陷入硬着陆。
另外,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预测,“十二五”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4400—6000美元,会进入世界银行数据库的中高收入组,这是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十一五”时期我们是从1700美元升到了4000美元。
6月CPI或达6%高点 专家称不会出现滞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3日 01:48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张牡霞
6月份我国物价形势仍不容乐观。在11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学部委员张卓元指出,影响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翘尾因素达到4个百分点,因此CPI可能达到6%的高点,全年CPI可能接近5%。
在通胀压力加大的同时,经济增速也出现放缓迹象,“滞胀”的担忧开始出现。不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对此并不担忧,他认为,中国经济将进入“适度增长区间”,区间为8%-10%。
据张卓元介绍,在今年前四个月CPI5.1%的涨幅当中,新涨价因素只有2.3个百分点,按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计算,全年翘尾因素达到2.6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即使不再有新涨价因素加入,全年CPI涨幅还会达到近5%。”
张卓元指出,从国际上来看,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在高位,原油(98.80,-0.49,-0.49%)价格仍然维持在100美元/桶水平,粮食价格高企。国内由于气候异常,粮食涨价的预期也比较强,近来猪肉、鸡蛋价格保持两位数增长,水电、天然气涨价压力也不小。“总之,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小。”张卓元说。
与张卓元有同样判断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乃武,他认为,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通胀的高点将出现在第二季度,之后将在略有下降的基础上趋于稳定,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一位人士也认为,在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成本推动、流动性较宽裕和翘尾因素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不过,我国已经连续七年实现粮食丰收,加上工业品出现过剩,因此,价格仍然可控。
在分析通胀未来走势时,张卓元指出,本论通胀压力要延续一段时间,CPI上涨4%-6%的状态可能要持续两三年,“因为这一轮通胀是较长时期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也是产品成本增加积累的结果,而且还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兆木也指出,“十二五”期间,输入型通胀压力仍较大,成本推动仍是显著特点,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
尽管前4个月经济运行数据释放出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但刘树成并不认为我国经济会出现滞胀或“硬着陆”,他认为这只是经济恢复性上涨后回到常态的一个正常表现。
刘树成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由应对金融危机的V形反转态势向适度增长转变,但由于起点较高,继续快速增长的空间不大。
在“十二五”时期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背景下,刘树成判断中国经济增速的适度区间在8%-10%之间,“当实际经济增长率高出10%时,就要实行适度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当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8%时,就要实行适度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
另外,据刘树成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4400美元-6000美元,进入世界银行数据库的中高收入组。
CPI涨幅或二季度现峰值 三季度见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3日 00:26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韩晓东
国家统计局14日将公布5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是否继续走高备受市场关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食品价格及基期因素影响下,二季度CPI涨幅将达5.5%左右,创年内峰值,CPI涨幅从三季度开始将缓慢回落。
从已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来看,近期影响物价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存。有利条件方面,部分地区干旱情况缓解有助于稳定粮价及食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平稳,减轻了输入型通胀继续蔓延压力。不利条件方面,猪肉、水产品及鸡蛋价格结束了春节以来的回落态势,近期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势头。高盛亚洲经济学家宋宇认为,5月中国CPI涨幅可能达5.5%,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4%,比上月的6.8%有所回落。
在CPI涨幅可能再创新高的压力下,货币政策可能继续从紧。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6月、7月央行可能再度加息一次,5月贸易顺差规模扩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值仍有一定空间。
分析人士表示,翘尾因素成为影响近期物价涨幅的重要因素。
去年同期环比涨幅连续回落,令今年5月、6月CPI涨幅走高的可能性大增。从三季度开始,在经济热度下行及物价调控的影响下,物价涨幅有望走出下行拐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宏观调控仍将以稳物价为首要目标。全年CPI涨幅高点可能出现在二季度,下半年物价涨幅将回落。
也有机构认为,物价回落的时点可能较晚。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流动性收缩和经济调整背景下,物价涨幅逐步回落是大概率事件。但由于南方部分地区旱情因素及房价居高不下,未来物价涨幅回落时间可能晚于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认为,当前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还没有看到峰值和拐点。宏观经济政策重点将继续以控物价为核心,同时要密切关注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提前做好政策准备。
路透预测中国5月CPI上涨5.4% 两年来曾7次言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9日 02:15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陈舒扬 发自北京
在有关部门彻查宏观经济数据泄密的敏感时刻,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二(6月14日)公布5月宏观经济数据。
就在6月8日,国际知名通讯社路透社即预测:中国5月CPI预计较上年同期上涨5.4%,追平3月份创下的32个月高位。
就物价指数等宏观数据进行调查,并抢先于国家统计局之前公布数据,已成为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媒体及相关机构的 “例行公事”。在这一“公事”上,路透社对数据“预测”的精确度,令人惊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集2008年以来的数据发现,路透社已经累计7次精确“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
在惊叹的同时,路透社如同世界杯期间那只神奇的“章鱼哥”的角色遭遇广泛质疑,并引发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究竟是谁在向境外通讯社泄密?
CPI数据2年7次“被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8年开始,路透社多次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准确预测CPI等宏观经济数据。
2008年4月11日,路透社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3月CPI同比增幅料达8.3%。这一数据同一周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完全吻合。
2008年5月9日,路透社再引“消息人士”话:“中国4月CPI同比涨幅可能达8.5%”。这一预测与市场之前认为CPI将保持平稳的预期大不相同,而国家统计局于几天后公布的国民经济数据中,4月CPI数据同比增长恰为8.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标题和正文都使用了“可能”等预测性词语,但细心的读者却发现,报道中还提到,“他们没有提供分类信息”,并且提供消息的人士表示,“数据也有可能在最后做小幅修改”。当下人们据此分析,两名接受采访的“消息人士”很可能就是参与或与统计工作非常接近的人士。
路透社“抢先公布”宏观数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8年6月10日,路透社发布《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7.7%较上月明显回落》一文。国家统计局于两天后才公布这一数据。
2008年7月8日,路透社又引两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中国6月份CPI同比上涨7.1%,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这一次,路透社的文章中已经没有“可能”等预测性用语,俨然默认了该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7月15日,路透社再次以3位官方消息人士为消息源,称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
这三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与国家统计局于当月17日才发布的数据果然无异。
至此,路透社屡屡提前 “公布”经济数据之事开始受到媒体关注。2008年,《每日经济新闻》曾展开调查,并于2008年7月发表《CPI数据疑遭泄露续:路透社称发布前已传开》一文,相关学者亦建议司法介入调查。彼时,国家统计局官员否认内部人士泄密。
事实上,业界的怀疑并未妨碍路透社在对中国经济数据的预测上保持良好表现。
2010年6月8日,路透社对5月出口50%同比增速的预测,以及6月9日,路透社称“5月CPI同比上涨3.1%“,在其后双双“应验”。
今年2月14日,在统计局公布2011年首月宏观经济数据的前一天,路透社发文称,“据两位市场人士透露”,市场传言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并指出“主要因官方调整了CPI的权重”。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的确并非此前市场普遍预测的5.3%,正是调整权重后的4.9%。
“泄密”链条查处难
据记者了解,提前获得关键经济数据的境外媒体并非路透社一家。业界人士担忧的是,究竟是谁在连续向境外机构泄露关键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实,2008年12月份的进出口数据,以及2009年7月16日公布的当年上半年GDP数据,都曾被境外媒体准确预测。
2009年1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08年12月以及2008年全年外贸数据,就在海关总署发布官方消息的前一天,美国道琼斯通讯社提前准确预测出了这一组数据,甚至连小数点后的数字都完全一致。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2010年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被提问此事。盛来运称,“国家统计局非常谴责这种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盛同时表示,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此事,这件事情将引起统计局更加注意加强数据发布方面的一些管理。
针对数据泄密,国家统计局不止一次表示“严厉谴责”、“严格调查”。近期已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三四月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与央行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某研究员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未回。
农业银行(2.71,-0.02,-0.73%)高级经济师何志成指出,美国的重要经济数据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而欧洲则每每有数据发布,网上提前就会有正确内容公布时。
他就此分析指出,其中原因在于,欧洲国家多,环节多,难以保密。而我国重要数据在发布之前会按照快报的方式报送有关国家主管部门,然后再发送央行、发改委、国研中心等部门,目的是为了进行一些修改和调整。也正因为有如此多环节,数据有可能在多个环节出现泄密点,且由于信息传送的范围太大,调查查处很难。
经济学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已经出现的泄密链条,国家应该加大保密力度,同时从严调查泄密的嫌疑人员。
全国猪肉价格创2008年以来新高 山东现抢猪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3日 08:14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连续4周以来,全国生猪市场猪价连续上涨,均价超过18元/公斤,不仅刷新年内新高,也创下2008年来的新高。即使是消费淡季也丝毫不见“降温”的苗头。在山东多地还出现“抢猪”现象。
根据都市快报报道,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表示,从2010年5月份以来的13个月里,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全国白条猪平均出厂价从最低时9元多/公斤,涨到目前的17.45元/公斤,超过2008年时17.16元/公斤的历史最高价,创出历史新高。
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3.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任王济民认为,即使现在农户增加养殖,从母猪补栏到对应的商品猪出栏,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下半年总体上生猪供应较为紧张,猪肉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各地猪肉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由于受去年底疫病的影响,供应量下降造成生猪供需缺口,再加上游成本上升,生猪价格短期难以回调。分析师测算显示,居高不下的猪肉价格可能成为通胀的新推手。
报道还引述山东一位生猪散养户说法,没有料到今年的行情这么好。“今年的生猪价格可是下来上去好几波了。”他介绍,春节是生猪价格的第一个高峰,当时毛猪收购价格是每公斤14元多,之后一路下行,4月、5月都维持在每公斤10-12元。按照常理,夏季是猪肉的消费淡季,但最近一个月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创下几年来的新高。“圈里有40多头猪马上就能出栏了,经常有猪贩来打听,说每公斤给到18.6元。现在我还不急着卖,等养个十天半月猪肥点再出,还能再多赚点。”
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生猪存栏数为4.36亿头,同比下降4.15%。5月份生猪存栏量进一步下降至4.34亿头,比4月份减少了200万头。自今年初以来,生猪存栏量一直呈现下降态势,累计下降4.68%。
分析师指出,受去年底5号病、流行性腹泻及今春低温天气的影响,母猪产仔率下降,导致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按照生猪6个月的生长周期计算,目前正是猪源最紧张的时候。供应量的下降导致生猪价格淡季不淡,价格反而大幅攀升。
一位屠宰场的场主表示,由于价格高企,猪肉库存明显减少。“眼下冻肉市场价才2.4万元/吨,但整肉分割的成本已经高达2.7万元/吨,留做库存显然风险太大,所以只好减少屠宰量。”
报道还调查称,猪肉价格的一路飙升带动猪饲料快速上涨,已经从年初的每吨2600多元涨到了3000多元。综合计算饲料、人工费、疫苗、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费用,养一头猪的成本已经超过6.2元/斤,而过去只要5元/斤左右。
分析师指出,仅从绝对值看,猪价已经逼近历史最高峰,但饲料成本已经先于猪价创出历史新高,猪价的快速上涨肯定存在成本推动的因素。
据测算,衡量生猪养殖利润的猪粮比已经达到7.92:1,远远超过5.5:1的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2007年12月,猪粮比曾达到8.78:1的高位,但后期大量资金进入养猪市场,导致供应上升、价格下降,猪粮比下行,直到2010年7月生猪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尽管今年春节后猪粮比出现季节性小幅回调,但供需缺口扩大致其重拾升势。
生猪价格上涨已经向猪肉批发和零售市场传导,市面上已很难见到每斤11元以下的猪肉。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少地方猪肉批发价格上涨了四成以上。以北京市场为例,到6月初,白条猪(肥)的批发价格为11.5元/斤,白条猪(瘦)的批发价格为12.2元/斤。
猪价的大幅攀升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在CPI的统计中,食品类约占三分之一的权重,作为主要食品的猪肉尤其是重要的观察指标。2007年-2008年,猪肉价格上升曾导致通胀居高不下。
海通证券(8.54,-0.15,-1.73%)分析师李明亮测算分析认为,猪肉价格每上涨20%,就会影响CPI约0.6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对其他食品的带动,可能影响CPI约1个百分点。按此计算,全国猪肉零售价格如果上涨40%以上,则对CPI的拉动可超过1.2个百分点。
5月份生猪价格同比大涨40.4% 对CPI贡献近20%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4日 10:5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4日电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今日表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5.5%的原因,主要是生猪和鲜蛋涨幅比较大。其中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了5月分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1%,同比数据比上个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
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有关CPI的问题时表示,从结构来看,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是11.7%,影响CPI上涨是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是34.6%。在食品价格中,5月份主要是生猪和鲜蛋涨幅比较大,5月份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蔬菜价格在5月份由于正是南北蔬菜供应旺季,所以全月价格是回落的,回落了7.1%,但是由于5月份大部分地区受旱灾和一部分地区受涝灾的影响,蔬菜价格在5月下旬出现了较快上涨,下旬价格比中旬涨了百分之十几左右。5月份价格,既有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有非食品价格的作用。
关于价格问题,盛来运表示,5月份尽管CPI同比上涨创新高,但是从环比数据来看也有积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从环比数据来看,价格前期过快上涨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CPI环比上涨0.1%,与上个月是持平的,但是PPI的涨幅,5月份环比上涨了0.3%,比上个月环比回落了0.2个百分点。而且原材料购进价格,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生产者的购进价格环比比上个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从环比情况来看,上涨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这在5月份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从国际市场来讲,5月份大宗商品的价格在高位运行。
“从国内来讲,遭遇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影响,人们的通胀预期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但还要保持警惕,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所以各地区各部门还要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抓好落实,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盛来运说。
全国猪肉和生猪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5日13:44人民网
在成本和供需的拉动之下,猪肉价格和出栏肉猪价格于近期纷纷创出历史新高,生猪养殖利润也突破600元/头关口,给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营造了良好的业绩环境,部分A股公司表示要进入生猪养殖产业。业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仍会保持高位,但随着夏季消费淡季的来临及供应量的逐步增加,猪价有望小幅回落。
猪价淡季创历史新高
进入端午节后,猪价上涨的态势不但没有趋缓,反而出现加速之势。中国生猪预警网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4.67元,同比涨幅高达75%,已经突破2008年高点。
同样突破历史高点的还有生猪价格。上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涨至17.68元/公斤,同比涨幅达84.74%,已连续两周突破2008年4月份的最高点,创历史新高;全国仔猪价格涨至39.15元/公斤,一周内上涨7.32%,同比涨幅达155.6%,离2008年4月份的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
业内指出,生猪市场的大幅上涨,一是由于饲料成本大幅上升的支撑,二是受去年年底及今年天气和动物疫病影响,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出现下降,对生猪供应产生影响。
据了解,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70%左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目前价格为2.23元/公斤,同比上涨近10%,也达到近两年的高点。此外,仔猪价格上涨,劳动力、运输、防疫、水电等费用的增加,也推高了饲养成本。
而根据农业部最新数据,2011年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280万头,环比略增0.80%,同比增长4.40%;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710万头,同比增长0.21%,环比增长0.32%。此前,能繁母猪存栏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
未来或小幅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猪价创出历史新高,养猪利润水平也大幅上升,但目前634元/头的养猪实际盈利尚未突破2008年4月份800元/头的高点。
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这反映出生猪供需缺口较大,但其中饲料成本上涨所占比重也较大。成本上升及目前的供需缺口,仍支持猪价保持在8.5元/斤以上的高位震荡。随着夏季的到来,需求将持续回落,猪价可能短期内小幅回调。
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剧了市场各方对通胀的担忧。日前农业部细化生猪生产扶持措施,要求各地加快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集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等。
业内认为,农业部此次细化生猪市场扶持措施,重点在于稳定养殖信心,提高市场供应能力,对猪市的影响或不在当前,而会在后期逐渐显现。
从行业下游来看,生猪养殖利润的大幅上升对于养殖类上市公司今年业绩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分析人士称,在猪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养殖业景气度处于不断上升通道,而饲料业也有望在下半年迎来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此外,生猪市场的高景气也使得各方养猪热情高涨,A股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阵营迅速“扩容”,此前并未涉足生猪养殖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开始转型。比如,从事猪饲料加工生产的金新农(002548)便公开表示,欲将产业链延伸,进入高端种猪养殖业。
夏斌:做好物价长期上涨的准备 经济将硬着陆?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13日 02:10贾瑞涛经济导报
“上半年即将过去,下半年怎么走?可以说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比较痛苦的选择。”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2011年英国《金融时报》青岛国际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困惑和纠结,对于政府调控仍然存在担忧,对于当前的转方式调结构也缺乏足够的信心。
夏斌认为,当前短期的调控政策要着眼于长期问题的解决,未来应尽可能用市场、法律的手段替代过去积累下来的行政措施,同时要采用多种政策工具,并防止其效应互相抵消。
他同时表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尽管可以暂时平抑通胀的程度,但我们要做好物价长期上涨的准备,财政政策应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做好长期准备
夏斌表示,目前我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惑,比如保障房建设进度慢、二三线城市房价仍在上涨,投资、出口、消费出现一定下滑,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由于担心热钱流入而不敢上调利率等。
尽管大家普遍认为要转方式调结构,但仍然缺乏信心。对此,他认为,要解决这一系列困惑和纠结,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运行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拿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调整政策。
“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危机后持久的、深刻的全球经济的调整阶段。”夏斌说,我国经济从2003年到2008年取得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得益于美国借助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特殊的霸权地位大力推行扩张的信用政策,刺激本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但这种扩张信用刺激起来的繁荣,无法长期支撑下去,并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将成为我国若干年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特征。
不过,夏斌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支配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速将逐渐趋稳。这个内在逻辑力量即中国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不得不进行结构调整,这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这是发展阶段的第二个特征。
而从经济运行来说,夏斌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困境交错重叠的时期,是大量历史问题积累的时期。“我们讲地区结构不平衡、产业链结构不平衡,更多地是指投资机构,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问题是什么?是在外需和投资不能过快发展的形势下,要想保持增长必须扩大消费。”
第二个运行特征是在经济结构的转型时期,中国的经济即使没有美国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和我们自身前两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但随着我们人口优势的逐步减弱,商品价格中间环境制约因素的逐步体现以及其它的资源价格因素,加上结构调整中增长的动力,可贸易行业向不可贸易行业转移,会引起整体生产效率的下降,这些因素本身都会引起物价的上升。
“近几年出于宏观调控的困境,无奈出台了一些政策,其中,有不少是行政措施。这些措施在暂时解决了宏观调控的同时,又扭曲了市场信号,又为下一步的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压力,这是我们又要看到的一个特征。”夏斌说。
经济硬着陆?
针对以上特征,下半年该怎么办?
在夏斌看来,在理论上,紧缩货币和扩大消费是必然之选。但结果是,在银根紧缩之后,投资下去,消费并没有上来,经济增速开始下滑,并出现了经济硬着陆的担心。
夏斌认为,经济增速减一两个百分点并不意味着是硬着陆,关键要看发展方式转变中一些行业的发展要进行调整,在这之后会对就业率、金融稳定以及社会稳定带来变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是硬着陆,不仅要看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也要看对失业人群的再就业以及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等各项财政政策是不是落实到位。
对于物价上涨,夏斌认为,通过货币紧缩,物价压力会趋缓,但其仍然会处于一个由于结构而带来的温和上涨时期,对此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在当前,要处理好增长和物价的关系,平衡各项政策。
夏斌表示,基于目前巨大的货币存量,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实行适度偏紧的货币框架,偏紧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矛盾的平衡解决。同时,要理顺利率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市场上各种利率已经大幅度上浮的情况下,应将银行基准利率转负为正,这有利于稳定物价预期,有利于进一步遏制投机炒房。
“下一步的财政政策,我认为是中国经济政策中的重点政策。财政政策应该体现积极,应该体现改革。比如说加大结构转型时期对低收入群体的各项补贴支出,取消各种行政审批制度等。”夏斌表示。
5月份CPI涨5.5%       创34个月来新高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6.0%;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6.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
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涨幅与4月份持平。5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
发改委:6月CPI涨幅将超5月 下半年高位回落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22日 09:38发改委网站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就价格形势答记者问
1—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高位运行,5月份同比涨幅达到5.5%,加之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旱涝灾情,生猪价格持续攀升,社会各方面对下半年价格走势的担忧加剧。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
问: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5.5%,一些机构、专家预计6月份可能突破6%,这是否意味着物价上涨有失控的危险?
答:1—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升5.2%。分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9%、5.4%、5.3%和5.5%。当前价格总水平确实在高位运行,今后个别月份涨幅还可能会较高,但总体态势是可控的。
分析价格走势,特别是分析价格总水平月度涨幅时,通常要用到两个概念:一是去年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通俗说法叫做“翘尾”;二是今年以来新发生的价格上涨,通俗说法叫做“新涨价”。以5月份同比上涨5.5%为例,翘尾是3.2个百分点,也就是去年5月到12月的价格上涨在价格指数统计上反映为同比上涨3.2%;新涨价是2.3个百分点,也就是今年1月到5月的价格上涨在价格指数统计上反映为同比上涨2.3%。
由于去年下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多,对今年的翘尾影响很大,这是今年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今年前五个月的翘尾分别为3.7、2.6、3.2、3.1和3.2个百分点,占当月CPI同比涨幅的75.3%、52.6%、59.4%、58%和58%。今年以来,新涨价因素尽管也在增加,但由于反映新涨价影响的环比涨幅从1、2月份的1%、1.2%回落到-0.2%、0.1%和0.1%,趋势是收敛的。这说明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预计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这也是因为翘尾将比5月份增加0.5个百分点,达到3.7个百分点的全年最高值造成的;下半年由于翘尾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
问: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旱涝灾情,是否会引发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答:4月份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遭遇了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天气,局部地区旱涝形势急转,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会各方面担心灾害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进而进一步推高物价。
前段时间,我们派出多个调研组到实地了解情况,从调查情况看,近期的旱涝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限,引发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旱涝灾害发生时间对农时影响不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严重旱情虽然推迟了少数水稻种植,但6月份以来的几次强降雨有效缓解了旱情,中稻的播种面积仍然是增加的,播种时间推迟以及近期南方局部涝灾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后期田间管理来弥补。
其次,从历史上看,今年气象条件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我国地域辽阔,每年都有局部地区受灾,今年旱涝灾情同样局限在部分地区。除长江中下游地区外,北方冬麦区以晴为主,夏收工作进展顺利,小麦再获丰收已成定局;东北地区墒情好于往年,有利于春播和农作物苗期生长;西南、华南地区气象条件也接近常年,对当地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第三,中央高度重视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抗旱救灾,对减少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看,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粮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国家粮食储备充裕,保障粮食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是有基础的。当然,由于农业人工成本上升较多,以及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质投入成本的上涨,粮食价格仍将保持温和小幅上升的态势,这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
问: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下半年生猪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从而引发价格总水平走高?
答:据我委监测,6月份第2周,34个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达到每公斤17.6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79.2%。我们注意到,有报道称 “生猪价格超过历史高点”、“再创新高”,甚至认为猪价上涨可能再次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对于这一观点,要做客观的分析。
首先,当前生猪价格同比涨幅很高,这是客观事实。但同比涨幅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猪价过低造成的。从绝对值看,去年6月初,生猪价格为每公斤9.8元,处于2008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判断生猪饲养盈利水平的猪粮比价来看,正常情况下6:1为盈亏平衡,但去年6月初下降到4.76:1,生猪饲养处于亏损状态。之后,在国家启动冻肉收储和生猪生产自身周期性变化规律作用下,猪价逐步上涨,累积到现在,就表现为同比涨幅很高。
其次,当前生猪价格与2008年3月份的价格基本相当,是近年来的高点,但仍处于合理区间。2008年以来的三年中,我国土地、饲料、劳动力成本提高较多,生猪价格相应上涨也是正常的。同时,从判断生猪饲养盈利水平的猪粮比价来看,目前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7.66:1,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育肥猪可获利300-400元,处于正常偏高一点的水平。
最后,从后期走势看,生猪养殖效益的好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增加后期市场供应,进而有利于猪价稳定。据农业部统计,5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4.53亿头,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4.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4710万头,环比增长0.32%,同比增长0.21%。这与2007年生猪生产明显下滑、市场供应持续偏紧的情况有较大不同,生猪价格后期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目前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度低于生猪价格涨幅,后期猪肉价格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问: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的政策措施,效果如何?
答: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物价稳定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又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目前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一是货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5月份人民币新增信贷551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005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M2增速回落至15.1%的合理水平。
二是重要商品供应得到较好保障。蔬菜生产明显恢复,夏粮又取得较好收成,通过组织补库和择机进口,国家粮食库存有所增加;加强了煤电油气运调节,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用电用油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三是物流成本有所降低。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对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用水、用电价格实施了优惠价格政策。正在开展公路收费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将逐步降低偏高的物流费用。
四是市场和价格秩序进一步好转。与部分企业和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加大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并公开曝光部分典型违法案件,引导和警示企业加强价格自律,维护了良好的市场和价格秩序,“搭车”涨价、散布涨价信息,以及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行为明显减少。
五是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18个省份已经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其余省份也将在年底前全部建立,从机制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并有所改善。
当前的价格上涨是国际性的,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价格总水平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猪周期”再现利率飙 加息信号渐浓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26日 08:50刘飞华夏时报

央票发行再次被暂停。这已是今年来,央行第二次临时取消央票发行计划。
“没钱要了啊,市场上资金面太紧张。”一城商行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票前两周的地量发行也只是维持象征性发行。
6月23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回购利率延续疯狂上扬势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7天、14天的回购利率水平均突破9%,银行短期“筹钱”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5年期贷款6.8%的利率水平。资金紧张情况甚至超过了春节时的水平,创下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6月22日,发改委发文表示,由于目前猪肉价格依然“疯狂”,叠加翘尾因素,预计6月CPI涨幅将高于5月份。
CPI高企、央票一二级市场倒挂仍然严重,在存款准备金率触摸到天花板的时候,加息利剑是否将要出鞘?
“猪周期”重出江湖
前几年热议的“猪周期”似乎正在重出江湖,近期,猪肉价格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千八百块的退休金怎么投资也赶不上这物价上涨,从蛋到肉比着个地涨价。”在北京通州八里桥农产品(000061)批发市场记者见到的张阿姨称,最近猪肉价格疯涨,以五花肉为例,从3月份的18元/公斤涨至现在28元/公斤。
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第2周全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3.6%。此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也显示,5月猪肉价格上涨对CPI贡献近20%。6月22日,发改委表示,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
6月CPI高于5月的预期已经在市场形成。银河证券、野村证券、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机构预计6月CPI或达到6%左右。国泰君安的报告预计,6月份CPI同比增速可能达到6.2%的高位。
但“猪周期”未结束,CPI忧虑似乎也难以消散。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指出,从历史周期来看,猪肉价格一直是中国CPI通胀率的重要领先指标,在过去的数年中,猪肉价格往往先于CPI通胀率见顶,并早于CPI通胀率见底,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猪肉价格仍没有明显的见顶迹象。
据他测算,一旦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将会造成中国CPI通胀率上升0.036个百分点。如果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超过50%,将带来CPI通胀率上升1.8个百分点,并造成未来数月中国的CPI同比上涨超过6%。
而央行一直在行动。今年初,央行提出要控制引起通胀的货币条件。
“但5月份的几个常规指标的变化并没有完全挤出通胀中的货币水分。”国信证券高级证券分析师林松立对记者表示,目前的M1、M2、信贷统计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准确监控流动性的意义。
央行应对通胀的决心不容置疑,去年以来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上调存款基准利率。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当前银行系统几乎承担了宏观管理的所有压力,由此一场钱荒在银行间蔓延开来。
历次准备金率的上调都会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此次更为严重,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大涨292个基点至6.92%,单日涨幅创下了今年最高纪录。传言央行对部分银行进行14天期、利率为7.5%的逆回购,令参与资金融出的机构逐渐增多。
上缴存款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延续疯涨势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7天、14天的拆借利率连续破8、破9.6月23日,7天、14天拆借利率分别达到了9.0708%和9.0642%,上涨23.58bp和191bp,远远超过5年期贷款6.8%的利率水平。
此外,6月21日财政部招标发行500亿元九个月国库定期存款同样受到了追捧,较此前同期限品种利率继续上行20bp至5.9%,仍高于六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5.85%的利率。
加息信号正在放大
“6月份的提准,央行”扰乱“了货币市场,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引发钱荒。”林松立进一步表示,在资金面紧张的形势下,央行仍然再次提高准备金率。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央行一、二级市场倒挂,导致了央票大规模发行已经不可行了。
今年1月份出现了相似情况。当时一二级市场利率也存在严重倒挂现象,央票维持地量发行后,也曾连续两周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
事实上自6月16日开始,3月期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分别上行了8个和10个基点,分别达到2.99%和3.40%,但目前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利率维持在3.80%左右,仍高出一级市场40个基点。
发行利率的上升,仍难以弥补一二级市场巨大的倒挂利差,央票发行利率对于市场的引导作用基本丧失。
“最后一次发行的10亿1年期央票实际上等于摊派出去的。”林松立表示,从过去来看,央票一二级市场收益率差距在20bp以上,央票发行被迫停止是合乎自由市场规则的。
作为基准利率的风向标,在市场加息预期渐浓的大背景下,公开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市场的热议,3月期、1年期发行利率上行把加息信号不断放大,暂停央票更是引发了市场的猜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贷增长明显回落,但信贷需求并未有所下降。5月以来,央票贴现利率持续抬升,信贷价格抬升。同时在信贷资金供给受限的情况下,银行转向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中介服务。
实体经济负利率长期存在,银行体系外融资加速,使得提准备金等数量工具在抑制银行放贷能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银行体系外资金却无能为力。市场一致认为,只有通过加息切实扭转负利率状况来改变。
“如果6月份加息预期落空,央行很有可能会在7月公布CPI数据前后加一次息。”林松立和上述城商行人士一致认为。
--------------------------------------
猪肉价逼近每斤15元堪比牛肉 CPI或连续破6%
涨幅近期一直居前三 6月中旬再涨4%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以来,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并没有扩大,但是猪肉价格的涨幅却值得关注,6月以来,猪肉价格涨幅连续两期排名主要食品价格涨幅前三。
数据显示,6月中旬,在受监控的29个规格品当中,有17种规格品价格较6月上旬有所上涨,占比59%,与上期持平;另有2种食品大米和羊肉价格持平于上期。此外,有10种规格品价格较5月下旬有所下降,占比34%,也与6月上旬持平。
数据显示,猪肉后腿价格到6月中旬已经达到每公斤29.05元,猪肉五花肉价格达到每公斤28.2元,均接近每斤15元。而记者昨天从市场了解到,目前牛肉价格基本上是每公斤30元左右,猪肉价格已经直逼牛肉价格。 6月中旬涨幅最多的三种食品分别是:大白菜上涨11.7%,猪肉五花肉上涨4.3%,猪肉后腿肉上涨4.1%;而6月上旬,涨幅最多的三种食品分别是:大白菜上涨7.4%,芹菜上涨4.7%,猪肉后腿肉上涨4.6%。均涉及猪肉。
前期涨幅较大的鸡蛋价格6月中旬有所回落,数据显示,6月中旬散装鲜鸡蛋价格为每公斤9.9元,较6月上旬下跌1.2%。6月上旬鲜鸡蛋价格一度超过每公斤10元。此外,黄瓜、西红柿、豆角等蔬菜由于季节等因素,目前仍处于下跌通道中。
解读
后期猪肉价可能还上涨
22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生猪同比涨幅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猪价过低造成的。从后期走势看,生猪养殖效益的好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增加后期市场供应,进而有利于猪价稳定。但由于目前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度低于生猪价格涨幅,后期猪肉价格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未来数月CPI都可能破6%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从历史周期来看,猪肉价格一直是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领先指标。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猪肉价格仍没有见顶迹象,鉴于其一般领先于CPI通胀率两至三个月见顶,这意味着中国的CPI很难在今年第三季度底前见顶。
刘利刚认为,一旦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将会造成中国CPI通胀率上升0.036个百分点。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生猪价格的同比上涨幅度已经远远超过猪肉的同比上涨幅度,这导致了未来猪肉价格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超过50%,将带来CPI通胀率上升1.8个百分点,并造成未来数月中国的CPI同比上涨超过6%。
温家宝金融时报撰文:中国价格上涨可控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6日11:47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6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人们担心中国能否遏制住通胀,同时维持其快速发展步伐。对此我明确给予肯定的回答。今年价格上涨将得到有力的控制,我们有这个信心。
文章全文如下: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有3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正逐步复苏。但目前仍存在诸多不稳定性,经济复苏仍较为脆弱。全球增长不均衡;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风险有所加提升;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当危机的冲击尚未完全消退,新的风险已然出现。世界各国必须紧密合作,迎接挑战。
金融危机伊始,中国便迅速采取行动,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以扩大内需,并出台了一项刺激计划,以保持增长、深化改革并改善民生。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已成功克服了众多极端困难,并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这些努力的一个显著成果就是,中国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2008年至201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了9.6%、9.2%和10.3%,同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则分别为5.9%、-0.7%和3.3%,全国城镇地区新增3380万个就业岗位。今年,中国仍保持了稳健的增长。
中国应对危机的重点是扩大内需,并刺激实体经济,巩固长期发展的基础,由内需驱动增长。我们出台了一项为期两年、规模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合618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开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福利和保护环境。迄今,全国新建铁路1.08万公里,公路约30万公里,增加了2.1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我们还加大了对科技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四川汶川地震过后,政府已投入逾1万亿元人民币进行灾后重建,在受灾地区修建了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并对483万套农村住房和175万套城镇住房进行了重建或加固。目前,灾区已旧貌换新颜。我们还努力改善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平衡。中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率已从2007年的7.5%降至2010年的3.1%。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口增长已成为全球复苏的一个驱动因素。
在应对危机期间,中国在社会福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就在几年前,我们对此还力不能及。在构建一个同时覆盖城乡地区的社保体制方面,我们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已推出了一项针对农村的养老保险机制,今年将覆盖全国60%的村镇。基础城镇医保制度和农村医疗合作社制度,现已覆盖90%以上的人口。目前,所有中国人都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已增加到GDP的3.69%。
中国还施行了灵活、审慎的经济政策,并确保它们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我们的预算赤字和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分别低于3%和20%。政府预算赤字在2010年和2011年都得到了削减。自2009年中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吸取过剩的流动性。在2009年第四季度,在维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控制通胀之间取得平衡,被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从2010年1月以来,银行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货币和信贷供应因此恢复到了正常水平。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有所加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值5.3%。
人们担心中国能否遏制住通胀,同时维持其快速发展步伐。对此我明确给予肯定的回答。物价快速上涨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和中国来说尤其如此。中国已将限制价格上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推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奏效。总体价格水平目前处在一个可控的区间,而且预计将稳步下降。在连续七年的粮食增产后,中国目前拥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进口正在迅速增长。今年价格上涨将得到有力的控制,我们有这个信心。
中国如今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已经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要转变发展模式。我们将继续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研发和教育,节约能源和资源,推动生态和环境保护,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在提速。中国经济正日益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我们完全有能力维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中国将继续与其他国家一道承担共同的责任。我们应当齐心协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对抗保护主义,改进国际货币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他挑战。我们应欢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尊重不同的发展模式,加大对那些最不发达国家的帮助,以增强它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促进全球经济强劲、持续和均衡的发展。
全年通胀目标或上移至5% 货币政策微调预期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8日 01:54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记者 杨芮发自北京
2011年进行至中场,回顾上半年,“通胀”和“稳物价”是前两个季度的关键词。
发改委日前预计6月份CPI或将创下35个月以来的新高,而6月汇丰PMI初值滑至11个月新低。种种迹象表明,控通胀与保增长似乎在演绎鱼与熊掌的故事。从目前决策层释放的信号来看,通胀见顶或为时不远,“保增长”显得迫在眉睫。7月1日起下调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商品进口关税,能否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振低迷的实体经济?保障房建设能否扛起稳定经济增长的大梁?
即日起,《每日经济新闻》推出“下半年宏观趋势路线图”系列报道,结合近期的新闻动向,探析下半年宏观经济及政策动向。
通胀即将见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6日在伦敦表示,今年维持通胀在4%以下有一定困难,但应可以控制在5%以下。
这意味着,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划定的全年CPI增长4%的控制线或将上移至5%。
今年3月以来,我国月度CPI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位于5%之上;1月和2月份,这一数据均为4.9%。就在5月CPI数据公布后,市场预期已久的加息靴子仍未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决策层是否已经预见到通胀将被成功遏制,进而选择频繁动用数量型工具来替代价格型工具?即将步入下半年,逐渐发力的财政政策能否配合货币政策,达到抑通胀、稳增长的双重目标?
CPI即将见顶?
英国当地时间6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他在文中说,“对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胀并保持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今年1~5月份,我国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加之近期长江中下游连续遭遇旱涝灾情,生猪价格持续攀升,市场对下半年价格走势的担忧加剧。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上周表示,当前价格总水平确实在高位运行,今后个别月份涨幅还可能会较高,但总体态势是可控的。
6月份既是上半年最后一个月份,也可能成为今年通胀走势的分水岭。
发改委预计,由于翘尾因素将比5月份增加0.5个百分点,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而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CPI涨幅将从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
中金公司最新报告预测,由于鸡蛋、水产品和部分蔬菜价格继续较快上涨,预计6月食品CPI环比上涨0.4%~0.6%,综合考虑6月CPI预计同比上涨6.2%左右。这一预测值远高于5月份的5.5%。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上周末表示,作为抑制通货膨胀努力的一部分,中国已竭尽全力确保食品、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供给稳定,同时采取举措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但他同时提醒,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15.86,-0.12,-0.75%)、石油、煤炭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通货膨胀正在全球蔓延,这使全球经济增长承受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全球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仍难遏制,未来输入型通胀已经成为中国通胀局势发展的最大变数。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主权货币国家超发货币引起的,中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是缓解压力。从这点看,我们做得是不错的。”祝宝良表示。
政策调控方向“微动”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的天平上,控物价已压倒稳增长。货币政策一枝独秀,央行频繁动用数量型及价格型工具抑制流动性。
但进入6月以来,财政政策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中国的宏观调控正进入一个“微妙时期”。
“一般的通胀可以用短期的技术性原因来分析,但是现在的通胀情况就是大量的货币影响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现在已经比之前少了4个百分点,这对通胀的控制是有一定缓和作用的,但是并不能够根治。”对于当前的通胀形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
或许正是出于对通胀控制的信心,央行自2月和4月份两次加息后,就再未动用利率杠杆,代之以一月一次的上调存准率。
祝宝良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货币政策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目前面对输入型通胀压力,更多的是需要用税率、财政补贴等办法遏制通胀,稳定经济发展。
就在上周末,财政部下调包括成品油在内的33项商品的进口关税,以稳定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发展;而同在6月份,财政部年内首发地方债,期冀以拉动保障房建设的办法推动经济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开始发力得到经济学家的大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就曾公开表示,货币政策本身不能对供给产生多大的影响,期望货币政策既调节基础又调节供给的想法是错误的,它对中国的货币方向有一个不太好的表现,就是把货币的功能无限放大,而我们的财政政策基本上不起作用,这是有问题的。
“只要所有的政策到位,那么抗通胀是一个绝对可实现的目标。货币政策只是调整流动性的一方面,并不是说只要关注货币政策就能够抗通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持此观点。在她看来,财政政策是长期的政策,虽然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物价和拉动经济,但它绝对不会直接推高通胀。
猪价短暂回调后重拾升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1日 01:50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王锦
在部分地方陆续推出对生猪市场的调控措施之后,猪价出现了几日的短暂回调,但不久便重拾反弹之势。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淡季的到来和地方政府的出手干预,一定程度上给后期猪价的下调留出了空间,但基于成本和供需的支撑,生猪价格很难跌破8元/斤的水平。
部分地方放储促短暂回调
中国生猪预警网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出栏肉猪均价再次反弹,涨至19.26元/公斤,继续保持在19元大关之上,同比涨幅达到84.66%。猪肉价格为29.47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2.14%。仔猪价格当前略微回调至41.88元/公斤,但同比涨幅高达162.7%。
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受前几日部分地级储备肉的放储影响,东北、华北部分地区生猪价格一举“破10”回到9-10元/斤的区间。但由于存栏量较少,供需缺口大的基本局面并未因抛储得到根本性缓解,猪价下跌还未传导至南方大部分地区便又开始反弹。
生猪价格于上周再创历史新高19.34元/公斤,同比涨幅为89.05%,已经连续4周高于2008年4月份最高点。仔猪价格上周也涨至43.27元/公斤,远远超出2008年4月份历史最高点的39.57元/公斤,同比涨幅达180.79%。
面对猪价的大幅上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对中央储备肉的管理,但主要还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稳定生猪价格,商务部暂不会采取干预市场的措施。
不过,各地方为稳定猪价已经开始“出手”。辽宁省政府宣布,为平抑持续上涨的猪肉价格和保障市场供给、满足低收入人群猪肉消费需求,自6月22日起以低于市价2元/公斤的价格向全省每天投放150吨冻猪肉,投放总量达5800吨。随即,辽宁省内生猪价格开始有所下跌,部分地区生猪价格跌破10元/斤,并且生猪出栏量有所增加。江苏盐城6月27日也启动生猪调入补贴制度,鼓励屠宰企业加大生猪调入,保证市场供应。
业界称,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对生猪市场的调控已陆续推出,如地方储备肉的投放、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打击恶意囤积变相涨价等行为,而调控效果则需视调控力度及各地具体情况而定,总体而言,会对大幅上涨的猪价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惜售压栏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需求减弱或使猪价降温
对于后市,业内认为,随着夏季到来,猪肉将于7月份进入消费淡季,加上地方政府的“出手”干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养殖户的市场预期,可能促使短期内生猪出栏增多,预计7月份猪价可能出现回调。
不过,冯永辉表示,即使7、8、9月需求回落,但猪价下行空间也将有限,基于成本和供需的支撑,生猪价格的底价可能在8-8.5元/斤左右,很难跌破8元/斤的水平。
高企的猪价给产业链带来了苦乐不均的影响。当前自繁自养的头均盈利徘徊在800元/头的关口,不仅大大提升了养殖企业的景气度,也会对饲料需求产生利好拉动,使得饲料企业顺利转嫁成本上升的压力,出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而对于下游加工业来说,价格高企、货源供给不足、鲜猪肉销量下降,导致屠宰企业屠宰数量严重下滑,开工率不足,利润受到一定侵蚀。
京鲁两地猪肉价格超牛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1日 01:45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北京新发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白条猪平均价格持续上涨,由6月1日的11.0元/斤上涨到30日的12.8元/斤,涨幅达16.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获悉,部分城市猪肉价格已超过牛肉价格。市民在高呼“买不起”时,市场肉贩也在抱怨“卖不动”。
市场人士则表示,价格连涨的市场环境下,当前猪肉供需已经被压制,上涨空间也被压缩,比起4、5月份,猪肉价格上涨速度明显放缓,这一波猪肉涨价即将结束。
涨势加速,猪肉贵比牛肉
“排骨15元/斤,后臀尖13.5元/斤,都赶上牛肉贵了。”昨日(6月30日),新发地八里桥批发市场猪肉交易厅里,一位市民一边翻拣着柜台上的鲜肉,一边埋怨。
记者了解到,该市场牛肉零售价为15元/斤,猪肉后臀尖零售价13.5元/斤,前臀尖12.5元/斤,通脊甚至卖到15.5元/斤。
同时,在山东莱芜市区的某市场内,猪精瘦肉价格为19.3元/斤,精排则涨至26元/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涨势依旧。北京新发地市场昨日数据显示,五花肉最高报价已至14元/斤,创下该市场有记录以来的新高,比2010年同期,肉价已翻番。
广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猪出场价首度突破20元/公斤大关,较前一周上涨1元/公斤;零售市场的瘦肉、排骨价格每公斤分别达到36.64元和44.56元。
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6月29日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生猪和猪肉价格再创新高。据该中心对全省25个集贸市场价格定点监测显示,第25周(6月20日~26日),山东生猪价格为18.82元/公斤,环比上涨4.5%,同比上涨86.15%;猪肉价格为28.94元/公斤,环比上涨3.5%,同比上涨77.42%。
商务部网站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猪肉批发价均价已逼近25元/公斤,比年初上涨30%,比去年同期涨68%。6月20日~26日期间,全国肉类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4.5%,达到每公斤24.67元,再创历史新高,也刷新了2008年2月初以来的最高点,当时猪肉价格最高曾至每公斤22.88元。
7~8月猪肉价将迎第一波峰值
由于生猪供应不足、饲料成本上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触底反弹的猪肉价格,一年来都保持着上涨势头。这不但影响了市民的餐桌,也让猪肉小贩有点吃不消,“太贵了,卖不动”。
“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屠宰企业不是件好事。”青岛恒生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绍良说,企业加工量减少了一半,以前日屠宰加工量在700头~1000头,如今一天只能收来400头生猪。
某大型肉类企业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猪肉价格上涨使下游企业利润明显减少,屠宰生猪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
记者从北京新发地市场肉类交易大厅获悉,猪肉零售商原来每天可以卖9头猪,现在只能卖4头。
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显示,猪价暴涨导致部分养殖户惜售压栏,助推生猪价格上涨。但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来临,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生猪价格继续暴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接下来将进入平稳调整阶段,不排除小幅下调的可能性。
新发地批发市场统计部主任刘通分析,按以往猪肉价格走势规律来看,肉价上涨的第一波峰值出现在7月末或8月初,然后回落,到11月初会突破8月初的价格继续上涨,直到春节前后。
官员呼吁约束财政赤字治理通胀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17:04财新网
央行官员撰文称,长期的赤字与国债融资依赖会使财政部门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支持者
【财新网】 (记者徐明)“政府天生具有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长期的赤字与国债融资依赖会使财政部门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支持者。”但在中央银行意识到通货膨胀压力,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时,财政部门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张运军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上撰文表达了上述观点,并指出,解决好当前的通胀问题尤其需要财政部门与货币当局的全面协调。
这篇名为《通货膨胀的财政动因》的文章援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的分析称,“货币过度增加而引致的通货膨胀是政府制造的”,“政府天生具有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货币量的增加是由于政府需要解决自己的财政问题。
张芸军文章回顾分析了1990年代中国通胀历史,表示,当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不平衡,存在较大财政赤字时,如果由中央银行透支予以弥补,必然会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财富与交易的增长,进而诱发物价总水平的结构性上涨。即一个国家因财政困难而使中央银行变成财政部门的提款机,大规模超发货币并引起通货膨胀。
文章同时对国债发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的乘数扩大影响做了分析。表示,通过使用国债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货币创造,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通胀压力。
张芸军直言,“长期的赤字与国债融资依赖会使财政部门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支持者。”由于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而多数情况下财政部门都是最大的债务人。因此,在中央银行意识到通货膨胀压力,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时,财政部门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
但张芸军没有详细说明当前的通胀形势是否引发了“财政部门的不同声音”。他建议,解决好当前的通胀问题尤其需要财政部门与货币当局的全面协调。要提高央行的独立性,否则在“大财政、小央行”的格局中,央行作为维护币值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难以得到有效履行。
他建议,要控制好财政支出。“在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应当从严控制财政支出,努力缩小财政赤字,果断停止那些社会效益不高、投资回报率较低以及社会总成本过大的建设项目,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集中到真正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重点方面。”同时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
张芸军表示,还必须改革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与激励指标。因为传统的以GDP为核心的考核激励机制中,当期投资最易于直接控制,使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项目盲目上马,财政支出和信贷投入巨大,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因此,建议在政府考核体系中,将GDP改为“GDP减除当期投资”。这一行政成本很低的改革不仅可以缩减财政赤字,缓解通货膨胀,而且可以改善投资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资料显示,张远军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副厅级)。近年来,张远军多次在《银行家》《中国金融》等刊物上发表《后危机时期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更有作为》《复杂环境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等十余篇文章。
谢国忠:中国哪有钱荒 政策放松或触发恶性通胀      2011-07-05 16:21: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今天所谓的货币短缺反映了过去过度的货币需求,这是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如果迫于压力改变了紧缩政策,货币情况就可能回到过于宽松的状态。因为通胀仍然很不稳定,这意味着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一口气上涨20%到30%,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触发恶性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
这就需要将紧缩政策从仅仅提高银行准备金率转向提高利率。前者只是将利率增加转向灰色市场,这就不成比例地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当前的紧缩政策保护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而这两者正是猖獗的货币需求的主要动力。通过利率政策传播调整压力将帮助中国实现软着陆。
货币紧缩在短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短缺的感觉。否则,紧缩就不可能有效。紧缩是通胀造成的。如果没人减少花费,也就是说没人感觉到流动性压力,那紧缩政策如何能实现目标呢?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长了约16%。这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相比仍然很高。当经济的金融深度较低,也就是金融资产占GDP比重较低,M2的增长就会显著快于GDP的增长。
但是,中国非金融领域对金融机构的负债4月约为72.7万亿元,是2010年GDP的182%。惠誉估计中国银行系统的表外资产相当于其总资产的25%。中国灰色金融市场可能占到了另外的25%。可以说中国非金融部门的负债超过了GDP总量的200%。这种负债水平对于一个人均收入5000美元的国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国再也没有借口声称因为国家金融深度较低而让货币增长过快了。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在2020年前潜在增长率可能从当前的10%降低到5%。如果中国2020年M2的增长为10%,通胀率将为5%。所以现在的16%并不低。现在觉得有紧缩的感觉是因为很多借贷者应该退出。除非能够做到这一点,否则中国的通胀不可能得到控制。
中国的通胀情况仍然不稳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通常会达到20%到30%。这在一个正常的通货膨胀环境下是很少见的,正常情况下价格的上涨通常会跟CPI相一致。究其原因是因为货币供应储备正在变成通胀。过去四年,在通货膨胀经济下中国的M2翻了一番。
政府正在采取一些行政措施来冷却通胀。取消过路费,削减进口关税,限制企业涨价可以暂时降低通胀压力。但是这些措施只能暂缓,并不能扭转这一趋势。如果我们把这些措施的冷却效果视为对通胀的胜利,并开始再次放松下来,一场灾难必将随之而来。
紧缩政策结构需要调整
目前的紧缩主要依赖通过增加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数量限制。利率上涨是很有限的。因此,按照目前的利率对信贷仍然供不应求。通过对信贷的限制,不平衡状况只能维持并陷入僵局。非国有部门现在借贷要比以前困难得多。这导致了灰色市场上的利率暴涨。因此,非国有部门过多地承担了紧缩政策的后果。
供求失衡使得银行可以提高借款利率。银行可以将借款利率提高到比政策利率高30%的水平。此外,通过收取咨询费和强制性押金,银行还可以收取更多费用,甚至是对国有企业也是如此。
中国的紧缩政策结构牺牲了储户的利益。中国家庭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了33万亿元。目前的存款利率跟实际借款利率或通胀率相比至少低了3个百分点。家庭部门实际上向债务人,也就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补贴超过1万亿元。这相当于2010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
低利率对政府来说也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使得通胀预期维持高位且不稳定。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曾经闻名遐迩。以任何借口提高价格似乎都很平常。当然,低利率让家庭部门很紧张,也使得企业提升价格的战略能够奏效。这也增加了打击通胀的难度。
中国抑制通胀应当从依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转向增加利率。前者对私营部门来说是不公平的,让中小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并减少了家庭部门的财富。
不要放大中小企业的问题
近来,很多人突然对中小企业格外关心。据说紧缩导致中小企业破产,并且引发就业危机。这两种描述都不对。中小企业一直都有财务问题。这些人过去没有对财务状况给予很多的关注。有关中小企业讨论的目的就是给中央政府施压使其放松政策,然后大量资金就能流向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市场,而非中小企业。
有关中小企业因为紧缩而破产的论调根本不合逻辑。和大企业一样,中小企业应当是可以盈利的。如果它们无法获得新的贷款,它们可以维持当前的业务,推迟扩张。如果中小企业因为无法获得新贷款而破产,这就意味着它们是不赚钱的,只能依赖不断的借贷来留在行业中。让这样的企业存活有意义吗?发展下去它们只会成为更大的问题。
不幸的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倒闭刚好属于这一类。在过去的三年里,许多沿海私营企业已经从制造业转向了金融投机。它们的制造业资产已经变成了融资工具。借来的钱已经流入了银铜市场或股市。这些资产近来价值下跌,已经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难道政府应该负责挽救金融投机者吗?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一向很困难。每一个国家都在讨论帮助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始终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最终,在风险中规模还是有影响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小公司面临更高的风险,因而必须接受更高的资本成本。
如上所述,中国的紧缩策略正在给中小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通过限制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信贷供应,中小企业在灰色市场上面临极高的利率。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政府应当转向提高利率的政策,向所有合格的企业发放信贷。
关于就业危机的讨论只是一个吓唬人的战术。中国面临手工劳动力短缺。那些已经搬到内陆的沿海出口企业已经发现那里也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再也没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即使许多中小企业倒闭,中国也不会像十年前那样面临就业危机。
中国的高校毕业生的确面临就业问题。但是,在当前的模式下推动增长并不能解决问题。目前的增长模式有利于蓝领工作,因为建筑业和制造业一直在领先。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应该更加导向消费和服务。这需要结构性改革,而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错误的增长类型
GDP增长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增长自动被假定是好的。现实情况却不同。目前的增长模式通过房地产市场、税、费将资金流向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将钱花在他们认为值得的项目上。资金通过这些项目流向了家庭部门。但是,钱在到达工人手里之前,大部分都被中间商拿走了。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名义GDP翻了一番,大多数人在过去四年没有觉得生活更好的原因。
房地产和食品是人们感受到冲击最大的两个领域。如果房价是家庭年收入的20倍,生活不可能有那么好。当工资上涨10%到20%时,人们不会明显觉得改善。生活不会有多大差别。高房价扼杀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希望,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难道他们的项目同13亿人民的幸福同样重要吗?
食品安全危机应该在政府挤压家庭部门的背景下分析。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看到存款被通胀侵蚀,收入的增长跟不上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行业就通过非法手段将物价降低到人们的收入水平。从原材料如猪肉,牛奶到加工食品如瓶装水和餐馆用餐,危机影响到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这可能是对中国社会稳定最大的危机。
通货膨胀是中国增长模式的结果。这已经达到了极限。当货币供应上升,将导致资产膨胀,加剧财富和收入不平等,降低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现在要放松货币政策,但如果通胀得不到控制,将会导致社会动乱。
目前的资源增长模式是资源密集型的。十年间煤炭价格已经上涨了10倍,是名义GDP增长速度的2倍。其他资源像铁矿石,价格增速同样也几乎是名义GDP增速的2倍。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增长给了资源供应商,而将越来越少的利益留给人民。所以如果中国继续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当前的增长模式,越来越多的增长份额将会流向其他国家。如果不转变增长模式,增长本身不会像以前那样惠及大多数人口。
现在还不是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相反,中国应当关注增长模式的改变,把更多的增长利益留在国内,更加均匀地分配这些利益。
6月CPI同比涨6.4% 创三年来新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9日 09:30 国家统计局网站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新浪财经注:此为2008年7月以来三年新高)。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0%;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上涨7.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持平。
一、各类商品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9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鲜蛋价格上涨23.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9.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3%,酒类价格上涨6.6%。
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3%,鞋价格上涨0.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5%,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1.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4%。其中,西药价格下降0.5%,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12.4%,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6%。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0%,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4.7%,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4.2%,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2.9%,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2.6%;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2.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教育价格上涨1.6%,文娱费价格上涨1.9%,旅游价格上涨4.6%,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4%。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2%。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4%,住房租金价格上涨5.9%。
据测算,在6月份6.4%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
二、各类商品环比价格变动情况
6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28个百分点(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则是下降0.3%,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08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环比上涨6.3%,涨幅比5月份扩大4.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扩大8.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环比上涨2.0%,涨幅比5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鲜蛋价格环比上涨4.6%,但涨幅比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上述三类食品价格上涨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5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环比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36个百分点。
6月份,鲜菜、鲜果价格环比继续下降,降幅分别为0.8%和13.5%,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33个百分点,与5月份基本相同。
6月份,非食品价格与上月持平,减缓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5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16个百分点)。其中,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三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0.2%和0.3%,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三类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0.1%和0.1%。
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
指 标
6月
1—6月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
同比涨跌幅
(%)
居民消费价格
0.3
6.4
5.4
其中:城市
0.2
6.2
5.2
农村
0.4
7.0
5.9
其中:食品
0.9
14.4
11.8
非食品
0.0
3.0
2.7
其中:消费品
0.4
7.4
5.9
服务项目
0.0
4.0
4.1
分类别
食品
0.9
14.4
11.8
烟酒及用品
0.2
2.7
2.3
衣着
-0.2
2.1
1.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2
2.5
2.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0.3
3.4
3.2
交通和通信
-0.1
0.9
0.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0
0.6
0.6
居住
-0.1
6.2
6.3
说明:
1、统计范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2、数据收集:居民消费价格原始数据采用“定人、定点、定时”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
3、指标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4、从2011年1月起,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这是自2001年计算定基价格指数以来,第二次进行例行基期更换,首轮基期为2000年,每五年更换一次,第二轮基期为2005年。
5、根据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调查数据,自2011年1月起,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例行调整。采用新权数计算的6月份CPI同比涨幅为6.355%,环比涨幅为0.277%;采用旧权数测算的6月份CPI同比涨幅为6.531%,环比涨幅为0.289%。
6月份PPI同比上涨7.1%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9日 09:31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1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0.2%,比去年同月上涨10.5%。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9%,原料工业价格上涨0.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0.2%,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2%。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9%。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6.7%,原料工业价格上涨11.1%,加工工业价格上涨5.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5%,衣着价格上涨4.4%,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4.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5%。
工业生产者购进环比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3%、燃料动力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与上月均持平、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同比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7.2%、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0%、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8.9%、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2.5%。
6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
6月
1--6月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
同比涨跌幅
(%)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0.0
7.1
7.0
生产资料
-0.1
7.9
7.8
采掘
-0.9
16.7
16.0
原料
0.1
11.1
10.3
加工
-0.1
5.6
5.9
生活资料
0.1
4.6
4.4
食品
0.3
8.5
7.8
衣着
0.2
4.4
4.2
一般日用品
0.2
4.2
4.3
耐用消费品
-0.2
-0.5
-0.7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0.2
10.5
10.3
有色金属材料类
0.3
17.2
14.3
燃料动力类
0.0
12.0
10.5
黑色金属材料类
0.0
8.9
12.2
化工原料类
-0.1
12.5
11.9
说明:
1、统计范围:从2011年起,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了39个工业行业大类,191个工业行业中类,525个工业行业小类,1702个基本分类的11000多种产品的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了900多个基本分类的6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
2、数据收集: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从2011年起,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用典型调查方法。调查涉及全国400多个城市的近6万家工业企业。
3、指标解释:
工业生产者价格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6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9日17:56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 谭谟晓)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7月9日,猪肉、鸡蛋价格继续上涨;食用油、成品粮价格稳中有涨;蔬菜、水果、水产品价格微幅波动;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监测数据显示,6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与6月11日相比,7月9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上涨13.2%、13.8%。分地区来看,所有省区市的猪肉价格均上涨,其中,逾六成省区市的猪后臀尖肉价格涨幅超过10.0%,青海、重庆、新疆的涨幅居前,分别为27.5%、27.1%、22.7%;约七成省区市的猪五花肉价格涨幅超过10.0%,青海、宁夏、新疆的涨幅居前,分别为29.4%、23.7%、22.3%。
监测的21种蔬菜中,6种价格上涨,9种价格下降,6种价格持平。其中,生菜、白萝卜、洋葱、胡萝卜、苦瓜、大葱价格涨幅在0.4%—0.8%之间;芹菜、菠菜、西红柿、四季豆、土豆、豇豆、尖椒、大蒜、生姜价格降幅在0.2%—1.2%之间;大白菜、油菜、黄瓜、茄子、菜椒、圆白菜价格持平。
猪肉价格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高企数月的猪肉价格何时才能“降温”?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处于相对高位,预计后期逐步趋稳,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供给有保障。
对于广为关注的生猪价格,王智才表示,近期已出现回稳迹象。据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6月份全国猪肉、活猪和仔猪平均价格分别为26.71元/公斤、17.54元/公斤和31.11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1.4%、13.0%和16.5%,同比分别上涨66.5%、81.9%和116.2%。但近期价格涨幅趋缓,7月第1周平均价格的周环比涨幅分别下降0.71、0.94和0.62个百分点,连续两周涨幅收缩。
“从价格走势看,当前猪价同比涨幅高,部分原因是去年6月份生猪价格处于近年价格低谷,价格同比基数过低。”王智才说,从平均水平看,今年上半年猪肉、活猪和仔猪平均价格与前4年上半年平均价格相比,分别上涨24.3%、27.9%和17.5%。预计今年7、8月份后猪价同比涨幅将逐步回落;随着价格对生产的刺激和消费的调节,生猪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但受养殖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猪价将总体保持高位。
从生产走势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2个月增长,种猪销量保持上升势头,仔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增长,下半年生猪出栏将呈逐步增加态势,生猪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能够保障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供应。
发改委专家称CPI或7月见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1日 02:21新京报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6.4%,创下三年来最高升幅。就在CPI公布前两天,央行再度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提至3.5%和6.56%。这是今年以来第3次加息,也是本轮加息周期内的第5次加息。在上周末举办的多场研讨会上,多专家认为,猪肉价格难控,将继续“拱高”CPI,预计7月见顶。
本报讯 (记者吴迭 刘兰兰)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4%,创35个月的新高。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7月份CPI涨幅将见顶,全年CPI涨幅将高于政府年初制定的4%的水平,预计为5%左右。
猪肉上涨趋势将持续
陈东琪昨日在“2011中国金融投资夏季峰会”上对未来中国的物价走势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尽管最新公布的6月份CPI涨幅达到6.4%的高水平,已经比此前的预期高了一些。但6月份还不是顶,预计CPI涨幅真正见顶将在7月份,8月份有可能开始缓慢回落,四季度时可能快速回落。
此次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猪肉价格上涨幅度高达57.1%,是推动CPI高企的主要因素。陈东琪分析,按照以往惯例,7、8月份的夏季应该是肉类价格下降的时期,但今年到目前为止猪肉价格都在明显上升。由此判断,进入秋季以后,猪肉上涨的趋势依然很难改善。这也是“6月份CPI6.4%的涨幅不是顶”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CPI从二月份的4.9%到6月份的6.4%,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第三季度,由于食品价格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PPI增长快等因素,通胀压力仍然较大。7月应该是物价的最高点,全年CPI会在5%左右。巴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也认为由于基数作用,预计CPI会在6月或7月见顶。
全年CPI调高至5%
除了农产品因素之外,陈东琪认为“货币超发”是另一个推动CPI持续走高的原因,而管住货币供给,使货币增长回到常态对稳定物价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目前市场上持有的“物价会保持螺旋式上升”的恐慌,陈东琪认为这不会发生。“回落将是必然的。”他说。
对于全年的物价水平,陈东琪表示,需要把之前全年CPI涨幅4.5%的预测调高至5%左右,而这也将高于政府年初制定的4%的水平。
■ 观点
成思危:央行应不对称加息 减轻中小企业压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日前指出,目前经济形势严峻,建议央行考虑不对称加息,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减轻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成思危在出席“十二五规划与民营企业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紧缩货币政策令民企资金成本上升,威胁其生存。央行应考虑不对称加息,即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为中小企业减负。“同时加存贷款利率,其实是保护银行收益,银行的收益已经不错了,可以适当为中小企业考虑。”
参加该会的一位石家庄民营企业家称,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已非常严重,企业根本无门贷款。他现在只能利用原有积蓄和民间融资,也就是高利贷。与此同时,人工、原料持续涨价。“我的工厂规模较大,还能够支撑,业内许多小企业都关门了。”
巴曙松:中国经济“无近忧,有远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本轮物价上涨是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一系列宽松经济政策付出的代价。在经济被从底部快速拉起后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都存在通胀压力的释放期。
巴曙松指出,政府通常会等到CPI稳定回落后才会逐步放松紧缩的货币政策。由于GDP与CPI的回落存在时间差,以CPI为参考,易现政策“超调”。
“国内经济无近忧,有远虑。”巴曙松表示,目前电力短缺、汽车消费下滑等问题并不严重,有些甚至是正常回归,此可谓“无近忧”。但“远虑”的情况则相当复杂,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两年内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外部动荡持续、劳动力成本上升、房产需求减速等。
“2011至2012年,中国是一个温和的软着陆、放慢增长时期。”
姚景源:中国的CPI不算最高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去年至今,金砖四国中印度的CPI涨幅8%-9%左右,俄罗斯7%,巴西6%,中国的CPI不算最高,而中国9.7%的经济增长率在金砖四国中是最高的。就国内而言,现在的通胀率也并非历史上最严重的。
他认为此次物价上涨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主要是因为食品涨价明显。
“稳定物价难度非常大,但是能实现。”姚景源分析,我国具备“两个基础”:一为粮食基础,我国粮食储备丰富。国际通行的粮食库存安全警戒线是16%-18%,而我国库存已经超过30%。二为工业消费品的市场格局,总体来说,我国市场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因此工业消费品价格不会出现恶化。
此外,中央经济会议落实了地方官员责任制,姚景源预计,生猪价格有望在春节前稳定。
33年间,100万元被通胀“偷走”了85万?
有必要来重温2010年周小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在抗击危机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扩张型的, 国家有意地扩大了货币的供应量,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它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企稳回升,如果不这样做,经济一定会出现很严重的下滑局面。”
那么,除了大家熟知的“4万亿”,中国到底发行了多少货币?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是9万多亿元。如果用广义货币量M2来计算,1990年,中国的M2余额为1.53万亿元,2010年年末已经达到72.58万亿元。20年间,广义货币增长了46.44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通常,人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内生产总值(M2/GDP)比例来说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量化比例关系。这一比例相对合理,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M2/GDP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到2010年底,中国GDP总额为39万亿余元,是1978年的109倍;而同期的M2从1978年到2010年底,增加了842倍。
超发货币的后果非常直观,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
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还有个更直观的对比,现在的百万富翁与20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相比,哪一个购买力更强?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三大政策失误加剧中国通胀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倪金节 2011年07月15日 16:01 PM
目前,通胀失控风险正在急速上升,高通胀或许将全面裹挟中国经济。官方新近发布的CPI已高达6.4%,超过了经济学上定义的“严重通胀水平”,这是任何政府都极力避免的通胀数字。
而且,通胀预期亦已形成数年。不少民众和专家学者,对于官方统计数字是否反映了真实物价的上涨水平,深表疑虑。7月9日,经济学家许小年在其新书发布会上公开说,现在的通胀不可能只有6.4%,这一数字乘以2大概才能反映真实情况。
笔者认为,眼下通胀形势愈发难以控制,根子在于政府不愿承认过往金融政策、农村政策和产业政策已经犯错的事实,不愿正视通胀因素的客观存在性,总是寄希望于通胀能自动回落,没有纠正失误的决心。而且随着近些年市场经济的倒退,行政干预力度过大,权贵资本主义开始发酵,复杂的利益纠葛,使得行政决策迟缓而错乱,治理通胀成了“口号”式教条。
金融政策的犯错已经无需过多阐释,过去十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两三年的信贷大跃进,基础货币量的短时间内跳升,早已经为恶性通胀的发酵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种分析汗牛充栋。
不过,就是在举国上下,对货币超发已经渐渐形成共识之际,货币政策仍然是处于名义上紧缩,实际仍然宽松不堪的状态。虽然央行几乎月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偶尔也提提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负利率依然高达2%以上,M2增速仍然维持为16%左右,远超GDP增速,月度新增贷款动辄五、六千亿元。现在中国M2高达78万亿元,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两年后就将跨过百万亿元大关,M2与GDP之比、信贷与GDP之比只会愈发离谱。如此调控之下,通胀怎会回落?
农村政策的失误亦十分明显。近期,猪肉价格之所以动辄以50%以上速度飙涨,固然一方面与猪肉市场供求周期密切相关,但更为本质的原因还是农村经济的凋敝。由于这些年过于关注城市化,已使得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下挫,土地出现大量的荒芜,富有体力的劳动力也大多不会留在农村。本来,农村应该成为城市粮食、蔬菜和食品的主要提供者,而如今不少农村也已成为农产品需求者,两相重叠,使得供求关系加速失衡。要是在过去“自家有肉”“自家有粮”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粮食价格暴涨的可能性会大幅减小。政府漠视“三农”,农产品价格只能以上涨来表达无声的抗议。
最近,中央专门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全国媒体也一片高调宣传,但这一次恐怕又是只见“雷声”,难见“雨点”。年初的一号文件重点也放在了农田水利建设上,但之后的半年多除了迎来一波水利板块的炒作,未见对农村基础建设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此次政府打算未来几年投资4万亿元,大力兴修水利,很难想象,在目前的官僚环境中,这笔钱有多少能真正兑现为实实在在的基础建设。2005年之后,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战略,每年也有近千亿元的新增资金投入,但农田水利建设并未得到改善。实际上,不少地区使用的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的,虽然已经千疮百孔,但依然是抗旱、蓄洪的主体工程。尤其是,现在的县级以下官僚系统,渐渐地趋于腐败化和庸态化。没有大力整顿吏治的前提,这次的4万亿元,恐怕不可能改变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瘫痪的现状。
产业政策的失误更是显而易见。过去十年,房地产长期霸占支柱地位,不仅仅祸害了金融系统,蚕食了民众的创造性,最直接的恶果是造就今日高通胀。由房价泡沫带来的地租式通胀、产业空心化,已经成为拉升物价不断攀升的重要力量。
而且,这些年决策层只知道出台此起彼伏的产业规划,所谓的“顶层设计”不断,国进民退浪潮席卷各地,可就是见不着经济效率的提升,真正有竞争力的、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匹配的企业遥遥不见踪影。如此产业环境之下,自然没有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只能不断以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维持过往恶性的增长和通胀路径。
随着大量企业逃离实业,一方面不少民间资本以热钱形式游离于资产市场,不断炒高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制造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社会总供给趋于缩减。成本推升和供给减少,两个因素叠加,使通胀形势更为严峻。虽然决策层亦对此也早有认识,但是在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尚缺乏“壮士断腕”的勇气。
中国通胀已出现失控风险。如果在接下来十年里,不能系统纠正已犯的失误,只是提提准备金率,连加息扭转负利率都不愿意,那么从根子上打击通胀,强力推进经济转型更只能是奢谈。
笔者认为,虽然持续大幅加息,彻底逆转货币环境这样的治本性政策,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经济的“硬着陆”,恶化中小企业生存状态,但如果不这么做,只会进一步固化目前的“豪赌恶性通胀、依赖投资和房产泡沫”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过去十年,中国GDP翻了两番,多数统计指标,都足以显示这十年是中国经济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但普通民众则很难同步体会到自己生活水平的提升,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和通胀、不少人都陷入深度焦虑。新时代呼唤全新的发展思路。单凭GDP、单凭印钞票,不是长久之策,中国需要找到真正能使经济强大起来的武器。
(注:作者为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的财经作家,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不能打压猪肉价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7:21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季苏平 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统计局昨天(9日)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6.5%,再次创下三年来的新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详解高CPI下,物价何去何从。
物价走势:
下半年将比上半年乐观
如今物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词汇。六月份CPI6.4%,七月份CPI6.5%,八月份的CPI会不会更高呢?一种观点正在坊间流传,中国已经进入到“高通胀时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通胀会如影随形。周望军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全球流动性过剩是本轮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其实随着翘尾因素的大幅减弱,8月份的数据就有可能回落,下半年的物价形势会比上半年乐观。
周望军:粮食价格包括食用油的价格都是保持基本平稳的,所以下半年的整体态势是:食品类价格要稳中趋降。7月份上涨6.5%可能是今年年内物价上涨的一个高点,8月份翘尾因素会快速下降0.6个百分点;从8月份开始整体的物价走势是稳中略降的态势,下半年的物价走势要比上半年乐观。
猪肉价格:
不会打压
猪肉价格高涨再次成为助推7月份CPI的主力,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在北京的一家超市里,消费者不禁感叹,如今的猪肉眼瞅着就要赶超牛羊肉价格。
消费者:半年前应该是11块多,后来又涨到了14块、15块,然后降了一段,然后一下突然涨到了16了,将来觉得降的可能性不大,不都说要追牛羊肉吗,一般老百姓真承受不了。
稳住这只猪就能有力的控制住物价水平。然而,周望军却认为为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国家不会打压猪肉价格。
周望军:我们不能够通过大量抛售国家的储备或者进口猪肉来打压国内的生猪价格,因为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户得到了实际的收益。而是从扶植生产这个角度,既要维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要维持市场的稳定。
对低保户等实行补贴
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于城市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影响尤为明显,以北京为例,城市低保标准为人均500元,一顿排骨对依靠低保生活的人们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生活。周望军表示国家将采取措施减小物价上涨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影响。
周望军:对这些群体实行补贴,通过完善我们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弥补城市低收入居民因为物价上涨而增加的支出。
明年春节后价格会下跌
根据发改委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在经过半年多持续上涨后,进入7月下旬价格出现回落,36个大中城市集市猪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每500克17.04元,比7月中旬下降0.87%。周望军预测,七月底生猪价格虽然已经出现了松动,但是猪肉价格回落还需要时日。
周望军:我们预计整个猪肉价格现在到年底之前能够保持一个稳中波动的态势,明年春节之后,生猪市场肯定是一个过剩的市场,价格肯定会出现新的一轮下跌。
食用油价格:
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近期和猪肉一样备受关注的还有食用油。食用油巨头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品牌,宣布食用油涨价5%左右,主要涉及豆油、菜油以及调和油三个品种。金龙鱼的涨价有可能引发食用油行业新一轮涨价潮。周望军对此并不紧张,他说这次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并不大。不仅如此,国际油料价格最近大幅下跌,不久的将来就会传导到国内。
周望军: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特别是食用油,大豆豆油价格的快速回落,8月份只有九天,可能价格已经下降了5%-6%。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滑的同时,国内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它没有依据。那么现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回落到年底才能够显现出来,一般得经过半年的时间。
发改委:货币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导致当前物价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 10:25国家发改委网站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就当前价格形势答记者问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6.5%,继续高位运行,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
问:7月份CPI同比上升6.5%,请问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答: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高位运行,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0.5%,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总体看,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国际输入性较强、货币流动性充裕以及前期自然灾害等因素,也有资源性产品以及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上涨累积效应不断释放的影响。具体地说,从环比看,猪肉、蛋、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涨幅分别为7.7%、0.8%和1.2%;鲜菜价格受阴雨天气较多、季节性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止跌回升4.1%;受暑期旺季来临影响旅游价格上涨4.6%;拉动食品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和0.6%,合计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45个百分点,是价格总水平环比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从同比看,7月份翘尾影响约为3.3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受环比明显攀升影响,新涨价因素达3.2个百分点,接近翘尾影响因素,导致同比涨幅较高。
问: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物价走势?
答:为应对价格较快上涨,政府综合采取了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安定民生、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价格运行依然处于温和可控区间。从国际比较看,我国7月份CPI上升6.5%,而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俄罗斯、印度、巴西的消费价格指数6月份分别上涨9.4%、8.7%和6.7%。即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的消费价格也上涨了3.6%和4.2%(大幅度超过其2%的警戒线)。从长期趋势看,1978-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9.6%,CPI上升5.4%。所以,从30年经济运行的统计结果看,当前CPI上涨与GDP增长仍然处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从当前涨势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环比涨幅分别由去年11月份(这轮价格上涨以来的高点)的2.2%、1.4%下降到今年7月份的0.1%、0。
问:后期我国的物价走势将如何?
答: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预计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稳中略有波动的态势,但由于翘尾因素快速下降,预计后期价格总水平同比将有所回落。
从具体商品看,大宗商品价格呈趋稳或回落态势。随着国家扶持生产、调控市场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粮油、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改善,食品类价格涨幅已经趋稳或出现了下降。钢材、水泥等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稳定,上下游传导压力有所减弱。近期国际市场原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环比价格大幅回落,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弱。
从翘尾影响看,后几个月降速较快。从翘尾因素看,8—12月份翘尾因素下降速度较快、幅度较大,月均下降0.66个百分点。虽然后几个月仍有一些新涨价因素,但新涨价因素将明显低于翘尾下降因素。
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此轮物价上涨已将近拐点。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两次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分别在2003—2004年、2007—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周期分别为27和24个月。到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已经持续了25个月,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价格运行已经将近拐点,涨幅趋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问:下一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当前,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国内经济增长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国民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内货币供应宽松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外汇储备充裕;粮食连续7年增产,夏粮再获丰收,粮油库存充裕;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总体供大于求;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秩序明显好转;翘尾因素明显减弱,等等。这些都为稳定物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从后期走势看,价格运行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国内能源资源需求增长偏快、秋粮生产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生猪和水产品生产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等等。特别是美国通过了提高2.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计划,为了偿还债务和促进经济增长,后期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极大。如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使得国际输入性压力加剧,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更多热钱继续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可能导致国内投机性资金增加,增大我国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难度。
问:国家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控制物价?
答:在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政府打了一套“组合拳”,综合施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对困难群众采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的要求,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基础上,重点采取四项措施稳定物价,一是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取消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大力清理整顿农贸市场、超市进场费以及银行卡的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推进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督促各地在年底前全部建立起来。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炒作、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四是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保障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