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袋图片:【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文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20:47

【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文2

(2010-08-27 17:33:41)转载 标签:

议论文

分论

中心论点

排比

布鲁诺

奥斯威辛

教育

分类: 新高考新教法

【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文2

【议论文开头技法】

 

有一位优秀教师,提出了议论文开头的三个字,抓住了核心:

短----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快——迅捷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靓——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一.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即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方向,不是亮出观点,就是导出观点。

如,“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简洁,却分量十足。

如, “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习惯》)

如,“转折是桥,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桥的出现会改变你窘困的境遇,拓开一片新的天空。”(《转折》)

用一句话,开门见山,既提出了问题,又表明了中心论点,简明明了。

 

二.    引用名言法

引用名言,就是在作文开头就直接引用一句名言警句,并且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

如,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责任,是与生俱来的。

如,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他的话很有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性。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文章开头所引用的查尔斯、鲁迅的名言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贴题,集中,统领了全文内容。

如,“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该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几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三、设问开篇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什么叫追求?就是人们对其向往的目标去努力实现的思想和行为。什么样的追求才是有价值的呢?我认为只有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追求才是高尚的和有价值的。”(《追求》)

又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呢?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人们生活中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美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

采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解释概念法

与文章开头,就将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从而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开头准确解释概念,给人印象清晰明确。

如,“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自强’一词了。《易经.上乾》说:‘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应具备的品质是: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负,而要自强。”(《自强.自负.自卑》)

如,“底色,《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底子的颜色,也用于比喻。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底色。花草树木,它们的底色,是本原的,是自然生长的。例如一棵树,它的树干是赭黄的,它的叶子是碧绿的。它们的底色是无法更改的。那么,人的底色是什么呢?我想,应是最基础的东西,是性格、思想、精神形成的基础。(《打好生命的底色》)

 

五、 排比入题法
用排比的句式,引入议论文,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当一颗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进化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耳边;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理论震惊了全世界。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事物却让人悟出了天地的玄妙,品出了人生的韵味。的确,正是众多细微的东西组成了这个世界,也让人从它们身上感知了人格的伟大与卑微,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水滴里的阳光》)
  三个排比,文采飞扬,引人入胜。

如,“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如,“时间如海,记忆如沙滩,海水将一枚枚贝壳送到沙滩上,又收回到她那浩渺的胸怀。

时间如风,记忆如巨岩,风将巨岩刻划得千疮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迹抚平。

然而,总有几枚贝壳,在亘古的海滩上鸣响着历史的悲风,总有几笔划痕在诉说着记忆的不朽。”(《贝壳·划痕·记忆》)

 如,“有一种风景叫安宁闲适。如一湾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维在青青竹林间一声声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庐中一下打铁的铿然;那是陶翁于东篱下悠然采菊的安适;那是陆羽静静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稳。他们用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份恬然、那份对名利的不屑,让我们铭记于心,不会忘怀,于是知道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风景这边独好。”(《风景这边独好》)

 如,“ 乌云覆天,黑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海浪上的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转折》)           如,“没有地狱的锤炼,哪有建造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血的手指,哪有动人心魄的琴声?在锤炼中,我期待着力量;在流血中,我等待着升华。坚守、企盼转折”。(《转折》)

用形象语言,展示才华入题,形成整齐的句式形式,绝妙!

 

六、对比入题法

  用对比的角度,引入文章,对比鲜明。

如,“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

那天,奥斯威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威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如,“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七、抒情入题法

用议论抒情,引入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如,“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红,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除了迷人的花。”(《花开两岸》)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人如水中之鱼,游在记忆的长河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命运碰撞所引起的心灵的微微跳动。虽言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变桑田,却终会有记忆的港湾中停靠着的那些无言的心灵之船,记载着它们的伟大,传播着它们的精神。让记忆的洪流为那些伟大的心灵作证,让真正的伟大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

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秋风萧瑟,卷起枫林的片片生灵,每一片枫叶“都会有其最终之归宿”,正如乔伊斯所说。每拣起一片叶子,细细观察它的脉络,你都会发现它与其他叶子的不同之处。

八、转述材料入题

如果是材料作文,在开头直接的引用原材料,简要材料,也是一种入题的好形式。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这样的开头,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话题,突出中心,可谓“一举三得”,起到了开宗明义的效果。

如:“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布,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 (河北考生《莫让感情迷了是非眼》)
     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人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人生的“出”与“入”》)

   这两个高考题,一个是智子疑邻,一个是引用王国维的名句,考生都用了引用材料,简洁入题的形式,得了满分。


九、比喻入题法

在高考作文中,用比喻的形式,也是一种入题的思路。引用一个故事、一则寓言,或者一段笑话作为譬喻,然后从譬喻中引出总结的中心论点。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设喻的开头,简单而清楚。

如:“《笑林》上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走路时不小心跌了跤,爬起来走了几步,又摔了一跤。于是他懊恼不已,‘早知还要摔跤,当初何必怕起来呢’这样,他坐在路上再也不起来了。这个人是可笑的,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新生事物就不可能出现,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展。”(《跌跤与摔跤》)

一个可笑的故事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又形象生动,文章的意趣顿生。

如,“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容在爱人的酒杯里,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使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朋友,铁血的的男儿也有情,沙场的将士也有泪。感情支配着心灵,左右着灵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让它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先将感情比作“善变的药”“双刃剑”,而“苦涩”和“甘润”、“轻轻挥下”和“伤痕累累”两组矛盾,很形象地论证感情“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用比喻开头,尤其是里一连串比喻句开头,新颖别致优美,给读者以享受。它是精雕细琢的产物,所以在高考作文这样的“急就章”里,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如,“ 锐峰出于钝石,明火炽于暗木,贵珠产于贱蚌,美玉琢于丑璞。一切事物都在岁月中变幻着,因为每一条路都充满了转折。”

 借助比喻,以整齐句式排比入题,超凡脱俗。

十、现实入题法

用现实、生活的现象开头,也是一种方法。这种开头,把读者与阅读者的情感拉近了。

如,“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父辈》)

    父辈的历史与沧桑,一下子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如,“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湖北考生《莫把情云遮慧眼》)
    由现实人生入题的文章大多能发人深省。像这样的开头,紧扣住人生在世“一哭一笑总关情”的角度来立意,自然引出了对情感与认知之间关系的辨证思考,入题不可谓不快,立意不可谓不高。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现实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先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如,“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的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他是我的儿子!哎,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情役》〉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三句的反复是强调,是突出,更是深化了“悲哀”的情感。作者站在法理的角度评述母亲为儿子顶罪,故说她“糊涂”,说她“心为情役,人为情役”,说她“悲哀”,在冷峻的理性剖析中融进了强烈的感情,就连叹词“哎”也透着深深的“悲哀”。

 

 

 

 

【议论文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常见的结构方式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分论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并列结构的重点,需要做好准备构思阶段,先想好,拟好提纲,视纲而写。
如何分解论点呢?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如,文章《谈读书》的两种并列方式:

一种是:读书能让人懂得许多道理;读书能让人增长许多知识;读书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一种是: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再如,一篇优秀作文《选择》,是这样分论点表述的:

我们要选择真理。还记得布鲁诺殉难的故事吗?布鲁诺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他的坚持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强烈不满,而在个人的生命和坚持真理中,布鲁诺毅然选择了真理。于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烧死了。布鲁诺虽然光荣地牺牲了, 但是清醒的人们深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使唯物主义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继承,为科学真理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刘胡兰、邱少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为新中国的解放贡献力量。还有近代著名作家鲁迅,他为了唤醒中国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决定弃医从文,他深知只有医好病人肉体上的病患是不够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鲁迅写下了《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制度,唤醒千万群众,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选择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爱好,但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记得一位高考状元是这样说的:“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舍弃了平凡,选择了读书;舍弃了大量的游戏,选择了学习;舍弃了骄傲和自满,选择了谦虚,我的成功是在选择中获得的!”我们的确要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确的选择。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地实践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为自己的光明前途奋斗。”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20字左右。

话题作文《关注》的并列层次是:

   关注市场信息的人,才能扣住时代的脉搏。

   关注自然现象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

关注民生疾苦的人,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基本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例如,2008年的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文章的三个段落形成排比,十分明晰。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绚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核,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路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感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的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的更加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们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在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如,围绕话题“做人”展开议论,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分论点:

一种是:我们需要诚实做人;我们需要悠闲做人;我们需要积极做人。

   一种是: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会做一个知恩必报的人;学会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再如,文章《突破》是这样并列的:突破权威与经典的束缚,科学在呐喊声中辉煌灿烂;突破习惯与停滞的惰性,艺术在翩翩起舞中将美丽与魅力挥洒得淋漓尽致;突破自身的缺陷与软弱,人类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辉煌,演绎精彩。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展开。

      展开分论点的方式:是什么(就内容而言)—— 为什么(就原因而言)——怎么样(就方法而言)

例如,围绕“找准位置”的话题展开议论,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确定分论点。

    从“是什么”的角度:1、找准位置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2、找准位置就是要不断超越;3、  找准位置就是敢于放弃。

   从“为什么”的角度:1、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2、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群;3、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4、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名留青史;5、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6、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从“怎么样”的角度:1、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知己知彼;2、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审时度势;3、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不懈追求;4、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把握机遇;5、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拒绝诱惑;6、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敢于放弃。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考生在使用分论点时的失误。主要失误有:

(1)缺乏分解分论点的意识。(2)分论点平面化,论据不知道用来论证哪一个分论点。(3)把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导致论述不全面。(4)分解的分论点偏离中心论点。

并列式结构例文:

学会借鉴,为我所用

 

船舶借助风帆,远航千里;雄鹰借助风力,翱翔蓝天;月亮借助太阳的光辉,于是辉撒宇宙。

善假于物。

善于假借,乃人类之发明。农人借于牛马,乃实现农耕与收割;工人借于斧锤,乃实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革命;科学家借于发明创造,才把理想寄托于飞机、火箭、神舟宇航。

人类千年的梦想,就是走出地球,走向外星,走向那神秘的空间,于是科学家一代又一代,殚精竭虑。当我们看到火箭、宇宙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在瞬间冲向蓝天之时,一节一节的助推器在脱落,犹如灿烂的鲜花盛开。火箭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借助于具有牺牲精神的“助推器”来实现的。

善假于人。

人是万物之灵长,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从隆中请出,借助于他,完成了蜀国强大的宏愿。蔡元培力主兼容并包,力荐陈独秀。为了让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他坐在陈住的楼下的茶房里,一连几个早晨,终于请陈独秀出山。他说:“当我看到他办的《新青年》杂志,便想请他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是借助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家名流,才使北大光耀华夏的,此乃善假于人之典例。刘邦借助韩信;唐太宗借助魏征;亚当斯在位之时,偶遇美法战争冲突,他马上致信退位的华盛顿“你的威名胜过千军万马”,请华盛顿再次出山,借华盛顿之力,力挽狂澜。古今中外,善假于人之例子何其多也。

善假于思想。

牛顿定律、勾股定理、镭的发明,人类马上学习、效仿、借鉴、发展,广泛用于各方。

木桶理论、破窗定律、80/20定律、手表定律,这些现代经济理论,不也在广泛用于各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壮大起来的,这一最先进的理论,使一个最初只有十几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一个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借助先进理论的支撑,那就是思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我国于是走向了温饱、小康,正走向和谐社会。借助于先进文明与思想,成功在望。

 

2、递进式

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如,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是这样递进的:(1)诗意地生活就是心灵闲适、胸怀坦荡地生活(是什么)(2)只有诗意地生活的人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为什么)(3) 诗意地生活需要淡泊名利;诗意地生活需要高洁的品行(怎么样)

材料作文,其递进式论证结构是:“点——析——例——联——结”:

    “点”——概述材料,引出观点与话题。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点明中心观点。

    “析”——结合原材料,辩证分析。“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原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例”——就是举出几个事例,进行论证。要注意古今中外的事例,一般举三个以上的事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联”——联系现实,与我对照。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结合现实,解决问题。

“结”—— 深化论点,回扣题目与观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递进式结构例文: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改革开放,文化逐渐全球化。国外的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在我国热度越来越浓;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都似乎有些弱化。还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包等也走入了我国的大中城市,买卖十分火爆;而我们的传统饮食却有些冷落。

全球化引起了文化的焦虑,全球化使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有人指出,我们是否会失掉自己的身份?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吸呐多元文化   保持传统个性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汉字,是唐诗宋词,是滋润着中华山水神韵的国画,是颜筋柳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第一书法,是京剧的脸谱、梅兰芳先生的悠扬的唱腔。这是中国文化的个例。外来文化,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是毕加索的抽象画,是梵高的向日葵拍卖价世界惊人,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我要说,既要吸呐世界多元文化,又要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吸呐与继承相统一。

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结晶。想当初农耕文明、母系氏族,文明的火种多么宝贵。当我们看到历史课本上那简陋的刀与斧,那半坡氏族的陶罐,那贺兰山阙的史前文字的雏形,我们想到了“艰辛”两个字。文明文化是人类莫大的智慧。

外来文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补充,而非融化。这是我的观点。例如西装,基本上是中国人在盛大的礼节的必备服装,这是舶来品,是外来的文化,然而西装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不应排斥。于是中国改革之时,西装也悄然穿在了中国人的身上。当然,西装并没有一统中国之天下,中山装、唐装、旗袍也同样是中国传统之个性。当在上海国际会议上,世界各国要员,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日本首相,都穿上了象征中国文化的唐装,大红大紫暗黄深蓝不同色彩中,配以圆形图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走向了世界。

这就是吸纳多元世界文明,又不失时机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例。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外来文化突如袭来,但这并不能淹没本土传统文明及发展。

吸纳与继承,是当今世界赋予人类的课题。如何的吸纳又如何地继承,你应该旗帜鲜明。君不见“CCTV”也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屏幕,君不见麦当劳也走进了中国大街小巷,君不见“WC”也代替了中国文字,君不见情人节的玫瑰花供不应求价格甚高,请不要恐慌,不要失策。

一位外国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说:“中国是博大的国家,她讲究融合,国外文化不但改变不了她,恰恰给了她更深的内涵。”

最后,我要进一步阐明我的观点,大胆吸纳世界文明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又要个性突出而鲜明。

 

     3、总分式

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顾名思义,先总说后分说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总分结构法”在具体的运用中,既可以先分后总,也可以先总后分,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也是采用“总分结构法”来布局谋篇的。在文章第一段中就用“勤劳一生”总领全文,然后具体写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等事情,照应开头的总领句。

又如,优秀作文《懂你》一文,就是先总说“在我走过的十八个春秋中,我觉得最值得感激的还是我母亲”,然后用“锻炼”、“信赖”、“松压”作为小标题,从“童年锻炼”、“恋爱风波”、“考前放松”三个方面来具体分说,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对子女的信赖和良好的家教方法。因此,获得高分是理所当然的了。

 

 
     4、点面式

点,就是细致举例,用一段或几段举一个事例。层次是:段首句+概括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扣题的分析+句末扣准观点。面,就是用一段或几段文字,使用排比的方式,列举几个事例,形成“面”上的概括拓展。

“点”的事例:

(1)适应是前提,是条件;变化是目的,是结果。苏轼,一蓑风雨,平生多舛。他适应着,通古博今,韦编三绝,于是,他走出了眉山,走出了千山万岭。他同时也在改变着,改变着文坛,以文入诗,以诗入词;他改变着人生的态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自己的伙伴。苏轼在适应着生活,也同时改变着人生。(《适应与改变》)

(2)适应是为了改变,改变是为了明天。华盛顿,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带领美国人民建立了独立的美国。他当上了首届总统,他适应着位置的变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在他当了两届总统之后,他毅然卸任,让位于亚当斯。于是美国总统止于两届已列入宪法。他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国体的,他的这一行为震古铄今,是为了美国的明天。华盛顿在适应着社会,也在改变着社会。(《适应与改变》)

(3)襟抱,埋藏在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的胸中。他从小就致力于黑人的平等、自由与解放事业。

他用学识争得了黑人的自由。他研究、调查、认识,于是他从北方到南方,从政府到平民,从现实到未来,分析是实行暴力为之,还是实行非暴力为之?有人笑话他天真,有人嘲讽他多事,但是他要走自己的路。于是,他首次倡导了大规模的黑人大罢工,不用武力,而用理智来显示黑人的力量,黑人的觉醒,黑人的自治与自觉。

平等与公平,是埋藏于马丁·路德·金心底的一朵盛开的百合花,美丽的花。《我有一个梦想》,是真情之作,真心之作,堪称为“真诗”,开在心中的诗。当我们今天回首那段历史,看到在林肯纪念堂前那块标志马丁·路德·金演讲地点的石碑时,我想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有一等襟抱,一等学识,才演绎了第一等辉煌的人生。(《襟抱、学识与真诗》)

 

“面”的事例:

    (1)善假于物。农人借于牛马,乃实现农耕与收割;工人借于斧锤,乃实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革命;科学家借于发明创造,才把理想寄托于飞机、火箭、神舟宇航。人类千年的梦想,就是走出地球,走向外星,走向那神秘的空间,于是科学家一代又一代,殚精竭虑。当我们看到火箭、宇宙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在瞬间冲向蓝天之时,一节一节的助推器在脱落,犹如灿烂的鲜花盛开。火箭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借助于具有牺牲精神的“助推器”来实现的。善于假借,乃人类之发明。(《学会借鉴,为我所用》)

(2)有一等襟抱,一等学识,才演绎了第一等辉煌的人生。“为中华之崛起”是周总理的抱负,他为之付出了一生,他没有一个子女,但其胸襟、其人生、其事业,却无人可比。“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的名言,走江陵,下巫山,梦天姥,襟抱学识集于一身,历史记住了“诗仙”之美名。“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襟抱,他为北大员工行礼,为聘请陈独秀而三顾其舍,其学养与真情,创造了一流的教育大家。襟抱是根,学识是叶,真诗是果。(《襟抱、学识与真诗》)

(3)“善,就在你我的心中:是姚明在非典期间的几十万元的捐助;是启功先生在抗洪时义卖的那幅飘逸的书法;是王光美晚年献身爱心妈妈的慈善义举;是邓朴方的轮椅轻轻转动,谱写出中国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优美诗行。”(《说善》)

 

下面是一篇“点面结合”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或引用名句,或使用比喻,或连用排比,提出观点。要三句话,直奔主题,不要含糊,不要故意不点出话题,不要嫌太直接。高考作文的目的就是依照要求作文。

例如:

善,是什么?善,是弘一法师的轻轻摇动藤椅,让小虫走避的举动;是魏青刚三次下水,抢救落水女青年的孤独的背影;是唐太宗视察农田时,吞下蝗虫以安民心的自觉与自悔。善,是一种善念,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行,一种舍己为人的品德,一种为他人谋福利的品行。(《说善》)

墙头的兰草,适应着气候,不管是狂风,还是微风,它都顺其左右,用自己的柔美应对之,但它的目的是为人类带来芬芳。山涧的小溪,适应着环境。遇高山,绕道而行;遇急流,顺水而进。(《适应与改变》)

第二段:简单解释题目与观点,进一步揭示中心。也可以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

例如:

“人为何要讲善呢?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不同于动物的一点,是有思想会思维。古人讲:“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念在人生之初就渐渐萌芽了。有人说,善之始,人之始也。又可见,人开始做善事,称之为“人”方可名副而其实。只要人人为善而行,方可如水之流下。”(《说善》)

第三段:抓“点”细剖,叙议结合,证明观点。 要用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论点。

例如:

“感动我们的还有一位母亲,那就是史铁生先生的母亲。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记录得十分详细。母亲太普通了,她的名字我们不知道,她的业绩我们也不甚清楚,但他在史铁生的心中却十分伟大。

当史铁生坐着轮椅来到地坛,母亲把他放下就回家拾掇家务。但母亲会时不时回来看一下儿子,遥远的张望着。如果看到儿子无事,她就会欣然地离去;如果史铁生故意藏起来,母亲就惊慌了,脸上就充满着惊诧,惊恐的眼睛搜寻着地坛的每一个角落。史铁生说:“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是双倍的。”啊,母亲,你的心中的痛,与几人诉说?你只有默默地藏在心底啊。自从你的儿子瘫痪了,你的脸上就挂满了愁苦,你笑过吗?你自此没有了笑容。感情有时是不需要语言的。”(《情在不言中》)

第四段:“面”上拓展,排比连用,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感情有时是不需要语言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寒冷的冬夜,在枯黄的油灯下,你可看见母亲眼窝里的担心与寄语;“举手长劳劳,惜别长依依”,在西风古道,在断桥短垣,你可看到惜别的亲人那一步一步送别的场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冷月无声,在长亭短亭,你可看见“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哽咽与无语。问人间情为何物?情在不言中。古往今来,情演绎着多少人间悲欢。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言胜过有言。”(《情在不言中》)

再如:

“煌煌二十四史,就是学与思的见证。这是一部活的历史,成与败的历史。成功与失误,辉煌与残暴,明主与酷吏,这上面都有。它的出现,是为了鉴往知来,是为了明镜高悬。

学什么?学屈原之高洁;学岳飞的忠诚;学陈涉的大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学蔺相如先国家后私仇也;学商鞅的立柱诚信,取信于民;学王安石的改革变法,求新布道;学理想守望的苏武寂寞争禁十九年······

思什么?思秦二世残暴行径,百二秦关终属楚,为官应以民为本;思贞观之治为何国富民足,繁荣的长安为何开拓了绵延千里的丝绸文明之路;思长城的修建为何怨民载道,孟姜女们为何哭倒长城;思为民疏通河道的都江堰至今还活在巴蜀人民的心中,蜀川粮仓至今富足·····”(《学与思的统一》)

 

第五段:辨证分析,理性分析。要结合观点分析问题,辩证分析。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假如我们社会,人人都献出自己的手,就会像“千手观音”一样,抹去人间的不幸与痛苦;假如你是政府首脑,我想你应像温家宝总理一样,用自己的专机去装载救灾的物资;假如你是国家领袖,我想你一定会像胡总书记一样用自己的手去握住艾滋病人的手,来传递最朴素的人间真情。”(《说善》)

第六段:联系现实,回扣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有善念才有善行,有善行方有善果。善是藏在每个人心底的一粒元素,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完美的回报。愿善的种子,长久在你我心中埋下,定会在明天结出爱的浆果。”(《说善》)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