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女大兵迅雷:议论文写作指导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5:07
说理层次
准备活动
一、请你断案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大戈尔收学生克万特尔为徒,教授全部辩术。双方约定,学成后,学生打如能打赢第一场官司,必须立即交付先生酬金;反之则不收学费。学生完成学业后,却迟迟不接案件。先生一怒之下,以拖欠学费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请你依据事理判断,先生能得到酬劳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经典回顾
战国时,齐威王同田忌赛马。比赛的方法是将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三决两胜。田忌的三类马都比齐威王的马稍逊一筹。请思考孙膑如何才能帮助田忌赢得胜利的?我们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三、修修改改
1、有人以“刻苦是成功的基石”作文,有片断摘选如下: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通过刻苦的努力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A)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当时人尊称为“笔圣”、“草圣”。他长年勤奋练字,刻苦磨练基本功,常在池边洗笔砚,结果将池水洗黑,色如墨水,故称“墨池”。(B)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不辍,笔砚就在屋前池塘里洗,天长日久,一泓清水的池塘就变成一池墨水。(C)齐白石老人的篆刻独树一帜。他初学篆刻时夜以继日地刻个不停,刻了磨,磨了再刻,他的篆刻艺术,终于在长期的磨练中不断提高,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请思考:作者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存在什么的问题,应该做怎样的调整?
2、有人要以“中学生要珍惜青春”为题作文。拟将作文分以下四个部分依次展开论述:A、珍惜青春要从点滴做起。B、中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C、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D、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请思考作者拟展开论述的部分是否需要做顺序的调整?为什么?
重点训练
我的目标:
1.理清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和结论(解决问题)。
2.理解并学会运用分析问题时常用的几种结构 :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等等。
3.注意语言间的衔接关系。
一、概念把握:
议论文重在议事明理,论证过程尤其讲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发展规律,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安排言之有序。
名家说法链接
①    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以使人承认为目的的文字叫议论文。
——叶圣陶
②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 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 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叶圣陶
点拨:议论文的说理层次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整篇文章的布局上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展开。一般地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有人谓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叫做“总——分——总”框架。尽管说法不一,其共同的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提出论题或论点文字要求简练概括,一般在百字左右。
分析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一般来说,可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或列出几个分论点加以论述,是议论文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结论是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归纳论点,或明确任务,提出号召,或总结全文,发出倡议等等。要紧扣中心、简明扼要。
(2) 本论为议论文的主体,要讲求论证的层次,各部分内容间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或并列、或递进、或对照、或归纳等。
(3)句群、各段间的过渡呼应等。
二.思路训练:
(一)文章的整体布局: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分析下列文段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联系。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观点?得出什么结论?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对文段作一下梳理。
1.翻开历史画卷,从古至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志向与国家、民族利益紧紧的连在一起的。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铿锵有力的诗句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个人的志向只有植根于国家、民族的土壤中,才能成长为参天,开出灿烂之花。
观点:
事例:
结论:
2.当你遇到倒霉事的时候,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卢梭自小失去了母亲,12岁就替人家当仆人,后来当过学徒,杂役,因偷着读书遭老板打骂。16岁那年由于不堪忍受虐待,开始了13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卢梭在回忆自己身世时写道:“我没有高贵的门第出身,但我却达到了另一种特有的东西:我以不幸著称于世。”换言之苦难和不幸帮助卢梭成了名。没有一个人永远走运,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倒霉。要相信:黑夜过去就是黎明,霉运过去即为光明。(选自《成语新解——作文创意词典》:《“马”与“塞翁”》)
观点:
事例:
结论:
(二)本论部分常见结构模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议论文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论证上,论证材料的丰富性、充实性是议论严密性与典型性的可靠保证。为将事理说清楚,我们力求从多方位收罗相关材料,即论据。这里除了要区分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外,论据之间的互为关联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论据之间可以形成并列、递进、对照等关系。
1、并列式。
例①: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多思有助于激起作家的创作灵感。(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有助于引导科学家向真理靠拢。(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有助于决策者减少失误。(并列分论点三)
例②:以“有志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为论点,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证:司马迁遭受腐刑仍矢志不渝,终于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孙中山面对腐败的清政府,立志推翻封建专制,终于建立了中华民国。
鲁迅弃医从文,决心改变国民的精神,终于成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点拨:事实论据往往时跨古今,地涉中外,牵涉到诸多领域,一般而言纵向论证先古后今,横向论证先中后外。
练习:依照上面的例子完成下列选题的构思。
论点:安乐死有其合理性。
论证:安乐死能解除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痛苦。
提示:安乐死除能使不治之症者解脱无尽的痛苦外,还会影响哪些方面?
点拨:上述论证部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认识事物,进行论证。各分论点或分论据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递进式。
例:还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 “勤思”的重要性。(为什么?)
 如何培养“勤思”习惯。(怎么样?)
练习:参照上面的例子完成下列选题的构思。

论点: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论证:从一道数学题可有不同的解法说起。
寻求第二种答案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是活用知识的意识和持之以恒的尝试。

论点: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论证:中学生为什么要珍惜青春: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中学生怎样珍惜青春: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

论点:宽容不是懦弱和退让,是大度的表现。(宽容是什么?)
论证: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要宽容?)
(对他人的益处。)
(对自身的益处。)
学会宽容,就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怎么做?)
学会宽容,需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点拨:上述论证部分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是指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3、对照式。
例:仍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 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 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 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   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练习:
①分别指出下文的论点、正反论据。
时光过去了整整30年。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一道划在神州大地的深刻的痛。24万逝者是我们的亲人,时光不会忘记,生者永铭祭奠。然而,有人却把“纪念”变成了“商机”:一家公司弄了座刻名收费的“地震纪念墙”,“正面每一姓名1000元,背面800元”。(7月16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你不能不惊叹国人发现“商机”的能力。年初的时候,在北京居庸关就出了个“爱情长城”刻名收费项目,情侣花999元即可认购一块城砖刻字,结果被叫停了;而此前,那里就曾折腾什么“宣言墙”,铭刻所谓“英才宣言”,一块砖面收费三千。面对此等情形,被称为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都要自叹弗如,因为在耶鲁撒冷哭墙的建设中,他们是想不到“刻名收费”这一招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慈善捐助者或者基金会。“慈善捐助”是掏钱,“刻名收费”是赚钱,两者霄壤之别。(选自《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7月8日)
论点:
论据:(正)
(反)
②完成下列选题的构思。
论点:回避二战侵略事实不是大国应有的行为。
论证:日本人对待慰安妇、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等问题的态度。 (反面)
。 (正面)
点拨:上述论证部分采用的是对照式结构。所谓对照式就是在论证过程中采用对比手法,可以是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使观点更为鲜明。
(三)语句衔接。
为使论证结构严谨,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安排;在开头、结尾、详略、过渡、照应等方面下功夫。
例:从人类共同进步的角度出发,应该很清楚,坦诚面对历史,该道歉的道歉,该下跪的下跪,该判刑的判刑,才是走向大国的第一步,甚至是立国的第一步——除非一个国家的历史像出生婴儿一样纯洁。(《南方周末》:《光明的国度才能照亮黑暗历史篇章》(2007年8月2日))
思考: 上面加点部分的短语之间能否互换位置?关联词“才”、“甚至”、“除非”之间构成了怎样的逻辑关系?
三、点拨提高
1.教师点拨:
①上述论证结构彼此间并不互相排斥,常常是一种为主,兼用其他。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论证论点的具体思路也是多样化的。论证时从哪个角度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并没有一定之规,使用怎样的论证思路最好,完全应由论证的需要来决定。我们可以抓住一个角度说深说透,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论证说理。
②写复杂的议论文可能牵扯的头绪较多,只围绕一个论点来谈可能较为单薄,这是就可设计一个中心论点和以此为统率的几个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其它的论点(一般称为分论点)是为它服务的。
2.提高:
理清文章思路。
在我们心中竖起一座生命纪念碑
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33人无辜丧命。同一天,河南省宝丰县王庄煤矿发生爆炸事故,同样数量的矿工不幸遇难。国内媒体对于前一起事件做了充分的报道,报纸不惜版面,事无巨细,连篇累牍,网站开设了随时更新的专题,死者照片得以一张一张地展示;而后一起事件则被轻描淡写地放在了报纸和网络的角落里,也没有多少追问。有人为此感到愤怒,称中国人的生命不如美国人的生命贵重。
……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辩解说,钢水浇人的新闻价值还是比不上校园枪案,因为后者的故事性仍大于前者,而且其死难者均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更容易引发人们的伤痛。尽管这些分析也不无道理,但是我再也无法理直气壮地用新闻价值来回避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
美国校园枪案发生之后,新闻源总是在不断地扩大和升级。以此次枪案为例,扩大的新闻源包括总统讲话、校方声明、万人哀悼、降半旗、遗照上网、摆石块作纪念、祈祷与献花等等。几乎整个社会都被动员起来,新闻因此源源不断;而每一次增加新闻源,媒体都会跟进报道。国内发生矿难时,地方政府对新闻资源往往是在做减法,巴不得谁也不知道,媒体也因此无更多信息可以报道。
……
有人说,中国重大伤亡事故太多了,如果每一次都隆重悼念,我们还忙得过来吗?如果每一次都充分报道,媒体还有空间刊载别的内容吗?对这种疑问的回答是:如果每一次都隆重纪念了,如果每一次都充分报道了,如果每一次都认真追问了,那就不会有那么多埋葬生命的制度缺陷了,那就不会有那么多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了!
真应该从文化上,从观念上,从我们的心中,竖起一座生命纪念碑,并把我们心中的生命纪念碑,当作引导我们制度的航标!(摘自《南方周末》4月26日,有改动)
论点:
论据:(正面)
(反面)
论证方法:现象
原因(表面)
(深层)
结论:
反思交流
一、情景创设。分别选用上述逻辑结构模式列提纲。
1.母亲以学业为重的理由,禁止你阅读课外读物。请设想说服母亲的几条理由。
2.复习迎考期间,为出成绩各课教师均布置大量作业,学生穷于应付,请就此同老师交流你的想法。你准备从哪些角度入手?
3.在自习课上,好友违反纪律,作为班干部你果断处理,却也因此形成芥蒂。事后给你一次谈话的机会,你将如何化解矛盾,以理服人呢?试从多个角度入手。
二、反思交流: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提纲,作出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同学的评价及建议:
的评价及建议:
的评价及建议:
的评价及建议:
2.各小组推荐一份完整的提纲,在全班交流、评议。
拓展延伸
一、论证提纲鉴赏:
1.论题:弄斧必到班门。
现状:“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论点:敢于在“班门”(权威面前)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论证:(正面)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反面)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结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论题:“有知”与“无知”。
介绍三种布局方式,请大家比较和选用。
①并列式:
论点:“有知”与“无知”是会相互转化的。
论证:一、无知者承认现实,虚心学习,可转化为有知者;
二、有知者满足现状就可能成为新的“无知”者。
结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永远成为一个有知者。
②递进式:
论点: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无知”转化为“有知”。
论证:一、为什么要成为“有知”者;
二、怎样才能成为“有知”者。
结论:希望人人成为有知者。
③对照式:
论点:“无知”可以转化为“有知”。
论证:一、有一种人承认不懂,虚心求教,由不知到知之较多,再到知之甚多;二、另一种人不愿意承认不懂,靠蒙、骗、混,这样的人永远无知。
结论:我们应该勇于承认不懂,不断地从无知走向有知。
二、分门别类:
以下句子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幸福的内涵,试为“幸福是花”归类:
a)        幸福是花,她有芬芳也有芒刺,她娇艳而又危险,需要用心采撷;
b)        幸福是花,她不可攀折也不可强扭,她常开在积善成德者的心头。
c)        幸福是花,她姹紫嫣红却有同样的品格叫真;
d)        幸福是花,她常常在陶醉中结出人生的苦果;
e)        幸福是花,她需要智慧的阳光和心灵的雨露来普照与浇灌;
f)          幸福是花,她有绽放也有凋谢,她美丽而又脆弱,需要倍加珍惜;
g)        幸福是花,她需要理智的眼睛和情感的耳朵来发现与倾听。
h)        幸福是花,她有时像脚下的泥土朴素而切近;
i)          幸福是花,她千奇百怪却有同样的精魂叫情;
j)          幸福是花,她需要生活的沃土滋养;
k)        幸福是花,她常常在苦难中吐露人生的香甜;
l)          幸福是花,她有时如天边的彩霞艳丽而遥远;
m)      幸福是花,她需要辛勤的劳动播种;
n)        幸福是花,她不可等待也不可强求,她常开在知足常乐者的心窝。
三、为《鸟的评说》列提纲。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
(1)人各有长短,而嫉妒是成长的大敌,以“谦逊为怀”作论点列提纲。
(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沉默是金”为论点列提纲。
四、辩论赛:
1.辩题:长城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究竟值(不值)得庆贺。可从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的目的、评选标准、方法、过程、效益、影响等多方面展开对比辩论。
2.据说贺兰山岩羊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经国家林业局批准,2006年1月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岩羊开展国际狩猎行动。请就上述事情从林业局、动物、狩猎者等方面进行思考,展开辩论,论题:“开禁有利于(不利于)动物保护”。
五、综合训练
1、仿句擂台赛: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的凛然不惧。
2.试将上述材料按一定标准分类。
3.悠悠中华英雄儿女风云迭起,请以“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为论点,写出具体事迹。
【自我评价】
文中运用的事例论据和理论论据是
运用的逻辑结构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
收藏夹
一、论据语言鉴赏:
论点:心正则笔直。
论据: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二、例文赏析:
1.并列式。
言与行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自杀,消极沉沦。
解剖:本文在围绕“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过程中,分别对“言”在“行”前、“行”在“言”前、既“言”又“行”、不“言”不“行”这四种类型加以分析评价,所采用的正是并列式分层论述法,从而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2.递进式。
“开卷有益”小议
“开卷有益”中的“卷”,并未注明何书,好书还是坏书,这就给某些人钻了空子。
实际上,看坏书根本无益,譬如牛顿,由于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后半生中读了大量神学方面的书,结果一事无成,殊为可惜。其实,读坏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试想:宋太宗当年读的若不是《太平御览》,而是艳情诗的话,恐怕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炀帝“并驾齐驱”了。在当今社会,因为读坏书而走向犯罪深渊的青少年难道还少吗?看来,只有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那么读好书是否就一定开卷有益呢?也不是。《微积分》绝对可以算作好书,但若逼着小学生读,能得到多少益处呢?《史记》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都是很高的,但是若让略识“之乎”者去读,恐怕效果也只是对牛弹琴。所以读书还要选择合适自己读的书。
读书不光要注意读好书,读适合自己读的书,而且要注意不可贪多,否则,结果只可能是“嚼不烂”,和无益也差不多。宋朝陈正文,涉猎群书,但边读边忘,一事无成。一天,他向朱熹请教,朱熹告诉他:“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百字,一连读上二三十遍。”陈正文照此办理,日子久了,知识果然与日俱增。可见,读书只有专心读适合自己一类的书,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读书具有了以上几条,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不够。必须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马克思读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时,具体分析,吸取其精华,从而创立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与此相反,不久前社会上时兴读萨特、弗洛伊德、尼采的著作,诚然,这些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读者却不作一点分析,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连毒素带养料,一古脑儿吸进去,养料没有吸收,毒素蔓延滋长,待到吐出来时,反而更脏了些。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牢记吗?其实如果这些读者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指导,进行正确的鉴赏、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是完全可以“洋为中用”的。
解剖:本文在论述如何才能做到“开卷有益”的过程中,先后从要“读好书”,要“读适合于自己读的书”,要“精读某一类书”,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四个方面阐明了自己的看法,而这四个方面所采用的正是递进式分层论述法,从而使文章论点的推出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3.对照式:
生活的天平
生活的天平,一端放着物质,一端放着精神,中央放着幸福;当平衡被打破,幸福便滑落了。
平衡是否高质量的生存状态,没有物质和只有物质,同样是不幸的。
所以山区的农民的确是贫穷的,穷得生活没有了保障;所以别墅里的富人更是贫穷的,穷得只剩下了金钱。
金钱不是万能的,至少它买不到高质量的生活。石崇富可敌国,他富得连名字都沾上了铜臭,可他的生活中除了“比富”还有没有第二种乐趣呢?金钱也许的确是衡量财富的标准,但它永远无法衡量生活。不要忘了,在天平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砝码。
几千年前的孔子曾啧啧称赞弟子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于是,历史的深巷里飘出快乐的歌声。
世人记住了颜回,也记住了陶渊明,记住了陶渊明的菊花。纵然生活清贫,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曾是多少人毕生的追求!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背影在千百年士人的心目中凝成永恒的画面。
历史是不会被遗忘的,可人已渐渐淡忘了恬适的幸福究竟来自哪里。人们像沙滩上的孩子,在灰色的云朵下,建造没有灵魂的城市,将自己对幸福的憧憬放在沙子堆砌的城市里,却看不到时光的潮水,正慢慢漫上这无垠的黄沙。
衣衫褴褛的渔夫,无忧五无虑地享受着沙滩上最明媚的阳光,从不为身边豪华的别墅不属于自己而烦心;与此同时,别墅的主人也许正在大洋彼岸的华尔街为股票的走势而忧心忡忡。生存质量的高低,其实更多地取决于人们的心态。——知足常乐,天平上承载着幸福的平衡将更加持久。
没有精神的物质是冰冷的无机质,没有灵魂,没有生命,那不会带来幸福,不会带来高质量的生活。
没有物质的精神同样不会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因为那不能长久。“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只能在死后赢得后人对其气节的称颂,岂部同样可悲?
所以,拥有平衡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才是高质量的生活。
解剖:本文采用对照的方式,将物质贫穷与精神贫穷;颜回、陶渊明生活清贫与心理陶然;渔夫幸福与富人的不幸一一对比,层次分明,有力地论述了“拥有平衡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才是高质量的生活”这一论题。
4.综合式:
说“大”
从“大”字的构造看,取人双臂张开之形。想想看,一个人张开双臂顶天立地站在那里,天底之下,谁能敌他?大上一横,不可再高即为天,大下一横,不可再下即为立,原来“大”似顶天立地之人。凡事与大沾上点边,就非同小可了。不过凡事一大也就容易膨胀。皇帝要称大帝,臣子称做大臣。至于君臣之下,怎一个大字了得:什么大夫、大使、大人、大汉、大兵、大厨、大老板、大管家……真是大称大号满天飞呀。
其实,“大”字与人结缘,往往是地位尊显的象征。
《红楼梦》里不是有个叫“焦大”的吗,瞧他骂起人来,使起性子来,有多威风啊!骂急了可以说成“我叫你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至于口吐“扒灰的扒灰”这等骂词就更见刻毒了,弄的整个贾俯上下都要让他三分。谁让他叫“焦大”呢,或许论辈分他在焦家排行老大吧,或许论资格他在贾俯还真够大吧,总之被人称“大”了,他就有条件自大起来,尽管自知是个粗人,也可以自恃为贾俯中的大人物了。
再举一个例子。北方人称父亲叫“大”,如“俺大叫我来看你”,你看这礼数又周到又亲切,听着就叫人觉得真贴心哪!说起来这恐怕与我国传统的家长制作风多少有点关系吧。“老子天下第一”本不过是句自诩之辞,但在“父为子纲”的封建家族里,父亲就是“老子”,就是“大”,谁敢反了不成?不仅如此,北京人称普天下的男人就叫“大老爷们”。“你瞧瞧,你一个大老爷们,还……”听那说话的气派,先给你盖上个大帽,接着就给你上套儿啦!可见“大”在人们的眼中是够尊贵够气派的,只是“大也有大的难处”罢了。
凡事一“大”呢,就容易膨胀了,一膨胀呢,也就容易胆大包天,胆大妄为。眼看着一些儿大官,自认为大权在握,整天端着个大架子,摆者个大谱儿,一不留神就弄出个大案,查出个大罪,判上个大刑,关进个大牢,或者吃定个大期,总之落上个大难,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这当然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往常态一点想,“大”一过头,就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诸如,说话时的大大咧咧,花钱时的大手大脚,表功时的大吹大擂,处事时的粗枝大叶,结果不是虚张声势,哗众取宠,就是马马虎虎,大而化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人为的事端或事故,不就是这样“大”出来的吗?
“大”一过头,还会影响到人们价值取向,以致凡事讲攀比,搞浮夸。于是乎大形象、大笔手、大投入、大产出、大批判、大跃进……总之非大不足以成其事,非大不足以显其功。我国文革期间的许多闹剧和悲剧就是这样“大”出来的。诸如大鸣大放、大字报、大干快上、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你看,学工学农,学习的对象也要找个带“大”的地方,如果是“小寨”、“小庆”呢,叫起来也就不那么够威够力吧!
透过种种 “大”的表象,多少反映出人们共有的某种虚荣心理,说得中庸一点至少是一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趋同心理的反映吧。想想看,如果什么都大一统,大融合了,这大千世界,岂不成了大大世界,哪里还有耐心去容纳一个“小”呢?
当然,“大”字家族也有美好的一面,诸如为人处世惠及他人,可以成就大恩大德;学问技艺高超精湛,可以荣登大雅之堂;待人接物大肚能容,秉公执法大义灭亲,扶正祛邪大义凛然,可以创造千秋大业。总之,立身行事,能够大有作为,近可荣及于身,远可恩及子孙,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看来,为“大”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有大是也有大非,有大奖也有大罚,有大跃进也有大倒退,有大功告成也有大责难逃,有大巧也有大拙,有大智也有大愚,有大红大紫也有大灾大难,有大名鼎鼎也有大耻昭昭,有大顺大治也有大逆大乱……要之,人们对“大”的取舍不同,也就可能“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因此,凡事当求大而有度,大而有道。做人的关键是襟胸求其大气而不就其小,德行求其大美而不失其小,功业求其大为而不避其小。至于私欲与虚荣云云,还是越小越好吧!
突然想起梁衡写的那篇《大无大有周恩来》来,一个人能够把“大无大有”集于一身,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试问天地之下几人能当?
尚大而不自大
或许因为自古就有“羊大为美”的说法,沿及今日,人们早已习焉成性,似乎凡事非大不足以称其美。于是乎在当今世上,“尚大”情结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飞机越造越大,楼层越造越高,连私人游艇也要造得大如惊人,至于各类申报世界基尼斯记录的“造大”之举,更是层出不穷。
因“尚大”而“造大”,表面看来或许是人们的求美之心使然,但究其实质,多少也反映出人们的某些自大心理。
“尚大”本来无可厚非,但倘若因此而自高自大起来,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了。其实,如何“尚大”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而且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明代薛暄的《车窗记》云:我之所以居住简陋而恬然自安,是因为“居虽小而心大也”,反观那些富家子弟身居豪宅却心存不满,是因为他们“居虽大而心小也”。就在这大小之间,可见位居宰相的薛暄那清廉自守的美德。
据说,瑞士的建筑最高不得超过35米,反观我们的建筑却日益求大,这多少反映出我们的某种由来以久的自大情结吧!比如人们在为政中追求的所谓某某第一或某某之最的形象工程,创作文学上所崇尚的所谓“高大全”标准等等。
有人说,中国向来盛产的帝王意识与奴才心理,前者唯我独尊,后者惟命是从。本质上就是自大与自小的民族心理的反映。
当然,我们也不必谈大色变,只要不是大因为“尚大”而超度,也就不必担心自大或自小起来。
说各有关创造吉尼斯记录的近例。9月28日晚,中央电视某档节目中,一方韩文化交流的舞台上,一韩国男子和一中国女孩分别表演了纸箭穿墙和呼啦圈,前者向十层纸墙发起冲击,后者想上海大世界的213个呼啦圈记录冲刺,结果在紧张的气氛下均告失败,小女孩为此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种在技艺上挑战极限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子曰:“人不可自小,自小,小也;亦不可自大,自大,亦小也。”此言得之。只要真能尚大而不自大,是一定能够成其为大,又何必担心被人看小呢?
说忙
盲者,亡目者也;忙者,亡心者也。
世称亡目者为盲人,称有目而不用之举为盲目。盖有目而不用者,必无主见,或人云亦云,或亦步亦趋,犹如盲人也。以此推之,亡心者,不亦忙人乎?有心而不用之举,不亦忙心乎?然未尝有视忙人为亡心者,更未尝有忙心之说也。何哉?盲者,亡目于表,一目了然也;忙者,亡心于里,心怀叵测也。是以,盲者易辨,易在其显也;而忙者难察,难在其隐也。
然则,忙者果亡心乎?曰:然。为功名利禄而忙者,常失平常心。又曰:不然。为治国兴邦而忙者,不失事业心。是故忙者亡心与否,不可一概论之,皆人为所致也。然则,亡心者是耶非耶?曰:是。亡其私心以谋公利而忙者,是也。又曰:非。亡其公心乃至良心以营私利而忙者,非也。是故亡心者之是非之分,亦不可简单视之,盖人为所致焉。
原夫为忙之本,固世间万物安身立命之常态也。
草木忙滋长,蜂蝶忙采花;飞禽忙筑巢,走兽忙觅食。此物竟天择,“忙”者存焉之谓也。
人者,万物之长也。人之忙,不亦万物之表乎?人非草木,焉得无情?人非禽兽,宁可止于巢食?倘若无情无义而忙,岂非草木之性乎?倘若为己为财而忙,岂非禽兽之心乎?故曰,人之忙可谓大矣。
人处社会,忙忙碌碌,熙来攘往,诚乃忙态万千也。而大体观之,莫出乎忙何与何忙两端。
夫忙何与何忙者,既见忙之境界,亦显人之德行也。为公益正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忙之正道者也;为个人私利蝇营狗苟,损人利己者,忙之歧途者也。前者造就伟人与功臣,后者造就小人与罪人。此皆称之曰忙,然其境界之高下,有甚于云泥之别也。若夫介于两端之常人常事之忙,何可胜道也哉!
忙何者,常为社会分工所由也。譬诸农人忙耕种、工人忙生产、学者忙讲学、记者忙采访云云,有分工之异,无贵贱之别也。且其为忙者,术业有专攻,职责有定规,万不可朝令夕改,见异思迁也。然何忙者,取舍在我,非忙何所限也。故何忙者,实乃忙之学问,不可不慎也。
然世人多为忙不得法所困,以致忙而亡心者,比比皆是。悲夫!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忙之妙,亦妙乎一心哉!
探其为忙之法,固无定规;然用心之道,大体须有也。姑且在此胪列其三,以诫为忙而亡其本心者也。
一曰:忙而有度。忙而无度,瞎忙也。有度者,一看时机,二看心力。少年忙求学,青年忙练艺,盛年忙立业,老年忙退养,皆时机心力所限也。求学即成长,以身心和谐发展为要,但倘若忙之过度,适得其反也;练艺即发展,倘若练之过度,亦得不偿失也。古语云,道以多歧亡羊,学以多方丧生。思其所多者,多在失度也。
二曰:忙而中规。忙而犯规,乱忙也。中规者,一合天地常规,二合人为行规也。昼作夜息,天规也;春种秋收,地规也。工作休息,规章也;遵纪守法,制度也。忙而不通昼夜四时之变,是违天抗地之举也。忙而不守作息法纪之律,是违规乱纪之举也。故曰:忙而失时,则亏本业也;忙而越规,则损正业也。
三曰:忙而求效。忙而无效,白忙也。求效者,一求得法,二求得益。古人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亦为忙之法乎?忙里偷闲,作息相调,是忙而得法也;一暴十寒,劳神无度,是忙而失法也。世人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亦为忙之效乎?忙之要务,在乎穷吾心力以求有得。倘若不立目标,不讲科学,不计实效,盲目而忙,忙而失所,不亦惑乎?
为忙者当深思而慎取之也!
我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