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魂第一季种子:[绘画]李孝萱关于《黄昏》访谈的回答(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00:27

『金石书画』[绘画]李孝萱关于《黄昏》访谈的回答(转载)

访问数:191  回复数:3
楼主
回复 
作者:来看看她  发表日期:2011-7-16 11:50:25  
  
    当被问到《黄昏》一画的创作背景和怎样取了"黄昏"为作品的名称时,李孝萱作了如下解释。
  
    李孝萱说那张画的背景是这样:当时李孝萱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他总是拿着望远镜看外头。有一天李孝萱发现他正瞄准一个女性的大腿,当时李孝萱便下意识画了那张画。把那个拿望远镜的形象放在了画面上一个很小的位置。中国人的许多活动都在夜幕降临之时,家事生活,婚姻以及婚姻以外的一些关系大都发生在黄昏之后,所以李孝萱就取了个"黄昏"的题目。中国人心态的表达不像西方人那么直接。西方人喜欢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不管对方有没有结婚,他/她可能就会说他/她爱你,而中国人要在没人的时候说,要关着灯说。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这幅画想要触及的东西,也包括这些。
  
    当被问及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有没有人对李孝萱作过指导或评价时,他如下回答:
  
    李孝萱说他搞创作时一般都插着门不让人看,至少,凡是画都市题材,李孝萱都要插上门,因为每一笔,每一个细节都在思考当中。在思考的时候,是不该有人打搅。李孝萱想好的画家都有这"毛病",当他思考或创作时,那时他个人的世界,即便是孤独,甚至痛苦也是欣慰的,所以,那一刻是最怕人干扰的。李孝萱画画时,许多符号和形象都在记忆里,最多有个小草图就够了,至于有没有人给李孝萱指导,李孝萱想其一是他根本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其二是也没有人能够给李孝萱指导。原因是画画是个人的事,况且价值标准与审美标准的建立与形成恐怕别人是无法介入的。说到别人的评价,首先自己要有自信,而这种自信是有基础的,是客观的。当然批评家的许多好的建议李孝萱会考虑的。学习的时候可以瞻前顾后,翻资料,但搞创作的过程一定要封闭,封闭才能内心自省。如果说你提笔之时,还一会看毕加索,一会看德库宁,你就画不成什么。其他大师作品的知识经验都是要平时积累消化的,而在创作中,一定不能重复。要归纳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才有价值,不然很难成事。其实大师的存在只是给李孝萱们树立的一个标准,不是让李孝萱们用来临摹的,包括李孝萱们对中外美术史的了解,也不是落在嘴头炫耀的,是学习和借鉴,最主要的是避免重复。
  
    当问及《黄昏》在李孝萱前后创作的一系列创作中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李孝萱自己怎样评价这件作品时,他作了如下回答:
  
    李孝萱说在那之前他画了《大轿车》、《赤裸的喧哗》,画了很多大画,美术批评家们认为是李孝萱的"代表作"。《黄昏》这张画是参加了中国美术馆百年中国画展的作品,《黄昏》就有点"中庸"的意思,李孝萱就拿了一张这样的画,其风格并非十分"激烈",希望让不同中国画主张的观点都还多少能够接受它……这张画李孝萱画得还是很用心的,但李孝萱认为也不是最好的。
  
    《黄昏》之后,李孝萱花了一系列像"白影子"一类的作品,风格简化了许多,区别于从前所有的作品。李孝萱当时第一件这样的画就是一个女人照镜子,名字叫《辩不清的自己》。反映着李孝萱对现实持有的那种模糊感,老有追问。这种追问的情结,是李孝萱毕业时建立的,李孝萱并没有总结过它。就说一个好的艺术家,他一定要有追问,总试图怀疑些什么、提出些什么。如果没有这种想法,画就不会有思想性。有这种境界,艺术思考就靠近了哲学的边缘。但不是说李孝萱想成为一个"哲学家的画家",恰恰相反,李孝萱认为那种图解哲学的作品特别没劲--李孝萱的画里尽可能有儿童气息,比如有荒诞性,有幽默感,这是李孝萱画里不愿放弃的。要是你特别直白地去表达一个场景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好多人误解。李孝萱用了很多荒诞、幽默的手段,这样既调动他们更多的想象,同时也保护了李孝萱自己。
  
    在李孝萱看来,《黄昏》这张画并不是李孝萱的代表作,只是李孝萱一个瞬间的表现。在李孝萱表现都市题材的作品当中,它是一件格调接近玩笑的较轻松的作品。里头有偷窥的,带着望远镜的。其实很多东西也是从现实生活里来。以往李孝萱们谈论艺术表现现实生活,是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的东西,再具象的表达。李孝萱后来理解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启发了李孝萱什么,从而引发了你内心的某种冲动和表达的欲望,那才是现实最本质的东西。包括李孝萱后来画的东西也都是现实生活启发的李孝萱,也包括《黄昏》那张画。
  
  李孝萱《黄昏》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 鸿钧代发货代收货款平台 提供网络热销产品及模板,自助下单,签收即结
  • 更多>>
1#
回复 
作者:付红血的刀  回复日期:2011-7-16 14:26:00  刀刀来瞧瞧。东西不错2#
回复 
作者:guayiefj963  回复日期:2011-7-22 16:55:00  《艺术沙龙》在对李孝萱进行提问的时候,问到关于将把李孝萱的创作归入"现实主义"这个范畴这个问题。李孝萱说所谓"现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乎客观的具体状况,或者说是"现在""此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从这一点讲把李孝萱的创作归纳到现实主义这个范畴是可以接受的。但就李孝萱的创作而言必须强调它与人们以往和现在普遍大众认同的在现象上描述的真实和仅停留在世俗标准和世俗声名上的所谓现实主义截然不同,李孝萱的创作在于现象的真实及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干预性的批判,如果更准确地说我的创作叫"批判现实主义"更为恰当。
  
    《艺术沙龙》问李孝萱创作中的写实手法和现实主义精神有怎样的联系时,李孝萱说虽然他有一定的写实能力,但在创作中李孝萱尽可能消解它,既不能成为炫耀能力的资本,更不能成为精神飞扬的障碍。至于创作中的写实手法李孝萱必须作用于情感的状态中才有意义。比如当李孝萱需要某个细节具体展开的时候,李孝萱就得具备这种能力。写实手法和写实精神并不矛盾,当现实的东西撞击了人的思绪,它就变成了一种"映像",表现手段便随之跟在后面。这就是生机,也就是现实背后的精神所在。不然手法生于现实的映像之先,方法就会苍白。
3#
回复 
作者:来看看她  回复日期:2011-7-25 10:03:00  李孝萱教授是画界备受关注的画家,这和他的绘画能力不无关系。就笔墨而言,李孝萱教授在国画传统上倾注的努力有目共识,包括书法,在当今画坛,能具有如此功力的画家依然稀少。
  
    李孝萱教授多年来一直沉寂在天津美院的校园,埋头教学,不问收获。他在校园里有一个画室,房子不大,却收拾得井然有序,看得出他和校园,校园里的画室有了深深的感情。
  
    李孝萱教授在最近二三年画了些传统题材的这类画,之前李孝萱教授鲜有涉及,偶尔涉及也只是零零碎碎积累的,平日看的多,画的少。李孝萱教授自己称因为没下多大功夫,所以无法画出令自己满意的和达到自己水准的东西。假如李孝萱教授花更多的时间把精力放在这方面,结果肯定不一样,花鸟画李孝萱教授在前年画了一段,主要把目光投在宋元花鸟画中,宋元花鸟很大气,其实它大气的背后主要是通过表现大自然的生机来揭示人的内在精神,这点对花鸟画非常重要,李孝萱教授不想简单地摹似技术的东西,如果徒有一些形式或样式,就会丢弃本质,也最容易流于习套。其实心灵和精神上的对应反倒更接近传统。
  
    李孝萱教授曾经以“老百姓喜欢我就画”来表述对花鸟画的态度。李孝萱教授自信地表示,只要他用心画,无论哪种类型的画李孝萱教授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李孝萱教授并不否认自己的能力,但对传统这类题材的画,与古人对照,与近代齐白石、黄宾虹相比无非是愉悦一下性情,调整一下情绪,或者从中获得些滋养,仅此而已。相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古人画的真是太绝了,无须近人再费什么心力。古人的画且不言,以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诸大家而论,传统中国画一脉还有否余地,还有没有探索的必要,李孝萱教授一直持怀疑态度。至于个人的信心所在,想必早被古人给吓没了,凭借兴趣,心平气和的画就够了。像那些炙手可热的名家摆出一幅大气的样子,沾沾自喜,沽名钓誉,煞有介事,李孝萱教授既学不来更不敢恭维,李孝萱教授一直忍受着那些学着人家的腔调疲软的喊两嗓子,一边抄袭,一边吹牛,一身酸臭,其实这才叫没羞没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