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藤果实图片:韩一斋先生谈枢机之秘 - 温病明理 - 岐黄中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1:12
韩一斋先生谈枢机之秘2009-08-14 20:02: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78次 评论:0 韩一斋先生(1874~1953),名善长,字一斋,号梦新,北京人。受业于?清太医院院判(副院长)李子余,后为太医院御医。先生熟读中医经典,博览群书,对叶氏温病理论最有~得。擅治内科诸证,对肝病、虚损、血证等均有独到之处。在京行医五十余载,每日门庭若市,活人无算。
1934~1940年,我每日定时去韩老处学习。先生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平时诊余,即指导我们学习,并经常结合临床实践讨论疑难病例。他认为,凡志于医者,必须在中医经典著作上打好基础,对《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书,皆须熟读精通,后博览历代医家著述,勤学必须多思,既要领会其意,又要举一反三。他曾说:“熟读经典,博览群籍,贵精善悟,于无文处求文,无字处求字,得其弦外之音,旨外之旨,阴阳在握,玄妙在心,庶几寡过。”在临证中,先生教导我们要细诊详参,权衡病情,立法选药,要合乎规矩,且要灵活应变,师古而不泥古,才能出奇制胜。他说:“事无定体,治有定理,制方必本权衡规矩。虽先圣示我以法,教我以方,当不离子古,不泥于古,以病为务。”先生治病,重视肝郁。因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其在志为怒,怒易伤肝。故一般情志不遂,多导致肝郁。郁久或从阳化,或从阴化,两者不同,治宜区别。若从阳化,表现为肝用方面,有肝气、肝火、肝阳之不同。
肝气横逆,易于克脾犯胃。症见胸胁刺痛、嗳噫不舒、烦躁不宁、不欲饮食、脉象弦急,治宜疏肝理气。肝气郁结,脾土受克,又有夹湿、夹食、夹痰之别。夹湿则宜宣郁化湿,夹食则宜开郁消食,夹痰则宜行气化痰。
肝郁久化火,火性炎上,其面红而热,头晕耳鸣,口干口苦,恶心泛呕,便结溲赤,甚则舌绛,脉弦实有力,宜苦寒泄肝折热之法。
肝阳为肝气上逆,冲犯清窍,头晕耳鸣,甚则脉络失和,四肢麻木,胸腹胀满呕逆,急烦不宁,脉多弦劲有力,宜平肝镇逆。
若从阴化,则表现为肝体方面,有阴虚肝热和郁热化火伤阴引起血虚风动。阴虚肝热则心烦失眠,急躁口渴,舌红而干,脉弦而细数,治宜清肝育阴。若郁热化火伤阴,脉络失养,四肢瘛疚,脉弦小细数,则宜养血柔肝,熄风宁络。
先生治疗虚损,必分阴阳、别五脏、论气血、顾脾胃,并考虑母子生克关系。阳虚多见外寒,总从维护阳气入手;阴虚每见内热,必用益水制火之法。
先生治血证,主张降逆化瘀。他认为凡血证暴吐势猛,稠黏结块者多属热,清稀零星、过劳即发者多属虚;血色紫、光滑者多属热,黑暗浊晦或夹淡稀者多属不足;面唇红赤,舌绛且干,脉细数者属热;面黄唇淡,肢冷不温,脉迟缓虚软者为虚。血随气行,若气虚则血无以固,热郁气迫则血妄行。先生认为血证见大实大热者甚少,苟若属实,吐血日久,未有不伤及气血者,又何能言其为实证。所以先生说:“治血证以降逆为本,不可独恃苦寒泄热,恐其邪热不尽,留阴为瘀,此乃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