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的组词:建湖:上海产业转移“新飞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00:53
建湖:上海产业转移“新飞地”
 
2008年05月13日08:57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时近初夏,黄浦江畔,建湖招商引资势如潮涌。4月28日,建湖县委、县政府在上海隆重举行2008年建湖接轨上海春季招商活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当场签约21个项目,总投资38.76亿元。其中,投资10.6亿元的明凯绿色照明等8个重大战略型项目成功落户建湖。就在同一月,该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四次在上海召开招商引资情况汇报会和驻点上海招商突击月情况汇报交流会,多次拜访上海政要、客商及各方朋友。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和今年春季招商活动,共签约、洽谈、对接、落实项目251个,总投资240.7亿元,其中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77.8亿元,有54个项目超5000万元,22个项目超亿元,2个项目在10亿元以上。园区合作4个,先后拜访和邀请500多位各个层面的客商。
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频繁地与上海对接,在建湖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探寻建湖接轨上海的轨迹,靠的是立足特色,错位发展。正如县委书记张礼祥所说的那样:“真正决定一个地方发展命运的是特色。只有发挥优势,创造优势,扬长避短,打造特色,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将优势和特色变成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资本和动力,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
[核心提示] 建湖与上海地域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从最初的民间接触到贸易往来,从“要我接轨”到“我要接轨”,从最初的战略构想到定位为区域发展战略——
建湖与上海经济的合作之路
接轨上海,最早的冲动来自民间。
在建湖,许多人家都有亲戚在上海,因此上海对建湖来说就是“亲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湖的一些乡镇企业遇到难题,最早想到的是找上海的亲戚、朋友帮忙,聘请了一批上海的技术人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建湖有几万人长年驻扎上海经商务工。90年代初,该县许多中小企业利用上海的品牌优势,纷纷挂靠到上海大企业大品牌名下发展。
上海客商王友芳是最早在苏北投资的企业家,他与原建湖县拉丝厂合资兴办勇芳公司。“那时候还只是简单层次的合作,”王友芳告诉记者,“初次投资因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亏损了。但我不放弃,坚信建湖的投资环境,于2001年独资创办沪强公司。目前,企业发展得很好。”
其实,建湖的企业有很多与上海有着“血缘”关系。环宇汽配公司就是较为成功的一家。从2002年起,该公司与上海机床厂合作,短短6年,销售额已从当年的29万元上升到今年的近亿元。
用建湖县发改委一位负责同志的话说,建湖与上海的经济协作关系可谓“千丝万缕”。近年来,建湖与上海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许多企业大量引进和吸纳上海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并充分利用上海的区位、资本、人才和市场等优势,通过上海走向全国与国际大市场。同时,接轨上海的领域不断拓展、方式更加灵活、层面逐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市场的融合、资本的融通和产业的梯次转移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去年,上海所有县市区的国资委主任齐聚建湖,考察该县投资环境,就上海产业转移项目与建湖洽谈对接,这在盐城市是绝无仅有的,产生了良好的“样本”效应。
现在正是建湖接轨大上海、实现大发展的最佳时机。据统计,该县与上海有经济协作关系的企业达100多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
[核心提示] 接轨上海不仅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更需要深远的发展战略、优势对接和人文精神——
建湖靠什么与上海接轨
建湖接轨上海,不得不提苏通大桥通车这个“大手笔”。大桥打通了长江天堑,使长期“偏安”长三角一隅的苏北地区“化蛹为蝶”。区域自身发展亮点纷呈,区域间的合作也风生水起。然而,建湖是盐城一个内陆县份,在发展空间、环境容量等方面不及沿海县份,不可能像南通及盐城沿海县市那样打“桥牌”。但建湖自有优势,这优势就是特色产业。凭借这优势,建湖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将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张兆安说:“交通只是上海产业转移的一个考虑因素,承接地还需要有产业、经济环境上的‘亮点’,否则,交通再好,也有可能只是‘酒肉穿肠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认为,要实现对接,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产业基础问题。一个城市只有拥有自身的优势产业,才能吸引到资金和项目。与此同时,对接不应该是盲目的对接,而应该是一种系统的、有着宏观战略与统筹布局的对接。
确实,建湖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石油机械、节能灯具产业均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培植的100个产业集群。这是建湖的支柱产业,也是建湖融入“大桥经济”的重心。作为“中国石油机械之乡”,建湖目前拥有300多家各类加工配套企业,10多个国内先进的产品研发中心,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该县正积极打造“中国节能灯具之都”,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国内外众多相关企业纷纷慕名而来。上海光达、亚明、厦门东林、镇江盈盛等一批前卫型企业和华祥特钢、信得钻机等一批机械产业领军型企业相继落户建湖,欧士朗、夏普、飞利浦等一批世界品牌公司也纷纷登陆建湖。一条配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就地配套、就地取材的庞大产业链已然形成。
这次上海春季招商活动,投资10.6亿元的明凯集团绿色照明项目整体转移至建湖。“五一”期间,同样是投资10.6亿元的盈盛电子有限公司在建湖新上照明机械及镇流器项目。该县得到2个“极具含金量”的产业对接项目,依托的正是建湖鲜明的特色产业优势。
正如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所说,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和明凯一起落户建湖的重大项目除镇江盈盛外,还有厦门东林投资5亿元的整灯项目、广东雷士公司投资5亿元的照明项目、浙江佳丽投资超亿元的注塑件项目……近年来,先后有20多个亿元以上节能灯项目在建湖生根,一批知名的国际大公司也正加快与建湖合作的步伐。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上海这一“经济巨人”之力,建湖挂靠巨轮航大洋,不但提高了单体抗风险能力,而且提升了产业能级。
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建湖不仅有优势特色产业,建湖人还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变不可能为可能。上海光达、亚明等一批照明项目的成功引入,充分体现了建湖项目建设的效率和速度。
光达照明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施工现场,协调矛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简化审批手续,配套设施特事特办,确保了项目早日投产。之后,县里又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县开发区人才中心为光达长期招工。县劳动部门在外地为该公司设立劳务用工基地。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等也都组织学生到光达实习,为企业职工队伍培养了后备力量。
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一份调研报告上批示:“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重组仍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要求“总结好的典型经验”,并在适当时候认真推动。该报告特别提到由上海明凯集团在建湖投资建立的节能灯具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8.8亿元,一期已形成月产200万只新型节能灯具,二期将形成年产8000万至1亿只、销售收入近7亿元的规模。目前,三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这一项目被认为是苏北地区接轨上海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
[核心提示] 接轨上海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产业、观念、体制、发展模式等全方位的对接,在对接中相互融合,在对接中借力发展——
建湖接轨上海前景广阔
去年12月8日,省委书记梁保华到建湖视察及在随后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对建湖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建湖节能灯具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通过找准路子、抢抓机遇、创造特色、营造环境等,推进了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建湖在审视其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全县上下一致认为,建湖要对外开放,首先要对上海开放;建湖要接轨国际,首先要接轨上海。而且,这种接轨是全面、永久的。
如今,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正在加速将自己的“大脑”和“四肢”分拆——研发或者销售中心放在上海,生产基地则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明凯集团甚至整体转移至建湖,加盟建湖节能灯具产业。因“大桥效应”刺激,上海的总部经济特色、“虹吸”效应也将更加鲜明。与之策应,豪迈公司、信得公司等建湖众多企业纷纷在上海成立研发机构,日月公司、特达公司等一批企业与上海高等院所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靠拢上海总部经济。
建湖产业的转型和提升离不开“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该县把接轨上海作为融入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有力的跳板,通过上海打开一条通往世界的道路。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借上海之力发展。早在几年前,建湖的一批企业就到上海建立“根据地”和“桥头堡”,森达投资4.2亿元在上海建立永旭鞋业公司,60多家企业在上海建立办事处或销售窗口。县里每年还选派30多名中青年干部到上海的部门机关或企业挂职锻炼。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建湖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极佳的黄金期,整合要素资源和市场资源的视野更宽、范围更大、前景更好。
接轨上海,其意义决不仅仅是拓宽了市场空间,更在于明确了建湖发展的战略定位。制造业是长三角经济的亮点与底色,而制造业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产业链经济,只有主体和配套互依共存的产业链做长了、做强了,产业经济才能发挥出葡萄串似的“磁吸效应”。建湖节能灯产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上海的产业转移,还吸引了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客商前来投资,欧士朗、夏普、飞利浦等国际大公司也纷纷看好这一产业,前来投资和洽谈合作项目。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建湖企业和产业在市场开拓、产品开发、配套协作、资源整合等方面主动接轨上海,但有选择地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不适合建湖优势产业的项目一律不作考虑,特色产业链上不是生态化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反之,填齐补足产业链的小项目也受到建湖人欢迎。有了长远眼光,建湖将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这个综合性平台,加快融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产业链,进入全球采购系统,拓展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建湖不断优化生产力发展空间布局,打造“一区三园”承接项目,优化环境服务项目。创办绿色照明学校、石油机械学校培养专业人才,分别制定石油机械、节能灯具“百亿产业规划”,引导企业上市,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建立生态金融环境。该县还整合县内优质人力资源,成立专业化队伍招商,政企联动招商,委托国际跨国公司、中介机构代理招商。前不久,该县专门成立了特色产业局,指导产业的科学发展。(张慧娟 崔世才 程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