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54:43

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在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老师一直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去研究、尝试和实践,也总是在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中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来为课堂增加亮点。

在听课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讲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地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我觉得,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的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发现,有很多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这样的小组学习往往效果不理想,白白浪费教学时间。

    三、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做到师生互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既是组织者、参与者,又是旁观者、督察员、裁判员。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要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愿意合作,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和思想。另外,还可以用语言向学生解释大家一起做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例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给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意图、要求、方法、步骤等,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而且,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停止,也可采用更民主的方法,让学生举手表决决定终止的时间。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讨论混乱无序时,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便可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解决问题,若学生已解决了这一问题,也需就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总结。

    再次,合作学习结束后,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做到善始善终。第一,教师要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那个人的想法。其他组的成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相互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受到老师尊重和认可的,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避免导致学生认识的模糊性。要将他们的发言规范、提升,使之条理化、逻辑化,从而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要对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我们可以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时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五、要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合作机制。“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如我们学校英语组的老师在课堂上常用的奖励五角星的方法,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颗星,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中的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如上回蒋丽珠老师教研课上采用的让学生来评价,更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六、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凭借其优良的素质,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主宰着整个小组,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性。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以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友谊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 21 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我们要积极思考、敢于实践,致力于合作学习的潜心研究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