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宇文化:集体备课的指导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46:55
瞿梅福
摘自:《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本文以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引领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特色化学校建设,对当前开展校本教研有一定启示。
一、背景
经过一年多集体备课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在取得较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遇到诸多困惑:第一,阶段性集体备课的操作是否科学与合理;第二,我们强调的集体备课,教师往往停留在实践操作层面,如何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水平;第三,我们在专业引领方面,强调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如何把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随着阶段性集体备课的推进与深化,我们相应出台了《第二阶段集体备课再调整实施意见》与《第三阶段集体备课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第三阶段集体备课工作的实施,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其一,我们始终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来推进集体备课工作,大胆地将规划目标、阶段性操作付诸于行动。因此,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着力体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其二,我们始终以大范围、全面地推进集体备课工作,将第一、二阶段集体备课的宝贵经验与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应用在第三阶段集体备课之中。因而,第三阶段集体备课工作必须有一个广度推进的过程。
其三,我们始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阶段性集体备课工作,结合目前教师培训中新任务、新内容、新方法。所以,第三阶段集体备课又将是吸收与结合、吐故纳新的过程。
其四,我们始终将集体备课工作作为较系统的工程来推进,在考虑继承与发展、吸收与结合的过程中,进行尝试与创新,深化集体备课工作,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推进特色化学校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基于阶段性集体备课工作的种种思考,我们提出了集体备课管理与研究的指导策略,将《实施意见》纳入集体备课管理的指导策略,选择分备课组试点与整体推进的实施策略,调整研究内容的研究策略,从而将集体备课当作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特色项目建设与特色化学校建设。
二、备课管理的指导策略
(一)《实施意见》的指导策略
分阶段制订的《实施意见》是阶段性集体备课的指导纲要,它紧紧围绕阶段规划的内容与要点,并加以细化。主要包括:指导意见、组织机构、操作要点、备课要求、主讲内容、实施流程、考核评价等。在每个阶段实施过程中,由于规划内容的不同,其《实施意见》也相应作了一定的调整,并逐步加以改进与完善。因此,分阶段《实施意见》的提出,将考虑到上一阶段集体备课中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组织机构的具体调整策略
第一阶段的集体备课,其《实施意见》仅仅有组织机构,而未进行具体的分工,职责也无明确的规定。在第二阶段的《实施意见》中,将组织机构分为研究机构与管理机构,并将研究机构与管理机构职责明确区分。比如,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为:在分组活动中巡视检查各备课组主备教师的主讲情况,辅备教师的讨论交流、修改调整情况;集体备课每次活动结束以后,随机抽查部分教师的主讲内容、教案调整情况;进行对教师集体备课情况的常规性检查,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与研究机构共商对策,有选择地反馈给教师;执行集体备课评价标准,对每一位教师与每一备课组进行一学期的备课考核,根据评价表中自评、组评与校评以及进行不同内容的评价考核,评出最佳备课组、先进个人、优秀教案与典型案例,予以适当的奖励等等。
在推进第三阶段集体备课的同时,我们在研究机构内部进行了分工方面的调整,目的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备课管理研究工作,使之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效。
(三)操作流程的形成与指导
学校集体备课的工作在阶段性推进的同时,也逐步摸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操作流程,并形成在各阶段适用的操作模式,具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准备活动、集中活动、教后活动。
1.准备活动
主备教师在每次活动前,须提前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案,打印成文,在集中讨论前两天把教案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准备好主讲内容,交给备课组长。
辅备教师在活动前熟悉教材,要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认真阅读主备教师的教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案的1/4空白处作适当的调整,为组内集中交流作好充分准备。
2.集中活动
分统一活动与分组活动。统一活动为分组活动前,学校对上一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以讲座辅导的形式,花半小时给予专业引领指导。分组活动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备课教师结合主备教案,阐述主讲内容;第二环节组内辅备教师针对主备教案、主讲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交流;第三环节为组内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参考组内教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在教案的空白处修改补充,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3.教后活动
教后反思。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后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轮备课活动作必要的准备。
教后再设计。调整教案中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
在第二阶段后期与第三阶段的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对操作流程进行了调整,插入分组活动主备教师主讲之前的上一次教后反思交流,摘记其有参考价值的反思材料。
三、备课研究的指导策略
为了从宏观上指导备课研究工作,从实际操作层面向理论层面发展,引领教师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水平。我们在各个阶段加强了对整个备课过程的研究,根据推进的不同阶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进行以下四方面的指导。
(一)主备教案研究的指导
我们在第一、二阶段提出了对主备教案方面的要求,从备课内容以及备课的必要环节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推进到重点突破的第三阶段,针对主备教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对主备教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主要从怎样备课方面加以指导。
1.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与教材重、难点把握的研究
第一、二阶段集体备课的主备教案,主要从规范备课和凸显训练的研究与指导上,第三阶段将研究的重点作了调整,着重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主备教案。在此基础上,思考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问题。
2.学习主题构建在每一课时方面的指导
从集体备课第三阶段的主备教案中,要求每课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主题的构建,即学生通过学习 “ 能够学到什么 ” 和 “ 怎样学才最有效 ” 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通过学习主题可以给每一课的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中也可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
3.设计思路的转变与指导
在第一、二阶段的备课实践中,不少教师仍存在着 “ 以教为本 ” ,重点解决 “ 教什么 ” 、 “ 怎么教 ” ,教案中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在第三阶段的集体备课中,我们重点解决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解决 “ 学什么 ” 、 “ 怎么学 ” 、 “ 学到什么程度 ” 、 “ 采用什么方式 ” 等问题的转变。我们提出了在教学思想上,教师要把握多元的、多变的、协作的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单一定向、一成不变的设计理念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把握运用教材、拓展教材,解决使用教材产生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体现设计的多样性,强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内化的问题。
(二)进一步规范主讲内容的指导
集体备课是一个逐步规范的阶段,同样主讲内容必须根据集体备课阶段性内容的要求,进一步加以规范。从各阶段的主讲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教材分析,重难点突破设计分析,训练分析。各阶段的主讲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未能较好地结合主备教案作较全面而又系统性的分析。因此,在第三阶段集体备课中,我们提出了进一步规范主讲内容的要求。
1.充实对学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教材与学生是备课的两大资源,从前两阶段的主讲内容来看,学情方面的分析比较欠缺。因此,在主讲教材分析中,进行从学生角度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心理特征及思维规律等内容进行概括性的分析。
2.增加对设计理念的体现分析
设计理念的体现分析,即主备教师在主备教案中结合学生实际,重点体现新课改的哪一种基本理念;在这一设计理念下,首先构建一个 “ 学习主题 ” ,并把每一课时的 “ 学习主题 ” 落实在学生学习活动的框架设计中,以便进一步审视、预测设计理念的引用、学习主题的构建是否科学、有效。
3.调整对训练设计具体内容的分析
集体备课的进一步规范,对训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调备课要突出训练,把环节训练与整体训练、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有效训练贯穿教学始终。但是,对如何体现设计理念,学生学习活动需要的个性、特色性的训练设计;既要注意训练设计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所产生的联系,又要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到训练设计时的选择性、层次性、差异性与独立性。第三阶段主讲内容在训练设计的分析上,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几方面的因素。
(三)活动主题调整的指导研究
针对前两阶段教师在备课组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有针对性但缺乏系统性,虽有实践操作,但缺乏真实的理论提升指导。学校在第三阶段集体备课中作相应主题指导的活动调整。
1.针对阶段性集体备课推进指导策略的主题活动
在每阶段推进的集体备课工作之初,《实施意见》的出台,操作、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整的有利因素等,向教师讲清楚,让教师参与进来,吸收他们的建议,从中改进备课的指导策略。
2.针对集体备课研究相关信息与专家报告进行理论学习与专题性的主题活动
结合当前各科研机构有关集体备课的相关的信息,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学习,这一活动主题主要是围绕主讲内容的四个方面,以及当前教改方向的情况分析,指导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提高实践操作水平;与此同时,邀请专家、行家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过程,提出指导性意见。
3.针对集体备课阶段性操作进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的主题活动
从指导策划到实施反馈,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追综分析研究,分析各个阶段、各个过程实施中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研究中的困惑与我们的期望,作好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反馈给全体教师。
总之,活动主题的指导,应从指导性意见、备课过程的生成中、在动态的发展中进行指导,避免不切实际隔靴抓痒式的空泛理论,着重解决现实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备课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
我们把集体备课当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工作来推进,边实践边总结,邀请专家加强专业引领,重视校内行家、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因此,在指导集体备课工作中,教师始终以实践与研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专业成长,但也遇到不少问题:
(一)整体划一的分组活动时间安排,有碍于教师对预案的深入调整
我们每学期安排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时间相同,其形式操作流程一致。由于每单元内容或每一分派的内容不可能平均,可能有的内容交流起来较多,有的内容交流起来较少,我们整体划一地在分组活动中安排相同的时间进行预案调整,已产生了程式化的现象,也出现了教师在预案调整中对生成点深入思考的制约。由此,我们也考虑过以教学需要出发点安排集体备课,以个案为形式的试点工作,但个案对形成共性操作的制约,较多的个案操作,对集体备课的指导带来了困难。
(二)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的集体备课工作不仅没有是减负,反而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阶段性集体备课推进之后,学生在各方面学习能力有较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研究水平大大提升。在第一、二阶段的工作中,我们感觉到不仅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反而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虽然在第三阶段的集体备课中作了调整,教师们也认为真正减负工作在第三阶段的集体备课中已有所体现,但反思与研究、案例分析、主讲内容要求的提高,教师更是在超负荷地思维运作,我们初衷的减负增效已演变成增负增效。
(三)教师在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学校强调组内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校内行家在主题活动中的专业引领,不定期邀请教科研单位的专家来校具体参与集体备课的指导与研讨,从不同层面、不同层次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其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水平。但仍有较大一部分教师在将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分析上,存在着张冠李戴、贴标签的现象,整体驾驭分析教材、主讲内容及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仍停留在生吞活剥、机械照搬的现象。因此,如何将备课组进行分类,从教师业务水平出发组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是备课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还面临着如何进行跨学科整合与迁移的问题
学校提出的学科转型教学,以跨学科方式进行集体备课,对学科的整合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是如何去操作,如何去整合。如果以一、二阶段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学科迁移,是否能达到整合的目的?从初试阶段开始操作的学科整合问题,从哪些教师中进行,先从学科带头人、名师中进行学科整合试点工作,还是从基础的备课组成员进行?学科整合中还应讲究教师对其它学科已有教学的初步掌握,如果只为一个口号,或一种提法盲目去做,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