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湿润吞吐失禁:不速之客的到来(摘自周国平哲学力作:尼采与形而上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31:58

  不速之客的到来

  在根据遗稿整理的《强力意志》一书中,尼采用先知的口吻宣告:

  我讲的是最近二百年的历史。我描述那正在来临、而且不复能避免的事情:虚无主义的到来。这段历史现在已经可以讲述了,因为必然性本身正在这方面起作用。这一前景已经在用成百种征兆说话,这一命运正被到处预示;一切耳朵都已经耸起来倾听这未来的音乐。《强力意志》,图宾根,1952,前言第2节,第3页。

  虚无主义站在门前:我们的一切客人中这个最不祥的客人来自何方?《强力意志》第1节,第7页。

  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与俄国作家所指的含义十分接近。海德格尔认为,俄国作家所说的虚无主义与实证主义同义,表示那种只相信感官知觉可以达到的、即亲身经验的存在者,此外便否定一切的观点。这一说法似未必确切。其实,在多数俄国作家心目中,虚无主义者是一些否定一切有价值东西、否定祖国全部文化的野蛮人物。高尔基:《俄国文学史》,第436页。他们是从价值着眼的。尼采也从价值着眼给虚无主义下定义:什么是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丧失价值。缺乏目标;缺乏对为何的答案。《强力意志》第2节,第10页。

  所谓最高价值,就是指历来形而上学所设置的赋予生存以终极的根据、目的、意义的本体,从柏拉图的理念到基督教的上帝均属此列。它们之丧失价值,使得生存失去了根据、目的、意义。随着最高价值丧失价值,附着于其上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也丧失了价值。丧失价值,尼采用的是entwerten一词,在德语中表示一个过程。所以,虚无主义是最高价值丧失价值的历史过程,也就是形而上学解体的历史过程。

  作为一个过程,虚无主义经历了由隐而显的不同阶段。在19世纪,自觉否定一切传统价值的虚无主义者究属少数,普遍表现出来的仅是一种缺乏信仰的状态。所以尼采说,虚无主义正在来临,站在门前,而并不把它当作一个既成事实。文明总是以某种信仰为前提的,信仰的实质是最高价值的设置。不管以往的形而上学所设置的最高价值如何谬误,倘若没有最高价值的设置,没有信仰,人类精神便会迷离失措,无所依傍,甚至走向平庸化、野蛮化。现代文明的危机,究其实质就是信仰危机。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的成百种征兆,指的便是到处显露出来的现代人缺乏信仰的精神空虚状态。

  在尼采的著作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他对这种状态的描绘:信仰的沦丧已经路人皆知……接踵而至的是:敬畏、权威、信任的瓦解。《尼采全集》,莱比锡,1894-1926,第11卷,第374页。宗教的洪流已退,遗留下沼泽和池塘;民族又分崩离析,彼此敌对……科学……粉碎瓦解了曾经坚信的一切……事事都助长着正在来临的野蛮……如今地球上万般几乎都只取决于某种最粗暴邪恶的势力,取决于逐利者的利己主义和军事暴力统治者。《尼采全集》,第1卷,第310页、311页。没有一样东西立于坚固的足和坚定的自信……我们走在又滑又险的路上,如履薄冰:--这条路很快就没有人再能在上面行走了。《尼采全集》,第15卷,第188页。

  缺乏信仰既可表现为惶惶不安的紧张,也可表现为无所用心的麻木。尼采讽刺道:在我看来,今日没有什么比真正的虚伪更为罕见了……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在那时,人们甚至在被迫接受另一种信仰时,也不放弃从前的信仰。今日人们放弃它;或者更常见的是,再添上第二种信仰,--在每种场合他们都依然是诚实的。拙译《偶象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第79、80页。(以下引该书同此版本,不另注。)这种可以轻易放弃或添上的信仰当然只是一钱不值的赝品,适见出毫无信仰。所以,尼采又说:左右逢源而毫无罪恶感,撒谎而心安理得,毋宁说是典型的现代特征,人们差不多以此来定义现代性。现代人体现了生物学意义上的一种价值矛盾,他脚踩两只船,他同时说是和否。拙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1986,第318页。(以下引该书简称《尼采美学文选》。)

  在最高价值丧失价值的历史过程中,基督教信仰的解体是一个决定性事件。历来形而上学都把最高价值赋予人类现实生存彼岸的某种超感性实体,而且这种实体愈来愈神圣,愈来愈升值,到了基督教的上帝,价值升至顶峰,同时也就辩证地开始了最高价值贬值的过程。尼采敏锐地看出,基督教信仰的崩溃乃是形而上学史上一切最高价值的总崩溃的标志,是形而上学基础本身的崩溃。上帝死了是尼采用以概括欧洲虚无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