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运动衣男上衣:教师被骂,该咋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01:52:34

教师被骂,该咋办?  

    学生骂老师,是不是犯了“天大的错误”?老师一旦被学生骂了,该怎样面对和处置?
    有人说,这不应该算是“错误”,更不应该因此而招致任何形式的惩罚!可有老师“不服”,老师也是人啊,老师的尊严又在哪里?
    今天,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教师?又该做什么样的教师?

 

    “今天很郁闷,郁闷透顶,没心思做任何事。我上初一的孩子犯了个天大的错误。”
    4月22日晚近10点,在本报读者论坛“香山夜话”里,关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的话题正讨论得热火朝天,一个“我该怎么办?”的求助帖一石击浪,这个颇有点噱头的帖子的“适时”出现,立即引爆了网友们的“围观”。
    “天大的错误”?
    事后网友“爱的色彩”这样描绘当时看到这个帖子的心情,她说,我的心一下被悬起来了,我担心孩子千万别出什么事情。另外一位网友“小云”则说,我很好奇,我想知道一个“初一的孩子”究竟能犯什么样的错误,家长竟然用这样的词语形容?“爱的色彩”看到最后,悬着的心放下了,可一种忧虑又霎时占据了她的心头,而相比冷静的“爱的色彩”,“小云”可感性得多,她说,我禁不住想骂人了,一种愤怒让她如鲠在喉……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帖子?

“教师被骂”引发的事件

    这实在是一个普通的帖子,可它又那么的不普通。
    原来,有位网友的孩子,因为要和同学赌一下“胆量”,便逞能地在学校“贴吧”里指名道姓地骂了班主任老师。据说,骂得还很难听。简单说,孩子的错误就是骂人了,他骂的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班主任。
    谁骂人都是不对的,但应该算不上“天大”呀。可就是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错误”,一旦败露,接下来由此引发的后果却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准确地说,后果很严重。
    老师特别生气和伤心。其实,被自己的学生这样骂,谁能不伤心?“我真的很伤心,很难过,这个孩子在刚刚过去的月考中,在班内是第3名,全年级第10名,学习很好,平时很懂事,我也没少表扬他,鼓励他,还在班上念他的作文,刚刚被选为数学学习小组的组长……想不到,孩子这样对待老师,如果因违纪我批评了他,惩罚了他,他为解一时怨气,还情有可原,但是,我是真的对他很好啊,他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对待我呢?这样侮辱老师呢?”
    “我真是又气又急。”家长这样描绘自己的心情,一方面觉得对不起老师,另一方面也生孩子的气,怎么做出这样出格的事来呢。据家长在帖子里介绍,事情发生之后,他领着孩子去了学校,找到老师道歉,孩子自己也认识到了错误,并且写了“错误反思”。他说,这样做就是希望老师能原谅孩子的“无知”。他甚至还乐观地判断,过几天等老师消消气,事情也就过去了。

    可接下来,“事情”恶化成了“事件”,实际的结果完全超出了这位家长的预料。老师无法容忍孩子的错误,要求家长必须给孩子转班或转学,说的好听是转学,实际就是被退学了。
    为什么非要坚持让自己的学生离开?
    家长在帖子里说,老师觉得孩子的行为让他非常没面子,“班里有不少学生看了那个帖子,如果就这样过去,班上的学生怎么看我?我还怎么管理班级?”
    网友小云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他只是个孩子,谁敢保证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就没骂过自己?这位老师显然是小题大做,“太不像话了,如此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可能会把一个学生推向‘绝境’。”
    大多数网友认为:让一个初一的孩子离开学校,离开熟悉的班级,这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暴力”,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网友热议“天大错误”

    骂老师,是不是天大的错误?
    老师当然不是骂着玩的。可一旦被学生骂了,该怎样面对和处置呢?
    网友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有人说,这样的处理结果两败俱伤,老师可能永远走不出“被骂“的阴影,而退学则有可能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随时起爆的“炸弹”。
    骂老师的学生当然是错了,但错不至于“天大”,老师生气是难免的,但这样的处理显然欠妥。网友一叶兰舟认为,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偏激了一些。他认为,作为老师,应该具有承受这种“事件”的能力。而且,如果老师真的喜欢学生,那么他一定能原谅学生,就像我们喜欢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一样的喜欢,不会因此而改变。一叶兰舟说:其实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绝对不会因其犯错而随意放弃。
    也有的网友表示,这个学生实在是太过分了,不可饶恕。老师让学生转学,保住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实属可以理解。但网友坤子认为这恰恰会适得其反,如果只是让学生转学,以后其他学生吃一堑长一智,自然就不敢骂老师了,但在这样“噤声”的背后,有可能就此对老师关闭了心门,这样的结果是老师想要的吗?如果认为这样能保住所谓的“尊严”,那就错了。坤子老师一针见血地说:“如果教师心中不装着学生,凡是都想着‘我’,‘我’以后如何管理班级,‘我’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我’颜面何存,那么,‘我’太多了就失去了学生的‘自我’……”
    那教师该怎样处理才比较好呢?
    网友wzyh1970分析说,这位教师的“错误”在于太把小孩的事当回事了,不就是小孩子之间的打赌游戏吗,不必当真。他还给出了自己的“处方”:先调查情况,再以开班会的形式来一场“揭伤疤、缺点大指正”活动,生生指、师生指,互相指,谁有哪些缺点?今后应该怎样去做?来个交心班会,一下子就把尴尬的事给解决了。
    毕宪慧老师更是“现身说法”,她曾经听过很多学生“难听”的话,更有学生在墙壁上写字骂过她。但她从来没有因此而记恨这些学生,相反,每发生这样的事,她不是忙着追查肇事者,而是查找学生骂她的动机,“若错在学生,我会对之施与教育,但我从不请家长;若错在我,我会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并在全班学生面前加以解释。也许是我的真诚与宽容感动了学生,后来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了。”
    吴丽珊老师觉得这位老师之所以反应强烈,做出这样“极端”的决定,是因为“师道尊严”的思想太严重了。在很多老师那里,批评学生可以随口而出,但学生骂自己,那就是冒犯了天条!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吕建斌老师,他担心,老师一味以“师道尊严”压迫学生,将会出现两种情况;明里不骂,背里骂得更凶,或者明里骂了,然后师生决裂。这样的老师也只能“培养”出两种学生,彻底的奴才式“乖乖”;彻底的决裂者,提前辍学,走向社会。吕建斌老师说:一言以蔽之,这其实都是失败——教育的失败!

惩治学生需要用“兵法”吗

   
    这样一则看似很普通的“案例”,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实在是它恰恰来自于校园里每天普通的生活,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日常性”才有了谈论的意义。
    人非圣贤,谁没在成长路上有过“犯错”的经历和记忆?——罚站,罚写作业,停课,写检查,当众念检查,叫家长,公开给予处分……
    有些错误或许会不堪回首,乃至于让人铭记一生,那是因为它是一段梦魇,一直笼罩着我们的心灵。而有一种错误,同样会被记起,可每一次想起来,又都充满了感激,那是曾经的恩师对我们的“普度”。在学生的错误面前,教师到底该怎样超拔,去定位学生的“错误”?
    江苏省灌南县新知学校校长徐翔斩钉截铁地说,这不应该算是“错误”,更不应该因此而招致任何形式的惩罚!
    徐翔认为,学生应该是什么模样,很多老师都是有所设定的。孩子的行为,一旦被老师认作越出了“轨范”,就会招致惩罚。老师设定的“轨范”是什么?可能在学校印制着、张贴着、宣讲着;老师们或许也曾在班会、课堂上说明过、强调过、训诫过。
    孩子一旦越轨,就成了老师眼中的“错误”。很多老师习惯用“惩罚”来管治犯错误的孩子,目的就是让学生“就范”。在这些老师看来,老师的权威和孩子们的服从是天经地义的。
    就在前几天,一名班主任网友说,自己班里出现了一名特殊的学生,不写作业,软硬不吃。科任老师纷纷向他告状,他十分头疼。另外一名网友出主意:对待冥顽不灵的孩子,就得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时间越拖越不利,你可以用一周时间专门“整治”他。
    这样的办法被很多人看作“高招”。当学生不按照“轨范”做事,老师就用“惩罚”来对付。当“兵法”、“36计”都被老师们奉为至宝的时候,教育已经“异化”了,我们当今的校园,果真需要用“兵法”、“诡计”来惩治和修理学生?
    徐翔说,学生的行为,哪儿有什么“轨范”呢?在他看来,孩子做出什么事情都是正常的,而学校首要的任务,就是保证、提供和创设一个让学生真实自然地存在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真实自然地学习生活;继而,才有教师对学生客观、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这样的了解出发,真正的教育、学校和教师的作为才可能成为现实。“如果我们靠角色的威权禁锢,钳制学生的行为甚至情感和思想,这样也许能让学生温顺、驯服、乖巧,从而我们也省了事省了心,但教育从这一刻开始,已经陨灭了。”
    但事实是,我们已经习惯于把孩子强行纳入设定的轨范之中。愈是纳入,学生愈是屏蔽、疏离和反动,就出现了这样那样无数的“错误”。况且,孩子的错误大多数是因为包括老师在内的成人的错误。一位湖南的家长告诉记者,她女儿升入中学半年多,每天晚上11点之后才能写完作业,学习兴趣直线下降。为此她多次跟老师反映,但是老师无动于衷,写不完作业等待孩子的就是惩罚。所以,教师先要明白自己的轨范。
    学生的“错误”,就是学生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许莉娅认为,应该把学生的问题变成学生的需要,学生成长,需要我们成人给予一些关怀、一些帮助。学生出了问题好比生病了,生病就要治病,穷究导致问题爆发的根源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没有“错误”,作为教师,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他的“需要”。

学生最需要被尊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被骂的老师把学校教育降低到个人层面,认为自己与学生的教与学关系是个人施恩与群体回报感恩的关系。自己对学生那么“好”,学生却不仅没有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这当然令老师心碎、愤怒,想要“除之而后快”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出这位老师在骨子里和学生其实就没有平等过,在学生面前一直是以“君主”自居的,更谈不上尊重学生。尹老师说,这样的教师正在主宰着我们的教育。
    “我们期待着学生对我们的爱和尊重,我们要给予他们同样的爱和同样的尊重。”
    许莉娅在一次课堂上请她的学生们回忆有生以来“印象最深的不被尊重的经历”,结果她特别吃惊。“孩子们提到的都是在课堂上如何被老师羞辱。”她说,有老师呵斥学生让他面墙站着,保持“脚跟提起”的姿势直到下课,“像警察抓小偷一样”。她还见过这样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师,把“犯错的学生”叫出来,关上教室的门就拳打脚踢地教训。
    这样的羞辱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致命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把学生撵出去,其实他是在剥夺孩子们学习的权利。”
    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呢?
    许莉娅认为,尊重的底线是不羞辱、不诋毁、不嘲讽。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能羞辱或嘲讽。再往上就是要接纳他、激赏他、关注他。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做,只要他们不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针对此案例,徐翔校长认为,学生的行为基于他的昨天、他的惯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接纳孩子的一切,了解学生。这意味着教师要走进每一个孩子的生活,有能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主动自觉快乐地走进,并且让你的学生欢迎你的走进。一切教育的前提都要先让学生真实、自然地呈现出自己,即作为一个生命自主地“发生”——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反观我们的教育,学校和老师对学生提出了那么多要求,要遵守纪律,要好好学习,要完成作业,要听老师的话……可曾想过,学生需要什么?又有多少教师试图去了解学生?有多少学校给了学生表达自我的通道和空间?
    说到底,这样的教育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意义的“人”看待。我们在与教育终极目标相悖的路上越走越远,当然也就离学生的心灵越来越远。徐翔说,在学生心中,老师正在变成他们的“对头”,那么“被骂”,也就成了必然中的偶然。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致教育者的一封信》中说,“尊重应当成为全部教育的基础。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家长对儿童的尊重,也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儿童对家长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尊重。教育便是产生尊重。”

她也被学生骂过

    可依然有老师“不服”,甚至很委屈地说老师也是人啊,学生骂老师,老师的尊严又在哪里?
   “所谓‘师道尊严’,其根本意义是,一个教师,只有他恪守‘师道’,真正表现出为师的风范和力量,才能有‘尊严’。如果你是个值得学生尊敬的老师,你不想让他们尊敬都难。”尹建莉说。
    去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费城中学的倪建英老师碰到了同样的事情——遭遇了学生的网骂。在倪老师的身上,也许我们能够看到这种风范和力量。
    和前面那位老师一样,当倪建英发现学生指名道姓地辱骂自己的那一刹那,她无比震惊。但她迅速让自己冷静了下来,费了一番周折之后,终于确认了骂老师的学生。倪建英试着与该学生沟通,结果可想而知,先是不承认,继而承认了,但就是不肯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倪建英知道,学生可能因为害怕被惩罚,所以“破罐破摔”。
    倪建英知道这样僵持下去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她觉得,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释放情绪的方式。不论想什么办法都要“有所表示”,否则就是对这种不负责任行为的鼓励。况且,所有的学生都在观望,这个骂老师的学生会有什么“下场”?这个被骂的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她担心处理不好,还可能会有学生继而效仿。
    前思后想,她决定给全体学生写一封公开信。
    在信的开头,她写道:“想必大家也知道,最近有位同学在网上发帖辱骂我和你们的英语老师,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但并不想追究这位同学的责任。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做出这种事,我们可能会报警,甚至通过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诉讼来解决,但你们只是一群孩子……作为老师,理应给予格外的宽容和爱护。”
    出现这样的事情,倪建英觉得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究出背后的原因,也许比处理这件事情本身更有意义。也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化“危”为“机”,教师也会借此得到成长。
    在她看来,孩子正是在犯错中成长的,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有问题才有教师,有学生才有教育。
    倪建英不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公开是谁骂了自己,还在信中专门写了一段话,“维护”那个孩子。倪建英觉得,老师处理任何问题应该始终把握一个原则,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是最重要的。
    如她所料,倪建英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电子邮件,那位辱骂她的学生,也发来了邮件,在信中,她说自己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从此,师生心中消除了隔阂。
    自始至终,除了倪建英自己,没有人知道骂老师的学生到底是谁。
    在前几天的家长会上,还有家长专门向她致谢,不仅为倪建英的教育方法,更为她的胸襟和气度。
  
今天,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教师?

    许莉娅强调,包括教师在内的一切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就是“增能”——我们要将学生视为能动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求改善的能力和动力,哪怕是在逆境中。有一位学者描述说这是个人的自我纠正趋向,是“弯曲”的能力,是可以反弹的能力。我们要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学生,激活学生的动机。
    而我们的学校正在把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变成一个个戴着眼镜的“活机器”——学习的机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机器,将教育和学习做成了一项简单劳动,一方面为他们制订出许许多多的规矩和条款,倘有触犯,轻则训斥、体罚,重则处分或干脆亮出治校“宝剑”——开除;另一方面,把“教育”变成了“教学”,“教学”变成了“分数”,学习变成了训练,这样教师省心,学校也省事。
    由此,很多人感到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老师,哪怕一些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今天的学生该怎么教,该如何理解和建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每一位老师为之反思。
    “让孩子接纳你,首先你得去接纳他。这里面就有很多问题,你怎么看待青少年,怎么看待青少年的需要、青少年的遭遇,怎么看待他们的表现。”许莉娅说。
    今天,我们呼吁,教师要敢于成为“新教师”。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就是我们说的新教师所具有的“学生观”。
    在“新教师”看来,“学生”这个词,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概念的泛称,它是由一个个鲜活的、有着儿童特点的“个体生命”组合成的,离开了“个体”的存在,也便没有了教育。
    在“新教师”看来,“学生”是教学的绝对中心,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是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的,一切评价教学的标准都是要看学生的“学习”的状态与效果,一切评价教育的标准都要服从于学生的发展。
    在“新教师”看来,教育是启发,是唤醒,而不是管制和压迫!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让他们学会在自由状态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是今天所有教师的责任所在。
   (文中许莉娅观点摘自本报记者翟晋玉之前对她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