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播音:关于叶兆言的访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51:41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的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各位网友,下午好,我是搜狐读书文化频道主持人刘原。今天非常高兴地请到了著名作家、同时也是我多年的偶像叶兆言老师来我们搜狐和广大网友交流。请叶老师和网友打个招呼。

  叶兆言: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我的记忆中,叶老师的小说,一直有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但是他最近也加入了"重述神话"这个全球瞩目的出版项目,并且已经完成了《后羿》的创作。

您为什么会想起写神话,而且选择了后羿这个题材?

  叶兆言:可能也是一个巧合。一个作家总是希望能写新的东西,总希望和自己的过去不太一样。我的写作态度从题材方面来说总是从现实到历史之间来回游移。通常情况下,当我的现实题材作品出来的时候,正在写的正好是反的,我挺喜欢那种状态。既然写历史,是不是能远一点。我上一部写完以后,我一直想写一个久远一点的故事,开始定位总是在神话这个时代。而且是决定着要写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男人的故事。渐渐地我的定位就定在后羿,本来是想写六朝的刘宋。当我做准备的时候,说神话这个事,就注意到网上的报道,苏童已经在写了。我觉得挺好玩,就想写,然后就定下来写这么一个东西。有一个最好玩的事,就是后来他们出版社找我,跟我签合同的时候,这个小说已经写了差不多一半了。也就是说有没有出版社找我,签不签合同,这个事对于我来说,它都得做。现在我觉得也是一个天意。

  主持人:苏童写《碧奴》,是出版社的命题小说。而叶老师则不同,他是已经创作了一半,恰巧碰上"重述神话"这个契机,用叶老师的话说,是"不幸怀孕,不得不引产","既然女儿已经长大,嫁个好人家何乐而不为"。你的这两个比喻非常诙谐。

  《后羿》的大致情节是:嫦娥在洪水中捡到一个葫芦,后羿从葫芦里蹦了出来。他们的关系经历了从母子、姐弟到夫妇的过程,后来后羿爱上了一个千方百计向他复仇的女人,嫦娥最终含恨奔月。这本书总共13万字,但你却写了7个多月,这样的写作速度对你而言应该算是比较慢的吧?

  叶兆言:真正写作不到7个月,这期中有很愉快的一两个月在修改。因为13万字其实是一个大中篇的感觉。总的来说这次写作还是比较愉快,因为它的想象空间超过我过去的作品,过去的小说也是靠想象的,但是这个小说的想象空间更大一些。虽然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但其实有关这个故事的文字记载确实很少。我就是在两个成语的解释中间折腾,就是一个后羿射日,一个嫦娥奔月。想象空间比较大,写作起来有趣,跟以前的写作不一样。

  主持人:写作当中有没有碰到阻碍你写作或者觉得比较困难的点,它们在哪?

  叶兆言:很多点,写作更多的点,刘原你也写东西。不一定说故事编不下去,因为写作本身会出现疲劳,首先所面对的问题是疲劳点,还有是厌恶,自己对自己写作的厌恶,你会突然怀疑自己,写到某一段的时候,突然怀疑自己。不光写这本书,所有的写作都是这样。经常写这个就不自信了,后来一句话写到一半的时候,就怀疑。我倒觉得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等待,等待是一种希望值,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或者更好的故事,更好的语言。其实写作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很可能几个小时到最后的结局还是你原来那句话,但是,等待这样的过程,你希望能有更好的,但是你琢磨了很长时间以后,你发现没有更好的,还是用了原来那句。相比之下,整个写这个比较顺畅,比我写别的东西略微顺畅一点。因为它空间比较大,有些难度是比较容易过去的。

谈《1937年的爱情》:1937年是中国上世纪最重要的转折点

  主持人:《后羿》预计明年1月上市,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部作品。叶老师,其实我最想和您聊的是《1937年的爱情》。前几天在我在网上找到这部小说的时候,非常激动。它就像一颗10年前的子弹击中了我的记忆。1996年的时候我还在广西一个贫穷的小镇上当工人,我甚至能够记得,我当时从厂里的阅览室里借到那本《收获》杂志的情境。《1937年的爱情》是你最钟爱的作品吗?

叶兆言:作为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钟爱不钟爱说不准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自己的孩子。

写作有两个幸运,第一个幸运就是老天爷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很长时间,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写作活动中间,这其实是很愉快的,虽然它像坐牢一样暗无天日,但是它能让你进去。因为写作希望能有一些人,能有一些读者,因为写作总是面对你想像中的读者在倾诉,很希望有人能够对你写的东西引起反响。比方说我想起当时姜文在法国,也是在法国什么地方看到这个东西,很激动,通过很多人打电话找到我。对于我来说,作为写作者,写作就是一种共鸣,特别希望能够这样。

  主持人: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1937年的爱情。里边有一种无法言述的悲情。我8年前刚当记者时,还曾经模仿这个标题写过一篇《1966年的爱情》,瞎编了一通我父母的爱情故事。你为什么要选择1937年这个年份,是因为你固有的南京情结吗?

  叶兆言:我想应该是。选择1937年,因为1937年确实是中国上个世纪中间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还有一个和它媲美就是66年,因为它确实是太大的事件,它完全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方向。我自己个人对现代史感兴趣,你要研究现代史,37年是重要转折点,解释37年就是解释民国,就是解释很多49年以前的事情。

  主持人:以后我要是有机会,我也尝试学习您的风格,来写一篇真正的长篇小说叫《1966年的爱情》。

  你在《1937年的爱情》里写到:"一九三七年的南京,仿佛一艘在风雨中飘荡的已经漏水的战舰,它尝试着驶向繁荣富强的现代化,然而充其量只能是在历史的大海中颠簸起伏,最后可悲地葬身海底。"我们聊聊南京吧。我一直觉得南京是一座忧伤、沉默和奢靡的城市,哪怕是寻常的酒吧,譬如"生逢70年代"、"1912",单是听名字,就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悲伤。这座城市似乎一直沉浸在民国的记忆中,沉浸在历史长夜的挽歌中。有没有这种感觉?

  叶兆言:应该是这样。跟朋友聊天也说到这个,这个地方是亡国之地,因为老亡国,让这儿老百姓有一种蛮不在乎的心态。南京老百姓口头禅其中有一个,就叫“多大的事儿”。还有一个南京人说“烦不了”,这种事情确实是比较苦闷的。我性格中间确实有很多南京人的因素,因为我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小学、中学都在这儿上的。举一个简单例子,会觉得南京比较可爱。到了大机关,大单位,领导全是外地人,一个外地人不会感觉在这里受排挤的。这个地方随时随地接受别人,无所谓,所以站起来说话的领导都是外地口音。这也挺好的。

  主持人:所以南京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包括您还有苏童老师、韩东,特别多。我去过南京三次,对南京的印象非常好,我觉得南京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小调在里面。

  叶兆言:重要的原因,不和别的城市比,和上海比,没有那么多挣钱的机会。和北京比,没有那么多做官的机会。你说一个人不做官不挣钱,只能出书有点名气了,很自然,很合适的。

  主持人:这部小说你本来是想写战争的,最后却写成了爱情,为什么,是不是觉得无法承受战争之痛?

  叶兆言:写作有时候是解释不清的,写作你会准备很多东西,最后你发现你会走到另外一条路上,最初这个小说名字是“故都南京1937年”,是按照年谱的方式编小说。当时我记得有一个人写了一个辞典,对写作来说形式很重要的,最重要我花大大气编了1937年12个月,曾经很详细地做了12个月中间像年谱一样的东西,做了很细这样的东西,原来是准备写这样的东西。可是等到我开始动笔,突然我的思维发生了变化,我把原本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爱情给放大了,原来我最初的小说,我刚才说的是构思,最初的小说应该是社会,是一个像群像一样的东西,是年谱。后来为什么改成1937年,我自己也琢磨不清,也许我意识到用年谱中间记述的成分比较大,我曾经写过一个关于厕所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重复。我中间写了很多厕所的资料。

  主持人:我曾经看过,非常地有趣。

  叶兆言:如果这个长篇也是这样的,有点重复,一个作家想到自己的重复就感到无趣。你看我的序就有这个苗头,突然发现一个转折点,最后就完全放弃了,就放弃了大量的东西,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阅读这年的报纸,因为报纸反映最清晰了,后来发现都没有什么用了。因为我怕读者看不下去,我必须要提供一个爱情故事,让别人跟着这个爱情故事了解这一年。到后来把原来的主线放弃了,把原来的副线变成了很重要的东西。

  主持人:小说的最末尾,丁问渔在江边沙滩上被日本战舰打死,一个和尚想去扶他起来,脑袋也被打开了花。我总觉得,这样的结尾,似乎在隐喻着什么?

  叶兆言:我自己说不清,我写的时候感觉应该这么写,这就是我想出来的结局。

  主持人:你在后记里说,为了写《1937年的爱情》,你查阅了很多资料,在此之前,你除了写硕士论文之外,从来没有为一部小说下过这么深的资料工夫。可不可以这样说,这是你写得最努力的一部小说?

  叶兆言:这倒也不一定,我觉得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一旦当我放弃了刚才说的年谱的想法的时候,我突然感到自己解脱了,原来老想到别人很少见到像年谱一样的小说,我觉得背上很多包袱,不如我写爱情就行了。我觉得刻苦是必要的,有没有关系,我说不准。

 谈家世:其实我祖父对我没有什么影响

主持人:有一个话题,是叶兆言老师在无数场合被问起的,那就是他的家世。叶老师的祖父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叶老师的父亲叶至诚,也是编剧和作家,叶老师的母亲,是被誉为"锡剧皇后"的艺术家姚澄。给各位网友说一个段子:叶至诚在生前曾经这样调侃自己,说他去出席公众场合时是这样被别人这样介绍的:小时候,别人会说,这是叶圣陶的小公子;结婚之后,别人会说,这是锡剧皇后姚澄的丈夫;再往后,儿子成名了,别人就说,这是叶兆言的父亲。

这个段子是真的吗?

  叶兆言:对,有一次在电视台开玩笑说的。

  主持人:生长在名门之中,压力一定是很大的。不过据说叶圣陶不愿意叶至诚当作家,叶至诚不愿意叶兆言当作家。您的父亲不同意你写作,是因为他曾经被打成右派,但您的祖父为什么不同意你的父亲写作呢?

  叶兆言:他没有明确地不同意他创作。我祖父不赞成他当作家,作为一种家风,他比较赞成写东西的。觉得写作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应该具备这种能力,而且试图写好。但是有一个是我们家里讲究,坚决反对设立一个目标,非要去当作家。

  主持人:这样的家学渊源对你有什么益处呢?

  叶兆言:坦白说没有什么益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后变成作家了。如果从家教来说,我确实不应该当作家。其实我祖父对我没有什么影响,他在北京,我毕竟跟他在一起的时间比较短,我父亲对我影响很大。有两个东西影响很大。第一个是我父亲谈吐中非常明确不愿意我当作家,因为他自己青年打成右派以后,觉得写东西太恶心了。还有他自己不愿意写东西,家教让你不要当作家,还有一个人一直在写自己不愿意写的东西。从小我有很多想法,谁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没有一个想法当作家,这是很怪的。我一直在择业确定自己方向的时候,都没有觉得自己会当作家,虽然那个时候我发表了很多东西。说回来还是那句话,写写可以,一个人想写可以,不一定非要选择当作家。

  主持人:听说你家里有非常多的书,从小可以读到大量的书籍,对你创作应该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叶兆言:这是一个机缘,这是一个特殊原因,我们家被抄家,抄家第一步书被抄走了,如果书不被抄走的话,按照我父亲的性格,会把书卖掉,结果抄走了以后,反而保护了。中间好象少了五分之一,绝大多数的翻译小说没人看。文革中间一开始被抄,抄了两年多以后,单位房子紧张,没有地方放,又把书还给我们家。因为我们家的房子不是原来那么大,我们家的房子一半,被别人挤去住了,这样把我们家的书柜堆在一起。在那个时代,文革中间很多人看不到书,而我整个堆在书堆里,很容易和书打交道。还有文革很无聊,人无聊才去读书。

  主持人:除了家里有大量的书籍读本之外,父辈和祖辈的为人处世是不是也对你有很大的影响?

  叶兆言:应该是有,尤其是老人过世了,过去总觉得当作家没有什么关系。老人过世了,好好想应该是有关系。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书是无形的,像空气一样,不能说氧气对你没有用,没有氧气根本生存不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甚至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工作方式。我有一个印象,我祖父也好,我父亲也好,永远是坐在那里,我感觉到写作这个行当并不是说你写出东西来以后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写作这个东西非常简单,就是坐在那里,这个对我现在为止都是很有影响。所谓作家就是一个人坐在那儿,给别人看一个背影。

  主持人:我前几天研究叶老师的时候,很吃惊地发现叶老师的女儿叶子居然也是作家,叶子现在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明年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她小小年纪就出了好几本书,是80后的新锐作家之一。一家四代都出作家,我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叶家的文脉,如同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南京城玄武湖畔的鸡鸣寺的千年香火一样,绵延不绝。请叶老师务必教一下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作家。

  叶兆言:首先一个,这不是真实的。当然你不能说我祖父不是作家,我祖父当然是一个作家了,我祖父更多的是花在教育上,编教材,首先是一个编辑,也许我的观点不对,只是把创作称为作家,起码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量很少,加在一起不到一百万字。但是你也不能说不到一百万字就不是作家,你不能说鲁迅不是作家。起码一点可以肯定的,他没有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写作、创作,他不是职业小说家,这是毫无疑问的。我父亲更悲伤了,我父亲特别热爱写作,我祖父好像没有我父亲那么强烈的创作热情,但是我父亲写作就更少了,他一辈子写东西相当于我一年写的东西。他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他不愿意写的东西。说他是作家,我父亲甚至会成为比我祖父还优秀的作家,他对写作的热爱,他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在写作上。一个人把自己80%的精力没放在创作上,不是职业小说家。我父亲曾经想这么做,有这个想法,但是他恰恰没有这个机缘,就没有做到这步。我想我是可以称之为职业作家了,因为我确实把我自己的精力,把我90%甚至绝大多数的精力完全投入在创作上。跟他们相比,我最大的好处,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获得了上个世纪100年来最有利写作的机会,让我遇到了。上世纪的历史,能让一个作家有机会写作的时间超过十年很少,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提供了一个可以写作的基础,我的幸运不是因为家庭,而是因为时代。我祖父可能很喜欢写作,但是为了生活,就改去做教书、编书。谈到我女儿,虽然也出了书,一个人出了两本书不能算作家,她的前途现在不可测,她自己也是这样,现在一般喜欢把话说得比较满,这点她也有清醒的认识,还没有到那步,只能说写了点东西,她的路还很长。

  主持人:叶兆言老师曾经这样批评叶子,说她虽然有才气,但是并不热爱写作。你认为才气和勤奋,哪个对于写作更重要?

  叶兆言:当然是勤奋了,才气是不重要的,才气相当于人的身高、长相,它有,你天生的,它没有,你也没办法。我觉得勤奋太重要了,尤其是热爱更重要。当然你也可以说勤奋和热爱本身就是才气,因为上帝他给你热爱,给你勤奋。很多事,你有时候不能停下来。

  主持人:我听说你有一个说法:说一个人有才,是对他最低的评价,因为,能写字的人有才没什么稀奇,才这个东西不值钱。

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

  叶兆言:不能说最低,应该说基本。起码不能算特别好的表扬,我想是这样的,确实有人挺有才,但是才对于写作来讲保不了一辈子。一个有才的和一个没才的人,在写作起步阶段是有差别的。

  主持人:我听说,叶老师去南京大学中文系开讲座的时候,叶子的同学提的问题全都与叶子有关。这样的一种外部压力,你觉得对她有好处还是坏处?你对整个80后的作家群体怎么看?

  叶兆言:我想江山代有人才出,总是会有好作家的。80后也是一样,一定会有好作家。这个好作家出现在什么地方,现在很难说了。也许就是现在被称之为好作家,因为它是大群人,更可能出现在一大群目前也许还没有露头角的,都很难说。但是我相信每个时代都会有幸运儿,我坚信会有好的作家出现。

  主持人:现在叶子是不是会有比较大的压力?

  叶兆言:这倒没有,我对她也不看好,她自己也不看好,她还很轻松,一个作家自然而然,还是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写作确实是热爱跟不热爱的事,做好跟不做好,还不如热爱不热爱,因为这个东西如果你非常热爱,即使没有做好,也可以写作,如果你很不热爱这个东西,就算做好了,你也享受不了写作。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段叶子写的小文章:《写给老叶》。这是叶子去年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写的,所以是繁体字,这段文字是我用间谍手段搞到的。

  写给老叶

  他4歲的時候,抹了腮紅,唇紅齒白地坐在木馬上照周歲照,比姑娘還俊俏。6歲的時候,上小學,由於發育得晚,總是坐在第一排。他功課很好,不太說話,看見女孩就臉紅,放學了就回家,夾了飯盆去四川酒家,買5分錢一個的大獅子頭。後來他開始變聲,長個子,冒鬍鬚。青春期的每一個早晨,他都從月華姑娘的窗前經過,頂著亂髮,氣焰囂張。他19歲的時候,毛主席死了。他22歲的時候,進了大學。每天吃一斤飯,寫一封信。飯是吃進肚裏的,信是寫給月華姑娘的。他是個好學生,上課時間馳騁在球場,自習時間沐浴於愛河。他車游遍大江南北,從揚州的富春包子,吃到蘇州的熏魚腰花雙交面。25歲的時候,蓄了絡腮鬍子,寫了《死水》。26歲的時候,月華姑娘成為了葉太太。27歲的時候,他們有了小葉。

  以後的日子都很光明。他進了出版社,改五分錢一篇的稿子。28歲的時候,他拿40塊錢一個月的工資,住一間20平米的房。日子依然是甜蜜的

  小葉上了全托的幼稚園。他結束了每天洗尿布的日子,過起了蜜月生活。32歲的時候,他搬了一次家。院裏的泡桐擋太陽,他總在冬天裏的某個日子,提著菜刀,擦擦地砍樹。33歲的時候,他買了一台四通,開始賣字。10年裏他寫了20本書。四通的鍵盤從白的變成黑的。42歲的時候,他買了房子,開始享受裝修的樂趣。從此他不砍樹就可以曬到太陽,有了自己的書房,頂天立地的書櫃和比四通快幾百倍的電腦。他尿急的時候,上自己的廁所。和老婆吵架,可以扛了被子睡客房。他穿洗得發白的中式灰棉襖,每天中午吃3兩一砣的面,雪菜肉絲的澆頭。吃完了用筷子夾了抹布就著麵湯洗碗。他堅持去游泳,午覺醒來,拎著個小籃子,裝了肥皂拖鞋洗臉毛巾,手裏晃悠著,在馬路上悠悠地走。45歲的時候,他的鬍子已經白了一半,閒不住在林場附近買了座房子。他依然捨不得花10塊錢打車,經常騎著電平在大街上篤篤地跑,一邊跑一邊想著裝修新房子。

  他49歲零365天的深夜,小葉在香港,裹著毛毯點著蠟燭,寫了《寫給老葉》。

  他50歲生日的時候,老婆陪他在家吃了頓面。

  2005年1月4日 寫于香港中文大學五旬節會樓

  主持人:你觉得叶子对你的描述精确吗?

  叶兆言:不能说完全精确,但是起码精确,因为我生活中确实是无聊的人,我确实喜欢写作,我觉得我很幸运,幸运就在于虽然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当作家,但是就像吸毒一样这么喜欢写作我自己这么喜欢写,老天爷又给我写作的机会,有写作的时间。我觉得我真是没有其他的要求,真是很幸运。一个人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我们所遇到大多数人都是想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很多烦恼,我现在真是很幸运。

  主持人:我看过一个叫陆文的人描述你的文章,说有次你邀请他去你家,但他刚进你家,凳子还没坐热,就被赶了出来,因为你要写小说,你让他出去逛一个小时,然后再回你家吃午饭。这事是真的吗?

  叶兆言:这个事情还记不太清,好像感觉没有这种事,我确实记不太清,我确实比较痴迷于写作。你要想一个人无聊,其实写东西的人无聊,因为写作会占据你所有的空间,你不写的时候也会自然想到,这真是很怪异的事情。

谈自己:我是个很无聊的人

  主持人:我听叶子说,你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差?

  叶兆言:现在比较差,我觉得和年龄有关系,过去抗干扰能力很强,因为过去的写作环境不是很好,而且写作欲望很强,所以过去抗干扰能力很强,现在确实不行。但是即使不行,我想在同等年龄中间,我想我还是算是比较强的。

  主持人:我听说您的生活习惯是这样的:早上8点准时起床,上网偷窥一下BBS,然后写作,中午独自到楼下吃一碗面,下午3点睡午觉,5点去游泳。

非常地有规律。

 叶兆言:对,非常无聊。

  主持人:你每天大概写多少字?

  叶兆言:就是一千多字,如果写小说的话,可能两千多字。我觉得为什么愉快呢?我已经习惯了,写作对我来说,我已经习惯了,我觉得等待很好,这种等待,有可能等到好东西,结果是我老没等到好东西。但是我觉得等待本身就是写作的情节或者状态,我很喜欢这样。

  主持人:下一部创作计划是什么?

  叶兆言:我已经在考虑,因为我完成了历史小说,不光是简单的神话历史,我比较想写一个非常棒的,已经是21世纪的东西。

  主持人:长篇吗?

  叶兆言:应该是长篇了。我其实很投入了,一段时间很投入,但是我又跳出来了,因为和上一部写作的时间靠得比较近,人为休息一下,因为余华老师说大作家不能写那么多。一方面我觉得写作没有计划,但是我也觉得人为地稍微控制一下,所以又努力把自己拉出来,再准备更长一些。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作家一年写两部作品可能吗,其实真要写,也不是不可能的,我自己故意放慢这个节奏。

  主持人:听说您现在还经常写一些专栏和随笔?

  叶兆言:对。因为我跳出来以后,就像抽大烟一样,不写东西很难受,你想一个人写一千字,一年就是36万字,你即使给自己放假,一年写30万字很容易。我基本上还是在那儿写,大烟不让抽,总得抽两根香烟。过去就做过这个比喻,很难受,你用千字调剂一下,大烟不抽,香烟点点,要不然坐在那里干什么,我生活就是那个习惯,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我是一个很无聊的人。

  主持人:可以算是荤素搭配,写长篇小说算是大鱼大肉,写专栏随笔属于蔬菜。

  叶兆言:可以这么说,有一个要求,写东西都要认真,总的来讲,我确实是这么一个无聊的人,不写东西有点不知所措,就是有点无聊。更是我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写作已经成了叶老师的生活方式。

  叶兆言:我也问自己,包括我爱人也说你不写作干什么,我感觉我很幸运,我说我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让我写,那确实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我幸运就幸运在我还能写。

  主持人:昨天和苏童聊天的时候,听说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说您平时是不抽烟的,但是您一写东西的话就要抽烟,为什么?

  叶兆言:这是很很奇怪的,这是一种像做生意沾便宜的心里,我觉得抽烟对写作有帮助,写作是千方百计想写好,感觉抽烟对写作有帮助,事实证明没有帮助,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人是不理智的,会觉得有一种帮助。因为写作有时候摆脱不了仪式感,抽烟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仪式,没有烟,就有恐惧感。

  主持人:是一种精神支柱吧。这个烟的话题不要再说下去,否则广大烟民就找到借口了。

  叶兆言:烟好坏不管,我只要有烟就行了。

  主持人:我读过叶老师10多年的小说,最近也和叶老师有过一些接触。我感觉叶老师特别有大家风范,非常地谦逊、随和、温厚,是一个沉静、平实的大好人。叶子就说过:以后找老公就要找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人。这个择偶标准,建议广大女网友借鉴一下。

答网友问1:我不善交际,不开博客

  下面的时间就交给我们的网友,网友也向叶老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得比较多,看情况,有的时候可以稍微简单一点。

  网友:叶老师您好,我很喜欢鲁迅的《故事新编》,您怎么评价这部作品,和您的重述神话有什么不同?

  叶兆言:完全不同,我觉得鲁迅的《故事新编》非常厉害,褒贬现实,讽刺性都特别强烈,他完全是借神话在说一件事,我写神话跟他完全不一样。

网友:当年中学课文有一篇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至此我们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您步入文坛和叶老有多少渊源?你和叶老有哪些趣事可以讲给我们吗?

  叶兆言:真的没有渊源。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家里有一个传统,好像所有人都会写点东西,我女儿现在跟我也是一样的,在这种家庭生活,有好的一面,就是很容易感染到每个人都去尝试写作,写着玩玩。另外也有一个很不好的一面,因为大家都写东西,就把写东西这个事看得非常平淡,享受不到写作的欢乐。我记得最初的作品,第一本书出来的时候,我一点不兴奋,我女儿跟我也是一样。在这样的家庭确实很难享受到写作成功的乐趣。

  主持人:叶老有没有打过你?

  叶兆言:这绝对没有。老头儿还是有点脾气,但是我从小就是比较乖的小孩儿,包括我自己的父母,打我的事很少,我也没有特别淘气的地方。和一般家庭差不多,我一下子想不起来,太多了,不是没有,而是太多。

  网友:我很喜欢"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想问问叶老师,丁问渔的这个形象的创作冲动来自哪里?感觉和贾宝玉有某种神似,只是宝玉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而丁在物质和生理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接近我们常人。

  叶兆言:创作冲动肯定是很多人,不会是一个贾宝玉,应该有一点贾宝玉,因为他是一个男人,贾宝玉也是一个男人,而且身上有很可爱地方的男人,应该有很多,像徐志摩,应该说有很多。他是那一代所谓出国留学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综合体。

  网友:《后羿》里,说到后羿和嫦娥的关系,经历了从母子、姐弟到夫妇,这种大胆的灵感从哪里来?

  叶兆言:等到故事出来以后再看。我刚才说在写作这个神话中间碰到一些难题,就是怎么样解释这样的关系,怎么样解释这种关系。我自己认为在小说中间把这种关系处理得还是比较好,因为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关系起码有它不正常的,不自然的方面,需要有很多解释,但是这个小说所完成的,尤其是小说上半部的名字叫《射日》,射日就是完成这样的解释,就是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怪异一点,有不合理,不通的地方,但是这个小说恰恰把这些问题都解释了。这个小说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所有这样一些结构都是自然而然的。听起来这些事情很突兀,但是这个故事看起来不突兀。

  网友:叶老师的创作之路受父亲的影响么?你是否刻意鼓励你的子女走文学的路子?

  叶兆言:这个我不鼓励,我鼓励她写作,从来不鼓励她走文学道路,因为走文学道路就跟嫁人一样,这个事真得慎重,这真不是鼓励的事,如果我鼓励的话,是很歹毒的包办婚姻,几乎是害她,我不鼓励她走这条路,但是我鼓励她写作,原因很简单,因为写作本身是很美好的事,如果想写的话,那写写也没什么。

  主持人:有个非常八卦的问题,您有几套房子?

  叶兆言:目前来说只有一套房子,我另外租了一套房子。

  主持人:为了创作吗?

  叶兆言:应该说跟创作有关。有产权的房子只有一处。

  主持人:这个网友为什么会问这个无厘头的问题,他认为大作家肯定是到处有房产的。

  网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文学,你是否了解现在以博客为代表的"草根文学",对此有怎样的看法?顺便问一下,你开博客吗?

  叶兆言:我没开博客,我差一点被新浪开了,我已经被新浪女编辑用各种办法开了,我曾经糊里糊涂答应了,最后的关头我还是拒绝了,因为陈村开导我,他知道我的性格,他说这个事不是你能玩的,现在很多作家都关掉了,确实开博客不容易,因为写作和开博客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因为我不太习惯于互动,生活中我是很无聊的人,我不太会交际,我并不是无礼。包括平时对读者的信也是这样我不回信的,不回信的很重要的原因我并不善于对话,你既然开了博客要打理他,我做不到。我不开的原因是因为害怕。

  主持人:你自己不写博客的话,你喜欢看博客吗?

  叶兆言:这是属于技术的问题我不懂为什么。我有一个朋友就开博客,我点博客就老打不开,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技术原因,是不是跟杀毒软件有关系,有时候就打不开。现在有一个好处,陈村和小说有关系的博客都贴上,我更多的在他那上儿看。

  网友: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哪位或哪几位?

  叶兆言:这是没法回答的问题,因为读的书太多了,太多是外国小说,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写作的东西是这样的,有益的影响不是太大,无益的东西比较大。我曾经写过一本书想起巴尔扎克,比如巴尔扎克曾经对我非常有影响的,很多这样的。

  网友: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有没有?

  叶兆言:同样的道理也是没有,因为人的兴趣点是变的,我只能回答比如某一个作家在某一方面对我的影响,只能这样说。

  主持人:我听说您的阅读量是特别大的,书读得也特别杂。

  叶兆言:我想还可以,从阅读来讲,我还是一个比较好的读者。

 答网友问2:我非常羡慕易中天

  网友:作为一个名作家,你也有过连续5年一篇小说也发不了的时候,对于坚持写作梦想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忠告?

叶兆言:写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喜欢写作的话,那就写,因为这是美好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应该去做。写作不应该作为像投资一样或者像什么一样,一定要把它作为职业,关键是写作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你喜爱不喜爱这个行当,而不能因为这个行当崇高或者是因为这个行当挣钱或者是因为这个行当能怎么样能怎么样,最关键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它能满足你热爱写作,你如果不热爱的话,不应该拿写作去谋取那些东西。

也许我的观点不对,很多人都热爱写作。

  网友:叶先生我想问一下,作为叶圣陶的孙子,你是感觉压力大,还是动力更多,比如说向人介绍你的时候,说这是叶兆言,是叶圣陶的孙子,你是什么感觉?

  叶兆言:当然会觉得很尴尬,确实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我确实希望别人不是这么介绍,但是别人经常这么介绍,我确实觉得很尴尬。但是我也并不觉得它是太大的压力,我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我对自己也没有太大要求的人,我觉得我最大的愉快就是我想写,我写了,就这么简单,就是这样。那些东西都不是太重要,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尴尬,无形中间总觉得有沾光的一方面。后来我也想得明白,我不能否认,确实沾了光了,尴尬两字很准,我确实会觉得尴尬。但是人生也避免不了尴尬,也无所谓了。

  主持人:接下来又来了一个极其八卦的问题。

  网友:作家艳遇很多,您是处理把握呢?

  叶兆言:我没有什么艳遇,不善于打交道,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可能对其他的作家是一个问题。因为我是一个很无聊的人,没有多少人喜欢无聊的人。

  网友:易中天出名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叶兆言:我非常羡慕,我很可笑,我自己不配,今天的状态还好一些,因为我和刘原比较熟,能说得过来,其实我的嘴非常笨,易天中在说的时候,我很羡慕他的,特别能说,我不配,我真是不会说。在面对电视镜头,就像冲锋枪一样对着你,你居然还能自信那么说,能这么说挺好的,我不配。

  网友:假如有一天,作家已经没有了市场,你会选择做什么?

  叶兆言: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李白、杜甫也没有市场,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写作变成挣钱的手艺,在没有变成挣钱的手艺之前,很多人还是在写作,写作就像写诗一样,即使没有市场,即使没有人买我的书,我还是会写作,因为我热爱写作,我喜欢写,这是两个问题,我希望有市场,希望有人买我的书,但是如果没有人买,我想还是会写,肯定会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动力确实是热爱、喜欢。

  网友:你认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为什么?

  叶兆言:确实没有最得意的。

  主持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叶兆言:这个作家是很怪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我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总是往往记住自己写的过程中不成功的地方或者不满足的地方,对自己的作品总是记住那些还可以继续努力的地方,所以说对下一步的期望值会更高一些。另外一方面,这也是真心话,一个作家对自己的东西肯定有偏爱的东西,我自己写的东西就是自己不愿意说他好,但是别人如果说他不好的话,也会很心疼,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自己的孩子平时不注意他,当别人突然挑剔你的孩子的时候,突然会关注他。

  网友:请问一下,您对目前出现的网络文学热有什么看法,读过网络文学吗?

  叶兆言:在网上没有读过,因为我的眼睛不太好,但是我读到的网络文学已经弄下来了。网络文学都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本身没有太大的区别。

  主持人:只不过是一个载体的差别而已。

  网友:不知道您是否平时经常关注网络,您是否认同目前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舆论的主导?

  叶兆言:这个不太清楚,我会上网胡乱地看看,也谈不上过多地关注,毕竟我要花时间写东西。另外网络上有很多话题,我关心的,我喜欢看一些历史,其他的地方我很少看。

  网友:什么叫纯粹的作家?

  叶兆言:应该有很多,当然很难说,也许没有,我不知道什么叫纯粹意义,因为一个纯粹意义,就把很多作家给抹煞掉了,这个无所谓。

  主持人: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模糊。

  主持人:先说一个题外话,我发现叶老师本来是一个老好人,也不会招惹什么是非,但是好像经常容易出现你的段子,我就听说有些记者经常喜欢编一些根本没发生的事情,现在有个问题是您在这个家庭中有归属感吗?

  叶兆言:我不大想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这个归属感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就是您是不是经常不回家?

  叶兆言:没有,其实我是一个居家男人,直截了当回答很容易,我真的很无聊,我就是居家男人,我每天出去就是游泳,根本不出家,我就是家庭妇男,在家庭生活,完全是一个室内动物,是很无能的室内动物。

  主持人:张悦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与80后作家无关,这个概念现在似乎也像老鼠过街,叶老师希望自己的女儿被称为80后作家吗?

  叶兆言:我不太希望,最好的作家前面不用加任何东西,也不用加著名,也不用加男女,也不用加时代,作家靠作品说话,最理想的我们在谈论一个作品,而不是在谈论一个作家,这是最有意思的。还有一个可能也是文学的共性,一个人被归类为哪一类作家是很悲哀的,作家是个体,作家是一个人,作家靠群体的力量出现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我过去也说过,作家就是你、我、他,都是单数,而不应该是你们、我们、他们,像一群打群架的人一样,作家就是一座座山峰,一个一个人或者一个一个沙丘,或者说一棵棵树。

  主持人:作家应该是个人色彩非常浓厚的词。最后一个问题也可以说不是问题。我看到网友在博客上留言,说您的小说是他的性爱启蒙读本,这个问题让我笑翻了,我读您的小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叶兆言:我的读本太差了,如果是这样,那就起点低了一点。

  性这个东西在小说中间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小说作家思考的问题是千方百计把它写好,一个作家思考的不是能写不能写,而是写得好不好,写得好不好是最重要的,谈任何问题,谈性,谈政治,谈任何问题,它的标准是好不好,而不是可以不可以或者能不能的问题,关键是谈得好不好,对于性也是一样,就是写得好不好,到位不到位,而是能不能,大胆不大胆,这个大胆不大胆不是评价一个作品的标准,好不好是一个标准。

  主持人:写得好就成为《红楼梦》,就成为《金瓶梅》。因为时间有限,今天的访谈只能进行到这里,非常感谢叶兆言老师百忙之中来到搜狐和广大网友交流,我也作为叶老师多年忠实读者特别庆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和偶像面对面交流,请叶老师和网友告别一下。

  叶兆言:谢谢大家给我这个面子。

  主持人:明天下午5点到6点,著名作家格非也将做客搜狐,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各位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