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酒精含量检测:读奥修《觉察》(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0:10:32

读奥修《觉察》(中)
依仁山人个人开放空间_百度空间

    让时间死去、让投胎死去、在意识里活过来,让思想死去,在觉知中诞生。真理是丰盛的生命、永恒的生命。   觉察就是意识到自己,葛吉夫说“记住自己,不管你身在何处,要总是记得自己。”记住自己,会在里面创造出微妙的能量,人就清晰透彻。    单纯地感觉自己,我“是”的感觉会创造出一个不动的、宁静的中心,一个自我主宰的内在中心,一种内在的力量。佛陀所说“意识之人”是一种火焰。觉察,就会感受到内在新能量、新火焰、新生命、新活力。主宰你的过去消融了,你不必再与之角力。    尼采说,战争是危险的,战争会一直持续。战争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自己,感觉到死亡不可避免时,生命就会变得强烈,归于中心开始意识到自己时,就有个中心形成,是情境使然。情境不在时,中心也随之消失。     不能只由外在情境主导,要发自内在。闭上双眼感受一下自己,深入地去感觉自己。归于自己的中心,目标在那里自己也“在”那里。不管正在做什么事,甚至只是坐着,让你的意识成为双向的:记得外面发生的事,也记得谁在里面。    临济禅师讲道,有人突然冒出来问:我只想请您回答我:我是谁?临济走下讲台,向发问的人走去,他走到那人身边,看着他的眼睛,那颇具震撼力的时刻,一切都停止了,问问题的人开始流汗,临济直视着他的眼睛。过了一会临济说,不用问我,进入你自己的内在,去找出是谁在问这问题。眼睛闭起来,走入自己的内在,把我忘掉,去找寻问题的来源,深入你的内在! 据说那人静了下来合上双眼,在那瞬间他开悟了。    这就是你要去发现的,觉察是发现内在最核心深处的方法。你愈无意识就离自己愈远,你愈有意识就靠自己愈近。    无论做什么,记住你自己,接近自己的中心,有一天你会端处中心。于是你开始有能量,那能量即火焰。整个生命、整个存在就是能量就是火焰。做事时保持留心,这是漫长艰辛的旅程,你只需付出努力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去做,勇于探触内在的每个角落,为觉察不惜牺牲一切。只有这样,内在的火焰才会被发掘,它就在那里。要找到本质上的合一(essentialunity),唯一只有觉察。觉察是回到自己中心、达到内在火焰的方法。发现它,才有能力进入圣殿。    当年人们问佛陀,要怎样才不会生气、不会贪婪?不会老想着性或食物?佛陀的回答永远是:要觉察,将觉察带进你的生活。觉察就是观照、记得、静心。    人的头脑总在做两件不可能的事:改造过去,建构未来。精神分析试图再造过去,占星学则想确定未来,这都不是科学。过去已经结束未来还没发生,你只是在破坏眼前这一刻。    东方人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是严肃的,这样一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就已经没有了,你的眼光改变了问题本身。东方人认为问题的产生是对它的认同。问题与过去、历史无关,你的认同才是真的重点,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去认同就不会出错,只要去观照,只要看着事物发生,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去看待。纯粹的意识,只要看着它,保持警觉,不认同,就不会有问题。这是打开生气、贪婪、性、头脑之锁的钥匙。过去和过去的制约不在你身体里就在大脑里,不会在你的意识里。意识无法被制约,意识一直是自由的,自由是意识深处的本质和天性。疯狂的人无法知道自己的疯狂,只有清醒的人才能看到。意识可以跳脱任何事情,没有阻碍和界限。    整个东方的方法可以浓缩成一个字——观照(witnessing),而整个西方的方法学可以浓缩成一个字——分析(analyzing)。分析只是绕圈圈,观照则是跳出圈圈,分析是恶性循环。分析永远只能做到半吊子的程度,无法真的达到助人的效果。分析是一种适应性做法,协助了解一些问题,无法达成蜕变和彻底改变。观照是大变革,从根本上造成转变,意识是永远不容亵渎的纯净和圣洁。    天空没有历史,不是被创造之物。任何存在必须先要有天空,存在之前天空先存在。观照不会改变制约、不会改变身体,观照让体会超越身体、超越一切制约。在到达彼岸之时、在那超越的时刻,一切问题都不存在。    醒觉的佛也使用记忆,但不认同,他把记忆当成机器使用。我使用语言、使用头脑和所有记忆,但我并不是头脑,觉知一直都在,我是主人而头脑是仆人。    观照是归于中心的技巧。人不活在表层就活在核心。表层属于自我,核心属于本质(being)。在自我中,永远会和别人牵扯不清。你的动作不是行动,是基于对别人的反应。活在表层不会有行动产生,是外境的奴隶,只是不断地被迫行事。从核心出发就迥然不同,行动来自核心,你不再当附属品,你拥有自主性。    被触动不是因为核心被触动,而是根本没有核心。活在表层、与表层认同铁定会被任何事情影响。有核心,就可以对所有事保持一定距离。别人可以侵犯到表层,但无法侵犯到你,你保持超然、不涉入,你和你的“自己”有着距离。没人能穿透核心,外在世界唯一能触及的只是表层。    佛陀爱你,不是因为你爱他,你爱不爱他并不相关,他爱你是因为她的爱是一种行动,而不是反应。你的爱来自于你,不受他人的影响,反应是被迫的。归于中心是基于自己,自己的行动。行动一定是全然的,反应则是局部的、片段的、表层的。局部的行为一定自相矛盾,表层的一切都是自相矛盾的。    全然的行动有始有终,不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你完全自由自在地踏入未知,不受到捆绑。走入老旧的模式,头脑陷入固定的轨道,总是在绕同一个圈圈、经历同一个恶性循环,因为过去从未了结。    过去是个庞然大物!就算你不把前世算进去,还是很庞大。五十年的经验,不论是美是丑,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结束,你不得不把已经不在的五十年经验带在身上。逝的过去注定会落在当下毁了当下!    观照永远是在当下的,它绝不会是过去,而思考总来自过去。思考是呆板的,观照是活络的。总是在思考,就永远无法领略观照的真义。停止思考是观照的开始,思考的终止就是观照。  累积的思绪与堆积如山的记忆,创造出自我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存在。自我只是堆栈里过去的历史,自我是你思想的浓缩与结晶。    思维愈多的人,自我愈强。    与他人沟通语言是需要的,与自己沟通就无需语言。人类能够创造出社会和世界,全拜语言所赐。也由于语言,人类忘却了自己。语言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工具很好用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会很危险的。头脑使用语言,就愈偏离核心,需要平衡与操控能力才能舍弃和使用自如。观照代表离开语言、文字、头脑。观照代表着没有头脑、没有思虑。某些没有语言的片刻,是一个新的空间,会意识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佛陀说:呼吸是肉体生命最重要的事,而觉察是内在生命最重要的核心。    观照时思绪会停下来,思维进来时,观照就会不见。观照是一种被动的觉察,里面不含任何动作,觉察本身不是作为。    古梵文的典籍里,对老师的定义是“死亡”(acjaryamrityuh)。老师是公认为可以让学生领会死亡的人,帮助你死亡,使你获得重生。《新约》中的尼西底母(Nicodemus)问耶稣:“我要如何才能进入神的国度?”耶稣说:“除非你先死,否则你哪里也去不了,除非你重生,否则你哪里也到达不了。”      放松不要用力。透过放松而不是用力,才能有意识,要镇定下来,保持沉静、平和。   从内在世界的经验来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幼稚的国家。欧洲的年纪稍长,但在探索内在自己的领域,东方已经活了上千年的时间了。   紧张有两种,身体的紧张与头脑的紧张,在放松下来之前,这两种紧张都要先释放,释放将会带来觉察。  头脑没有思维就是静心,沉睡和静心的头脑都没有思维。思维消失有觉知是静心,思维消失没觉知是沉睡。沉睡没有意识,静心有意识。沉睡加上意识就等于静心。你很放松、在沉睡中、有觉知、完全清醒,这将会引你进入奥秘之门。    静心是内建的,你必须创造出空间让它运作。头脑是每个人一定会累积的过去的记忆与尘埃。无念的发生并非停止思考,念头不再纷飞,就是无念。想努力停止思考的本身,会制造出更大的焦虑与冲突,导致分裂,你的内在将永远不得安宁。    静心不是反对头脑而做的努力,而是对头脑的洞悉,以爱的方式耐心观照头脑。头脑是你的花,别用任何方式强迫它开花。我不赞成所有的强迫和暴力,特别是对自己的暴力。只要观照,当你进入祈祷、爱、崇敬的深处观照,然后奇迹会自行发生,不需要你强行干预。无念不是反对而是超越头脑。无念的发生不是因为对头脑的破坏与扼杀,当全然洞悉头脑时就不再需要思考——洞悉取代了思考。    看上去人活在现在,但只是表像;人活在过去,只是“经过”现在,他的根还停留在过去。在平常人的意识里,现在不是真正的时间,过去才是,现在只是过去到未来的一个暂时性出入口。过去、未来才是真实的,现在不真实。未来只是过去的延伸,过去的重复投射。对成道者、达成佛境者来说,只有“当下”是存在的、真实的。    你是存在的一部分,你待过太久的时间了,你只是一再重复同一模式,印度教称“生与死的轮转”。头脑总是在投射,头脑就是过去,未来将会是过去的一再投射。过去曾做过的事,无论好坏,都不断重复,“业”的理论就是如此。    习惯是第二本性,事实上习惯最后会变成第一本性,而原来的第一本性会变成第二本性。本性变成附录或注脚,习惯成了主要内容。    你觉得好或不好,是你的无意识、你的过去的影响。除了你自己,没人为你的感觉负责。没人让你生气或快乐,快乐生气难过是因为你自己,不懂这个道理永远只是个奴隶。当自己的主人,就要明白“不管身上发生了什么,我都有绝对的责任。”把责任丢给别人,就永远是奴隶,没人能改变别人!  能回到过去,能对过去释然,从前的事就不再有影响力,过去无法占据你时,你就能活在当下。    沉睡的人做任何事都不能全然。要全然地行动,必须要有觉知。全然是没有任何其它思想,吃就只是吃,享受吃,身体、心理、灵魂和谐一致,吃成了静心。全然的行动就是静心,小小的事情转化成发光的行动。    头脑永不会宁静,它的本质是反宁静的。头脑是声音,而非安静。头脑在宁静就不在,宁静在头脑就不在。禅宗称“无念”(no-mind),而非“宁静的头脑”。无念是宁静,是既没头脑也没身体,只有纯粹的存在,纯粹的存在就是宁静。  头脑不在,存在的宁静达到极致,身体会象影子般紧紧跟随,会产生特定的姿势,那是最放松、最被动的姿势。  有人羞辱你,你接受了才有反应;你不接受、不为所动、保持距离和冷静,人家奈你何?佛陀说“向河里丢燃烧的火把,到达河里前它燃烧,一掉入河就熄灭了。我是河流,难听的话是丢出的火焰,火焰在我的冷静中熄灭,不再有杀伤力。你丢的荆棘掉进我宁静的花园就变成花丛。这是出于内在自然的本性在行事。”这就是自发性(spontaneity)。  唯有行动,聪明才智才会敏锐。从觉察与观照中一个片刻接一个片刻行动,就会聪慧、发光、神采奕奕。观照,只有在观照中行动。停止了观照就是自杀。    觉知的人采取响应(respond),对所做的事负责(Responsible)。观照是自发性的起始,自发性是观照的完成。生命不是静止的,头脑象照相机,总在搜集影像,生命的相册对生命而言从来都不真实。照片是静止的,永远维持原样不变。无意识的头脑象相机,它的功能象底片。观照的头脑、静心的头脑就象镜子,不去抓取任何影像,保持着恒常的空敞。镜子就是镜子,你不在就不会反映。没人在就没有任何反映,对生命它永远是真实的。    在镜子面前,活的就是活的,死的就是死的。真诚的生命,跟随着你的自发性。    博学多闻不得法就容易盲目。凡事从知识角度看,就看不到当下发生的事。人成了机器,知识成了固有的机制模式就静止死亡了。   人们通常都根据过去在行动,但生活一直在变。生命没有义务要符合你的结论。生命从不问同一问题,所有既定的答案永远穷于应付。   天才的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orenKierkegaard)《或此或彼》(Either/Or)讲了他生命的经验,他永远无法决定任何事情。决定要这么做时,另一做法总似乎是对的,决定采用另一做法了,原先的做法看上去也没错。他与一女士十分相爱,她央求他娶她,但齐克果说:“我得好好想一想,婚姻是大事,我不能马上就答应或是不答应。”结果女子和别人结婚了,他一直单身,带着他的问题去世,年仅四十二。他始终没找到终极答案。头脑会有问题,头脑愈好,遇到的问题愈大,天才的头脑,才会卡在两极之间无法抉择。头脑基本上是疯狂的,太投入其中会把你给逼疯的。   头脑的意识有光明与黑暗面、正确与错误面,不管有哪两极,只要意识它们。意识中会认识到,你不是头脑,还有着头脑永远不会有果决。只有觉知才是果决,出于觉知才是全然的、百分百无悔的。  所有发生的,是一切能够发生的,世人说它是对或错,那是人家的事,不是我的问题。觉察使你看得清晰、彻底,将自己放开,让存在透过你决定。无须去想什么对错,让存在牵着你的手,放松地跟着动,那就是唯一正确的方式。自以为明智,生命就将继续杂乱无章。    完整地活在每个片刻,不需要梦的存在!让每一片刻完整,仿佛下一刻不会来临。唯有如此,每一片刻才是完整的。死亡随时可能降临,这或许是你最后的时刻,一定要趁现在毫无保留地去做想做的!既然没有未来,怎能浪费这仅有的时间,一定要活在这些片刻里!    我们一直在拖延,不要蹉跎,活在当下,愈在当下,就愈不需要思考。总想活在明天,但明天永不会来,来的永远是今天,可我们不断为了明天牺牲了今天。    错过的,你会想在未来的某一天追回来,你追不到的!你那介于过去和未来的压力一直都在,你一直错过现在,那个压力成了你内在的噪音,除非你能停止,否则永不安宁。所以最重要的是试着全心全意活在每一个片刻。    头脑喧闹不休,不是因为别人而是你自己。你一直以为,会有个比较好的世界、比较好的配偶、比较好的孩子、比较好的房子……一切会没事,能过上太平日子。可是怎么静得下来?以这种头脑,到哪里你都会遇到地狱,头脑就是地狱。头脑总是错怪别人,到哪里你都可以找到替罪羔羊,于是心安理得,将包袱丢掉了。    对求道者而言,这种头脑没有帮助是阻碍,不管什么状况,无论发生什么事,该负责的是你自己。不管怎样,出于你的头脑,日子不会好过,你永远无法得到平静。去承担责任,成为负责的人,你才能去做些什么。你不能改变世界,只能改变自己,这是唯一可能的革命。蜕变的机会在你。唯一的美德是觉知,唯一的罪过是没有觉知,所有出于无意识做的事都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