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范文:以人为本 以“杂”出新 ——简评《管理中的心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7:55
以人为本 以“杂”出新
——简评《管理中的心理学》
潘衍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15日   第 11 版)
中国人自古就注重管理研究,从公元前11世纪的《周礼》开始,就已经拥有相当完备的宏观国家管理体系设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讲“驭人”之术,重视“人心向背”,以“收士子之心”为目的。而西方的现代管理学历经100多年发展,业已形成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的庞大学科群。到上世纪末,西方现代管理学研究更是在大量个体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出专门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这本《管理中的心理学》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与企业组织之间的沟通,讲的就是企业组织对“人”乃至“人心”的科学管理,是一本由心理学家撰写的、讲管理的书。
专业书籍、理论书籍,尤其很多有分量的专业书籍虽很重要,往往端正有余、趣味不足,读来固然条理清晰、内容严谨,却也让读者读来不轻松。好在这本书有趣、可读,非但不像其它管理学书籍那么端正,而且还很“杂”:
首先,这本书内容“杂”。它从对一个员工的培养开始,讲到对一个团队的锻造,进而讲到对一个企业的管理,最后笔锋一转又开始谈企业管理者的自我心态调整,书中甚至还有单独的一个章节专门用来阐述极端情况下的危机管理。尤其在危机管理这一章,作者以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为读者呈现了很多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作者亲身参与处理的化工厂锅炉爆炸事故、IT企业技术机密泄露、领导层集体跳槽等等。最后,作为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的优秀志愿者,作者还从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两个层面,对大范围自然灾害后的“公共危机管理”进行了论述。
其次,这本书论据“杂”。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视野很开阔,并不把文字局限于学术领域。我发现,不管是历史文献中的著名典故还是热播电视剧里的热门台词,不管是大学教授的科研成果还是影视明星的亲身经历,只要能阐明观点的,作者一概加以引用。前一章还在用曹操的《求贤令》比较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后一章已经在拿《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婆媳矛盾解读美苏削减战略核武器谈判。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作者详尽分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文化建设的成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现代商业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几大必备要素。
再次,这本书的作者本身的经历就很“杂”。雷明是一位个人经历非常丰富的心理专家,他不但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企业组织心理服务(EAP)的心理专家之一,而且他的服务对象涵盖非常广泛,包括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外资跨国集团和国家科研院所。在担任各种企事业单位管理顾问的同时,他还热心公共事务,涉足亲子关系、家庭婚恋、职业生涯规划等众多心理学领域,并在国家级电视媒体上担任相关节目的心理顾问。一个既有微观实际操作经验又能理解宏观视角的作者,自然会写出一本不拘一格的书。
所谓的“杂”,只要“杂”得有理、有趣,有时就是一种丰富。《管理中的心理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系统全面的管理学书籍,更是一本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的合集,书中的每个道理都是管理,而书中的每个案例都是生活。把专业书籍写得很丰富,把杂书写得很专业,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
我倒觉得,文以载道,越是好的专业书籍越不应该晦涩。如果能让专业书籍变得有亲和力,群众能喜闻乐见,不妨“杂”点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