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宝贝戒指:赴 美 国 教 育 考 察 报 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8:28:24

赴 美 国 教 育 考 察 报 告(转)

美国教育 2010-04-07 20:18:39 阅读75 评论0 字号:大中

赴 美 国 教 育 考 察 报 告

 

黑龙江省尚志市逸夫学校校长 韩 生

 

 

    2006年12月5日至12月25日,由哈尔滨教育局组织的24人组成的优秀校长高  级研讨班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研修,其间参观考察了美国的两所大学、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及一所营利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历经了洛杉矶、旧金山、拉斯维加斯、佛莱斯诺、纽约和华盛顿等六座城市,感觉耳目一新,收获颇丰,故把赴美学习心得体会写成报告,向市教育局交一份家庭作业。此文纯属个人所思所想,其中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诚请指正。

    一、美国印象

    1、美国的环境

    我在这里谈的环境不是地理学角度的环境,而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观察和感受到的自然与人文的景观。

    12月的中国北方,已经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而与中国相同纬度地方的美国却要温暖许多。加州大部分地区己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了。大概是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这里空气温暖湿润,有的人还穿着短袖衫。

    美国给人的印象是环境清新自然,风和日丽。这里空气清新,没有烟尘雾气,能见度比较好,远处的景物看起来比较透明。拉斯维加斯的风不大,看不到尘土飞扬的场面,也许和我们去的季节有关。东海岸城市色调要明快一些,围绕城市的树木草坪多。居民家家有草坪,而街道的树木主色调是三种颜色:绿、黄、红。绿的是草坪和松柏,黄的是银杏树,红的是枫树。因为树木颜色层次不同,给人的感觉是色彩斑斓,由于没有太高的楼宇,让人感觉到一种自然的和谐之美。大街小巷中行人很少,能看见河流般的小轿车队,但没有嘈杂的声音,行人在街上的公共场所,没有喊叫,给城市增加了几分静谧。这方面日本与美国比一点也不差,差的是没有美国的街道宽敞,日本明显拥挤。日本人要充分利用空间,尽可能地保护植被和可耕田地,所以没有美国那样从容大度。

    美国在环境治理上,最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让沙漠变成绿洲。

    从加洲向南,距洛衫矶160公里处,开始进入沙漠。这个沙漠处于加洲亚利桑那洲和内华达的交界处,这儿的山体是灰褐色和紫红色。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在沙漠中行驶几个小时,发现整个沙漠都长满了绿色植物。从其种类和密度一看就是人工种植的,间距非常均匀,高棵的大约二米左右,矮棵的半米左右。种类就三种,草本的是骆驼草,灌木类的是胡杨和一种柳树。据说,这么大一片沙漠的绿化工作只有几个人管理,用直升飞机播种、监管。当时我想,能否把这种植物移到中国去,也把中国的沙漠变成绿洲。随行的夏先生告诉我们说不行,这三种植物都只适于生长在硬体沙漠,而中国的沙漠是软体沙漠。据说研究这三种植物的是一名以色列科学家,他用了十年时间研究实验成功,以六千万美元卖给了美国。可见,美国人在治理环境上是舍得投资的。

    在美国,看不到冒烟的地方,所以就没有烟雾迷茫的景象。无论走到哪,你会感到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牺牲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他们冒烟污染环境的工厂全在国外,在中国等落后的国家。

    从洛杉机到旧金山,到拉斯维加斯,再到东海岸的纽约和华盛顿,感觉不到楼宇的豪华高大、街市的富丽堂皇,美国的城市除了拉斯维加斯,没有太豪华的建筑。华盛顿很少有十层以上的建筑,白宫只有三层楼,五角大楼也只是三四层的样子。看外观,不如我们普通学校的教学楼。纽约的楼高但很旧,外观是灰暗的,很多已有百十来年的历史了,有的保留着红砖的外墙,没有进行装饰。这个世界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与我们的想象距离很大。人们说纽约“败絮其外、金玉其中”,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2、美国的人际关系

    美国人对人比较热情真诚有礼貌,你问路,他会热情地告诉你,找厕所他能把你领过去。如果在路口,行人与车相遇,车总是让人,老远就放慢,停车,让行人过去,他还会与你挥手致意。驾车者一般不抢道,不鸣笛。白天在街上很少有行人,商店里人多时,如果不小心,碰撞你一下,不管是谁的责任,都会表示歉意,说声“sorry”。公共场所很有秩序,购物交费需要排队时,都会自觉排队,如你不排队,服务员会要求你排队。他们排队时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会贴得很近,保持对彼此的尊重。美国人的面部表情很丰富,他们在讲话时,都是微笑着,给人一种亲切感。如果遇到有人打喷嚏,就会有人说一声“God blass you!”(上帝保佑你!),而这人并不与你相识,一般的回应是“Thank you”,应该说这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沟通和照应,是友好和谐人群的一种表征。但这是一种现象,我们不能以这种现象就推论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亲密的。其实,美国人与亚洲人不同,他们有很多地方与日本人相同,如讲诚信,重荣誉,尊礼节,守文明。但日本人保持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日本男人下班一般不回家,都是几个好友相聚,到酒馆喝一通,很晚才回家。个别没朋友的,自己到酒馆喝小酒,混到差不多了才回家。回家早了老婆不高兴瞧不起。

     亚洲人的群体心理明显,美国人与西欧人则是个体心理特征明显。我去美国前,朋友们说,你正好赶上在美国过圣诞节,可看看他们节日狂欢的景象。到了圣诞节那天,我们才发现,整个纽约是很安静的。没有鞭炮声,也没听见欢呼声,早晨10点多钟,大街上也不见几个行人,有几个人是跑步健身的。一家别墅与另一家的别墅的距离往往仅几米、十几米,中间的界限就是一条绿篱,没有围墙,没有栅栏,但彼此恪守界线,不越雷池一步。他们的契约是个人领地不得侵犯。如果没经主人同意,擅自踏入别人的草坪,进入别人的领地,是可以开枪的。要到朋友家做客,造访,须提前预约,一般提前一周左右。由此可见,美国人的个体心理是孤独的。特别是年老以后,美国人都不和儿女住在一起,而是到养老院住老人公寓。为了打发孤独寂寞的时光,他们中身体好些的,就到大西洋城去赌博。美国的游戏厅里都是老年人,不像中国的游戏厅里全是未成年人。

美国也有许多青年人存在心理问题,他们看不到前途,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

    旧金山有座大桥,叫金门大桥。经历了百年风雨,它以独特的斜拉式吊桥著称。另外,还有一点出名的,就是成了美国人跳海自杀的最佳场所。这儿风光秀丽,而且跳下去一个保一个。有的人从很远的地方赶到这儿跳海自杀。特别是电视台报导了第99个跳海人时,争当第100个就成了金门大桥热点。吓得电视台再也不敢报金门大桥跳海事件了。所以,现在有多少个人跳下去了,谁也不知道。

我觉得美国人的思维公式是可以接受,容易接受,但不好理解。我指的是深刻的内涵。

    我们看到,美国人除了一家人在一起走路外,很少见到两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走路。(看球赛是一个例外,球迷是聚堆的。)这里也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孔子曰:“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中国人回答是“与众乐乐”,而美国人则是“独乐乐”。我觉得这种情况不是人的本性的反映,而是社会文化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性的反映。我觉得美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会造就更多的孤独者、心理疾病患者。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嬉皮士,是这种孤寂独处生活的一种反应:群居而厌世,放诞而颓废,被我们称为是垮掉的一代,是帝国主义腐朽没落的佐证。后来这种人生观并没有蔓延,在旧金山海帝大街上只剩下较少的一些怪模怪样的人。但是,在旧金山卡斯特罗大街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另类居民:同性恋家庭。旧金山政府政策宽松,给他们以法律认可,提供一隅供他们生存。为此,1978年12月27日,该市市长乔治·因斯科恩由于主持同性恋法案,在市政府门前被枪杀,最后一位现任年轻市长心血来潮,竟同意给同性恋者发放结婚证书,弄得成百上千的同性恋者到市政门前排队领结婚证,证是到手了,但被加洲州长施瓦辛格知道了,通过州法院给予否定。于是旧金山市与他的上级加州打起官司,对簿公堂,论战了几年也没弄明白,那些证书也就没了法律效率。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人群的心理是有问题的,出现变态者是必然的。

    3、美国人的价值观

到了美国,我对“美国”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它是一伙欧洲清教徒为了摆脱传统的影响,教会的压迫而漂洋过海到北美开辟新土,招引来一大批移民建立起的一个新国家。这是一个移民国家,一个没有悠久历史而文化多元的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单一的民族,所以必须接受文化的多样化。我觉得他们的文化无法用“民族传统”来表述,它创造的奇迹是:一个如此巨大多样化的国家却创造出一个可以认同的国家一致性。这就要考虑到它1776年建国前后在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所形成不特定的社会价值观,美国人在1789年撰写第一部宪法时就明确地把政教分开,明确地禁止贵族头衔,以保证在这个新建的国家中没有特殊阶层,从而保障公民的平等与自由。

     “自由”这个词在今天的美国可能是最受尊敬也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美国人追求的自由就是:所有的人在没有来自政府、贵族统治阶级、社会或任何其他组织团体外部干涉的情况下,掌握自身命运的能力和渴望。要“自由”就要能够“自立”,人们必须学会依靠自己,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去做,那就要勤奋工作。美国人认为:他们为了维护自由必须自立。如果过分依赖于他们的家庭、政府或任何组织的支持,他们就有可能失去某些做想自己做的事情的自由。

     但事实上,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帮助。1620年第一批乘五月花号轮船到波士顿定居的英国清教徒,只有一半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另一半是冻饿而死。活下的这一半也是靠着印第安人全力的帮助才免于一死,并且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发展起来。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他们把八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作为节日年年庆祝,这个节日就是感恩节。

     从哲学上讲,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路线完全相反。

     美国人是:自我→他人→社会

     中国人是:社会→他人→自我

     美国人先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然后再去回报社会,中国人的理想价值观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马克思这句话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我们都把它当作了实践的客观准则。

     两种思维模式,不能轻易判断出是与非。比尔·盖茨是全世界首富,个人资产530亿美元,他承诺留给自己子女的钱不超过1000万美元,其余都捐献社会,第二富的也不示弱,也把自己的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但美国人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自我在前的。

     在纽约,我们参观了9·11遗址。昔日世贸中心415.14米高的双子摩天大楼只有遥想,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被铁丝网围得严严实实的大深坑。大坑是用五年(2001—2006)时间清理的。工作这么缓慢,是因为他们要对每一块骨头进行DNA鉴定,对遗物进行分析鉴别。在铁丝网的东侧,矗立着块大牌子,黑底白字,写下2801个名字,这是“9·11”世贸中心全部遇难者的名单。其周有许多散落或成束的鲜花,那是参观的人们对死者的悼念。在到这里之前,我对9·11事件只有震惊,可以说没有感到悲伤和同情。但身临其境,不由生出许多悲伤和感动。特别是听到一些灾难发生时及灾难发生后的动人故事,我才深深同情9·11罹难的美国人。

    《青年文摘》2007年1月红版上有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2001年9月11日上午,华人陈思进准时来到公司,他的办公室位于世贸大厦北塔80层。灾难发生时他们不知是怎么回事,但被通知往下撤,才知道是出大事了。他们往下跑时,只能通过楼梯,而楼梯有两条通道,一个内旋,一个外旋,而内旋的要比外旋的近得多。大家都知道,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走近道就有更大的生机。但灾难面前,人们并不慌乱,自觉地把近道让给了老人和妇女。陈思进也是从外旋楼梯逃生。楼道虽狭窄,三四百人同往下冲,却没有人推搡抢道,人们井然有序地快速撤离。刚跑下几层,陈思进的眼镜忽然掉了,眼前一片模糊,他心想着逃命要紧,便头也不回,跌跌撞撞地接着往下跑。没逃出多远,忽然有人从背后拍他的肩膀,“先生,这是你的眼镜”。陈思进万万没有料到,在生死攸关之际,竟会有一个陌生人帮他捡回了眼镜。78层楼梯,陈思进用了一个半小时终于逃到一楼,这时才知道,世贸大厦南塔已经倒了。他往外狂奔,两分钟后,身后传来巨响,北塔也轰然倒塌,他死里逃生,望着身后的一片废墟,陈思进流泪了。他明白,那个帮他捡回眼镜的陌生人善意地一俯身赐给了他宝贵的两分钟。现在,陈思进是全球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证券部副总裁。可以说,在生死时速的求生路上,男人主动自觉地给老人、妇女让路,人们没有抢道、推搡,那种心灵的默契,为所有人赢得了逃命的时间。如果只考虑自己,不顾一切,就会混乱、堵塞,结果是谁也逃不出去。

    我不敢想像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中国人会做的如何?我们先哲的名言可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要有“浩然正气”,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有董存瑞、黄继光、有雷锋、有孔繁森、05年宁安沙兰河发大水,有一个女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教室的门,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十几个孩子的生命。

     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的目标是宏伟远大的,但不是几代人就能做到的。离开一定的现实性的追求能否坚持到底,这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抛弃人生追求的现实性,教育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其难度该有多大,实效性会有多少?现实是活生生的,我们的德育应有一种可操作性,目标要有可达性。我觉得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是一种回归的思考,很多方面是社会公德,是现实伦理的基本范畴和底限。如果全社会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可行的准则,它的约束力才能有实效,应该说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思路,是“实事求是”作风的充分体现,给我们的德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和思路。

     二、美国的教育

    在美国期间,除了听大学的教授和政府官员讲美国的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外,我们还参观了两所高校、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还有一所职业学校,对美国的教育有了一个概观的了解,我在此谈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

    1、基础教育重素质而轻知识

     我们在佛莱斯诺参观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是政府出资给穷人家的孩子开的。学校条件非常好,设施齐全,图书资料充足。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也极高,对客人也非常热情。一个班大约一二十个学生,学生组成比较复杂,大多是一些外国的移民,较多的是黑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越南和老挝人。我们看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有创造性的课、有动手实践的课,我觉得他们比较重视基本素质的训练,如培养加减法的观念,是让孩子们把两种颜料和在一起,出现一种新的颜色。这样一方面建立加法的观念,一方面启迪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但是,美国孩子的数学能力是比较差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还不如中国一年级的学生,讲书本理论,现成的答案,他们决不是中国孩子的对手,这明显是个缺陷。所以,美国教育专家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也开始改革,许多做法就是中国模式,如加强课程评估,确定年级学业标准,通过水平考试来检测等。

     美国的基础教育部分的学校条件都比较好,一般到下午2:45分就放学了,学生可到各种兴趣小组参加活动,小学生的活动就有了看护性质,但不收学生的费用。高中生不参加活动的就回家了,我发现美国的高中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多,如棒球、足球、橄榄球、篮球、游泳。各校之间的比赛是比较频繁的,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体育特长是各大学招生比较青睐的。一个运动员申请大学,在录取上比一般学生有30%的优势。由此可见健身是美国人比较热衷的活动。

    2、上大学的压力不大

在中国,高考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孩子们的出路,几乎都系于高考,而高考是一锤定音,往往从上学开始就为考而学,到了初中就开始加班加点,上各种补习班,弄得孩子们面黄肌瘦,患近视的比率极大。在美国,高考的压力没那么大,和中国的同龄人比,高中生是幸福多了。

    美国高校录取新生的方式不是根据一次考试确定,他们采用的是“高考”+平时成绩+排名。另外,还要考虑你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及个人特长。美国的“高考”是一种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就好像中国现在施行的“托福”考试一样,名叫SAT考试,每年举办7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由于SAT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SAT(美国的高中是四年),一直考到自己不愿考为止。美国孩子大多考2--3次,考个1200分就心满意足了,但华裔的孩子往往得不到1500分不甘心,所以,参加SAT的考试次数就多一些。但是美国的大学并不全看SAT的成绩,有些学校会更看重平时的成绩,如我们参观的UC伯克利大学。据资料载,美国第一名的哈佛大学拒绝了许多“高考状元”,当然也有对“高考状元”来者不拒的,甚至把SAT的考试成绩与奖学金的等级联系起来。具体的录取方案是由大学自己制定的,选择新生的角度就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做“义工”或叫“学雷锋做好事”,也就是我们的社会综合实践是大学录取的必备条件,一般要求是高中四年累计达60小时以上。

对于参考平时成绩这一点,我们没有了解很透,我在想,平时成绩如何参考呢?各校考题不一样,管理水平不一样,怎么比较?我们没弄明白。另外,还有个学校考试的信度问题,如在我们国家做,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麻烦,比如:我们的高考也要求学生必有社会实践登记表,必有体育达标卡。操作一段时间后,大都是假的,走个形式而已,不正之风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根据国情来考虑吸纳别人的长处是很必要的。

     美国高中生的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平常考试、作业分数,还包括选什么课。选修什么课程也会折射你的思想状况,大学招生办会非常注意你选修什么课程,并会去分析你选修这些课程的动机和心理。比如,你的成绩单和SAT的考试显示你的理科类成绩很好,而你又选的尽是理科课程,大学招生办会认为你的兴趣狭窄,不能挑战自己,这也会影响对你的录取。

    美国高中一般把课程分成快慢班和荣誉班。成绩好的孩子在自己申请、老师推荐后可以上荣誉班。上荣誉班在计算一个学生的排名或者计算总分时会加分。到了高三、很多学校会为学生开AP课。越是好的学校,开的AP课越多。所谓的AP(Advanced Placement)课就是把大学的课程拿到高中来开。只有完成了规定课程的学生才能选AP课。通过了全国AP课统考,很多大学会把这些AP课换算成大学的学分。选修AP课,在计算排名或者计算总分时,也会得到额外的加分。

细想来,美国的这种录取方式比较灵活,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但也存在缺点:各校自主,因素繁多,也容易出现漏洞,出现冤假错案。

     3、社会学院起到了调剂缓冲作用

     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是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或叫社区学院)。社区大学是两年制的,一般由州政府投资,学费比较便宜,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也不高,高中毕业就可去。而州立大学则有成绩要求,一般都在前33%。社区学院学习的内容多为职业技能,毕业后可直接就业,成绩好的也可升入四年制大学。因此,这种社区学院为贫困学生开辟了通路,也缓解了高中升学的压力。它在这种供需关系中起到了调剂作用。我国近年也有一种类似的职业技术学院,但与美国的社区学院比,我们的职业技术学收费比较高,学完出路还是渺茫,没有充分地起到调剂缓冲作用。

    4、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深感受我们的学生几乎是在藩篱中苦苦挣扎,他们太苦了。而美国的高中生下午2:45分就放学了,没有特长活动小组的孩子开车回家了,有特长活动的孩子开始业余训练。我们的高中,不补课都是不可能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的录取方法有问题。孩子们要有出路,在中国最直接的途径是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大学的录取是要通过答卷考试。对学生来说,一考定终生,便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造就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代。所以,基础教育的改革根本问题要改革考试制度,然后才是课程结构。

     另外,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能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出去。应该看到,我们的基础教育有明显的优势,扎实的基本功和技能是应该肯定的,而且美国也在学我们的长处。他们现在也开始在中小学实行考试制度,确立每个学年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

      三、几点感想

    1、美国人的长处

美国人善抓大事抓根本:我们在美国的各大城市想买些轻工产品作为纪念品回国送给亲朋好友,可是很难买到理想的美国产品,一不小心就买到标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东西。我们总不能不远万里到美国再买回中国造的东西送朋友吧?但美国的轻工市场有80%左右的产品是中国制的。难道美国造不了这些东西吗?运动鞋、手表、牙刷、圆珠笔、毛巾、内衣裤、小首饰等等,并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奇怪的是美国的名牌运动服乔丹、瑞步、阿迪达斯等也都是中国制造。细究其中的道理我们才知道:美国的劳动力价格高,许多法律规定每小时不得少于10美元,而我们中国是一天才20元左右,相差悬殊。劳动力昂贵会造成成本价格高。另外,我想也是更重要的一条,这类产品的加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也大。所以,美国人宁可到境外去生产这些东西,或者不生产干脆进口。况且这类工厂在中国还会受到热烈欢迎,并给予减免税金的优惠,何乐而不为。但是,他们并不会放弃国民经济的主动脉。他们把军事、航天航空、电子通讯和医药四个领域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在这四个领域,他们保持绝对的领先和优势。据说,美国的一个大制药公司的产值就能赶上全中国的制药厂创造的价值,可见,美国人还是善抓根本的。我们希望它垂死挣扎几下而后自行消亡是一种无知的梦想,如果马克思、列宁活到今日的话,也会作新的思考和分析。

     我们不由想起二战结束时,苏联人派几十列火车到德国运回了大量的物资,而美国人派飞机到德国秘密运回几十名科学家。这两种思维的境界和效果是迥异的。我们还不由得想到,当年美国人“傻乎乎”地从俄国人手中花两千两白银买了阿拉斯加这块荒地,结果现在美国的天然气储量占到全世界的六分之一。

美国人崇尚实用主义:到了纽约和华盛顿,我们的感觉是出乎意料。这两座城市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雄伟豪华。华盛顿的高楼很少,白宫也就三层楼,外白色,有132间房,是总统生活工作的地方,但总统下台就搬出,什么东西都不能动(里根的女儿临迁时拿走一件瓷器被罚4000美元)。

    再看纽约,曼哈顿是最繁华的地方,但其楼宇颜色灰暗、选型也极普通,整体外观的感觉不如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流的大城市。但纽约却依然是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纽约华尔街的股市会影响全世界的经济气候。而华尔街的街道并不宽敞,市面也不豪华,看上去不如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我们看到,这些楼房没有装饰,有的红砖墙露在外面,纽约也有百十年没有装修了,外表不假装饰是明显的特点,就连美国人的衣着也是这个特点,穿一般休闲服的人比较多,很少见到衣冠楚楚的人,在美国如果凭借衣着和开的轿车品牌来推断人的身份,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失误。

     在美国期间,我们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进入斯坦福大学时,我们觉得像是进入了森林公园,如果不是翻译告诉我们已进入了校园,我们根本看不出进入了大学,因为我们想象要经过一个非常雄伟别致的大门,美国的大学几乎没有大门,更没有围墙。斯坦福的所谓大门就像是两个立柱而已,它只是一种标志,连个校牌都没有,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的大门也是灰暗普通的,中国人决不敢想那是哈佛大学。美国人不是没有钱,全世界首富,GDP世界第一,(见表一)但它决没有那么张扬气派。

表一:  2004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前10位的国家

 

国家和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

(亿$)

 

排名

 

GDP占世界比重(%)

 

人均GDP

 

美 国

 

117334.75

 

1

 

28.85

 

39934.3

 

日 本

 

46684.18

 

2

 

11.48

 

36574.6

 

德 国

 

27066.73

 

3

 

6.65

 

32694.7

 

英 国

 

21255.09

 

4

 

5.23

 

35459.9

 

法 国

 

20180.80

 

5

 

4.96

 

32662.5

 

意大利

 

16806.91

 

6

 

4.13

 

29218.8

 

中 国

 

16493.87

 

7

 

4.06

 

1268.7

 

加拿大

 

9958.33

 

8

 

2.45

 

31209.3

 

西班牙

 

9929.92

 

9

 

2.44

 

24144.3

 

韩 国

 

6814.69

 

10

 

1.68

 

14098.1

(中国统计局:形势、任务与发展报告)

他们讲的是实用实效。惠普公司是全世界有名的大公司,资产以百亿计,但它的总部却只有两三层楼的普通楼房,掩在绿树的环抱之中。中国人也很难把它和“巨富”一词联系起来。

    对比之下,想想我们的政府办公大楼,想想我们普通科局的办公楼,再想想一般官员的小轿车,我们完全可以用“豪华奢侈”一词来形容,用百姓的话就是穷摆谱。再看看我们的一些大学,追求外表的气派和华丽,一个大门的资金就能建几所农村中学,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斗富、摆阔、追求表面的奢华,是中国封建社会千百年来传下来的恶习,在当今追求效率的社会潮流下,难免成为一种文明发展的桎梏。

     2、美国的三大隐患

第一大隐患:肥胖。美国人的肥胖是普遍的,这来源于他们的饮食结构,肯德基和麦当劳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其中的蔬菜比例极小,美国中小城市肥胖者的比例较大,而华盛顿和纽约较少。总的看来,这种普遍的肥胖,会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沉重负担,因为它影响了人口基本素质。

     第二大隐患:移民。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它许多优点源于此,如相对的民主和自由,没有历史沉疴,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美国有150左右个民族,黑人达1000多万,墨西哥人达1000多万,西班牙人和中国人各达300余万,而且这数字是不断上升的。美国虽然敞开胸怀招揽了各国英才,但素质低的人也没少涌入。现在墨西哥和黑人移民较多,大多是偷渡,而且还在不断地偷渡。这两部分人不同于华人和犹太人,华人和犹太人是人才资源,是美国的财富。在美国的华人没有领政府救助金的,都能自食其力,而且还比较富足。美国的黑人与印第安人整体素质差,因为受教育少,特别是黑人,比较懒散,社会治安问题大多出自黑人,而墨西哥人比较本份,但特别能生孩子。他们以此为生,给美国的教育带来压力。

大量低素质的移民拥入,给美国社会带来很大压力。以加州为例,由于移民的增多,流动人口增多,使教育都成了一个难题,加州整个人口素质明显较低。对这种情况,美国很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它是移民国家,对移入的外来人口不易发现。量变必将促成质变,这显然是美国稳定和发展潜在的危机。

     第三大隐患:安逸。美国国势强大,经济发达,国民富足。建国三百多年来没有受到过侵略(南北内战很短),国内没发生过战争。多少年来,他们一直在国土外打仗,通过战争发财。除了韩战在中国军队面前吃过亏外,一直所向披靡。9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从人们那从容坦然的微笑中就能品味出他们那安逸的内心世界。

     中国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这种安逸对他们来讲,是一种隐患。

我们可以把它和日本比。日本二战后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最快的。从经济上看:美国第一,日本第二,但日本的发展势头是非常快的。日本人有忧患意识,我认为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是世界首位的,这有客观原因:日本国是个岛国,37万平方公里在茫茫大海上显得比较渺小,可谓弹丸之地。试想它四周是茫茫大海,脚下是座座随时可喷发的火山,而岛上又没什么资源,能不感到危机吗?所以,日本的教课书上就明确地告诉他们的下一代: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要想生存就必须每个人都要努力工作,靠科技致富。这种生存状态下的群体,向外扩张是一种必然的心理,那是生存的需要。所以,日本发展的动机和潜力最大。美国有被日本赶上的可能。现在日本的丰田汽车打入汽车王国美国的市场,并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就很能说明问题。美国人也发现了日本的发展势头,也很敬佩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于是有人写了一本书专门表扬日本人,而日本人立刻就有回应,他们的回应是马上写文章告诫全体日本公民:千万别让美国人的表扬麻痹了自己,决不能忘乎所以,沾沾自喜而止步不前。这种警觉就是一种忧患意识的体现,而美国的“大度表扬”有一种漫不经心的味道,潜意识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骄傲自负,这种心态注定他们要走下坡路,“9·11”给他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所以我说从这个角度看,拉登在客观上帮助了美国。

     从现实的工作效率上看,美国也不占优势,他们讲时间效率观念,每天也在忙碌,但客观效果却不好,工作效率较低。从这方面看,中国办事的程序多,是消耗时间的一个因素,但从具体过程看,中国人的工作效率不比美国人差。把中、美、日、俄四国做一个比较的话,我感觉在工作效率上应是这样一个顺序:

表二:

 

国别

 

日本

 

中国

 

美国

 

俄国

 

效率排序

 

1

 

2

 

3

 

4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由会想到一个问题,中国能否赶上美国,如何赶上美国?

    3、中国能否赶上美国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与美国比较,我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既是优势也是负担。

说优势,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的优秀传统已根深蒂固,成为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说负担,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陈旧腐朽的东西羁绊着这个民族的进步,束缚了人们的改革创新。新地新人树一种观念容易,而故土老人改一种思想太难。所以,中国工人要应凤凰涅磐的精神,中国人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发奋努力、乐于改革、勇于进取、才能长足发展,才能跨跃式发展。

我觉得中国的发展能赶上美国的关键因素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这个种族整体智慧的必然性使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事实证明了中国有这个能力。中国的发展,也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他们把这一速度与效果称之为“神奇”。但我们的差距太大,20年的神奇速度远远不够,为了保证这种速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最最重要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有长远的规划,保持生态的平衡,不能杀鸡取卵,焚林而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尊重客观规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使上层建筑促进推动保障经济基础的发展和进步。

    我觉得我们更为艰巨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这就要真心实意地发展教育。发展教育是弱国强大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的发展能够赶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根本之举。

     由此我认为中国对日本的政策应是有限制并有警惕性的交往与文化交流。而对美国,则应加强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日本人的骨子里对中国很难有真诚的友谊与合作。因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远远超过美国。日本是一个单纯种族并有生存危机的国家,扩张是他们永存的动机,狭隘、固执、骨子里傲慢,顽强是这种民族无法摆脱的特性。应该说苏联解体后,新的俄罗斯一直在休克中,没有醒来,中国的背部有一个比较安全的邻居。这正是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追赶发达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好时机。

    4、什么知识最重要

    前面我们谈过一种现象,美国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数学能力不如中国的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美国的高中生下午2:45放学了,国际奥林匹克中学生学科知识竞赛获金奖的多是中国学生,都证明中国学生的知识是不错的,对比之下应是满腹经纶。可为什么后来就不行了,为什么获诺贝尔奖的名单中就没有了中国大陆培养出的学者的名字?有名言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我们不由地要想:什么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什么知识才是力量?

     我们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增长是一种加速度。以有限的生命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掌握某一个领域的全部知识。我们现在的高中生几乎是皓首穷经,所掌握的知识一旦考完大学,无论是考上考不上的都没有多少能用得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基础教育12年有多少时光是白白浪费了呢?如果学生毕业几年以后,回忆不出他们学习过的课程里的内容,如果他们又不再应用这些知识来处理他们的生活问题,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出这个疑问:为什么要耗费精力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什么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到社会不一定行,而那些在学校里的“淘气包子”反而在社会上吃得开。这里固然有“能力”因素,一般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而往往忽视了另一个因素:所学的知识没有价值,在学这种知识过程中的优生根本不具备真才实学,因此在社会上吃不开。

    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决策者真应该研究一下什么知识最重要,这对于我们的高中课改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