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抗震设防区划图:尼采与形而上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50:24

周国平出版二十周年纪念:尼采与形而上学

作者:周国平        分类哲学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定价:29.8元    状态:选载1
新浪独家连载,不得转载

尼采以透视主义认识论为主要武器,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世界的新解释。

本书是周国平当年的博士论文,是他花费巨大心血做了系统研究的成果,本书是他真正深入到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给出了相当清晰的分析,证明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那么在周国平的世界里,尼采究竟是如何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呢?尼采究竟关心了什么……

更多简介...

尼采以透视主义认识论为主要武器,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世界的新解释。

本书是周国平当年的博士论文,是他花费巨大心血做了系统研究的成果,本书是他真正深入到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给出了相当清晰的分析,证明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那么在周国平的世界里,尼采究竟是如何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呢?尼采究竟关心了什么……

关 键 字: 尼采 形而上学   

网友点评

82
222
24
复制链接给好友
手机阅读   

目 录

[进入目录页]  [注册VIP会员]  [我要充值]  [VIP帮助]

尼采与形而上学 第一部分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批学有功力、才华横溢、富于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者正脱颖而出。他们或潜心于某一专题,或驰骋于广阔的学术领域,其成就为中外学人所瞩目。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已经或即将获得国内外的博士学位。为了及时反映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有选择地、但又不拘一格地编辑出版一套《博士论丛》,专门用以印行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有关毗邻、交叉学科的优秀博士论文或水平相当的著作。

  • 总序
  • 目录
  • 主要参考书目(1)
  • 主要参考书目(2)
  • 不速之客的到来(1)
  • 上帝死了(1)
  •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1)
  •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2)
  • 科学与虚无主义(1)
  • 科学与虚无主义(2)
  • 现代的双重阴影(1)
  • 现代的双重阴影(2)
  • 神话的毁灭和形而上学的兴起(1)
  • 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实质(1)
  • 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实质(2)
  • 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实质(3)
  • 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的原型和虚无主义的发端…
  • 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的原型和虚无主义的发端…
  • 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的原型和虚无主义的发端…
  • 德国哲学: 形而上学走向瓦解和虚无主义走向…
  • 德国哲学: 形而上学走向瓦解和虚无主义走向…
  • 德国哲学: 形而上学走向瓦解和虚无主义走向…
  • 真诚意识和彻底的虚无主义(1)
  • 真诚意识和彻底的虚无主义(2)
  • 积极虚无主义和消极虚无主义(1)
  • “一切皆虚妄!一切皆允许!”(1)
  • 一切价值的重估(1)
  • 一切价值的重估(2)
  • 一切价值的重估(3)

尼采与形而上学 第二部分

尼采认为,在内心世界的领域中,有三个所谓“事实”被视为因果关系的保障,这就是: 第一,意志是一切行为的发动者;第二,行为的动机在意识(精神)中;第三,自我是思维的主体。三者之中,意志最基本。“在这三个似乎作为因果关系的保障的‘内心事实’中,第一个且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意志即原因。

  • “不存在所谓意志”(1)
  • “不存在所谓意志”(2)
  • 析“我思”(1)
  • 析“我思”(2)
  • “主体”派生出“实体”(1)
  • “主体”派生出“实体”(2)
  • 知性不能自我批判(1)
  • 逻辑的非逻辑起源
  • 同一律的来历(1)
  • 同一律的来历(2)
  • 因果律的来历(1)
  • 逻辑与形而上学(1)
  • 逻辑与形而上学(2)
  • 语法与逻辑(1)
  • 语言与形而上学(1)
  • 语言与形而上学(2)
  • 破除语言的遮蔽(1)
  • 破除语言的遮蔽(2)
  • 追问语言的存在论基础(1)
  • 走向语言本体论(1)
  • 回到语言的日常用法
  • 恢复语言的无限能产性(1)
  • 恢复语言的无限能产性(2)
  • 恢复语言的无限能产性(3)
  • 强力意志和对世界的图解(1)
  • 强力意志和对世界的图解(2)
  • 强力意志和对世界的图解(3)
  • 认识即解释(1)
  • 透视的多元性和关系世界(1)
  • 透视的多元性和关系世界(2)
  • 透视的多元性和关系世界(3)
  • 透视的产物——外观(1)
  • 透视的产物——外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