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约翰逊几个子女: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07:15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010-11-24 11:27:01|  分类: 课程改革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山东省新课程实施已经进入第七个年份了,可仍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课标要求和理念学习不到位,应用更不到位。甚至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如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师一言堂,这根本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一、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鲁教基字〔2007〕21号)中针对课堂教学作为专项重点指标列出(4课程实施→4.2教学活动→4.2.1课堂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与发展。

二、    山东省教育厅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标准中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

   ( B14课程与教学→C48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目

标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课堂教学效益高。

n     本指标一般通过听课、查阅教案进行。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否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是否能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    新课程后新高考的特点和要求:

         2008年1月7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 号),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

  指导意见明确规定:2009年后有高中新课程毕业生省份的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须上报教育部核准。

  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指导意见》指出,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一个“衔接”、三个“贴近”、一个“能力”)

  各地高考方案在考试内容上的亮点之一是:  

  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注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考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也是亮点。新课程高考普遍表现了对二者的高度重视。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各学科领域中的体现是:

 数学学科对“创新意识”的界定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越强。

  物理、化学、生物3个学科均有“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能独立完成实验,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设计和修订简单的实验等。

  文科类的考试科目中,除英语之外,也体现了探究(探讨)的要求。

  语文新增加了“探究”这一能力层级,而且在选考内容的安排上,也对“探究”能力层级考查的内容和方式作了具体要求,体现了“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的课程目标。

  政治、历史、地理或文科综合,虽然原来就有“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但具体要求发生了变化,将“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和“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归入其中。

  新课改高考究竟有什么特点? 

  在高考命题上,基本实现以能力立意为主线,更多的是活题、能力题、学科内交汇点上的综合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还有创新、探究、实践能力。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关心时事的同学,在高考中将占有绝对优势。

  反思:高考改革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研究高考更能激励老师深化教学改革;更能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更能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意义等,对目前的教学改革可谓意义深远。我们常说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比如当老师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只顾灌压,“以讲代学”,学生只是听众,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激发和调动,教学效果不可能实现高效,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得到培养?怎样能适应以能力立意的新高考?更谈不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这种教学理念与方法,显然与新课程教学目标、高考考核目标及要求不相符合,最终走以牺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为策略、以教师包办学生思维为方法等来换取学生的“发展”,使新课改停留在“口号”中、停留在“文件”中、停留在“教科研”中。可见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老师必需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高考,明确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有效和高效教学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与学达到有效和高效,实现师生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