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简史第二十二话: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6:12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17年7月,孙中山到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被推为大元帅。图为就任大元帅时的孙中山(资料照片)。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翠亨村人。孙中山生活在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的时代。从青年时代起他即有志于改造中国。他抨击时政,探求改革社会的途径。他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创建中国同盟会,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的学说,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晚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时代伟人,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在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经历风险和挫折,愈挫愈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新华社发
   1924年9月,孙中山决定北伐,推翻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图为孙中山在广东韶关北伐誓师时留影(资料照片)。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为1912年1月,孙中山和总统府官员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并于1914年7月在日本组成中华革命党,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图为中华革命党成立时合影。前排中为孙中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图为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的第一次会议会址(资料照片)。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翠亨村人。新华社发
   1921年,广州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图为会议合影,前排中为孙中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图为孙中山先生墨迹“天下为公”(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图为孙中山在会上致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先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图为同盟会成立时合影,第二排左七为孙中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成为亲密战友,图为婚后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在日本东京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期间,经常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一起议论时政,抨击满清政府,倡导革命,人称“四大寇”。图为1888年10月“四大寇”与友人关心焉合影。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关心焉、尤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1925年3月12日不幸在北京逝世。图为孙中山先生的灵堂(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台北逸仙公园及园内孙中山先生曾下榻的“梅屋敷旅馆”(拼版照片,10月8日摄)。车水马龙的台北火车站附近,有一座草木葱茏、占地3025平方米的庭院。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城区能保留这一片“世外桃源”,只因这座“逸仙公园”曾是孙中山二度来台时下榻的地方,也是台湾唯一保留中山先生在台足迹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这是台北逸仙公园内的“梅屋敷旅馆”,孙中山先生曾下榻于此(10月8日摄)。车水马龙的台北火车站附近,有一座草木葱茏、占地3025平方米的庭院。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城区能保留这一片“世外桃源”,只因这座“逸仙公园”曾是孙中山二度来台时下榻的地方,也是台湾唯一保留中山先生在台足迹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这是台北逸仙公园内的“梅屋敷旅馆”,孙中山先生曾下榻于此(10月8日摄)。车水马龙的台北火车站附近,有一座草木葱茏、占地3025平方米的庭院。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城区能保留这一片“世外桃源”,只因这座“逸仙公园”曾是孙中山二度来台时下榻的地方,也是台湾唯一保留中山先生在台足迹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这是台北逸仙公园内的“梅屋敷旅馆”,孙中山先生曾下榻于此(10月8日摄)。车水马龙的台北火车站附近,有一座草木葱茏、占地3025平方米的庭院。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城区能保留这一片“世外桃源”,只因这座“逸仙公园”曾是孙中山二度来台时下榻的地方,也是台湾唯一保留中山先生在台足迹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这是台北逸仙公园内的“梅屋敷旅馆”,孙中山先生曾下榻于此(10月8日摄)。车水马龙的台北火车站附近,有一座草木葱茏、占地3025平方米的庭院。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城区能保留这一片“世外桃源”,只因这座“逸仙公园”曾是孙中山二度来台时下榻的地方,也是台湾唯一保留中山先生在台足迹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这是台北逸仙公园内的“梅屋敷旅馆”,孙中山先生曾下榻于此(10月8日摄)。车水马龙的台北火车站附近,有一座草木葱茏、占地3025平方米的庭院。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城区能保留这一片“世外桃源”,只因这座“逸仙公园”曾是孙中山二度来台时下榻的地方,也是台湾唯一保留中山先生在台足迹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孙中山赠马湘立轴“共和”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20件(套)辛亥革命名家的珍贵墨迹,包括书法和书札两部分。从书法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展览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它对应了辛亥百年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另一方面由此揭示了书法在20世纪初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内转型的学术意义。
以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的晚清书法,其发展方向面临着社会转型中的历史抉择。在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书法在新学的影响下逐渐并入到艺术的源流之中,从实用性的书写到艺术性的表现,具有中国符号和特殊意义的书法开始进入到一个专业的领域,并在专业的考量中显现出时代发展中的新文化的现实诉求。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时代发展,在20世纪初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保持着传统书写的方式,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精英仍然以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情,而墨迹则在连接传统的方式中显现出书写的文化意义和时代内涵。和书法历史中的某一段篇章一样,革命志士的议事书写与王羲之时代兰亭雅集的书写,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代辛亥革命名家的墨迹集中到一起表现出一种时代的风貌时,它们所蕴含的除了文字内容之外的思想或事件表达之外,那种与思想或情感的联系与书法的意义交织在一起,一个特殊时代的书法集群以及书法意义就表现出了它的特殊性。
在“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中,国博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的民国时期尤其是辛亥革命名家书法的收藏,显现出了累积之功。以孙中山先生的墨迹为例,他为公众所熟悉的书法风格,以及所书写的“天下为公”、“博爱”等具有励志意义的墨迹,不仅是革命领袖的文化素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自晚清以来书法的传承与知识界普遍性的关系,而这种精英文化的持续性发展通过书法得到了历史性的印证。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样不以书法为业的革命领袖,作为普通文人,他们的书法有时也会表现出一种时代的审美取向,比如晚清名家喜爱搜集周、秦、两汉古篆籀,下至南北朝、隋、唐碑版,所带来的古拙沉雄的风格,特别是何绍基、赵之谦对清代末期书法的影响,均在孙中山先生非标准体的书法中有所体现。黄兴赠长均的对联“愿与有肝胆人说话 常于无字句处读书”,蔡元培赠印若的对联“得句旋题新竹上 寄书多向远山中”,以及章太炎为建立督察院事给蔡元培的信,柳亚子的《磨剑室诗集》手稿,方声洞致妻绝笔书,马叙伦的《读书札记》,蔡锷致其妻潘惠英家书等等,或高古浑穆,或苍老平淡,方劲雄健,清秀雅逸,笔力凝重,自由洒脱,以其书写的个人风格而显现出各自的性情以及文化上的差异。
这一展览所呈现的历史和艺术两方面的价值,具有一般的展览难以表达全面的重要信息。这些散发着墨香,表现革命历史和志士情怀的书法或书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意义。从书法艺术层面去欣赏辛亥革命名家的书写风格及其审美趣味,进而深入到晚清民国的书法发展的历史之中,将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书法发展的历史巡礼,是解读晚清至民国初年书法艺术的独特篇章。

黄兴赠方声洞七绝诗“飞扬遥想汉将军,下马还书露布文。风卷黄沙歌出塞,燕然山畔纪功勋”

蔡元培赠印若对联“得句旋题新竹上 寄书多向远山中”

朱执信赠何侠对联“君子所期无愧 圣人随遇而安”

田新政对联“关塞岂无秦日月 将军独数汉嫖姚”

这是台北逸仙公园内的“梅屋敷旅馆”,孙中山先生曾下榻于此(10月8日摄)。车水马龙的台北火车站附近,有一座草木葱茏、占地3025平方米的庭院。寸土寸金的台北中心城区能保留这一片“世外桃源”,只因这座“逸仙公园”曾是孙中山二度来台时下榻的地方,也是台湾唯一保留中山先生在台足迹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