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用英语怎么发音:索天图(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9:40

 

 索天图(中)

第一章  情同

性色,欲也,恩爱,情也。故情为欲之华,欲为情之本。

欲生智,情导智。

生,物之欲也,欲万物生,欲之大者也。故大欲同万物。

美,物之情也,欲万物美,情之大者也。故大情同万物。

欲同情同,则万物虽因机缘而生异,又因存同而谐和。

故欲谐和万物,求其欲同,索其情同也。

第二章 有而无

无法而后有法,无形而后有形,无信而后有信。

无而后有,有而后大,大而后分,分而后细,细则有攻,攻则寻和,和则循实,至实乃无。

故无退乃实,实退乃和,和退乃攻,攻则成细,细后分,分后大,大后有,有后无。

故四方上下,古往今来,始于无而终于无,抻于有。

第三章  合同

万物有异,因之万物有攻、有和、有合、有同。

攻,相伐也;和,平处也;合,共生也;同,一类也。

万物同元,故合同为其本也,攻和为其技也。

 

欲同则智应,智应则行合。

智同则行应,行应则欲合。

行同则欲应,欲应则智合。

 

欲不合则智相异,智相异则行相离。

智不合则行相异,行相异则欲相离。

行不合则欲相异,欲相异则智相离。

 

欲同、智同、行同,大同也。

欲合、智合、行合,大合也。

第四章  大谦

欲施先需有,欲有先需受。

小则好满,大则常谦。满则受止,谦则受劲。

故满而用,不当;谦而用,无穷。

故大谦之于天地:顺其力,受其智,同其情。

无自力而力不尽,无自智而智无穷,无自情而情一同。

故无为而无不为,无化而化不止,无情而处处情。

故唯受纳天地者,可以鼓动天地。

第五章  无极

上下四方岂有极也,有极则力行可至,无极则力行不可至,而信智可究其无极。

古往今来岂有终也,有终则信持可达,无终则信持不可达,而智力可至其无终。

万物胜繁岂有穷也,有穷则智理可究,无穷则智理不可究,而力信可达其无穷。

其一有短,其二补之。

其一有长,其二推之。

故演于元道,可究其无极,至其无终,达其无穷。

居于一室,同于天地。

第六章  三道循环

有天下,有事物,孰能恒定之?

非力,非智,非德。

力后智,智后德,德后力,三道循环,无有始终。

元居其中,运之当衡。

第七章   内外阴阳

何界为外?经外以适内。

何界为内?营内以应外。

适内以便其营,应外以成其经。

内外经营,适应内外,万物乃生。

宇宙至大,何为内?何为外?

质为内,性为外。

微子至小,何为内?何为外?

静为内,动为外。

故小大、内外、质性、静动、阴阳一理也,一体也。

第八章  无外求

左右相对,左愈左,而右愈右。故执左者左行,则右自右行。

小大相形,小愈小,而大愈大。故执小者从小,则大自从大。

内外相合,内愈顺,而外愈平。故执内者修内,则外自修外。

是故执者求为其所执,勿求为其所不执。

执则可为,不可执则不可为。

身可执,而天地不可执。故同合天地者,求修己身而已。

静运于内以顺外,挥发自性以应外。

身有所变,行有所变,性亦有所变,信亦有所变,不变者元德而已。

元德尚生、尚能、尚义。

力统信曰生,信统智曰义,智统力曰能。

第九章  大生

形状、软硬,物因力作之属性。

逻辑、信息,物因智作之属性。

存续、演变,物因信作之属性。

力性、智性、信性,三性并存于一物。

故以力知力,以智知智,以信知信,是为三知。

三知各以同知,以合知,以搏知,以异知。

故以力行力,以智行智,以信行信,是为三行。

三行各求同、求合、存异、避搏。

夫万物相关,以强力应,则物多弱,以弱力应,则物多强,以中力应,则物多和。以春心观物,则物多生,以冬心观物,则物多衰。以明智观物,则物多智,以昏智观物,则物少智。

物不属我,而物性因我。故修己即是修物性。

抱此心,修己身,修物性,合同天地,是为大生。

修形体、修容貌是为力修。

修知道,修演道是为智修。

修存续,修精进是为信修。

如是三修,持之有恒,生乃成。

第十章   场境

于一组关系中,置一物,若此物因之而受某种作用,即称此组关系中存在某场境,此场境生此作用。

自然之力、之智、之情化之于物必以场境,无场境则其力不发,其智不演,其情不显。

故天地化物,必先构场境。场境之构,以力、以智、以情,是为三方。

不身处其场,亲临其境,则不受其力、同其智、感其情,不受其力、同其智、感其情,则不化。

故欲谦受于天地,必先处其场境,受其力、同其智、感其情。

第十一章  三当

情志生时乃续,故当时本于当情。

位别序理乃演,故当理本于当位。

形势动力乃生,故当力本于当势。

势胜情,应势生情则当情。

情胜位,应情居位则当位。

位胜势,应位成势则当势。

当者,中也,三当具备则事运和,事运顺,是为美。

第十二章  节

因事用物,物当而止,过则损事,是为节物。

因物用志,志当而止,过则损物,是为节志。

因志用事,事当而止,过则损志,是为节事。

节物、节志、节事,是为处世三节。

 

身者,体身、家人、名利、权位也。

因身用志,志当而止,过则损身,是为节志。

因志用行,行当而止,过则损志,是为节行。

因行用身,身当而止,过则损行,是为节身。

节情、节行、节身,是为修身三节。

第十三章  云梦

先定三道,次梦阴阳,再梦心。

凡物之生,发于一心,动于阴阳,成于三道。

心者无极而太极也,无心则无极,发心则太极。

阴阳者,相对也,相运也,相显也。阴阳动,则力显,则智显,则情显。

三道者,情智力也。

一心发,则阴阳动,阴阳动则三道演,三道演则万物成。故阴阳者,心鼓之也,三道者阴阳鼓之也,心者三道演之也。

市场经济,力可买卖,智可买卖,唯情不可买卖也。然情可施可同。情施然后智可卖、力可卖。情同然后智可买、力可买。

天地自然,力可用,智可用,情可施可同。情普施,则万物智自演,力自用,以彰此情。情普同,则万物之智可用,万物之力可用,以适此情。

第十四章  驱物

涓流归海,顺其势也;万法朝宗,追其高也;生杀万物,本其和也。

故设势力,使众顺之;设高智,使众追之;设和情,使众本之。

故天地自然之力大,万物不能违之。

天地自然之智幽深玄妙,万物喜追之。

天地自然之情大和、大美,万物亲同之。

如是以驱万物,万物乐此不疲。

第十五章  平安

怒喜思悲恐,五情也,肝心脾肺肾,五脏也。五情提振五脏,然过则伤之。

医家所谓喜伤心、怒伤肝者也。故五情调和,则情志平,情志平则身安。

衣食住行名利位,七常也,七常以养身,然过则伤身。

故七常调和,则心欲平,心欲平则命安。

故安身立命,常执平。

第十六章  弃择

有所择必有所弃,无弃则无择。

择优弃劣,进化之道。

力存行,简则易行,故诸力相竟,存其简,去其繁。

智存真,近则本真,故诸智相竟,存其近,去其远。

情存亲,平、正则宜亲,故诸情相竟,存其平、正,去其偏。

天之道:

日出月落,何其简也,而四时成序。

冷暖寒暑,何其近也,而万物化生。

生杀予夺,何其平也,何其正也,而天恩浩荡。

第十七章  后下

生万物,天之功。争娇斗艳,物之性,天设之以催生万物。若天有争,则万物肃杀。故天之道,后物而不争,成物之娇艳。

天下文明,圣之德。争名夺利,人之性,圣设之以催文明化生。若圣有争,则天下凋零。故圣之道,下人而不争,成人之名利。

亲善颐和,人之情、物之情。人物彰此情,则天下咸宁。天若夺之,圣若夺之,则天下暴且乱。故人物之情,天圣同之、顺之、因之、导之、成之。

如是天功、圣德、人物情三业成,三业成天下平且荣。

第十八章   心平智真

平者,调和也、中正也、统领也、不偏也,信胜智,故心平智真。

真者,合也,体也,久也,不悖也。智胜力,故智真行简。

简者,理也,约也,易明也,易行也,能久也。力胜信,故行简心平。

第十九章   顺天合己

以久知短易,以短知久难。天情亘宙,故物情难知天情,是以天情常似隐。

不知天情而知物情,故难感恩于天而自独。

以真明幻易,以幻明真难。天智至真,故物智难明天智,是以天智常似隐。

不知天智而知物智,故难承顺于天而自是。

以大统小易,以小抗大难。天力至大,统运万物,故天力显,而物力常似隐。

知天力而不知物力,故常尤怨于天而自卑。

自独、自是、尤怨,逆天也;不知感恩、不知承顺、自卑,悖己也;逆天悖己,凶。

难知非不能知也,难行非不能行也。

故知天情、明天智、自立,顺天也;感恩、承顺、自强不息,合己也;顺天合己,吉。

第二十章  以情成事

情之场境,驱人者也。

喜使人成,怒使人振,思使人忧,悲使人怜,恐使人离。

故之于事,欲成之,设喜;欲提振之,设怒;欲虑之,设忧思;欲怜之,设悲;欲离之,设恐。

何以设情,物以类聚,类聚则情境设。

美、名、利、位、骄、奢、淫、逸,人之所喜也,取其美、名、利、位,聚以设喜,去其骄、奢、淫、逸以避其害。

余情之设类此。

凡成事,有以力者,有以智者,以情成事,不亦美乎?

第二十一章   亲善

亲善近美,人物之情也。

故诸善之地,物必多荣,事必多成。

积深之渊,龙龟生焉;积深之林,俊物生焉;积深之德,文明化焉。

离丑避恶,人物之情也。

故诸恶之地,物必多损,事必多败。

天不高,则序不成;地不厚,则物不载;德薄行恶,人物离绝。

故积德行善,不敢有辍;久行则深,深则人物至,文明之化不可思议。

第二十二章   大悲

万物有偏否?万物有难否?

有偏孰能正?有难孰能拔?

故天地设情有悲,怜人、怜物、自怜;正人、正物、自正;拔人、拔物、自拔;爱人、爱物、自爱。

大情似无,宏运不虚。

第二十三章   无莫施

无莫施,施则穷,穷则不当,有失其义。

天道无穷,故万物受之,演而不穷。

天力无穷,故万物受之,用而不尽。

天情无穷,故万物受之,生而不息。

天物有穷,万物不得尽受之,故不施,使万物争而夺之。

天机有穷,万物不得尽握之,故不施,使万物演而图之。

天位有穷,万物不得尽居之,故不施,使万物德而待之。

人道亦然。

上事下,礼无穷,情无穷,政无穷,故普施礼敬,普施仁情,普施仁政。

上事下,利有穷,位有穷,誉有穷,故不施,使有能、有功、有德者得之。

下事上,智无穷,力无穷,故广用智,尽用力。

下事上,礼有穷,情有穷,故不施,使王者得之。

无穷而吝施,有穷而妄用,悖矣。

万物有盈有缺,施其盈,德用其缺,顺也。

第二十四章  知守明待

心萌则阴阳动,阴阳动则三道演,三道演则万物生,万物生则三维长,三维长而无极,无极复归于一,一复归于静,静复归于清,清复归于无,无复归于心萌。

三道者,力智信也;三维者,时间、空间、逻辑也。

是故守心以待阴阳动,守阴阳以待三道演,守三道以待万物生,守万物以待三维长,守三维以待无极,守无极以待归一,守一以待静,守静以待清,守清以待无,守无以待心萌。

如是循环递进,未有终。

第二十五章  治神

空,室之用也。然一室之用,不独在一壁,不独在四墙,亦不独在六面也。

六面合以上下东西南北六方之序,室乃成,空乃有。

 

鬼神,天地自然之用也,故鬼神不独在一物,亦不独在万物。

万物合以自然之序,则天地自然成,鬼神乃有。

万物可知也,自然之序可知也,故鬼神可知也。

 

己力微,天力大,故以己力治万物难,以己力治自然之序难。

以己力治心修身则易,治心以顺自然之序,修身以合万物,则身心合于天地自然之用,命运合于鬼神之吉凶。

自然之序可顺,万物可合,故吉凶可修也。

 

鬼神可知,吉凶可修,故安于抱道修身。

抱道修身,则鬼神治矣。

第二十六章  情主

情者,心之使也,信之初也。

情生则阴阳动,阴阳动则三道演,三道演则万物生。

故情者,万物之种也。

心无形,可守而不可执,情可执。守此心执此情,则明信,明信则明智,明智则明力。

故执此情,则力不能乱信,信不能乱智,智不能乱力。三道所演者,此情也。故情为三道主。

故三道为万物主,情为三道主,心为情主。

心者,空也,天地万物之用也。

第二十七章  动以阴阳

万物相区别,万物相关联。

万物因别而存,无别无以有存。

别因对比而有,对者,对立也,比者,关联也。

故别者,对立、关联,阴阳一体也。

万物显因其动,动因其存,存因其别。别者,对立、关联,阴阳一体也。

无阴阳则别不有、物不存、动不显。

故曰:动以阴阳。

第二十八章   守真致用

空,真坚不可破者也。

是故真情不二;

真法无方,以其无方,是以成万方。

真行自由,以其自由,是以任流。

无法无行则无用,追其用者,定法约行,法定行成而用有。

知其有守其无,无法而蕴万法。知其动守其静,无行而育广行。

动生于静,有生于无。

是故怀静抱无,以守其真。执有与动,以追其用。

真始之初,一切皆有可能。

故用穷返真,莫执于一端。

第二十九章 含元守根

风吹帆动,因其力也,因力以成行。

以智因力,不以己智因力,是为大智,夫大智根于元,长于自然。

故自然之智虽众,其根一也。守其根,则众智御,众智御则诸力因,诸力因则大行成。

 

受教于师,因其智也,因智以成序。

以情因智,不以己情因智,是为大情,夫大情根于元,长于自然。

故自然之情虽众,其根一也。守其根,则众情御,众情御则诸智因,诸智因则大序成。

 

甘风乐俗,因其情也,因情以成性。

以力因情,不以己力因情,是为大力,夫大力根于元,长于自然。

故自然之力虽众,其根一也。守其根,则众力御,众力御则诸情因,诸情因则大性成。

 

故无我智,而天地之大行成;无我情,而天地之大序成;无我力,而天地之大性成。我唯知守,含元守根,以享其成。

第三十章 元同

三维同始,始之初,论之不以大小、不以久暂、不以因果。

三道一源,源之头,觉之不以大小、不以久暂、不以因果。

源之头为始,始之初为源,故混而为一,名曰元。

谨而守之,勿离之。动则有偏,中则唯正,故虽动而勿离之。

熏而蒸之,勿落空寂。空则失之,失则动衰,三道不演,故虽不可言说,而勿使之空寂。

第三十一章 大情

人有情,以生事宜。

譬如人有喜情,张灯结彩以营之,谋事造物以求之。

物莫伤其情,伤其情则人去之。哭伤喜,故喜情去哭。红伤悲,故悲情去红。

 

天亦有情,以生自然,以生万物。

譬如四时之情,春情生,万物并发;夏情盛,万物长而化;秋情杀,万物收而败;冬情闲,万物归而藏。

人莫伤其情,物莫伤其情,伤其情则天去之。

故春莫伤其生,夏莫伤其盛,秋莫伤其杀,冬莫伤其闲。伤之,必有后害。

天情广大,昭昭乎,运万物而不隐,而人莫知之而以为无。以为无则难顺其情,以己情为任,时时伤之而不觉,亦不知害亦积矣。天生之而不知感天,天害之而不知畏天,悖之至矣。

 

民亦有情,昭昭而运,以成其俗,以成其家,以成其国。莫伤之,伤之则民弃之。上顺民情而为则民载之,上悖民情而为则民覆之。

 

故天情、物情、人情不可不查之,顺其情而为,则万物谐和,天蓝水秀,欣欣向荣;悖其情而为,则天怒人怨,山穷水恶,万物交攻,耿耿而败。

第三十二章  行事以常

行事以常,无常无以定基也。

常行之理、久习之俗、普施之物、平均之才、众人之情,行事之常也。

行事必赖以常,无常则基不固事不荣。

特立独行,难见其久且广也。

 

执事以机,无机无以执事。

必发之情、必中之理、中枢之物、关键之才、启动之行,行事之机也。

执事必赖以机,无机则执无柄、目无纲。

事无轻重,难见其执而易也。

第三十三章  齐物以律

齐物以律,生律以恒。无恒无以生律,无律无以齐物。

譬如四时,春夏秋冬,其序有恒,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其作有恒。故万物应之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时如无常,万物应之常变,常变则无基,万物无以更进。

故之于万物,无常为灾。

故天运有恒,以育万物,圣教有恒,以化文明。

朝令夕改,难见其功。昨义今迁,文明不行。

第三十四章  修内应外

内外一体,天人合一。故修内以应外,修身以应物。

受力而行,随机应变,与时俱进,因律而化。

固而不化,外无以纳之,天将弃之。

第三十五章  执律养正

亲受则易知,易知则易治。

人生也有涯,其行也有限,而天地无边,造化无限,以有限之躯何以亲历无限之天地?以有限之智慧何以知无限之造化?既不知之,何以治之?

故治莫以知。以知治天下,偏且殆。

莫如守中,莫如执律。

守中而萌,任天下万物,人民百姓,生而不杀,演而不纠,故无为而无不为。

执律养正,约天下万物,人民百姓,违而杀之,犯而纠之,故一是而万物齐。

第三十六章  以无御有

动则有偏,返而守中,中则不失,待机以静。

临机而用,无有定方,以无御有,变化不穷。

第三十七章   安然享身

欲在身外则驱身而逐之,得则妄喜,不得则妄忧。

欲在身内则任身而演之,身化则享而乐之,身不化则安而然之。

茫茫乎宇宙,悠悠乎胸怀。

志在大海,无溪不归焉;志在蓝天,无鸟不飞焉。

志在宇宙,无欲可出焉。

夫唯大而欲不可出,夫唯大而可一身,以身心应宇宙,以宇宙化身心。

故视宇宙为己身,视万物为子孙,任其自演。

万物化则享而乐之,万物不化则安而然之。

第三十八章  玄同

万物虽有殊分,而其根为一,是为玄同,同则情通、智通、力通。

故不言而信,不见而知,不行而至。

是故知其殊,守其同;知其分,守其根。

第三十九章  先为主

事未发而我先发,则事因我而有所变;

机未现而我先现,则机因我而有所化;

情未生而我先生,则情因我而有所萌;

故先为主。

以情知机,以机知事,以事知情。

含元守根,以求其同,同则通乎其情、通乎其机、通乎其事。

故知其情,通其机,可以为机先;

知其机,通其事,可以为事先;

知其事,通其情,可以为情先。

占断先机、先事、先情,非万物主孰能为之?

第四十章  无象

象以通真,而象迷幻,错乱其真,不如无象。

言以达意,而言虚假,颠倒其意,不如无言。

行以彰义,而行无常,悖逆其义,不如无行。

无象而通真,非至精而不能也。

无言而达意,非至诚而不能也。

无行而彰义,非至信而不能也。

故无,事之本也;有,事之常也;乱,事之穷也。

故修之以本,守之以无;行之以常,执之以有;变之以穷,革之以乱。

第四十一章  治天

天地可治也,必以先。

万般造化,始于一心,原始之初,心无二至,皆因机缘而有所差别,时代推演,而成形势。

天心既现,真坚不可更也;天形既成,恢弘不可捉也;天势既就,浩荡不可抗也。

故治天不以已成,而以先。

必以浩志占心先。夫天地之治,千秋万代之功,不可一蹴而就也,故无浩志无以占心先。

必以大智占机先。蝶之翼动,可至暴风,因果之链不可断也,断则不成。夫唯大智可以知此链,可以推始因。故无大智无以占机先。

必以细行占事先。此左彼右,左不可至,右亦不可至。唯细行成流,约而一致。故无细行无以占事先。

三先占断,天地可治矣。

第四十二章  争

天下纷纷,必有争。

 

次争以力。天之力争,疾风骤雨;地之力争,山崩地裂;人之战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当务之急,争之需以力,然势之成急,其由来乃久,故力争为次,不得以而为之。

 

中争以序。事物因序成体,破其序则体解,更其序则体变,服其序则收之。

天之序风云,地之序地理,人之序人文。故破天之序,破其风云也;破地之序,破其地理也;破人之序,破其人文也。

服天之争,服其风云也;服地之争,服其地理也;服人之争,服其人文也。

此争耗智,故序争为中。

 

上争以心。序因心成,故降其心,则化其序,不费智力而天下服。

万物始同于一心,一者,生也。使彼信我利其生,则降其心。降心在于至诚,至诚则微行皆化,动之以末小,争之于无形。

大争至诚,大争无形,大争自然,故争之上者,降心也。

第四十三章  无见则明

欲方需先中,欲中需去偏,执既有之方则偏,无方则中,中而后生方,是为真方。

欲见需先明,欲明需去暗,执既有之见则暗,无见则明,明而后生见,是为真见。

欲智需先受,欲受需去障,执既有之智则障,无智则受,受而后生智,是为真智。

故欲有需先无,无而后有,常新不败。

第四十四章  无我

利我则吉,害我则凶,因有我也,无我则无吉凶;身前为往,身后为来,因有我也,无我则无往来。

无我故德中,无前后左右;无我故德明,无古往今来;无我故德事,无吉凶祸福;无我故德知,无智圣贤愚。

第四十五章  守道勿失

俗流设名,造化设利,名利之用,本于行道。

然名常离于道,利常过于道,名利塞途,大道难行。

欲行大道,必先淡泊以明其道,后抑名之虚,使名符于道,遏利之过,使利实于道。

知名利之所用,而守其道勿失,不失其道,则名利为身之仆,失其道,则身为名利仆。

故知其用,守其道,谨而勿失,为其主,不为其仆。

第四十六章  怀圣生文

雀有屏,鸡有尾,心怀美而身成纹;雁成行,鸳成对,众怀善而群成序。

怀圣应物,化生文明,故曰怀圣生文。

成习则简似无,日日为之而不觉,故能久;习则常行,故能精;习则潜移默化,故能众。

能久、能精、能众则功成,故曰怀习成功。

欲行远,则知近之用;欲做高,则知基之重;欲至久,则知今之动。故曰怀远则明。

第四十七章  生生者道

生者,我象也,不破我执,不知苦生苦死,轮回往复,其为何意?

花开花落,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生生者道,死生者亦为道,故知生不为本,其后有道。

以道视生,生为末,以道视死,死为末,死生,演道者也。

故知其生,守其道。

 

阴阳生道,故知道亦不为本,其后有阴阳。

一心萌而阴阳动,故知阴阳亦不为本,其后有萌。

无而后萌,故知萌亦不为本,其后有无。

无从何来?无从大象来,故知其象,守其无;守其无,观其象。

第四十八章  去芜

苗芜相杂,苗难长,非苗不长也,芜夺其势也。

以道而辩,行道者正,助道者善,违道者邪,害道者恶。

正邪同行,善恶并举,则大道难行。

故唯道是举,去邪存正,除恶行善。

第四十九章  生吏者民

生生者道,生之为用,演道者也。以道视生,道为主,生为仆。

时人常知其生,忘其本,因生取道,以生为主,道为仆,故醉生梦死,大义难明。

 

生利者身,利之为用,助身者也。以身视利,身为主,利为仆。

时人常知其利,忘其本,因利用身,以利为主,身为仆,故苦苦营求,身心难享。

 

生吏者民,吏之为用,理民序者也。以民视吏,民为主,吏为仆。

时人常知其吏,忘其本,因吏治民,以吏为主,民为仆,故任意而为,民心难伏。

第五十章   大道唯简

湛然兮清水,深则幽;淡泊兮虚空,远则邃。

大道唯简,常行则圣。

一言一行,道在其中,亲密宜人,红尘兮澄映仙境。

第五十一章   有无相生

日出兮日落,日落笼安宁。

日落兮日出,日出照新生。

道显兮道隐,道隐澄明清。

道隐兮道显,道显萌圣行。

乘鹤来兮乘凤归,清风明月可照见,心怀太虚何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