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艾萨拉之爪:《生命时空》赵知易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8:59:23

知易命理心法

乾坤既定,阴阳纲纪。穷通寿考,时空相系。
天地合德,五气偏全。寒暖燥湿,四时交替。
探赜索隐,钩深至远。天道酬勤,易道无极。
气象规模,勿拘格局。吉凶悔吝,顺逆之机。
由体而用,宏达精微。阴阳为本,相互损益。
器物相变,象生理随。理承气行,宜扬宜抑。
四象为母,干支为子。龙生六子,秉性各异。
时空流转,移神换将。旺衰重判,另寻喜忌。
主客相见,临界相变。天地余缺,天地为药。
药神属性,随主而行。支神进退,干头配气。
阖关往来,运重本性。界内要本,界外要异。
年日相同,运勿再行。月日旺神,反而多益。
日时相随,酌情而定。年若同气,遇运则凶。
阳旺顺阳,阴旺顺阴。先观岁运,后观日主。
喜忌分论,日元为重。运适日忌,自然应凶。
欲晓造化,须知来处。学者静心,慧根即生。
阴阳动变,变化无穷。若能深悟,自能知命。


甲申年戊辰月丙子日
知易于知易庐

                       《生命时空》的魅力
杨   序
当今, 命理书籍汗牛充栋, 命理学说百家争鸣, 命理研究方兴未艾, 给广大易学爱好者提供了多重选择、多个平台和多种机遇。从癸未年4月开始, 我闲暇之余,浏览了大量命理网站, 拜读了许多命学论著, 聆听了一些理命大师对我本人八字的解读, 深感受益良多, 迷惘颇多。 在对自己中意的数部命理书籍进行反复比较之后, 我最终选择了赵知易老师的生命时空学, 作为自己学习命理的入门教材。我只所以作出这一选择,原因在于赵老师的命学著作-----《生命时空》又名《八字真鉴》。魅力无穷,其中蕴藏了很多可信、可学和可贵的东西。
    一、作品之中见人品
古人讲, 文如其人。读完《生命时空》, 我们不难看出赵老师厚道、求实、进取的可贵品质。一是与人为善。他认为从事命理预测必须以善为本, 多为求测者着想, 多规劝、多提醒、多化解, 绝不能教人违法、论人淫贱、诱人离婚和授人奸滑, 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二是求真务实。他强调命理研究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客观印证, 务求真谛, 绝不能随意捏造、故弄玄虚和牵强附会。该书对命理古籍中的一些论点作了客观地分析和指正, 对自己的观点也引入了大量实际例题作为佐证, 体现了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三是与时俱进。他提出命理研究必须依托现实社会,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所取舍、有所创新、有所扬弃, 绝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唯我独尊。书中放弃了子女个数、神煞等过时问题的研究, 完善了婚姻、伤残、疾病等传统问题的研究, 新增了股市、证券等新生事物的研究, 体现了开拓进取、顺应时势的预测理念。
二、自然之中见必然
赵老师说,“学易一定要遵循自然理法”。该书中许多精辟的命理论点, 都是遵循自然规律得出的必然结论, 处处体现着追求简单、辩证和个性的特征。首先是追求简单。他反复说, 学习易理应遵循“大道至简”的法则, 指出“能让易学爱好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准的才是好东西”。该书按照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进行作用分析, 简化以往许多繁杂的作用关系,就是他从简的一例。其次是追求辩证。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鉴于此,他反复强调要深刻理解不易、变易、简易的含义, 辩证研究人的八字。在时空、旺衰、喜忌、平衡、断语条件等诸多问题上, 他都是先讲一般规律, 再讲特殊情况; 先分析表面现象, 再剖析深层命理, 直逼自然之理。再次是追求个性。他从事易学研究有年, “不唯书,不唯名,只唯实”, 不盲目崇拜名家、大师, 总是遵循“太极思维”规律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深钻细研, 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论点, 自然流露着超脱和执着,更彰显了不盲从、重创新的个性。
三、独立之中见独到
该书字里行间展示了与传统命理、其他流派的不同之处, 体现了赵老师对命理的独到见解和独特作风。第一,体现在思辨方法上。他认为“命理预测永远不会成为公式”,只能按“太极思维和辩证思维”来推演。他的命理体系是以人的八字干支组合为基点, 以阴阳平衡为前提,推演阴阳二气随岁运时空变化而出现的状态,进而以其平衡或失衡状态来判定凶吉的。第二,体现在预测方法上。他擅长四柱、六爻、风水等多种预测方法, 特别是他通过兼收并蓄创悟的大、小时空四柱之法,把四柱法引入风水和六爻预测之中,使易学园地又添新的奇葩; 他在四柱预测中,严格按照阴阳变化规律, 确定八字格局、找出主要矛盾、分析原局信息、结合岁运定出应期,是一种较好掌握的预测方法。第三,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拜师收徒等江湖做法, 坚称不能有负“老师”称号; 主张教学相长, 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追求师生互动研讨、共同提高;对学员一视同仁, 开设快速学习班、专业学习班,供学员自选,不分三六九等,不搞重复收费,提高了教学水平,提升了人气和声望。
四、精论之中见精妙
该书语言质朴晓畅, 说理细腻入微, 论点精辟独到,体现了赵老师命理思想表达的特色。其一, 以比喻求生动。他用冬天的温室这一现实中的事物,来解释抽象的时空关系; 用60个“不同素质灵魂的人”, 来说明六十花甲子的抽象概念,很好地启发了读者的思路,也显得生动有趣。其二, 以反复求强化。为了提醒读者注意,无论是在理论阐释里, 还是在举例说明中, 他都对四柱组合、干支搭配、阴阳属性、大运顺逆等重要问题,反复进行了强调和点明,以此帮助读者加深记忆。其三, 以比较求深刻。书中对许多命理概念进行了对比论述,比如五行转化与干支转化的不同,命局用神与实际用神的差异,干用神与支用神的差别,五行旺衰与十干生旺死绝的区别等问题,都解释得非常精细,让读者深刻体验了易理的精彩之处。其四, 以概括求精辟。该书对许多重要命理问题进行了高度概括, 比如“富贵天干定,旺衰坤元评”;“吉凶作用辨,学理贵活用”;“组合决定行运,行运决定变化”等,都很好地浓缩了命理精华,展示了知易命理体系的层次和魅力。
五、前瞻之中见前景
该书着眼命理学的未来发展, 对易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见解, 寄托了赵老师的易学理想。一方面,倡导紧扣阴阳平衡,拓展预测实践。针对当今命学界存在的不循易理、新招迭出的现象,他提出既要返朴归真,又要推陈出新,要在深研《子平真诠》、《滴天髓》、《穷通宝鉴》等命理古籍的基础上,牢牢把握阴阳平衡之理,“大胆假设,精心求证”,努力把易学推向更高水平,推出了预测实践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呼吁摒弃门户之争,促进易学繁荣。针对命学界门派林立、各执一端的现象, 他主张“抛弃门派之见,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重看预测应验效果,形成易理统一、易法多样的繁荣前景。又一方面,期许紧跟时代步伐,搞好预测服务。针对功利现象严重、易学人才匮乏的现象,他吁请易学各界“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修养,走出江湖术士的阴霾,真正成为新时代的“策划师”;立志顺应时代要求, 提高和拓展预测技术,“全方面、多方位的服务于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勾画了一幅易学融入社会、紧跟时代、服务大众的美好前景。
以上是我学习知易命理的一些肤浅体会, 完全是《生命时空》的恩赐。尽管赵老师为我所敬爱, 其理论为我所喜爱, 但我还是要冒昧地说,《生命时空》一书, 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 书中有的命理领域还涉猎欠深,有的章节设置还不尽合理,有的语言表述还颇显拖沓。当然,微瑕不掩卞玉, 小疵无损大作。 我为拥有这本宝鉴而荣幸,我更坚信这本宝鉴一定会对广结易缘、弘扬易理、光大易学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后  学: 杨名道
                                         甲申年仲春于北京


知命 立命
                            唐 子 序                    
大易之道,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天人合一之道,更是乐天知命的安身之道。自古以来,人们对易道的诠解和运用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层出不穷。我们从知命安身的角度来看,大约有三个层面的学易之别:一是以吉凶祸福之道而名世,此为趋避安身之易,圣人昭以积善降祥、积不善降殃而劝之;二是以进退存亡之道而自处,此为利用安身之易,圣人垂以礼义威仪、出入以度而节之;三是以精义入神之道而时中,此为精义安身之易,圣人示以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而明之。实则易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智仁歧见,会元无二。学易知命之士当有囊括宇宙、包罗万有之量,成其闲邪存诚、充实光辉之美,此虽同样能前知决疑,但与一般占者之境界趣味已是大异,迥然逸出群品矣。
一刚一柔,一进一退,一屈一伸,阴阳之动几,万事之错综,其幽深隐微之处,人们未必能洞悉无遗。圣人作易,是以数术之谋来助人为之谋的不足,故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后之学易者,但取趋避、利用之途,象数、义理,纷争云起。达者直探易道精义入神、洁净精微的本源,人谋鬼谋不出此之外,故能成其大存其久。易本是揭示天地自然变化规律的,不明此一点,就难以障显正理,教人知命以安命,安命以造命,并为人决疑去惑,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和生命上的迷惘;也难免滞理执象泥数,失其变动不居、生生不息、流通活泼之机,陷入“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神有所不通,数有所不逮”的狭隘境地。
知易先生云:真正掌握命运的人,是认识并运用了天地五行的变化规律,也就是遵循了自然之道的人。诚然,无思无为,人定胜天。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者惟易,而易实具于人心,人心即天心。大理无理而涵蕴众理,大象无象而包罗万象,大数无数而遍物皆数;“神无方而易无体”,只在一心之动静,一道之融通耳。闻道者洒然脱然,深明数由心生,象由心造,不为命数所拘,不为外物所累,自能顺于天而造乎命,日日新又日新了。
人们由于无知和轻视命运,常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我们不知命运时,命运拖着我们走;当我们知道了命运时,我们就支配了命运。西哲云:真理使你自由。看来,知与不知,始终是我们生存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所谓支配命运(立命而造命),其要就在于改变人的心念。欲改变心念,第一步先要做到由不知到知,由无明到明!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因果以明白为无过!一念是光明,一念是黑暗,其因缘变化往往系于一念之间。改变一个念头,就是改变一个命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新的太极、新的时空开始运转了,一个新的生命密码、新的八字基因序列在形成、生长乃至成熟??????一念之动,种种生化、种种言行、种种条件、种种因缘或者说种种宇宙场态、种种五行的错综组合都会随之而变,事情的过程和结局自然也就不一样了。一切皆有数,是死数定数,还是活数变数,端的在当初心念那一动转。此一念就是在给自己立命,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因此,把握住当下这一念,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创立并造就自己的命运了。然而,我们不能凭空去创造,为了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而易便是一把打开自然和命运奥秘的钥匙。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迁善改过,行藏合理,随时归零而守正;对一切吉凶结果都能处之泰然,任其缘生缘灭,逆境时超越,顺境时惕厉,旷达乐观,哪里还会怨天尤人、非分妄为呢?
作者列“先贤说命”章节为《生命时空》的开篇,其用心之深不言自明矣。
知易先生心存高远,仰慕古人“学际天人,用易以知易”的真风,沉潜往复于易之道,从容含玩于易之术,奉佩往圣之格言,承续先贤之绝学;将天地物理的变化法则和社会人文的价值观念融会于命理预测之中,使八字命理学奠定在阴阳辩证的哲理和经验实证的科学基础之上,拓宽了命理学的疆界,提升了预测学的境界;本着先贤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力求借命理之学使人们悟入易道,并以易之精神滋润其身、怡悦其心、练养其性、安立其命。又试图把禅的方法运用于大易的探究之中,一心使人们用易以知易,知易以知命,实实在在把握生命运行的轨迹,顺天而行,知命而为,自立立人,成己成物。由此而直与中国文化的大圣之学----内圣外王之道相通矣。诚如是,真可谓知易矣。
邵雍《先天吟》云:“眼前伎俩人皆晓,心上功夫世莫知。”倘若不能穷理尽性以知命,洗心澈源以革命,修身养性以立命,只在枝节末梢上做文章,汲汲于身外吉凶祸福的变幻,到头来仍是迷失本性,茫茫无主,无处安身;单言吉凶以惑人,又怎会不偏入歧途,自落魔障,使人也贼乎?这样的话,又如何谈得上支配命运、改变命运呢?其实,在平常的预测中,就存在一个心性调整问题:不诚不格,妄断不灵。不改变一念之妄,其判断之结论就会谬之千里。可见,预测时的心念之动,也就是人生立命的一种操练和造命的一种预演。故陈梦雷云:“学易者苟不悟此,则诠理虽精,探数虽微,观象虽审,决占虽神,总于身心无当。”不悟易之至道,不在心地上用功夫,不深培其本根,善护其心苗,却一味只想其花美果甜,岂异痴人之梦耶?
青山原不动,白云自缭绕。古代禅者有言:“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里说的是我们平常用心乃至断卦预测,须达到如此之明之彻之惕之厉方为最妥当最精彩最洒脱。果能悟此,并照直行去,自然清明在躬,过化存神,未卜已知,易道简易至极、平常至极了!
知易先生常说:只有跳出八字(八卦),才能学好八字(八卦)。信然!
其书别具风采,自成体系;其旨以天地自然之易而言理象数占,谈理象数占而复归于天地自然之易,根苗花果联成一体,理象数占贯通一气,至始至终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作者存心之厚,立论之正,不但专门学者可以深造,而且不懂易者也可由此训练思维、探索命运之谜,渐趋命理科学之通途,亦可为修行者入道之方便,修身之一助,当有益于世道人心焉!

                                         甲申仲春行者唐子于保定 

 

读《生命时空》有感
代  序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赵知易老师的新著《生命时空》。合着书本后,立即闪入脑海里的三句话,就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句是:你若是毫无一点命理基础知识的初学者,不可不看此书,她会让你至少是少走弯路,很快会步进八字预测的命理殿堂内,自由散步。
第二句是:对于有一定基础,但在八字预测中常出现失误的命理爱好者,不可不看,此书会让你攀登上一个更高的山峰,能浏览更多更真实的命理画卷。
第三句是:你若是研究八字命理的学者,不可不看,此书对先人提出的五行生克的理解及天干地支五行的刨析,还前无古者,为你又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毫无疑问,《生命时空》在四柱预测学中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好就好在她阐述理论时,不遮遮盖盖,深入浅出,给人们说个明白;好就好在不仅告诉了人们八字预测的命理是怎样的,还说明为什么是这样的,为命理爱好者指出了思维、想象的方向,留下了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好就好在以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和实例的完整统一,让人们学了就懂,懂了就会,就能自己操作使用;好就好在她是一把跨进命理殿堂大门的钥匙,赵老师完整的交给了命理爱好者,使无论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在殿堂内各取所需,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生命时空》一书,可以说是一本四柱预测学的初级教材,同时还可以说是一部八字预测学的高级讲义。说她是初级教材,是因为此书是从最基础的命理知识讲起,即使没有一点命理基础知识的初学者,仅凭此书就能在八字预测学方面,登堂入室。说她是高级讲义,是因为此书即使在命理基础知识方面也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创意,何况在八字预测学中还有深层次方面的探索、创新。
《生命时空》,作为八字预测学中的一本命理全书,不可能不照顾到初学者,因此,书中关于如何排八字、一些天干、地支的简单知识也占用了一定的篇幅。但就其大部分内容来说,对有一定基础知识却不能熟练操作、还经常出现失误的命理爱好者,是新的启迪与引导。如: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其本质是什么,其生、克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众约俗成的理解和观念,在此书中给以了打破。此理论让我们明白了生忌神流年为什么会应吉、用神大运用神流年为什么出凶事的问题。再如:八字预测中的“量用神”和“气用神”的概念,第一次在此书中提了出来,并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还用实例来解析,为命理爱好者定准八字的格局,选准用神或忌神,指明了方向。还有“喜非永喜,忌非永忌”这一命理思维方式,既符合唯物辨证法,又符合八字预测中的实践现实,为我们拓宽了八字命理的思路,解决了实际预测中时应时不应的现象发生。运用唯物辨证法的矛盾论,以抓主要矛盾为主的方法来分析八字,还可不定格局,就能提取出命局和大运的主要信息,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学习八字预测的捷径,使初学者很快就能轻松上路。 还有诸如“富贵天干定,旺衰坤元评”的祥释,能很快评判出一个八字的格局、层次的高低;“吉凶作用辨,学理贵活用”的实例分析,能使命理爱好者切实掌握大运、流年的作用关系;“组合决定行运,行运决定变化”的环环引导、“内因病,外因病”理论和概念的提出和透视,使我们很容易展示出一个八字的成格或败局等等。
    此书以传统命理为依托,吸取了《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渊海子平》等书中的精华,又通过作者自己对数万个命局的分析与研究,对其合理的内容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也敢于否定前人书中不合理的糟粕,如合化、魁罡、金神等其中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用无数实例给以验证。同时对目前新命理中的虚虚、虚实、空亡等理论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之,此书是继承传统命理文化,剔除其不合理的内容;吸取新命理有用的东西,舍其无道理作用关系,形成了作者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这是《生命时空》一书最根本的特点。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传统命理和新命理有机结合的好书,是一本有价值、值得读、值得研究的好书。
    当然,《生命时空》一书作为赵知易老师的整个命理体系来说,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也只是个雏形,还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如部分章节还需要完善、语言叙述还太口语化等,不过我觉得这些微瑕是掩不住真瑜的。
此书出版前,有幸先读了《生命时空》一书,《生命时空》一书确实让我收益非浅。故此以以上之感想而代之,我相信看了此书有此同感的决不会是我一个人,我也更相信只要看了此书的每一个命理爱好者,都会为自己能有这样一本好书而庆幸!
                             

河南禹州  王国亮
二00四年仲春

 

韦 序

世界之博大,皆因五洲辽阔,四海幽深;宇宙之奇渺,观乎日月交替,斗转星移。人之于世,既处浩瀚宇宙之中,又在茫茫大地之内,其形之太渺,其力之太微。行之于世,人事之渺茫,前途之曲顺,可知焉,或不可知,虽圣人亦不敢断定也。
然春夏秋冬,物故者新;昼隐夜来,花开又谢。天行由甲至癸,地过从子到亥,世道之兴衰,人事之蹇曲,冥冥中似又全有定数者也。观乎尘世,或帝王、或将相,或达官、或贵人,焉何是平民百姓,三绥六旺、七灾八难,悲欢离合以至生老病死,孰能免乎?皆不能也!然趋吉避凶,免灾至祥,求通达以少蹇曲,离病夭而得延年,乃吾等尘之世人皆所祈望也。
而欲探寻未来,做到未赴而先知,其有道可寻乎?然也!中华之《周易》,上可探天地之玄奥,中可测家国之兴衰,下可断人事之蹇曲。《易》为华夏万经之首,乃东方智慧之结晶,数千年来,以其博大精深,意可通玄之无穷魅力,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中敢为穷通者为之苦心殚研,废寝忘食也!
然学易之道,实非坦途,相信吾辈同道,皆多有同感者也。余自七十年代开始学易,为易,可畏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机,但可叹的是多学少成,欲穷通而无道也。其间,余也曾多方往求于名家大师,或切磋于同道易友,易学之书虽不敢说读破了万卷,但市面上所能看到的,余自认多曾涉猎,其中也不乏一些祖传之秘和名家手记焉。然所遇之人,若非知之不言、刻意藏私,就是言而无知、引人歧途者;而所见之书,多为博而寡约,简奥难明者。二十余数载,余虽迭经殚研,对《易》终归未成了然于胸,得明就里。学易之难,令余常自感慨——难于上青天也!
然苦心人天不负,癸未年丙辰月,余终有幸得遇明师赵知易先生,并拜读了先生所著之《生命时空》一书。《生命时空》阐易之宏旨,窥阴阳之秘奥,奥邃详明,裨补后学,创知易生命时空学体系,自成一家。其书洞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数理精蕴,妙悟阴阳五行之内在关联,揭示数字信息的神奇,道破人事浮沉之天机。其以太极为原点的思维方式,晓畅明白、直截了当、法理兼备,雅俗共赏。  以其论命,论往指来,不爽禾黍,且评语简明透澈,以少胜多,非深于道、明于理、通于儒、洞明乎世事者,弗能也。先生在八字风水方面的独到运断,实乃令人耳目一新,预测判断之准确,更令人叹为观止。
《生命时空》一书之理论既系统、完整而又简明,其预测思维之方式,可谓前继古人,后裨来者。余一经拜读,莫能忘也,又得先生之悉心提指,余经年参易未得之要领,顿得掌握;昔之疑难,也皆迎刃而解矣。再辨析于中仄盈亏之象,五行生克之理之中,直觉灵光熠熠,论指精详,进而扶危济困,渐至百不失一焉。
因有此幸,故余感触颇深,学易者,若非得遇如知易先生之德才兼备、博学宏达、谆谆善诱且能倾囊相授者,学易之途定必崎岖坎坷也。观其书、听其言,知知易先生所作非但只为提指后学,其志更在集众之所能,把我中华之易学发扬光大也!其心似月,其志如鸿!
“高山仰止,景止行止”。吾辈有缘得读知易先生之新著《生命时空》新命理一书者,当是有缘,易技之大幅提高,必指日可待也!而若更能当面聆听先生指教、并肯勤下苦功研习者,异日定当能登易学之大雅之堂也。
广西河池   韦云川


前   言
     
作为贯穿古今时空网络的易学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所认识。八字预测是易学预测中的大乘之术,但由于千百年来的故弄玄虚,神秘保守,弃简就繁,不明易理,篡改易学名词,将预测术搞的极为繁杂,玄之又玄,使人难以学会掌握。把本来简单易学的东西搞的面目全非,使学习者望而怯之。实际易学有一条最简单的原则――大道至简,宇宙的道理本来是简单易懂。而作为总结反映宇宙苍生的易学文化,为什么反而脱离自然,而搞得让大家不易接近,象天空的星星令人望而生叹。我们学易者应从根本易理学起,从原点认识它,大家生活在天地之间,知道宇宙之道是“简易”的。简易是指世上的事物就如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让我们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明白,一切都应返朴归初,返朴归真,用极尽可能简单、明白的易学道理,去理解认识。
《易经》系辞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段话告诉世人,《易》为书的道理,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百姓用易而不知。时空在变,社会在变,过去的思想观点与现今社会的思想观点相比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永远不会停止,没有一定规律,阴阳交替无常,我们不能拿过去的东西作为不可更改的典要,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去调整适应。
 我曾大江南北、太行东西为学习易学付出很大的代价。但由于今人没有真正的认识它,还有许多易学大师根本不懂易理,而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使许多易学爱好者,浪费大量的金钱、时间,不但不得其要领,反而陷入误区,不能自拔。我在学习中始终坚持一位朋友告诉我的学习方法,“不唯书,不唯名,只唯实”。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不因为是名人而去盲目追寻。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给自己加油鼓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突破难关,进入了易学的殿堂,破解了这一时空网络密码与干支五行的作用关系。自辛巳年冬拙著《生命时空学讲义》、《生命环境学讲义》面世和数期研讨班的情况看,受到广大易学爱好者的高度赞赏,真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法则。但由于易友易学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快领悟高深层次,纷纷要求有一本基础简易读本,能引导大家快速进入状态,以抛砖引玉,对进入命理误区的易友有所帮助。是故有本书的问世。
学习易理,应遵循“大道至简”的法则。知易命理体系吸取传统命理精华,去其糟粕,将干支的阴阳属性与作用关系简单化,简化以往的天干五合,地支三合、三会、六合等复杂的合化条件,一切按照它们的阴阳属性进行作用分析。判定日干旺衰有一套特定的法则,简单明了。真正体现《易》的本来面目,让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简易”是《易》的原始之法,上乘之法。俗语说:“法无高下,得道为真。药无贵贱,制病为良”。方法再好,大家都学不会,不能称为好法。有些易友在学习中,只追求绝招,不学理论。就象哈尔滨刘洋和我一见面:“赵老师我来学习,你一定要把绝招教给我。”我回答:“刘洋,我的回答你可能很失望,因为我没有绝招。”“我不相信,怎么会没有绝招呢?”刘洋说。“我现在说你还不相信,等学习结束,你就会明白。”研讨班结束后,刘洋对我说:“老师,我这才明白你的绝招,绝招不是没有,而是靠深厚的易理基础知识,正确运用干支五行的作用关系,只有理通,法才能通,没有理通就没有法通。”山西省万荣县易友宁世兴,听易友介绍,来信交流。宁世兴老师原来学过山东某派新法,称赞甚好!在我给他《生命时空信息学》一书后,他反复阅读,拿出许多的命例进行比较和实际应用后,来信说“《时空信息学》我反复阅读后,最近进行实践,却与山东某派的不一样,某派的好多理论错了,其理论不能再发展,再向前推进就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根据我现在对《时空信息学》的理解掌握,时空八字是解开赵氏命理的钥匙,把事情断到年、月、日、时不是空话。赵老师对易理的研究创新,完成了中华易学进入科学殿堂的先决基础。中华易学将会在此基础上飞黄腾达。神奇先知,妙断未来,破灾执祥,为人类掌握自己的命运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我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理法并用,才突破了许多障碍,有了重大收获。排除古今诸法中,作用复杂,演绎困难,众多神杀,口诀断语,叫人光顾不暇,决断时无法下手,应吉凶的先后顺序无法理清的问题。实际一切预测术,只要分清体用喜忌,紧扣时空信息,抓住理气进退、五行转化平衡,注意阴阳消长,四时旺衰,五行生克制化即可,不必搞的那么复杂。学习预测全在一个“悟”字,将宇宙自然、人文之法融汇于命理。易没有公式,它只有规律,一种趋势。今天我本着“大道至简”的原则,将自己掌握悟道的命理写出来,目的是让大家走上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易学之路。首页的《知易命理心法》是我总结的全部精华,没有任何的保守余地,对于干支属性、干支作用、行运变化、吉凶分析等等都做了总结。如果大家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定可以做到知命,并能成为预测高手。由于成书仓促,错误难免,有缘读到此书的易友,多提宝贵意见,以督促我在易学的道路上多悟大道。
这次有原来的《八字真鉴》改名《生命时空》,是让大家从根本上走出原来的误区。真正明白时空与生命轨迹的必然性。前面增添了不分先贤对命运的阐述观点,其目的是让大家从根本上了解人生哲学的真实意义。并不是给大家一个宣传宿命,而是要广大的朋友真正做到顺天应人,掌握生命轨迹。知易生命时空学,欢迎广大朋友加入研究命运的行列中来,让我们共同联手,打造更好的生命图画!
本书在编写中得到数位易友的大力支持,其中特别是王国亮、杨伯胜、樊祥林等,在此书的后期整理与校对中给予极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知易于任丘知易庐 
            甲申年仲春                             

 

 

目    录                                                                                           
开卷语   认识生命 掌握生命轨迹
第一部分  圣贤说命
王充说命
荀子说命
李康说命
王夫子说命
孔子说命
第二部分  怎样认识命理
第一章   追本朔源认识命理
第二章  《易经·系传》与命理
第三部分  君子知命而为
  八字预测的思维是什么?
  怎样才能学好命理?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的来历
    第二节  阴阳、五行、干支
    第三节  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
第四节  干支与干支属性
第五节  宇宙物理学
第二章  干支与作用关系
    第一节  天干与天干性质
    第二节  天干的作用关系
    第三节  天干五合
第三章  地支与地支的作用关系
    第一节  地支与地支性质
    第二节  地支的作用关系
    附  录  天干地支类象
第四章  《滴天髓》纲领篇
第一节  天道
第二节  地道
第三节  人道
第四节  知命
第五章  理气与干支配合
    第一节  理气
    第二节  干支配合
第六章  命局四柱
    第一节  六十花甲
    第二节  八字的排法
    第三节  时辰的确定
    第四节  大运与流年的排法
    第五节  十  神 
    第六节  也谈神煞 
知易命理体系
    时空学预测的三大要点
第七章  用神忌神、干支喜忌搭配与格局
    第一节  用神 忌神
    第二节  病药之说
    第三节  干支喜忌搭配
第四节  用神变与不变
第五节  八字格局
第八章  旺 衰
    第一节  日干旺衰属性
一、旺衰的真义
二、五行旺衰与十干生旺死绝的应用
三、日元的旺衰属性与旺衰性质
四、原局中旺衰的相对性
    第二节  影响旺衰的因素
    一、组合与位置
    二、时间与空间
    三、内因与外因
    四、月令与日干
    第三节  四墓库的用法
    第四节  选择用神的方法
    第五节  命例旺衰喜忌分析
    第六节  命理的误区
第九章  滴天髓摘要 
第一节 中  和
    第二节  体  用
    第三节  精  神
第四节  清浊之分
第五节  真神与假神
第六节  刚柔顺逆之说
第十章  原局分析
    第一节  八字分析七论
    第二节  分析命局的步骤与原局信息
    第三节  原局藏干信息取用与分析
    第四节  能量守恒与信息变化
    第五节  断语与使用条件
第十一章  命局、大运、流年的关系
    第一节  命  局
    第二节  大  运
    一、行运的顺逆
    二、论支中喜忌逢运透清
    三、行运吉凶细论
四、先天用神与后天用神
五、十神取运
六、论大运的成格与变格
七、大运与用神的临界变化
    第三节  流  年
    一、大运、流年的作用规律
    二、论生克顺序先后分吉凶
    三、合绊、相冲在大运、流年中的用法
四、五行反生反克在大运、流年的应用
五、大运、流年用神的阶段
    第四节  断应期
第十二章  扶抑格取用与行运
   第一节  扶抑格取用
    一、日干弱  官杀旺
    二、日干弱  财星旺
    三、日干弱  食伤旺
    四、日干弱  印星旺
    五、日干旺  比劫旺
    六、扶抑格举例
第二节  两神成象格
第十三章  从格取用与行运
    第一节  从强格
    一、从印格
    二、从比格
    三、从强格
    四、从强格测算举例
    第二节  从弱格
    一、从财格
    二、从官格
    三、从儿格
    四、从弱格预测举例 
    第三节  假从格
    第四节  化格真象
第十四章  相同八字的不同断法
第十五章  六亲信息预测
    第一节  父  母
    第二节  兄  弟
    第三节  子  女
第十六章  婚  姻
    第一节  男女命婚姻
    第二节  婚  期
    第三节  离  婚
    第四节  配偶之灾
    第五节  外  遇
    第六节  配偶方向与择偶
第十七章  财运  官运  升学
    第一节  财  运
    第二节  官  运
    第三节  升  学
第十八章  诉讼  牢狱
    第一节  诉  讼
    第二节  牢  狱
第十九章  疾病  伤残
    第一节  疾  病
    第二节  伤  残
第二十章  寿元  夭亡
    第一节  寿  元
    第二节  横  死
    第三节  夭  亡
第二十一章  八字风水
第二十二章  时空杂占
    第一节  法无定法
    第二节  浅谈时空全息
实例欣赏
第四节  浅谈人与企业命运
第二十三章  六爻新断
第二十四章  易学文章赏析
    命理与太极思维  
    易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十五章  学员来信
    知易命理研习班――课堂纪实
    知易研讨班随想
    知易生命学研讨班学后感
    知易生命学事业前瞻
    知易命理学习班有感
    我的易学福份
    知易面授班学习有感
    再谈知易易学
    知易命理有感――易海奇葩

开卷语
                              认识生命 掌握生命轨迹
谈起生命的奥秘,世人多是感慨万端。因为生命的历程时时刻刻都在推进演化,可是又有谁能穿透云雾清晰地看到过它的真实面目?当我们即将到达生命的终点,回顾生命的演变轨迹,心里波澜起伏,充满了难以言传的酸甜苦辣,一时间百千种滋味翻腾不已。如果生命可以重新开始,我们又将会怎样度过这一生?
其实,如何认识生命,把握生命,掌握生命轨迹,本来就是历代贤圣乃至普通世人探求的目标。我们只有认识生命的真相,才能掌握生命的轨迹,做到知天识命,然后顺天应人,从而乐天知命、安居乐业,了无遗憾地完成生命的意义及其自我演化的历程。
    我们要想了解生命,掌握生命轨迹,就得有认识的工具。这个工具从那儿来呢?这时,我们打开历史,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是非常了不起。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上观天文,下俯地理,中观人事,对应天地变化,悟创了伟大的《易经》。“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先人利用易学原理,以四象对应五行、干支来表示天地的气场变化,模拟宇宙的气场轮回。天地为大宇宙,人身为小宇宙。人处在天地之间,禀受天地之气,自然会受到大宇宙气场的影响。古人以干支来表示天地时空的轮回变化,这里大家一定注意干支是记载天地变化的时空点,也是表现宇宙的能量体,而不是表面的“字”意。古人利用天人合一的思维,以人出生时的时空点来表示人生命的信息载体。宇宙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既然人是在这个时间出生的,那么就能对应此时的时空能量信息,宇宙的气场轨迹就能确切而完整地表示人的生命轨迹。
通过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就能认识生命的信息载体,认识生命的本源,使我们更好的体现人生价值。掌握宇宙的运转规律,对应生命的轨迹,做到君子知命,知道在什么时空点下,去做什么事。这就是《易经》系辞中提到的,“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里的《易》之序,就是指的天地运转的规律。《爻》之辞,就是时空变化产生的吉凶信息。君子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因为他遵循了天地运转的变化规律。君子在做某种事情之前,就先要看此时自己所处时空点上的“象”,如果作什么,就是变,而这个变是否适应自己,就是看自己是否适应此时的宇宙规律,如果能做到顺应天道的《易》之序,就会得到天的保佑,无往不利。这样,你就做到了认识命运掌握命运。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命运的认识,就参差不齐,褒贬不一。要而言之,基本有两种观点:一则肯定命运的存在,一则否认命运的存在。但是我们应该审慎地反问自己,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轨迹可寻,而生存于天地之间的人类,生命的发展演变反而没有轨迹可寻吗?否认命运的看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尽管他可以振振有辞并提出这样那样的排斥论调。然而,不了解命运却去盲目肯定命运,这样的论点也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并且很容易滑入宿命论的泥坑。
如果人们没有学过命理,研究过易学,又怎么会对命运有真正的发言权呢?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还是先来看看那些贤哲的命运观吧!

第一部分   先贤说命
 第一章  王充论命

王充(27-96),东汉哲学家,思想家。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出身卑微,仕途不得志。毕一生之力著成《论衡》,认为人之贫富贵贱及获取贫富贵贱之偶然机遇,均系命中注定。
《论衡》·命禄
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故命贵, 以贱地自达; 命贱, 从富位自危。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 
释义:人碰巧遇到贵人提携或者迎合君主的心意,得到赏识重用或者遭遇迫害,莫不都是由于“命”。世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也有贵贱贫富之命。不管是从王公到一般老百姓,自圣贤到愚蠢的人,只要是有头脑、有眼睛、有呼吸、有血液的生物,都有“命”在。命应贫贱,虽然暂时可以让他富贵,仍然不能免于灾祸。命该富贵,即使一时处于贫贱的地位,将来自然会得到富贵。命该贫贱,即使一时处于富贵的地位,也自然会沦为贫贱。所以富贵好像有神灵帮助,贫贱好像有鬼魂在祸害。这就是命运的无奈,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的富贵人反而夭亡,汉朝的韩信、晁错,都是富贵之人,反而遭至早亡。唐朝的薛仁贵虽然早年贫贱,但最终富贵。富贵早夭、贫穷后发, 莫不有命。
命贵之人,俱学独达,并仕独迁;命富之人,俱求独得,并为独成。贫贱反此,难达,难迁,难得,难成;获过受罪,疾病亡遗,失其富贵,贫贱矣。是故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逾。故夫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仕宦贵贱,治产贫富,命与时也。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之于天,故坦荡恬忽,虽其贫贱。 
释义:命当贵的人,虽然和别人一起学习,只有他自己出仕。大家都是同学,别人高中,自己名落孙山。命当富的人,大家都去求财,却只有他自己发财。大家做同样的一件事,别人失败只有他成功。命该贫贱的人,虽然学习名列前茅,考试时却不能高中。事事难以达愿,难以得志,难以升迁,难以成功。相反, 会犯过失,会承受罪责,会生病,会无故地丢失东西,从而丧失他们的富贵,处于贫贱的状态。因此才能卓绝、品行厚道之人,不能保证他一定得富贵;智慧少寡、德行浅薄者,亦不能保证他一定会贫贱。或许才能卓绝、品行厚道之人,命不好,被黜废而得不到进用;智慧少寡、德行浅薄之人,命好,被起用甚至被越级提拔。所以处理事情的聪明或愚蠢,操行的清白或污浊,是“性”与“才”;所求官位的尊贵或卑贱,积累财富的微薄或富足,是“命”与“时”。命是不可以勉强改变的,时也不可以凭努力去求得,聪明的人把它们归之于“天”,心里也就坦荡安然,即使他很贫贱……
使富贵若凿沟伐薪,加勉力之趋,致强健之势,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无命之人,皆得所愿,安得贫贱凶危之患哉?然则,或时沟未通而遇湛,薪未多而遇虎。仕宦不贵,治产之富,凿沟遇湛、伐薪逢虎之类也。有才不得施,有智不得行,或施而功不立,或行而事不成,虽才智如孔子,犹无成立之功。
释义:假如得到富贵就像挖沟砍柴一样,施加点努力的趋向,给予点强健的趋势,挖个不停沟就深,砍个不停柴就多,那么,就是没有好命坏命的人,只要努力也能得到向往的东西,哪里还会有贫、贱、凶、危这样的灾难呢?如果事事如人愿,想得到什么,只要付出就可以实现,也就没有了命运了。然而,或许沟没有挖通就遇上了大水,柴没有砍足就遇上了老虎。做官不尊贵,积累财富不富足,就如同挖沟遇大水,砍柴遇老虎一样。有才能不能够施展,有智慧不能够运用,或者施展了才能,没有立下功劳,运用了智慧没有成就事业,即使才智如孔子,也无法取得事业成就、立下功劳业绩。认识命运是让我们掌握人生,有利的时空去做有利的事。时机不到,就要养精蓄锐,等待搏击,认识命运就是顺天应人,不是消极懈怠。
世俗见人节行高,则曰:“贤哲如此,何不贵?”见人谋虑深,则曰:“辩慧如此,何不富?”贵富有命禄,不在贤哲与辩慧。故曰:富不可以筹策得,贵不可以才能成。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怀银纾紫,未必稷、契之才;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故官御同才,其贵殊命;治生钧知,其富异禄。
释义:社会上一般的人看到有人节操高洁,就说:“像这样贤良明智,怎么会得不到尊贵之位呢?”看到有人智谋深远,就说:“像这样有口才有智慧,怎么会不富有呢?”其实贵富都在于“禄命”,并不在于贤良明智和有口才有智慧。我们周围的聪明智慧的人也很多,但是这不等于富贵。所以说:富不可以依靠计谋得到,贵也不可以依靠才能成就。谋划深远反而没有财富,才能卓绝反而当不上官,那些做上大官的,不一定是后稷、殷契这样的才子;那些积累了金银珠宝的,不一定就是陶朱公这样的智人。或许极愚蠢的人反而拥有千金,顽劣愚钝的人反而当上了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所以做官的人虽然具有同样的才能,但不同的命决定了他们的地位高低也不一样;治产的人虽然具有同样的智慧,但不同的禄命决定了他们的贫富状况也有差异。
禄命有贫富,知不能丰杀;命有贵贱,才不能进退。成王之才不如周公,桓公之知不若管仲,然成、桓受尊命,而周、管禀卑秩也。案古人君希有不学于人臣,知博希有不为父师。然而人君犹以无能处主位,人臣犹以鸿才为厮役。故贵贱在命,不在智愚;贫富在禄,不在顽慧。
释义:禄命有贫富之分,智慧不能使财富增加或减少;禄命有贵贱之别,才能也不能使人被重用或被贬官,成王的才能比不上周公,桓公的智慧比不上管仲。然而成王、桓公接受的是尊贵之命,周公、管仲承受的是卑贱之命。考察古代的君王,很少有不向臣子学习的,学问渊博的人很少有不被封为“父师”的。但是君主没有才能,却仍处在君主的地位,臣子具有大才,却仍供人使唤、为人臣子。所以贵贱是由命决定的。并不在于聪明或愚蠢;贫富是由禄决定的,并不在于顽劣或聪慧。
世之论事者以才高当为将相,能下者宜为农商,见智能之士官位不至,怪而訾之曰:“是必毁于行操。”行操之士亦怪毁之曰:“是必乏于才知。”殊不知才知行操虽高,官位富禄有命。才智之人,以吉盛时举事而福至,人谓才智明审;凶哀祸来,谓愚暗。不知吉凶之命,盛衰之禄也。
释义 :社会上喜欢评论是非好坏的人,认为才能卓绝的人应当做将军、相国,才能低下的人适合做农民、商人。他们看到聪明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高官尊位,就诧异地责怪他们说:“这一定是在操行方面有缺陷。”他们看到操行高洁的人得不到高官尊位,就同样诧异地诋毁他们说:“这一定是在才能方面有所不足。”哪里知道才能、操行即使很突出,官位的高低、财富和俸禄的多少却是由“命”决定的。聪明的人,在命吉、禄盛的时候办事而得福,人们认为他们才智高明;聪明的人,在命凶、禄衰的时候办事而遭祸,人们认为他们才智愚暗。这是不知道命有吉、凶之分,禄有盛、衰之别啊。
夫富贵不欲为贫贱,贫贱自至;贫贱不求为富贵,富贵自得也。春夏囚死,秋冬王相,非能为之也;日朝出而暮入,非求之也,天道自然。代王自代入为文帝,周亚夫以庶子为条侯,此时代王非太子,亚夫非适嗣,逢时遇会,卓然卒至。
释义:得享富贵的人不想变为贫贱,可是贫贱自然会降临;沦于贫贱的人不奢望变为富贵,可是富贵还是自然就得到了。五行中的金水在春夏生命力极弱,到了秋冬就会显现出旺盛、强壮的生命力来,这不是人的能力使它这样的;太阳早上升起、傍晚落山,不是人请求它这样的,天道本来就是这样的。代王从代进入京城即位为文帝,周亚夫凭庶子的身份封为条候。这时代王不是太子,亚夫不是嫡系的继承人,他们都是遇到了好的时机,当皇帝、封条候这样的好事才会异乎寻常地突然降临。
命贫以力勤致富,富至而死;命贱以才能取贵,贵至而免。才力而致富贵,命禄不能奉持,犹器之盈量,手之持重也。器受一升,以一升则平,受之如过一升,则满溢也;手举一钧,以一钧则平,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
释义:命当贫穷的人,靠着努力辛劳达到富裕,富裕降临的时候,他的死期也到了;命当卑贱的人,靠着才能取得尊贵,尊贵降临的时候,他的官职也被罢免了。靠着才智和能力取得富贵,注定的“命”“禄”是不能够保持住的,就好像器皿装得过量、手里拿过的东西过重一样。器皿能够容一升东西,给它装入一升的东西恰好合适,容纳的东西如果超过一升,就要流出来;手能够举起一钧重物,给它举起一钧的重物恰好合适,举起的东西超过一钧,人就会摔倒。表达命运轨迹的天干地支,应该看作是信息能量的载体,这样每个人的命运,当某五行的能量信息消耗结束或者过量时,信息就会发生质变(请看后文的《命运的能量守恒》)。
前世明是非,归之于命也,命审然也。 信命者,则可幽居俟时,不须劳精苦形求索之也。犹珠玉之在山泽,不求贵价于人,人自贵之。天命难知,人不耐审,虽有厚命,犹不自信,故必求之也。如自知,虽逃富避贵,终不得离。故曰:力胜贫,慎胜祸。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贵;废时失务,欲望富贵,不可得也。虽云有命,当须索之。如信命不求,谓当自至,可不假而自得,不作而自成,不行而自至?夫命富之人,筋力自强;命贵之人,才智自高,若千里之马,头目蹄足自相副也。有求而不得者矣,未必不求而得之者也。精学不求贵,贵自至矣:力作不求富,富自至矣。
释义:前世那些倡导“命”的人能够辩明是非,把人生的一切都归之于命,可见命确实是这样的。相信命的人,就可以隐居起来。等待时机的到来,不需要劳累精神,辛苦身体,苦苦的追求富贵。这就是《易经 系辞》提到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就好像珍珠宝玉生在河泽深山之中,并不想以昂贵的价钱出售给人们,人们却自然就认为它们是珍贵的。天命难以知晓,人不能够弄明白它,人即使有醇厚之命,仍然不能够相信,所以一定要去追求富贵。如果自知有醇厚之命,即使逃避富贵,也终究不能够摆脱。所以说:勤劳能够克服贫穷,谨慎能够防止灾祸。努力辛苦地做事可以招致富裕,磨练才能、培养操行, 可以取得尊贵。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想要求得富贵,是不能够得到的。虽然说有命,还应当去追求。如果相信有命就不去追求,认为富贵会自然降临。可以不借助外力自然得到,难道不劳作能自然成功,不行动能自然达到吗?命当富的人,筋骨自然强健,命当贵的人,才智自然卓绝,就好像千里马。它的头、眼睛和蹄子都自然和千里马的美名相称。有追求富贵而得不到富贵的人,不一定有不追求富贵而得到了富贵的人。只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即使不求尊贵,尊贵也会自然降临。只要努力经营,即使不求富裕,富裕也会自然到来。命当富贵也必须学习奋斗,消极不会等来。认识命运是让人更好的掌握命运,不是心灰意冷。
世谓秋气击杀谷草,谷草不任,凋伤而死。此言失实。夫物以春生夏长,秋而熟老,适自枯死,阴气适盛,与之会遇。何以验之?物有秋不死者,生性未及也。人生百岁而终,物生一岁而死,死谓阴气杀之,人终触何气而亡?论者犹或谓鬼丧之。夫人终鬼来,物死寒至,皆适遭也。人终见鬼,或见鬼而不死;物死触寒,或触寒而不枯。
释义:世人认为秋天的寒气侵袭摧残谷物野草,谷物野草不能承受,凋谢受伤而死,这种说法违背了事实。植物在春夏生长,到了秋天就成熟衰老,植物恰好自然枯萎死亡的时候,寒气恰好兴盛,和植物的枯萎死亡恰好碰到了一起。凭什么来证明呢?植物有到了秋天而不死的,那是因为它的生命还没有到达极限。人活了一百岁而寿终,植物活了一年而死亡,认为植物的死亡是寒气冻死的,那么人又是碰上了什么气而死的呢?议论的人或许仍然会说是鬼使人丧身。其实人死鬼来,物死寒至,都是恰好碰到了一起。人临死的时候能看见鬼,但有的人看见了鬼却没有死;植物死的时候触了寒气,但有的植物触了寒气却不枯萎。
坏屋所压,崩崖所坠,非屋精崖气杀此人也。屋老崖沮,命凶之人,遭居适履。月毁于天,螺消于渊。风从虎,云从龙。同类通气,性相感动。若夫物事相遭,吉凶同时,偶适相遇,非气感也。杀人者罪至大辟。杀者罪当重,死者。命当尽也。故害气下降,囚命先中;圣王德施,厚禄先逢。是故德令降于殿堂,命长之囚,出于牢中。天非为囚未当死,使圣王出德令也,圣王适下赦,拘囚适当免死。犹人以夜卧昼起矣,夜月光尽,不可以作,人力亦倦,欲壹休息;昼日光明,人卧亦觉,力亦复足。非天以日作之,以夜息之也,作与日相应,息与夜相得也。
释义:被倒塌的房屋压住,被崩裂的山崖弄得往下坠,并不是房屋和山崖的精气杀死这些人,而是房屋年代久了,山崖崩塌了,命中注定要遭凶的人,恰好住在这幢房屋,踏上这座山崖。天空中的月亮有缺的时候,深潭中的螺狮的肉就相应收缩变小。风随着虎的出现而出现,云随着龙的出现而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月亮和螺狮、风和虎、云和龙属于同类,气相通,性相互影响。至于事物碰到一起,吉凶同时出现,都只是偶然碰到一起,并不是同气相互感应造成的。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这是杀人犯命中注定要受严厉的惩处,被杀人犯杀死的人命中注定死期已到。所以给人带来灾害的气降临下来,命当遭凶的人首先碰上;圣王施行恩惠,命该富贵的人首先遇上,因此赦令从朝廷上传下来,寿命注定很长的囚徒从牢房中释放出来。并不是天认为这些囚徒不应当死,而让圣王下赦令。只不过是圣王恰好下赦令,囚徒恰好注定要免死,就好像人在夜里躺下睡觉,白天起床干活一样。夜里太阳光消逝了,不可以劳动,人也感觉疲倦了,想要休息一下;白天太阳光明亮,人也睡醒了,精力也充沛了。并不是上天让人在白天劳作,在夜里休息,而是劳作和白天恰好相对应,休息和夜里恰好相一致。
雁鹄集于会稽,去避碣石之寒,来遭民田之毕,蹈履民田,啄食草粮。粮尽食索,春雨适作,避热北去,复之碣石。象耕灵陵,亦如此焉。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佃。”失事之实,虚妄之言也。
释义:雁鹄会集在会稽山上,离开碣石山是为了躲避那里的寒冷,来会稽山正好遇上秋收完毕,可以践踏农田,吃收割完毕后掉在田野里的粮食。等粮食吃完,春雨恰好开始下起来,它们就到北方去避热,又回到碣石山。象在灵陵苍梧舜的墓地上耕田,也是这样的情况。文字记载说:“舜葬在苍梧,象替他耕田;舜葬在会稽,鸟替他耕地。”这些都是违背事实而又荒谬的话。
丈夫有短寿之相,娶必得早寡之妻;早寡之妻,嫁亦遇夭折之夫也。世曰:“男女早死者,夫贼妻,妻害夫。”非相贼害,命有然也。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火适自灭,水适自覆,两各自败,不为相贼。今男女之早夭,非水沃火之比,适自灭覆之类也。贼父之子,妨兄之弟,与此同召。同宅而处,气相加凌,羸瘠消单,至于死亡,可谓相贼。或客死千里之外,兵烧厌溺,气不相犯,相贼如何?王莽姑正君,许嫁二夫,二夫死,当适赵而王薨。气未相加,遥贼三家,何其痛也!黄次公取邻巫之女,卜谓女相贵,故次公位至丞相。其实不然。次公当贵,行与女会;女亦自尊,故入次公门。偶适然自相遭遇,时也。 
释义:丈夫有短寿的貌相,一定是娶命中注定要早寡的妻子;命中注定要早寡的妻子,一定是嫁给短寿的丈夫。世人说:“男女早死的,或者是丈夫克妻子。”其实并不是夫妻相克,他们的命自然就是这样的。如果火正在燃烧,用水去浇灭它,可以说是水克火。火恰好自己熄灭,水恰好自己翻到,双方各自行事,就不是相克。现在男女的早死,并不是水浇火这一类的,而是火恰好自己熄灭、水恰好自己翻到这一类的。所谓克父亲的儿子,克哥哥的弟弟,和“适自覆灭”的水火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住在同一所房子里,气相互施加侵犯,使对方越来越瘦弱,最后只剩一副骨头,乃至死亡,可以说是相克。有的人死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在战乱中被火烧死或者被淹死,气不相互侵犯,怎么可以说是相克呢?王莽的姑母先后许配给两个男人,没有等到结婚,两个男人就死了,正要嫁给赵王,赵王也死了。气没有相互施加,就远克三户人家,怎么可能这么彻底呢?黄次公娶了邻近一个巫的女儿,算命的人说巫的女儿貌相尊贵,所以黄次公到达丞相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黄次公命中注定要尊贵,将与巫的女儿相遇;巫的女儿本身也命该尊贵,所以嫁进黄次公家。恰好碰到了一起,这是时运。
无禄之人,商而无盈,农而无播,非其性贼货而命妨谷也。命贫,居无利之货,禄恶,殖不滋之谷也。世谓宅有吉凶,徙有岁月。实事则不然。天道难知,假令有命凶之人,当衰之家,治宅遭得不吉之地,移徙适触岁月之忌。一家犯忌,口以十数,坐而死者,必禄衰命泊之人也。
释义:命不该富的人,经商没有利润,务农留不下作种子的谷物,并不是他的性克货物、命克谷物。命中注定贫穷,只能积蓄无利可图的货物;禄命不好,只能种植生长不好的谷物。世人说房子有吉祥的,有不吉祥的,搬家有年、月等方面的禁忌。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天道难以把握,假如有命中注定要遭凶的人,有注定要衰败的人家,盖房子便碰巧得到不吉祥的土地,搬家便恰好触犯年月的禁忌。一户人家触犯禁忌,人口以十为单位来计算,因此而死的人,一定是禄衰命薄的人。
推此以论,仕宦进退迁徙,可复见也。时适当退,君用谗口;时适当起,贤人荐己。故仕且得官也,君子辅善;且失位也,小人毁奇。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孔子称命。鲁人臧仓谗孟子于平公,孟子言天。道未当行,与谗相遇;天未与己,恶人用口。故孔子称命,不怨公伯寮;孟子言天,不尤臧仓,诚知时命当自然也。
释义:由此推论,进用或退隐、升官或贬官的道理,也可以明白了。时势恰好注定要衰退的时候,就会有人进谗言;时势恰好注定要兴起的时候就会有贤人举荐。所以做官能得到官位,就会有小人诽毁才能罕见得人。 公伯寮在季桓子面前控告子路。孔子说他的主张能否实行,是由天命决定的。鲁国人臧仓在鲁平公面前诽谤孟子,孟子说他没有得到鲁候的重用,这是天意。政治主张注定得不到实行,就会恰好和进谗言的人相遇;自己本来没有从天那儿得到贵命,邪恶的人就会恰好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孔子声称是天命,不怨恨公伯寮,孟子说是天意,不指责臧仓,他们确实知道时和命本来就是这样的。
推此以论,人君治道功化,可复言也。命当贵,时适平;期当乱,禄遭衰。治乱成败之时,与人兴衰吉凶适相遭遇。因此论圣贤迭起,犹此类也。圣主龙兴于仓卒,良辅超拔于际会。世谓韩信、张良辅助汉王,故秦灭汉兴,高祖得王。夫高祖命当自王,信、良之辈时当自兴,两相遭遇,若故相求。是故高祖起于丰、沛,丰、沛子弟相多富贵,非天以子弟助高祖也,命相小大,适相应也。赵简子废太子伯鲁,立庶子无恤,无恤遭贤,命亦当君赵也。世谓伯鲁不肖,不如无恤;伯鲁命当贱,知虑多泯乱也。韩生仕至太傅,世谓赖倪宽。实谓不然,太傅当贵,遭与倪宽遇也。赵武藏于裤中,终日不啼,非或掩其口,阏其声也;命时当生,睡卧遭出也。故军功之侯,必斩兵死之头;富家之商必夺贫室之财。削土免侯,罢退令相,罪法明白,禄秩适极。故历气所中,必加命短之人;凶岁所着,必饥虚耗之家矣。
释义:君主治国的道理、教化的功效,也可以得到说明了。命当尊贵的君主,遇到的时势恰好太平;治期注定不太平,君主的禄命也恰好衰退,太平、不太平,成功、失败的时势,和君主的兴盛、衰败,吉祥、不吉祥的命恰好碰到了一起。其实,圣人、贤者交替出现,跟这类情况也是一样。圣明的君主在偶然的时机建立新王朝,好的辅佐在偶然的时机得到越级提拔。世人说韩信、张良辅助刘邦,所以秦朝灭亡,汉朝兴起,刘邦能够称王。其实刘邦命中注定本来要做王,韩信、张良等人时势注定本来要兴旺,双方恰好碰到一起,好像双方有意寻找到对方一样。所以有刘邦在丰、沛起家,丰、沛的百姓貌相大多富贵,并不是上天让丰、沛的百姓来辅助刘邦,而是他们自己禄命和貌相的好坏,和取得的富贵恰好相适应。赵简子废掉太子伯鲁,立庶子无恤为太子。无恤恰好贤明,命中注定要做赵地的君王。世人说伯鲁不贤,比不上无恤,其实伯鲁命中注定要卑贱,他的心智又恰好昏乱。韩生做到太傅的官,世人说是依靠倪宽,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韩生命中注定要尊贵,恰好和倪宽相遇。赵武藏在裤中,始终不哭,不是有人掩住他的嘴巴、阻止他出声;命中遇时注定他要活下来,他碰巧睡着了而得免于难。所以命中注定要立军功封候的人,一定会杀命中注定要被兵器杀死的人,命中注定要富裕的商人一定会夺得命中注定要贫穷的人家的财产。削除封土,免除爵位,令和相被罢黜,他们所受的处罚很清楚,他们的俸禄和官秩也恰好到了极点。所以瘟疫之气所伤害的,一定是命中注定要短寿的人;收成不好的年成所附着的,一定是命中注定要贫困的人家。
《论衡》·幸偶
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伪。赏信者偶,罚疑不偶也。孔子门徒七十有余,颜回蚤夭。孔子曰:“不幸短命死矣!”短命称不幸,则知长命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服圣贤之道,讲仁义之业,宜蒙福佑。伯牛有疾,亦复颜回之类,俱不幸也。
释义:一般人的操行,有的贤明,有的愚昧,碰上祸害或福吉,有的人偶然得福或侥幸免祸;一切事情都有对有错,碰到奖赏或惩罚,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偶然符合君主、上司的心意而得到赏识或重用,有的人却不能得到赏识重用。同时遇上打仗,隐藏起来的人不被兵器击中;同日遭受霜冻,遮掩起来的植物不被冻伤。被兵器击中或被寒霜冻伤的不一定是不好的人或植物,隐藏遮掩起来的也不一定是好的人或植物。隐藏遮掩起来的是侥幸免祸,被兵器打中或被寒霜冻伤的是无幸免祸。都想向君主效忠,有的人得到奖赏,有的人却受惩罚;都想对君主有所帮助,有的人得到信任,有的人却遭怀疑。得到奖赏和信任的人不一定真诚,遭受惩罚和怀疑的人不一定诡诈。得到奖赏和信任的人是偶然符合君主的心意得到赏识和重用,遭受惩罚和怀疑的人是偶然不能迎合君主的心意而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孔子七十多个门徒,其中之一的颜回短命而死。孔子说:“颜回不幸啊,短命早死了!”短命称作“不幸”,可知长命的人是偶然得福,短命的人是不能侥幸免祸的。奉行圣贤之道,讲习仁义之业,应当得到福吉和保佑。可是事实却不一定这样。孔子的另一个门徒伯牛有麻风病,也和颜回同一种情况,都不能够侥幸免祸。
蝼蚁行于地,人举足而涉之。足所履,蝼蚁荏笮死;足所不蹈,全活不伤。火燔野草,车轹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夫足所不蹈,火所不及,未必善也,举火行有适然也。由是以论,痈疽之发,亦一实也。气结阏积,聚为痈;溃为疽创,流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营卫之行,遇不通也。蜘蛛结网,蜚虫过之,或脱或获;猎者张罗,百兽群扰,或得或失。渔者罾江河之鱼,或存或亡。或奸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
释义:蝼蛄和蚂蚁在地上爬行,人抬起脚在它们身上走过。脚踩过的地方的蝼蛄和蚂蚁都被压死了,脚没有踩到的地方的蝼蛄和蚂蚁完好无损,火烧野草,被车轮辗轧过的野草,火烧不到。社会上一般的人或许会因此高兴,把它们命名为“幸草”。其实,脚没有踩到的蝼蚁,火没有烧到的野草,不一定是好的蝼蚁和野草,只不过是火烧起来、人走在路上,恰好是这样罢了。因此可以说,毒疮的发作,也属同一种情况。血气郁结,阻塞不通,聚积成了毒疮,烂了就成疽疮,流血触脓。难道毒疮发作的地方,不是人身体的良好部位吗?只不过是手足六阴六阳之脉的营卫周行碰巧不通罢了。蜘蛛织结蛛网,飞虫经过它,有的飞虫逃脱了,有的飞虫被捕获;猎人张开罗网,各种野兽狂奔乱跑,有的野兽被猎获,有的野兽脱身了;打渔的人用渔网捕捉江湖里的鱼,有的鱼幸存,有的鱼死亡。有的人犯了奸淫、偷盗这样的严重罪行不被人察觉,有的人犯了点小罪却被人发觉了。
灾气加人,亦此类也。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则夫顺道而触者,为不幸矣。立岩墙之下,为坏所压;蹈圻岸之上,为崩所坠,轻遇无端,故为不幸。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左右曰:“久矣。”孔子曰:“恶其久也。”孔子戒慎已甚,如过遭坏,可谓不幸也。故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又曰:“君子处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释义:给人带来灾难的气施加给人,也是这一类情况。“不幸”的人遭受灾气而死,“有幸”的人避免逃脱灾气而生。不幸,就是不能侥幸得福免祸。孔子说:“人之所以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人世,是因为正直,不正直的人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侥幸得福免祸。”那么顺应天道而遭受灾祸的人就是“不幸”的人了。站在危墙的下面,被正在倒塌的墙压住了;踩在裂开的堤岸的上面,被正在崩裂的堤岸弄得往下坠落。突然地遭遇意外的灾祸,所以是“不幸”。鲁国的城门朽坏了好久,快要塌了,孔子经过这里,快步疾走。跟随孔子左右的门徒说:“虽然城门已经朽坏很久了,但还不至于马上就倒塌。”孔子说:“我正是担心它朽坏的时间久了,有可能马上倒塌。”孔子已经是非常地戒备谨慎,如果他经过城门的时候,恰好城门倒塌,可以说是“不幸”了。所以孔子说:“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孔子又说:“君子走正道。听天由命;小人走歪门邪道,只能侥幸得福免祸。
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并为人,或贵或贱,或贫或富。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仆。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俱行道德,祸福不钧;并为仁义,利害不同。晋文修文德,徐偃行仁义,文公以赏赐,偃王以破灭。鲁人为父报仇,安行不走,追者舍之;牛缺为盗所夺,和意不恐,盗还杀之。文德与仁义同,不走与不恐等,然文公、鲁人得福,偃王、牛缺得祸者,文公、鲁人幸,而偃王、牛缺不幸也。
释义:同样的禀承元气,有的独独做了人,有的却成了飞禽走兽。同样地做了人,有的尊贵有的卑贱,有的贫穷有的富裕。富裕的或许积累了大量财富,贫穷的或许乞食糊口;尊贵的贵到封候的地步,卑贱的贱到为人奴仆。这不是天施放气的时候有偏袒,而是人和物所禀之气有厚薄啊。同样地推行道德,遭受的祸福却不一样;同样地实行仁义,得到的利害也不一样。晋文公修文德,徐偃王行仁义,两人的遭遇却不相同。晋文公由于修文德而受到赏赐,徐偃王由于行仁义而丧家灭国。鲁国有一个为父亲报仇,杀了仇人后,慢走不跑,追赶他的人放弃了追赶;牛缺被强盗抢劫,他顺从地把财物、车马和衣被给了强盗,一点也不害怕,强盗返回来杀了他。修文德和行仁义相同,不跑和不害怕一样,可是晋文公、鲁国人得福,徐偃王、牛缺却遭祸,这是由于晋文公、鲁国人“幸”,徐偃王、牛缺“不幸”啊!
韩昭侯醉卧而寒,典冠加之以衣,觉而问之,知典冠爱己也,以越职之故,加之以罪。卫之骖乘者,见御者之过,从后呼车,有救危之义,不被其罪。夫骖乘之呼车,典冠之加衣,同一意也。加衣恐主之寒,呼车恐君之危,仁惠之情,俱发于心。然而于韩有罪,于卫为忠,骖乘偶,典冠不偶也。
释义:韩昭候喝醉了酒,躺下睡觉,恐其着凉,典冠拿衣服给韩昭候盖上,韩昭候睡醒询问这件事,知道典冠爱护自己,但因为典冠越职的缘故,只能处罚他。卫国的骖乘看见驾驭车马的人有失误,在后面帮着叫喊赶马车,典冠拿衣服给韩昭候盖上,都是出于一个意图,盖衣服是唯恐君主着凉,叫喊赶马车是唯恐上司危险,仁爱的感情都是发自内心。可是两种情况的结果却不一样,在韩国加衣有罪责,在卫国呼车是忠诚,这是由于骖乘“偶”,典冠“不偶”啊!
非唯人行,物亦有之。长数仞之竹,大连抱之木,工技之人,裁而用之,或成器而见举持,或遗材而遭废弃。非工技之人有爱憎也,刀斧如有偶然也。蒸谷为饭,酿饭为酒。酒之成也,甘苦异味;饭之熟也,刚柔殊和。非庖厨酒人有意异也,手指之调有偶适也。调饭也殊筐而居,甘酒也异器而处,虫堕一器,酒弃不饮;鼠涉一筐,饭捐不食。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采掇,成为良药;或遗枯泽,为火所烁。等之金也,或为剑戟,或为锋钴。同之木也,或梁于宫,或柱于桥。俱之火也,或烁脂烛,或燔枯草。均之土也,或基殿堂,或涂轩户。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腐臭。物善恶同,遭为人用,其不幸偶,犹可伤痛,况含精气之徒乎! 
释义:不只是人有幸偶,万物都有这种情况。长达数仞的竹子,大到两人合抱的树木,工匠把它们割裂开来使用,有的做成器物被使用,有的遗留下来被抛弃。并不是工匠有爱憎之心,而是在割裂竹子、树木的过程中,刀斧的动作有偶然性。烹煮谷物做成饭,再把饭酿成酒。酒酿成了,有的酒甜,有的酒苦;饭蒸好了,有的饭熟,有的饭夹生。并不是厨师和酿酒的人有意识地使它们有差异,而是在煮饭、酿酒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有偶然性。软硬合适的饭盛在不同的筐里,甜酒装在不同的酒器里。虫掉进去的酒器,酒丢掉了不再喝它;老鼠爬过的饭筐,饭扔掉了不再吃它。各种草类,对人都有好处。被医生采集的草,就成了良药;有的草却只能被遗留在干枯的沼泽地里。遭野火焚烧。同样的金属,有的被铸成了剑和戟,有的则被铸成了刀尖和锋钴。同样的木头,有的成了宫殿的大梁,有的则成了桥梁的支柱。同样的火,有的能熔化脂烛,有的只能焚烧枯草。同样的土壤,有的做了宫殿的地基,有的被涂在小室的门上。同样的水,有的被用来洗涤鼎釜,有的则被用来洗腐烂的东西。万物的好坏相同,被人利用时,其“不幸”“不偶”,尚且让人感到悲伤哀痛,何况是有精神的人呢!
虞舜圣人也,在世宜蒙全安之福。父顽母,弟象敖狂,无过见憎,不恶而嚚得罪,不幸甚矣!孔子,舜之次也。生无尺土,周流应聘,削迹绝粮。俱以圣才,并不幸偶。舜尚遭尧受禅,孔子已死于阙里。以圣人之才,犹不幸偶,庸人之中,被不幸偶,祸必众多矣!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适偶之数,非有他气旁物厌胜感动使之然也。
释义:虞舜,是圣人,在人世应当享受最大的福吉。可是他的父亲顽劣,后母多言。弟象高傲狂放,他没有过错却受到憎恨,没有做坏事却遭到处罚,非常不幸啊!孔子的境遇和舜差不多,他一生没有得到一尺土的封赐,周游列国,希望接受聘用,结果削迹于卫,绝粮陈蔡。舜和孔子都是圣贤之才,却都“不幸”“不偶”。舜尚碰到尧把地位让给他,孔子则死于阙里。凭着圣人的才能,仍然遭受“不幸”“不偶”,平常的人中间,遭受“不幸”、“不偶”的就一定更多了。命是吉凶的主宰。吉凶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构成吉凶的几个方面的度数的碰巧偶合,不是有他气影响、旁物压制使它这样的。
世谓子胥伏剑,屈原自沉,子兰、宰嚭诬谗,吴、楚之君冤杀之也。偶二子命当绝,子兰、宰嚭适为谗,而怀王、夫差适信奸也。君适不明,臣适为谗,二子之命,偶自不长。二偶三合,似若有之,其实自然,非他为也。夏、殷之朝适穷,桀、纣之恶适稔,商、周之数适起,汤、武之德适丰。关龙逢杀,箕子、比干囚死,当桀、纣恶盛之时,亦二子命讫之期也。任伊尹之言,纳吕望之议,汤、武且兴之会,亦二臣当用之际也。
释义:世人认为伍子胥用剑自杀,屈原自投汨罗江而死,是子兰、宰嚭诬告进谗言陷害他们,是吴王夫差杀了子胥,楚顷襄王放逐了屈原。恰好子胥、屈原两个人命中注定死期已到,又适逢子兰、宰嚭进谗言,顷襄王、夫差信奸邪。君主碰巧昏庸,奸臣碰巧进谗言,子胥、屈原两个人的寿命碰巧本来不长,这内外两方面的偶然因素凑合在一起,好像是有他气影响、旁物压制的作用,其实都是自然而然,并不是他气旁物有意造成的。夏朝、商朝恰好该完结的时候,夏桀、商纣恰好恶贯满盈;商朝、周朝恰好该兴起的时候,成汤、武王恰好德高望重。关龙逢被杀,箕子被囚禁,比干被挖心,正是夏桀、商纣恶贯满盈的时候,也是箕子、比干寿命终了的时候。听信伊尹的言论,采纳吕望的建议,正是成汤、武王将要兴起的时候,也是伊尹、吕望当被任用的时候。 
人臣命有吉凶,贤不肖之主与之相逢。文王时当昌,吕望命当贵;高宗治当平,傅说德当遂。非文王、高宗为二臣生,吕望、傅说为两君出也。君明臣贤,光曜相察;上修下治,度数相得。
释义:臣子之命有吉有凶,贤主和命吉之臣相遇,不贤之主和命凶之臣相遇。周文王的时运注定应当昌盛,吕望命中注定应当尊贵;商高宗的治朝注定应当太平,傅说的德行注定要发挥作用。不是周文王、商高宗为吕望、傅说而生,也不是吕望、傅说为周文王、商高宗而出世。君主英明,臣子贤良,君臣的光芒相辉映,居上位的君主和居下位的臣子都善于治理国家,君臣各自的品行才能和他们出现的时期恰好相一致。
《论衡》·逢遇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故遇,或抱洿行,尊于桀之朝;不遇,或持洁节,卑于尧之廷。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时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于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或无技能,而以色幸。
释义:人的操行可以一贯贤良,做官却不能常常迎合君主或上司的心意和得到赏识和重用。操行的贤良或不贤良,这是个人的“才”;做官的遇或者不遇,却是由时势决定的。不可以保证才能卓绝、操行高洁的人一定尊贵,也不可以保证才能浅薄、操行低劣的人必然卑贱。有的人才高行洁,得不到重用,处在低下的地位;有的人能薄操浊,得到了赏识,地位就在众人之上了。不同的时代各有自己选拔“士”的标准,士也各有自己得以提拔重用的途径。能得以进用,这是“遇”;被斥退冷落,这是“不遇”。出于尊贵显赫地位之人,不一定贤良,只是遇而已;处于卑贱低下地位之人,不一定愚蠢,只是不遇罢了。所以,有的人“遇”了,虽然持有污浊的操行,却在夏桀的朝廷得到尊贵;有的人“不遇”,虽然持有高洁的节行,也只能在唐尧的朝廷得到卑贱。遇或不遇,被赏识重用或遭斥责冷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贤德之臣却辅佐了残暴的君主;有的是有大才干的臣子却要服从才干小的君主;有的是臣子和君主都很有才干,道德却有清浊高低的差别;有的是臣子虽然没有道德操行,却依靠一技之长迎合了君主的心意;有的是臣子虽然连一技之长也没有,却依靠容貌出色,赢得了君主的宠爱。 
伍员、帛喜,俱事夫差,帛喜尊重,伍员诛死。此异操而同主也。或操同而主异,亦有遇不遇,伊尹、箕子,是也。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伊尹遇成汤,箕子遇商纣也。夫以贤事贤君,君欲为治,臣以贤才辅之,趋舍偶合,其遇固宜;以贤事恶君,君不欲为治,臣以忠行佐之,操志乖忤,不遇固宜。
释义:伍员、伯嚭一起事奉吴王夫差,两人的遭遇却完全都一样,帛喜得到尊重,伍员却被赐剑自杀而死,这是不同操行的人事奉同一个君主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同样操行的人事奉不同的君主,也有遇或不遇的区别,伊尹、箕子就是这样的例子。伊尹、箕子才能相当,伊尹辅佐成汤有功,担任重职,箕子劝谏商纣未成,只能装疯为奴,隐居鼓琴以自悲,这是因为伊尹遇到了贤明的成汤,箕子却碰上了残暴的商纣。以贤才来事奉贤明的君主,如果君主想要励精图治,臣子以贤才来辅助他,两者的好恶恰好一致,臣子的“遇”是理所当然。以贤才来事奉凶暴的君主,君主不想治恰好相违背,臣子的“不遇”也是理所当然。
或以贤圣之臣,遭欲为治之君,而终有不遇,孔子、孟轲是也。孔子绝粮陈、蔡,孟轲困于齐、梁,非时君主不用善也,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夫能御骥騄者,必王良也;能臣禹、稷、皋陶者,必尧、舜也。御百里之手,而以调千里之足,必摧衡折轭之患;有接具臣之才,而以御大臣之知,必有闭心塞意之变。故至言弃捐,圣贤距逆,非憎圣贤,不甘至言也。圣贤务高,至言难行也。夫以大才干小才,小才不能受,不遇固宜。
释义:也有一种情况,贤圣之臣,遇到想要励精图治的君主,却还是不被重用,孔子、孟轲就是这样的例子。孔子在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人围困,受到七天吃不上一顿饱饭的折磨,孟轲游说于齐、魏,陷入不能伸其志向的困境。这不是因为当时的君主不任用才德兼备之人,而是他们才智浅陋,不能起用大才。能够驾御千里马的,一定是王良;能够任用禹、稷、皋陶的,一定是尧、舜。只能驾御一天跑百里马的人,而任用他去驾御千里马,必定会出现折断衡木、轭木的灾难。只能任用备位充数之才的君主,而让他去驾御具有大臣之才的人,一定会发生使心意遭到堵塞压抑的不正常现象。所以通达事理的高明言论被舍弃不用,圣贤被拒绝排斥,并不是君主憎恨圣贤,不爱听高明的言论,而是因为圣贤追求的理想太高了,高明的言论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唉,才能卓绝的臣去求才能浅陋的君任用他,君不能接受,臣子的“不遇”也是理所当然。
或以大才之臣,遇大才之主,乃有遇不遇,虞舜、许由、太公、伯夷是也。虞舜、许由俱圣人也,并生唐世,俱面于尧。虞舜绍帝统,许由入山林。太公、伯夷俱贤也,并出周国,皆见武王;太公受封,伯夷饿死。
释义:才能卓绝的臣子,遇到才能同样卓绝的君主,也有能否被赏识重用的问题,虞舜、许由、太公、伯夷就是这样的例子。虞舜、许由同是圣人,同样生活在唐尧当政的时候,都见过尧,两人的遭遇却大不一样,虞舜继承了帝位,许由却遁入山林隐居。太公、伯夷同是贤人,同样在周朝生活过,都见过武王,两人的遭遇也大不一样,太公因功受封于齐,伯夷却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夫贤圣道同,志合趋齐,虞舜、太公行耦,许由、伯夷操违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道虽同,同中有异,志虽合,合中有离。何则?道有精粗,志有清浊也。许由,皇者之辅也,生于帝者之时;伯夷,帝者之佐也,出于王者之世,并由道德,俱发仁义,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为仁义,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尧溷,舜浊;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粗,举措均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故舜王天下,皋陶佐政,北人无择深隐不见;禹王天下,伯益辅治,伯成子高委位而耕。非皋陶才愈无择,伯益能出子高也,然而皋陶、伯益进用,无择、子高退隐,进用行耦,退隐操违也。退隐势异,身虽屈,不愿进;人主不须其言,废之,意亦不恨,是两不相慕也。
释义:贤者圣人道德相同,志向合流,趋于统一,但是虞舜、太公和他们的君主唐尧、武王的操行相一致,许由、伯夷和他们的君主唐尧、武王的操行却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操行和他们所生长的社会,所生活的时代不相适应。道德虽然相同,但相同中也有不同的地方;志向虽然合流,但合流中也有分歧的成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道德有精深和粗浅之分,志向有高尚和庸俗之别。许由,本是辅佐三皇之才,却生活在五帝之一的尧时;伯夷,本是辅佐五帝之才,却出道在三王中的周武王时。同样的遵循道德,同样的实行仁义。但是,君主实行德政,如果不够完美, 他们就不愿留下辅佐;君主实行仁义,如果不够理想,他们也不愿留下辅佐。这就是他们“不遇”的原因。尧的道德污浊,舜的道德也污浊;武王讨伐残暴的纣王,太公也讨伐残暴的纣王。尧和舜具有同样污浊粗浅的道德,武王和太公推行同样的措施行动,这就是虞舜和太公“遇”的原因。所以,舜统治天下时,皋陶辅佐政治,北人无择却隐居深山,行踪全无;禹统治天下时,伯益辅佐政治,伯成子高却抛弃了诸侯之位,躬耕于野。并不是皋陶的才能胜过无择,伯益的才能高出子高。但是皋陶、伯益得到进用,无择、子高却隐居山野。皋陶、伯益得到进用,是因为他们的操行和舜、禹的相一致,无择、子高被迫退隐,是因为他们的操行和舜、禹的相违背,退隐和进用相比,地位低下,但是由于和君主操行不一,他们宁愿受委屈,也不愿得到进用;君主不能采纳他们的主张,不任用他们,心里也并不后悔埋怨,这是双方都不羡慕啊! 
商鞅三说秦孝公,前二说不听,后一说用者:前二,帝王之论;后一,霸者之议也。夫持帝王之论,说霸者之主,虽精见距;更调霸说,虽粗见受。何则?精遇孝公所不欲得,粗遇孝公所欲行也。故说者不在善,在所说者善之;才不待贤,在所事者贤之。
 释义:商鞅三次劝说秦孝公采纳他的建议,前两次秦孝公没有听,后一次秦孝公采纳了,原因在于,前两次所说的是成就“帝业”、“王业”的理论,后一次所说的是成就“霸业”的理论。用成就“帝业”“王业”的理论去劝说只想成就“霸业”的君主, 虽然精深,也会被拒绝;改用成就“霸业”的理论,虽然粗浅,也会被接受。为什么呢?精深的理论,恰好碰到孝公不喜欢;粗浅的理论,恰好碰到孝公想要实行。所以不在于劝说的人说得多么好,而在于被劝说的人认为是好的;才能不需要多么高明,而在于所事奉的人认为是高明的。
马圄之说无方,而野人说之;子贡之说有义,野人不听。吹籁工为善声,因越王不喜,更为野声,越王大说。故为善于不欲得善之主,虽善不见爱;为不善于欲得不善之主,虽不善不见憎。此以曲伎合,合则遇,不合则不遇。 
释义:养马的人说话没有什么大道理,可是农民高兴听他的话;子贡大讲仁义道德,农民就不高兴听了。吹籁的人擅长演奏优美的乐曲,因为越王不喜欢,就改为演奏民间乐曲,越王非常高兴。所以给不想听优美乐曲的君主演奏优美的乐曲,即使乐曲很优美也得不到宠爱;给不想听优美乐曲的君主演奏不优美的乐曲,即使乐曲不优美也不会被厌恶。这就是以小技来投合君主的心意,投合了就是“遇”,不能投合就是“不遇”。
或无伎,妄以奸巧合上志,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窃簪之臣,亲于子反,鸡鸣之客,幸于孟尝。子反好偷臣,孟尝爱伪客也。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其遇固宜。或无补益,为上所好,籍孺、邓通是也。籍孺幸于孝惠,邓通爱于孝文,无细简之才,微薄之能,偶以形佳骨娴,皮媚色称。夫好容,人所好也,其遇固宜。或以丑面恶色,称媚于上,嫫母、无盐是也。嫫母进于黄帝,无盐纳于齐王。故贤不肖可豫知,遇难先图。何则?人主好恶无常,人臣所进无豫,偶合为是,适可为上。进者未必贤,退者未必愚;合幸得进,不幸失之。
释义:有的人没有技艺,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迎合君主的意图,也有被赏识重用的,窃簪之臣、鸡鸣之客就是这样的例子,窃簪之臣,和子反关系密切;鸡鸣之客,得孟尝宠爱。这是因为,子反喜欢善偷的臣子,孟尝君宠爱弄虚作假的食客。臣子对君主有益处,君主依赖他,他的“遇”是理所当然。有的人靠容貌丑陋得到君主宠爱,嫫母、无盐就是这样的例子。嫫母被皇帝选为妃子,无盐被齐宣王纳为王后。所以,贤与不贤可以预知,遇与不遇却难预测。为什么呢?君主的好恶不定,臣子究竟要进献什么意见,才能迎合君主的心意也难以预先知道,偶然迎合了君主的心意就算好,恰好与君主的心意相一致,就算上等了。进用的人不一定贤,退隐的人也不一定愚。君主宠幸就能得到进用,君主不宠幸就被斥退。
世俗之议曰:“贤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生不希世准主,观鉴治内,调能定说,审词际会。能进有补赡主,何不遇之有?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进能有益,纳说有补,人之所知也;或以不补而得佑,或以有益而获罪。且夏时炉以炙湿,冬时扇以火。世可希,主不可准也;说可转,能不可易也。
  释义:社会上一般主张说:“贤人应当被赏识重用,没有被赏识重用也是自己的过失。”生来就迎合社会上的风气,揣摩君主的心意,观察君主辖境内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才能,确定自己的主张,仔细地窥测机会,进献有益处的东西给予君主,怎么会“不遇”呢?现在却不是这样,进献没有益处的才能,交纳没有好处的意见,在夏季进献炉子,在冬季进献扇子,做君主所不喜欢的事情,献君主所不想听的言语,他不遭受灾祸,已是幸运,怎么还能得福呢?进献有益处的才能,交纳有好处的意见,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但是,有的人靠进献对君主无益的才能意见而得福,有的人却因为进献对君主有益的才能意见而获罪。况且,夏季炉子可以用来烤烘潮湿的东西,冬季扇子可以用来扇火。社会的风气可以迎合,君主的心意却不可以揣摩;意见可以调转,才能却无法轻易改变。
世主好文,己为文则遇;主好武,己则不遇。主好辩,有口则遇;主不好辩,己则不遇。文主不好武,武主不好文;辩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辩。文与言,尚可暴习;行与能,不可卒成。学不宿习,无以明名。名不素着,无以遇主。仓猝之业,须臾之名,日力不足。不预闻,何以准主而纳其说,进身而托其能哉?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释义:当时的君主喜欢有文才的人,你修文就能够“遇”;当时的君主如果喜欢有武才的人, 你就“不遇”。君主喜欢有口才的人,你有口才就能“遇”;君主如果不喜欢有口才的人,你就“不遇”。喜欢文才的君主不喜欢武才,喜欢武才的君主不喜欢文才;重视口才的君主不重视行为,重视行为的君主不重视口才。过去周朝有一个人,屡次都没有得到赏识重用,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在路上痛哭流涕。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求官屡次得不到赏识重用,自己悲伤年纪大了,错过了做官的机会,因此就哭泣了。”那个问他的人说:“你为什么求官一次也没有得到赏识重用呢?”他回答说:“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做文章,成就文德后,才想要做官,君主却喜欢任用年老的人。等到任用年老之人的君主死了,即位的君主又喜欢任用有武才的人,我就改为学武。等我的武艺刚刚学成,任用武才的君主又死了,年轻的新君登上王位后,喜欢任用年少的人,可是我已经老了。因此我不曾有过一次被赏识重用的机会。”
仕宦有时,不可求也。夫希世准主,尚不可为,况节高志妙,不为利动,性定质成,不为主顾者乎? 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触上意,故谓之“遇”。如准主调说,以取尊贵,是名为“揣”,不名曰“遇”。
释义:才能不是根据君主的好恶,预先设置好的,偶然碰上君主喜欢,恰好投合了君主的心意,所以称它为“遇”。如果揣摩君主的心意,调换自己的意见,以博取尊贵,这个叫做“揣”,不叫作“遇”。
春种谷生,秋刈谷收,求物物得,作事事成,不名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为遇。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若天授地生,鬼助神辅,禽息之精阴庆,鲍叔之魂默举,若是者,乃遇耳。今俗人即不能定遇不遇之论,又就遇而誉之,因不遇而毁之,是据见效,案成事,不能量操审才能也。
释义:春天播种了谷子,秋天就能收割谷子,求物得物,作事事成,不叫做“遇”。没有追求就得到了,没有行动就成功了,这叫作做“遇”。好像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在野外拾到被别人抛弃的东西,好像天授予的,地生长出来的,禽息的精神在暗中推助,鲍叔叔的灵魂在暗中举荐,像这样的情况,就是“遇”。现在一般的人既不能够对“遇”与“不遇”的议论作出确定的判断,又根据被赏识重用就称赞它,根据不被赏识重用就诽谤它。这种根据已经出现的效果,按照已经形成的事实来评论的做法,是不能够衡量人的操行、考察人的才能的。

荀子说命

荀况说:贫、病、祸不是天加的,而是人自己造成的。
强本而不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疫,袄怪不能使之凶。
释义: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俭用度,那么天不能使人贫困;供养充足并且活动适时,那么天不能使人生病;遵循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原则而且坚定不移,那么天不能使人遭祸。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人饥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人生病,自然灾异不能使人遭凶。
荀况说:人自己不努力,天无法使之富、全、吉。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
释义:相反,农业生产荒废而且用度奢侈浪费,那么天就不能使之富裕,供养不足而且行动懒惰,那么天就不能使人健康;违背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原则而且胡作非为,那么天就不能使人吉祥。所以,水灾旱灾没有降临也会饥饿,严寒酷暑没有迫近也会生病,自然灾害异没有出现也会遭凶。
荀况说:与天顺者谓之福,与天逆者谓之祸
天职即立,天功即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之谓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释义:自然界的职能已经确立,自然界的功效已经完成,人的形体具备了,人的精神活动也随而产生。爱、憎、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隐藏于人的形体和精神中,这就叫做“天情”;人的耳、目、鼻、口。形各有不同的感触外物的能力而且不能互相代替,这就叫做“天官”;心居于人的胸腔中部,支配着耳、目、鼻、口、形五官,这就叫做“天君”;人们利用自然界的万物,来养育自己,这就叫做“天养”;顺应人类的需要来供养人类的叫做福,反之就是祸,这就叫做“天政”。
荀况说:有些事不能做也不应做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所志于天者,己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己其见树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己其见和之可以治者矣。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释义:所以,最能干的人不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最聪明的人不去想不应该想的事情,认识天,就是要根据已经显现出来的天象来预测未来的变化。认识地,就是要根据已经了解到的事作事生长的条件合理的繁殖。认识四时,就是要根据已经表现出来的节气变化的次序正确地安排农业生产。认识阴阳,就是要根据已经看到的阴阳和谐的现象进行调理。圣人派专职人员掌握天文历法等自然界的变化情况,自己则掌握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原则。
荀况说:治乱在人不在天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释义:社会的治或乱是天造成的吗?回答说:日、月、星、辰等运行的情况,在禹和桀的时代一样,禹使天下太平,桀使天下混乱,可见社会的治或乱并不是天造成的。
荀况说:治乱在人不在时
时邪?曰:繁启、 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释义:那么,社会的治或乱是时令造成的吗?回答说:农作物发芽成长于春夏两季,蓄积储藏于秋冬两季,这在禹和桀的时代也是一样的,禹使天下太平,桀使天下混乱,可见社会的治或乱不是由时令造成的。
荀况说:治乱在人不在地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时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释义:那么,社会的治或乱是地造成的吗?回答说:农作物得到适宜生长的地理条件就生长,失掉适宜生长的地理条件就死亡,这在禹和桀的时代又是一样的,禹使天下太平,桀使天下混乱,可见社会的治或乱不是地造成的。《诗》上说:“大自然生成岐山,太王开辟了它,太王创立了基业以后,文王就使它安定下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荀况说:不是要天合乎人,而是要人合乎天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也;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 兮,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释义:天并不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废止冬天;地并不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土地的面积;君子并不因为小人的吵吵嚷嚷就改变自己的行动。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规范。君子遵循一定的规范,而小人却计较眼前的利益。《诗》上说:“没有违背礼义,何必顾虑别人的议论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荀况说: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物之己至者,人袄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楛耕伤岁,政险失民,田秽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袄。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妖,夫是之谓人袄。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袄。
释义:在已经出现的事物中,人的灾祸才真正可怕。耕作粗劣,伤害了庄稼,锄草粗糙,影响了年成,政治险恶,丧失了民心,田地荒芜,庄稼长不好,粮价昂贵,百姓吃不饱,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这就叫做人为的灾祸,政治法令不清明,各种措施不合时宜,农业生产不闻不问,役使人力误了农时,那么,牛马就会互相生怪胎,六畜就会出现怪异现象,这就叫做人为的灾祸。不整顿礼义,内外不分,男女淫乱,那么,父子之间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之间就会互相背离,外患内乱就会同时发生,这就叫做人为的灾祸。
荀况说:顺应天意去努力奋斗叫做“制天命而用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释义:尊崇天而且仰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作物来看待而控制起来呢!顺从天而且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变化规律而加以利用呢!盼望天时而等待天的恩赐,哪里比得上因时制宜使它为人服务呢!依靠万物自然生长而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们的才能而繁殖它呢!空想着役使万物,哪里比得上治理万物而使万物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呢!仰慕万物自然产生的过程,哪里比得上促进已经生成的万物更好地成长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指望天的恩赐,就不符合万物生长发展的本性了。
荀况说:人之行为合乎天道,才能避免灾难
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则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则乱。礼者,表也。非礼,昏世也;昏世,大乱也,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
释义:涉水的人根据水的深浅标志前进,如果标志不明显,就要沉没到深水里去;统治人民的人把这一个贯的原则树为标志,如果标志不明显,就要造成混乱。礼,就是标志。背弃了礼,就是昏暗的时代,昏暗的时代,就会天下大乱。所以,这个一贯的原则不能够不明确,虽然外交内政的具体标志有所不同,但是不明显的表示和明显的表示都有一定的常规,这样,人民才免于灾难。

 

 

第三章 李康说命
     
李康(生卒年不详),三国魏文学家,“矣命论”的重要代表。字萧远,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性耿直,不合流俗。得魏明帝赏识,被任命为寻阳长,后又被封为阳候。病卒。有著述二卷,佚。今存《运命论》一篇,从“治乱由运、穷边由命、贵贱由时”之基本前提出发,得出“俟命”主张,认为无“俟命”精神,亦无骨气、无人格,强调“立德”既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立德”本身。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和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馋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释义:天下太平或混乱是由世运决定的,人的得志或不得志是由天命决定的,人的尊贵或卑贱是由时势决定的。所以世运将要隆盛,一定会有圣明的君主出生,圣明的君主一旦出生,随之就会有忠贤的臣子出生。他们之所以相遇,是不去寻求而自然会合;他们之所以相亲,是不经介绍而自然亲近。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唱歌,另一个人一定会跟着唱,有一个人谋事,另一个人一定会跟着做,道合玄同,曲折合符,成败不能够惑乱他们的志向,毁谤不能离间他们的交往,这样才能得以成就功业。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功业,难道只是因为人力吗?授予他们好命的是上天,告诉他们怎么做的是神灵,使他们成功的是世运。
    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录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
释义:张良接受黄石公的兵书,诵读《三略》的主张,然后和群雄交往,他说的话,好像把水泼到石头上一样,没有人接受。等到他遇到汉高祖刘邦,他说的话,好像把石头投掷到水里一样,没有人抵触。这并不是因为张良在陈胜、项羽面前笨嘴拙舌,在刘邦面前就巧于辞令。张良说的话前后一致,却不知道为什么先是违背群雄的心意,后却符合刘邦的心意。违背或符合的原因,就是神明的道理。以上的四位贤者,他们的名声记载在图录上,他们的事迹对应于才能杰出的人,怎么能够衡量他们的贤愚呢?
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媬女也,祆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释义:孔子说:“神志思虑的洁清明朗在于自身的修养,只有自身的修养才能气质志向如同神灵一样,嗜好和欲望将要实现,必定提前有征兆显示。天落下及时的雨,山川上空就会出现云彩。”《诗经》上说:“四岳使神灵下凡,生下甫和申,甫和申,是周的辅翼。”这都是讲“运命。”不仅帝业兴盛的君主像这样,天下大乱甚至亡国的君主也像这样。周幽王受媬姒的迷惑,其妖象早开始于夏朝的宫廷;曹伯阳被公孙强俘获,其征兆早在祭礼土地神的神庙里显现;叔孙豹亲近宫中的小臣牛,其祸患早形成于他的神庙。吉凶成败,各自依据定数的降临,都是不去追求而自然会合,不经介绍而自然亲近。
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辱,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敝,渐于灵暴;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贤,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垠垠于洙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休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释义:从前周的帝王在河洛地区接受天命,说:“依靠文才统治天下的,到六十三代子孙就要衰亡;依靠武力取得天下的,到四十八代子孙开始图谋。”等到成王定都于郏辱,通过占卜得知,周的统治在三十世,长达七百年,这是天所赋予周朝的命。所以从幽王和厉王年间开始,周的传统就大大地衰败了;诸侯称霸以后,礼乐开始衰颓;礼乐制度变得轻微逐渐消亡,在灵王和景王年间更加加剧;辩论奸诈而且虚伪的风气,形成于战国时代;统治的残酷暴 ,到迅速灭亡的秦朝达到了顶点;礼乐法度被抛弃而不再受重视,就在汉高祖刘邦之时,即使是贤至圣的孔子,很有德行的颜回和冉耕,他们虽然恭敬谦逊地奉行礼法,和悦正直地讲学于曲阜,也不能阻止周朝衰亡的势头;即使是孟轲和荀况,他们虽然从礼义上都仰慕圣人,举止行动完全遵循正道,也不能维持已经衰亡的周朝。天下终于淹没于大乱之中而没有办法挽救。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鬼;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遭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逐于蛮夏之城,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
释义:凭着孔子的才能,却不被用于鲁国和卫国;凭着孔子的口才,言论都不被定公和哀公推行;凭着孔子的谦逊,却被子西嫉妒;凭着仲尼的仁爱,却被桓公仇恨;凭着孔子的智慧,却在陈蔡之间受屈受困;凭着孔子的德行,却遭到叔孙氏的恶言毁谤。孔子的思想足以接济天下,却不能在人中显贵;孔子的言论足以治理万世,却在当时不被信任;孔子的德行足以应和神明,却不能统摄世俗,探访列国,不能遭到一个赏识重用他的君主,相反却被驱逐到蛮夏的城邦,屈辱地寄居在公卿家中,他的不遇啊,竟然如此厉害!
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闲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沉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
释义:等到孔子的孙子子思,仰慕圣人,完备礼节,却没有到达圣人的境界,但是他闭门不出,培养自己高尚的节操,气势惊动了国君们。他所游历的地方,诸侯没有一个不排场阔绰地登门拜访。甚至还有想拜访而没能排上号的。孔子的学生子夏,学问上没有很高的造诣,但是他退老在家,魏文候以他为老师,西河地区的百姓,也都恭敬地归附他的德行。他们两人和孔子站在一起时,竟然都不敢熟练地说话。所以说,天下太平或混乱是由世运决定的,人的得志或不得志是由天命决定的,人的尊贵或卑贱是由时势决定的。然而孔子以后的君子们,奉事区区一个君主,在一个朝廷里感叹,屈原因此自沉湘水,贾谊因此抒发愤慨,不也是错误的吗?因此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能够乐从天命的安排,知守性命的分限。所以,遇到了不得志的境况而不要怨恨,处于得志的境况也不要怀疑。身体可以被压制,思想却不可以屈服;地位可以遭排挤,名声却不可掠夺。就好像水,畅通了就成为河流,阻塞了就成为深潭,升到云中就变成雨落下,沉到地里就把泥土湿润。清澈的水用来清洗物体,不会被污浊的物体弄脏;混浊的水用来接济事物,也不会伤害到干净的事物。因此圣人不管是处于不得志的境况还是处于得志的境况,都能始终如一。
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途;求成其名,而历论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
释义:忠诚直谏必定会违背君意,突出超群必定会背弃流俗,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树木在树林里长得茂盛,大风必定会折断它;土墩堆积显露在堤岸上,水流必定会冲刷它;人的德行比常人高洁,众人必定会非议他,然而前面一辆车翻到的教训还不远,后面又有车跟着它的轨迹前行,志士仁人们,仍然踩着前车的轨迹而不后悔,掌握着前行的方向而不迷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成就志向和名声。为了成就他们的志向,就要顶着风浪在险途上前进;为了成就他们的名声,就要在当时经历种种的非议。他们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他们的计划的。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释义:子夏说:“人的生死是由天命决定的,富贵是由上天安排的。”所以主张将要被推行的时候,也就是命中注定将要尊贵的时候。伊尹和吕尚分别在商朝和周朝兴盛,百里奚和张良分别在秦朝和汉朝得到任用,都是不去追求而自然得到富贵,不去求取而自然被赏识重用。主张将要被废弃不用的时候,也就是命中注定将要卑贱的时候。难道君子就以此为耻辱而不去追求了吗?大概君子也知道去追求却不一定会得到富贵。

 

 

第四章 王夫之论命

王夫之(1619-1692),清代哲学家、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因晚年居衡阳石船山下,学者又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明亡后举兵抗清,败。顺治九年(1652)以后隐遁山林,辗转湘西,潜心著述达四十年之久。写出经、史、子、集各类著作百余种,综罗百代,博大精深。《清史稿》卷四百八十有传。哲学方面《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思问录》等著述传世。后人辑有《船山遗书》。思想上倡导以乾坤并建为起点、以阴阳对立为动因、以屈伸往来为形态之发展变化学说,认为“天地之变化日新”,宇宙万象“日日新而不己”。命观上提出“一介之士”亦可以造命之重要命题,把“造命”之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王夫之说:命就是太和之理的建立与承延
人之有生,天命之也。生者,德之成也,而亦福之事也。其莫之为而有为之者,阴阳之良各以其知能为生之主,而太和之理建立而充袭之,则皆所谓命也。
释义:人的生存,是自然界的一种必然性规律。生存,是上天赐与人的恩惠的表现,也是人的幸福存在。那些不能这样做却这样做的,自然界之阴阳二气的优秀因素就会各自以它的聪明才能作为生存的主宰,阴阳二气的内在规律生成后,就由它担任继续,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王夫之说:命运使知与能相得益彰
阳主知而固有能,阴主能而固有知。太和因阴阳以为体,流行而相嬗以化,则初无垠鄂之画矣。以其知建人而充之,使其虚者得以有聪明而征于实;以其能建人而充之,使其实者得以受利养而行于虚。征于实,故老耄而童年之闻见;行于虚。故旦起而失夙夜之饱妖。谁使之虚实相仍而知能交益者?则岂非命哉!
释义:自然界的阴阳二气中,阳气掌管智慧,但它本来就具有才能,阴气掌管才能,但它本来就具有智慧。各种事物的生成演化都是以阴阳二气作为其根源的,阴阳二气运动变化使事物也变化,所以说事物在生成的初始状态没有什么界限划分。阴阳二气用其智慧创造生成人类充实大自然,使空虚的成分获得聪明才智而受实际的验证;阴阳二气用其能力创造人类充实大自然,使实际的成分获得物质利益的保养而在行为上超脱于实际。受实际的验证,因此连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能回忆童年的所见所闻;引为超脱实际,因而清晨起来就没有早晚担忧不己的倦志。谁使自然界的实际和虚幻相互交替渗透并使智慧才能相得益彰的呢?不就是命运这种神秘力量嘛!
王夫之说命运对人没有后先轻重之别
然天之以知能流行于未有之地,非有期于生也。大德在生,而时乘其福,则因而建立之,因而充袭之矣。以知命之,而为五事,为九德;以能命之,而为五福,为六极。凝聚而均授之,非有后先轻重于其间,故曰:皆所谓命也。
释义:然而作为万物主宰的天把智慧能力施行于那些不存在智慧才能的地方,并不是有期望于生命。最大的恩惠在于生存的过程中,进而伴随着个人的福气,并因此而创造生命,使生命存续下去。赋予生命以智慧,使人懂得貌、言、视、听、恩这些起码的事理,养成诸如忠、信、敬、刚、柔、积、固、贞、顺等等之类的道德品质;赋予生命以才能,使人获得诸如五福、六极之类的福、祸遭遇。上述东西在生命形成时均匀地赋予每一个生命,不在它们中间采取先后轻重的区别对待,所以说,这都是命运啊。
王夫之说:命运没有偏私,并不意味每个人的遭遇都是相同的
而二气之方锡,人之方受,以器为承而器有大小,以时为遇而时有盈虚。器有大小,犹疾雨、条风之或生或杀也;时有盈虚,犹旦日、夜露之或煗或清也。则受命之有余、不足存焉矣。有余(不足)之数,或在德。或在福,则抑以其器与其时。
释义:当阴阳二气相互交流变化,赐与大自然以生命时,当人接受这种赐予时,他是用其才能来承担这种赐予的,而才能又有大小之分,是以时间作为机运时遇的,而时间又有好坏之分。能力有大小,就像急速猛烈的雨、东北风等自然现象的产生或衰灭一样;时机有好坏,就像早晨的太阳、夜晚的露水或暖或凉一样。于是人之受命便有有余或不足的现象存在。有余或不足,或表现于德,或表现于福,均须视其才能和机遇而定。
王夫之说:德与福很难兼得
或胜于德而不胜于福,或胜于福而不生于德、犹蝉、鲔之于饮食也;有时俭于福而侈于德,犹西飙之稼不成穑,而寒暑之疾能失性也。如是者,有余不足,皆非人所能强。非人所能强,听命之自然,是以其所至者为所致。
释义:一个人也许在道德品行方面表现优秀,但却不一定会在福运方面也吉星高照,也许在福运上吉星高照但却不一定在道德品行上表现优秀,就像蝉虫、鲔鱼和饮食的关系一样;有时候道德品行少而福运横流,有时候福运少反而道德品行丰富,就像猛烈的东西使农作物没有收成,季节变化过快使事物失去其固有特点一样。像这些情形,有余或不足,都不是人所能争取的。不是人所能争取的,听从命运的本来安排,这就是以他所能达到的作为他能实现的目标。
王夫之说:凡人并非完全受制于命,圣人也并非完全不受制于命
以知命者以虚。虚者,此虚同于彼虚,故太空不可画以齐、楚。以能命者以实。实者,此实异于彼实,故种类不可杂以稻梁。惟其同,故一亦善,万亦一善,乍见之心,圣人之效也。而从同以致同,由野人而上,万不齐以至于圣人,可相因以日进,犹循虚以行,自齐至楚而无所碍。惟其异,故人差以位,位差以时,同事而殊功,同谋而殊败,而从异以致异。自舆台以上,万不齐以至于天子。各如量而不溢,犹敷种以生,为稻为梁而不可移。故虚者不足而非不足,天命之性也;“善恶三品”之说,不知其同而可极于上也。实者不足则不足矣,吉凶之命也;“圣人无命”之说,不知其异而或极于下也。
释义:因为懂得天命,所以表现为虚无状态。所谓虚无,就是此虚和彼虚没有差别,而是相同的,所以说齐国和楚国是无法在天空上划分出它们的界线的。因为胜任命运,所以表现为具体的实在。所谓实在,就是此实和彼实各不相同,所以在种类划分上稻和梁是不能混淆的,只因彼此相同,所以,一也是善,众多也是善,一眼就能看出这种道理的,那是极具智慧的圣人的才能。而追随同一性以达到相同,由一般的平常之人向上追求,由不完善而达不到圣人的程度,可以通过一天一天的不断修养和积累来达到,就像采虚而行,从齐国到楚国不会遇上任何障碍一样,只因为彼此不相同,所以人的处境各不相同,处境又因为时机不同而相异,同一事情功效不同,同样的谋划导致不同的结果。而追求相异以达到不同,从最低贱的处境往上追求,因不完美而达不到圣人地步,各人安于自己的处境而不过分满足,就像播种后,农作物生长的为稻为梁而不可改变一样。所以,虚无的东西的不充实并非真的是不充实,那是天赋予的本性;“善恶三品”的说法,是由于不懂得普通的东西也可以达到高级程度的道理。实在的东西不充足则是真正的不充足,这是好坏的命运造成的;“圣人无命”的说法,是不懂得与众不同的优秀之物也可能最终落到低贱地步的道理。
王夫之说:突然有惊人之举者,结局一定不好
骤为震世之行者,其善必不终。震世之善,骤为之而不疑,非其心之能然,闻人之言善者,亟 信之也。闻人之言善而信以为必行,则使闻人之言不善者,抑不审之於心而亟从之。闻人不善之言而信,则人之言善者,无不可疑也。交相疑信,而善者恒不敌不善者之巧给,奚望其善之能有终邪?
释义:突然做出震惊世人的行为的人,他的善行一定不会自始至终震惊世人的善行,突然做它而不怀疑,并不是他的意念造成这样的,只是他听到别人说的话,就认为是好的,就不假思索匆忙相信他而造成的。听到别人说好的就相信认为必须行动去实行它,那么,假如听到别人说的话是不好的,也会根本不加思考就会匆忙去实践它。听到别人说不好的话竟然相信,那么别人说好话,也就没有不可怀疑的了。彼此相互信或不信,而好的总是敌不过不好的东西之机巧,怎么能希望好的东西能自始至终呢?
王夫之说:天命无私心,也无须有私心
天之命,有理而无心者也,有人于此而寿矣,有人于此而夭矣。天何所须其人之久存而寿之?何所患其人之妨己而夭之?其或寿或夭不可知者,所谓命也。而非天必欲寿之,必欲夭之,屑屑然以至高大明之真宰与人争蟪蛄之春秋也。
释义:天命,是一种只存在规律性而不存在私心的东西。有人因此而长寿,有人因此而短命夭折。天为什么要让人活那么久,让他长寿呢?天为什么要担心人类会妨碍它而让人早死?那些要么长寿要么早死而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命运。而不是天一定要使他长寿,一定要使他早死,天又何须以自己之至高大明的宇宙主宰身份和能力去同人类争夺那根本没多大价值也丝毫不足惜的时间!
王夫之说:命是理之流行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寒而病,暑而病,饥而病,饱而病,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见为不可知,信为莫之致,而束手以待之,曰天之命也,是诚天命之也。理不可违,与天之杀相当,与天之生相背,自然其不可移矣,天何心哉?
释义:生有生的规律,死有死的规律,治理得好有治理得好的规律,动乱有动乱的规律,存在有存在的规律,灭亡有灭亡的规律。天,是一种规律;命,就是这种规律的演变通行。受冷而病,受酷热而病,因饥饿而病,因饱食终日而病,违反生存的规律性,程度轻的还只是得病而已,情况严重的可以致死,人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实都是咎由自取,而自己还被蒙弊着不知晓,看见某些现象不能理解,信以为它无法实现,从而不付诸任何努力,在那坐等。这叫天的必然性,这确实是天命,规律无法违抗,这与天的残败相适,与天的生机违背,这本来就是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天怎么会有理会知觉?

 

 

第五章   孔子论命
   
孔子(-551-479B.C.),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泗水县东南)人。曾为官中都宰及司寇,以教育及整理文化典籍为平生职事。创立以“仁“为中心的道德哲学体系。主要言行见于《论语》。《史记》卷四十七有传。思想上抬高道德的作用,认为当以“德”去处理一切关系,包括天人关系。命观上肯定“天命”的存在,但对“怪、力、乱、神”表示怀疑;其所谓“天命”,实亦包含“造命”之义于其中。
孔子说:人到五十岁才能真正懂得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读书;三十岁,有所成就;四时岁,遇事能明辨是非而不疑惑;五十岁,知道天所赋予人的命;六十岁,一听到别人的言语,就能判明真假;七十岁,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至于离开法度了。”
孔子说:命不当死而死,可谓“不幸”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释义: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最爱好学习,他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过爱好学习的人。
孔子说:人无法抗拒死,这也是命
伯牛有疾,子问之,子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释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口拉住他的手,说:“要死了,这是命啊!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释义:孔子说:“不知道天命,没有办法成为君子。不懂得礼节,没有办法立身于社会。听别人的话,不能够辨别是非,没有办法了解别人的善恶。
总结:通过圣贤对命运的阐述,相信大家已经得出了结论。命运虽然是人自己创造的,但并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命中有为官发财的信息,在你的命运轨迹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机会。天道绝对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心地善良而送你官位或者财富。不然,那么多的聪明人怎么还会对命运感到失意呢?我们需要认识命运,掌握自己的生命价值,不要再脱离自己的命运轨迹,做到人人知命而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轨迹,我们都应该以乐观思想来面对,去积极地创造你的人生最大价值,但这又不是要你盲目地行动,而是乐天知命,顺天应人!

 

第二部分  怎样认识命理
第一章  认识命运的最佳途径

近年来学习研究易理者颇多,可是真正有所建树者甚少。为什么?一是从“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国学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丢弃了几千年来文化思想的优良传统,一谈《易经》,动不动就被戴上了迷信的帽子。作为一个中国人崇洋媚外,外国的垃圾文化都是好的,他宁可相信虚无飘渺的上帝,而对几千年的国学精粹进行抨击,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悲哀。甚至于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出名的目的,不惜大肆污蔑传统文化。试想,《易经》阐述的是不是真理,你首先要学习、研究、实证后,才能发言,否则你又有什么权利来评论呢?《易经》能作为中国文化思想中儒道两大家的发源地,作为帝王、圣贤之学,处在群经之首,难道她不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更有价值与可信性吗?!二是大家学习易学,往往站在玄学的角度来看,这就陷入了一种误区,显示了对《易经》科学内涵的无知。《易》究竟是在讲什么?她讲的是宇宙物理学与地球物理学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是地球物理磁场对人的影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自然科学的内容,怎么能与玄学神学之类的东西挂上钩呢?再就是大家对古文字的陌生和不甚理解,用现代的语文思维,去理解古文,往往是词不达意,这样的古文水平,又怎么能研究并学好易学呢?
因此,学好命理必须先要了解古文,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这样,你再研读《滴天髓》、《渊海子平》这些命理学的经典,就会易如反掌了。譬如《滴天髓》地道篇说:“坤元合德机缄通,五气偏全定吉凶”。这里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合德”的意思,可是不知道它的出处,就不能准确地领会。要想实际阐释“合德”的真正含义,最好先读一读《易经》系辞里面的一段话:“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果不明白这里“合其德”的意思,又怎么会明白“坤元合德”的真正意义呢?这里“合德”指的是天与地之间的气场配合。什么样的空间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来配合,如果天能作到与地相配而为人所需,则为合德。实质上是指天干与地支之间的属性配合变化,对于日元能否达到为我所用。我们就说《系传》中屡次出现“大人”这组词,很多的易学著作把它翻译成“伟大的人、帝王、为官的人”,这种看法未免太牵强附会,根本上就没有搞明白古人在讲什么?更没有弄明白儒家的“中庸”思想。在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实际指的是“具有大智慧、德行、学问的人”。“见龙在田,飞龙在天”是寓意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发展过程,“见龙在田”是指这个人已经从初爻的一无所有,已经有了自己的领地,这时就得到大智慧、德行、学问的人辅助。一个人“飞龙在天”而“君临天下”时,当然就会吸引更多的大智慧、德行、学问的人。这里的爻辞“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与《庄子·逍遥游》开头篇 “鲲鹏” 的寓意,有异曲同功之妙。总而言之,要想真正的学好命理,还是要先从文化源头《易经》认真学起,否则只能断章取义,仅仅学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永远不能得悟其真谛。
很多朋友在学习中,没有从根源学起。这就没有了最起码的、正确的学习态度。这里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学习的,以便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孔子在《论语》开头的“学而篇”,首先讲到了学习的三种途径。而对于这三种学习的途径,很多的解释不是很到位,为什么?因为这些人都是从字面上来解释孔子的学习报告,没有进入孔子的思维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首先孔子提到的“学”不是现在学习的学,这个“学”指的是智慧、学问、知识;后面的“习”才是学习;我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学问、知识是需要时时刻刻去学习的,这么简单的道理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知道。有志同道合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并相互印证所学,这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别人不知道你会不会,懂不懂,给你说时你不应该愠怒,而应该谦虚地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才是君子的作风!实际上这表明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和向上的途径。如果我们学习命理能够做到这一点,时时学习,相互交流,不保守,大家敞开心扉交流,那么,我们的收获肯定会很大。
我们再看看孔子的学生曾子,在儒家的代表作《大学》中提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我们不再深研原文,只想告诉大家从知---止----定----静----安----虑----得,即所谓的七证,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知道事物的本末、始终、先后,最后达到“道”的最高境界。那么学习命理,我们必须从《易经》的原点学起,知道命理的原点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近乎“道”,才能真正进入这个大门。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介绍命理学的真谛是什么。
宋代大慧杲禅师,在他编著的《禅林宝训》一书中,有位明教禅师提到:“圣贤之学,固非一日之具,日不足,继之以夜,积之岁月,自然可成。故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斯言学非辩问,无以发明。今学者所至,罕有发一言问辩于人者,不知将何以裨助性地,成日新之益乎?”明教禅师说:“圣贤的学问修养,不是一日学会的,而是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然可以成就圣贤的学问修养。正如《易经》所说:‘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假若人们不踏实务学,则没有办法融会贯通,自己也无法从中受益。人们若只学而不问则无法辨别众理,分清精粗本未。此言与孔子的假若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问题仍然迷惑不解,何其相似!因此学习若不辩问,没有办法解除疑惑,发明性地。然而现在的学者很少有向人请教辩论的,不知他们如何能发明性地,而使自己的学问修养日新月异的呢?”
这里提示大家,禅宗的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我们先把一些易学的基础掌握,然后放下自己所谓的正确见解,来深悟宇宙的真理,一定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在《易经 系传》中,“《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说的是什么?就是易学修养的最高境界,禅学可以说也是从这里起步的。必须先要放下自己的高傲和自满,才能让自己进入“无思、无为”的境界。只有这时,你才会萌发智慧,真正妙悟“天地人”三元之“道”。
所以,很多的易友在学习中,不是务实的学习,而是一味的寻找窍门,舍本求末。看了几本书就飘飘然,觉得自己成了大师,这不是很可笑吗?《易》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只有继承才能发扬完善,真正有成就者,需要明白的是天地之本“性”,这一点与禅学的“明心见性”具有相似之处。大家如以功利之心,哗众取宠,恐怕离真理只会越来越远。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学习经验,不可自大、虚伪,而要以正心诚意的态度来学习命理,这样去学所获必丰,由此也定会达到命理学的巔峰!
这里我们顺便对于命运认识不清楚的人,往往冠于迷信的帽子,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悲哀。现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都来研究应用我们的文化精髓,而我们自己却总是把它拒之门外。这些人不能不说是无知的。《易经》的衍生,来源于天体物理学与地球物理学,二者之间的物象变化,进而产生了思想与哲学。而我们提到的天干、地支,只不过是表示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运行符号,也是天地能量体的表现而矣。从现在的磁场学与微波学来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本源体。我们作为天地之间的生物体,无时不刻的遵循着它们的循环规律。我们的出生时间,是脱离母体进入阳体的一个时空点,从你的哇哇大哭,已经从一个阴体走向阳体,这个时刻才是一个生命的真正开始。我们取这个阴阳变化的点设为人的原点,看这个原点的磁场波段,是否符合以后的天地大场的磁场频率。从而做到顺应天地之道,这是我们认识自然与人生命的最佳途径,怎么会与毫无边际迷信牵扯在一起。难道它不比那些虚无缥缈的上帝、泥塑更可信吗?
我们取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表示我们与社会大家庭与自己小家庭,以及社会物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易经》的本身就是宇宙代数学,她可以表示万事万物,因为她的哲学道理已经涵盖天地之间的所有事物,“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所以大家不要一见到比劫、财星、食伤一类的名词,就觉得似乎就是不可理喻的字眼。
如果你真正的想认识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生命价值,就从这里开始吧!

 

 

第二章 《易经·系传》与命理

谈到命理的学习,很多朋友甚至连《易经》都没有读过,显得非常盲目,学了几年,到头来依然没有多大的收获。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学习命理需要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二是工具。所谓的理,指的就是分析吉凶悔吝的断语条件,这个部分属于哲学的范畴。而工具就是所谓的六十甲子,它们是在表示天与地之间的气场变化规律。六十甲子之间的作用关系,就是各种气场间的相互变化相互影响。换句话说,六十甲子是在表达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内的气场变化,也可以称为寒暖燥湿,实际上就是温度的变化。这一部分属于宇宙物理学的范畴。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再在玄学的思维中去学习,我们已步入了科学的殿堂,我们是在研究大宇宙物理磁场与人身小宇宙物理磁场的运行规律。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在遵循着天道的循环规律,冬天来了我们就穿上棉衣御寒,夏天我们用空调来驱除炎热。这种研究始终建立在一种天地人合一的整体观上,天道对于人的生活环境有过与不及,我们就用地道来弥补,也就是空间弥补时间上的不足。
这里谈一下《易经·系传》对命理学习的启迪,这里的观点只代表本人对《易经·系传》的理解和认识。圣人在《系传》中说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对《易经》的认识不同。因为她包罗万象,“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故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的各个方面,都各取其所需而不能离其左右。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道从三皇五帝到今天,几千年来,斗转星移,不管朝代人文怎么变化,他都在保持原有的“道”。不因为你是明君、昏君、英雄、枭雄、君子、小人、官贵、百姓的不同,而另眼相看。他视天下人如子民,也就是佛家的众生平等。他所以“尊”,是因为他无私。而从命理预测的角度看,天道的循环是不变的,他始终是日月循环,寒暑交往,就因为天道的循环相对不变,这才使得以他为基点的命运预测有规律可寻。地与天相比则不同,她随着朝代人文的变化而变化,原来的秦汉古都,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你在土地上耕种,就有收获,不耕种就没有收获。这一点与天比起来,似乎就显得“卑下”,为什么?因为天道从不需要你对他付出什么,他的阳光、雨露都是无私的奉献,这点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而大地则不同,她需要你的呵护,一旦呵护不周,生态就要失去平衡。故曰“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在命理中的体现,天干为用神者格局高,地支为用神者格局低。这是在出生时就决定的,不会因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乾坤定矣。同样,不管是那种预测方法,在被测者的卦象一出,或在他找你预测进门的那一时空点,就已经决定了事物的吉凶。也就是乾坤定矣的意思。乾坤是天地、阴阳的代表符号,它是一切事物的代表。阴阳二气是决定吉凶的主要依据。阴阳平衡就吉,阴阳失去平衡就应凶。把用神比作阳气,忌神比作阴气。人一生的生活轨迹,吉凶祸福,完全是由出生时阴阳二气的旺衰所决定。用神、忌神、格局高低都是由阴阳二气来决定。人的卑微与高贵是并存的,没有卑微怎么能显出高贵,这就是易学的阴阳相对论。在高贵的上层社会同样参差不齐,因为他们的官职、财富不同,也存在着高低之分。在老百姓的下层社会,同样也因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高低的差别。就连丐帮都有帮主,他在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任何的社会都存在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命理中由于天干、地支的用神不同、出生地域的不同,也就有了格局的高低。相同格局的八字,由于用神的组合不同,也是不一样的。人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存在的位置不同,形成了贵贱。故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八字的格局高低,要看自己出生的地点而定。一个完全相同的八字,由于出生地点的不同,他们的富贵程度是不同的。不过,他们的不同是由于出生空间的不同造成的。很多的命理书籍中讲到,这个八字天生就是当官的命,或者说这个八字天生就是学习好,有文凭,严格的说这些表达都不准确。为什么?因为这些作者是在表现自己的技巧,而不是在讲理。如果按照这些人的断语,那么相同时间出生的人,要么都是做官的,有文凭,大老板,婚姻不顺等等,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这是因为“贵贱位矣”,“位”就是位置、方位,出生空间与生活空间的不同,体现的就是“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的道理。
宇宙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可寻天道、地道的循环规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春去冬来,周而复始,而地球相对是静。这里的动静,指的是宇宙物理世界的现象,也就天地的运转规律。命理上就是指天干、地支的作用关系,有规律可寻。故曰:动静有常。变化有一定之规,在变化中就有刚柔的概念,刚柔指的是“量”的变化。下的雨、刮的风、天有多热、多冷等等,都存在量的变化,刚指的就是阳性,大、高,柔指的是阴性,小、微。故曰:刚柔断矣。刚柔是指力量的大小决定了事物本质的根源。官职高、钱财多的人就显的高贵是“数”的概念。一个60岁的老人,3岁的顽童打他一拳,不会有问题,而30岁的青年打他一拳,就会很严重。因为动静的变化超越了常规,就必须根据事物的本质来决定吉凶的程度。在命理中由于十二地支的组合关系和性质不同,在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吉凶则不同,这些吉凶程度的比较要以干支的力量来决定。天干地支临印比者,应吉凶的程度大,地支以受生扶力量大,在同样量比的情况下,子、午、卯、酉四正之气大于寅、申、巳、亥四长生之气,四长生之气同样大于四隅之气辰、戌、丑、未。干支的组合不同,决定了吉凶的大小不同,就是:动静有常,刚矣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世上万事万物同气相求,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不管天南海北只要是搞易学的到一起,就只论易学的问题。搞科研找搞科研,经商的找经商人。故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物以群分同时存在着社会层级不同的意思,故常言:官官相护。在命理中体现为印比是帮助日元的,财官食伤是耗泄克日干的,在八字中将它们分为二党,一党是有利于日元,一党则无利于日元。在八字将印比、食官财分开,定出日干旺衰,通过作用关系的分析,吉凶就一目了然。故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天干用神的力量来源于地支,故《滴天髓》云:“坤元合德机缄通,五气偏全定吉凶”。天干用神虚浮,地支无气怎么为有情?只是虚浮的一种假象。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干地支的用神在分析旺衰时与命局中发挥作用的用神,是截然不同的两层含义,也就是“吉凶作用变”。故易曰:“变化见矣”。实际就是干支的关系,随着大运时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件事情的吉凶好坏,如果不用心去看,而只以表面现象定其本质,往往会产生错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它的变化。它们要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就有力量的对比。刚柔相摩,刚与柔、阴与阳之间进行力量的对比、转化。但他们终始在吉凶之间来回循环,这组干支对于年柱来说是有益的,而对于其他干支则是有害的。此用神在这个大运应吉,而在下一大运则应凶。但万事万物的发展根本就在吉凶之间来回循环。故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一个大运、流年的出现对于日干是应吉的,但对父母、兄弟、妻子可能是应凶的。以八卦来代表六亲和宫位与八字是完全符合的。八个卦可以对应四柱的八个字,它们在阴阳刚柔之间来回穿梭,也就是大运、流年之间。遇到自己有利的“气”应吉,无利有害的“气”应凶。人的八字天干为用神,地支有力,就象天上的雷霆鼓动,可以声誉四海,这样人可以造福苍生,就象风雨滋润大地一样。在八字的行运上当行到用神大运,地支滋扶用神,必有惊天动地的作为,带来风调雨顺的效果。
日月高挂在天空,也是一阴一阳,太阳为阳,月亮为阴。而一年有寒暑之分,也是阴阳。大运、流年是人出生后的外因条件,命中的吉凶信息要在大运、流年的变化下才能完成。大运为十年的行政长官,理十年之气,而流年是动态,每一年变化一次,人的吉凶随岁运的变化和一年之中的季气不同而引发,同时产生了吉凶,就是在同样流年发生吉凶的分断。乾为阳在人类为男人,坤为阴在人类为女人,也是一阴一阳。八字通常以乾造为男,坤造为女。乾为天,大家都知道,天的功能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条件,没有阳光一切生物都会失去生机,故有了天的伟大功能,大地才能生长万物,有着无限生机。在命理中,天干为忌、为用,应吉凶的程度较大,地支是对天干发用的滋扶,滋扶用神应吉,滋扶忌神应凶。天干的功能关系很简单,它的功能代表了事物的外象,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天干的关系只有生克没有合化,它不会因别的意志为转移。地支的功能是评定天干力量的根源。大地会根据天的运行规律,将一年的四时季气分得清清楚楚,各个季节对农作物的收种使农民一目了然,这就是大地的胸怀。故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学习命理也应本着“大道至简”的原则。现在的命理将本来简单易学的东西,搞得面目全非,极其繁杂,就违背“简易”的原则。象六合、三合、三会都是古代数学与易的关系,如果无条件地应用在命理中,就会出现失误。六合是表示阴阳气场在相同一条路上的不同方向,它们是阴阳互根的表现。三合是表示一种五行气场的产生到消失的轨迹,不能看作是相合。如果我们连这些最简单的干支关系都搞复杂,就不能体现易的简能。故易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知道了它们的关系与规律,也掌握了它们的变化,你才能感觉到易学的魅力,掌握它的功能,这时你才觉得它和你是那么亲近,就在身边。只有你和易有了感情,才能进一步学习研究,才会有大的收获。故易曰:“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学习易理时间长了,就知道宇宙人生的变化规律,可以利用易来造福人类社会,这时你就具备了贤人之德,你的功德大了就具备了贤人之业。只有用简易的原则和观点去认识、学习易理,则天下之理尽在其中。故易曰:“可久则贵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从命理上你知道自己的德业,就应该积极的去实现,知道了宇宙阴阳变化的道理,也就明白了天下之理。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天下还会有什么可以挡得住你呢?你的成功就在其中。
易曰:乾坤二卦是敞开易学大门的开门砖,实际也是指阴阳二气的变化。易学以阴阳为基点,利用干支、卦等元素的变化进行演算。动变生吉凶,只有动才有变,动是提示事物发展吉凶的先决条件。在命理预测上流年为动爻,没有流年的出现就没有吉凶的形成。六爻预测中,动爻是提示吉凶的主要依据,而有些人在预测中却抛弃动爻,而找什么用神,所以预测的准确率就低多了,那是因为还没有明白易的道理。八字、六爻预测中日干、世爻要先有旺衰才能分断吉凶。六爻测财、官运中,说财、官克世可以得官,财官生世可以得官,则官持世也可得官,真把人搞胡涂了,怎么说都行。这是你没有明白它的使用条件,假如世爻旺,官财克世怎会不得财官,世爻弱怎么会得到呢?假如世爻弱,官财生世又怎么会不得呢?首先要明白这些使用的原则,在预测中就简单明了。总之:一切都在阴阳变化之中。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先贤上观天文,下俯地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八卦、天干、地支、五行等,这些都是先贤假设出来,让它们来表达世间万物。它们都各自代表着自己特定的事物信息。如果你看的现象违背易的原则,则应凶,符合易的原则则应吉。命理预测以年、月、日、时四个时空点为基点,假设为一个人的灵魂,依据干支五行对日干的喜忌之象,而产生吉凶。系辞首先是指64卦的各爻之辞,在命理就是断语的使用。身旺者,食伤制杀就会应凶,身弱食伤制杀就会应吉。故易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五行之气流行于四时,不管是64卦还是干支五行,在气的进退中,它们的旺衰也在改变。一年有四季之分,卦有十二消息卦,这样干支、五行的旺衰就出来了。有了旺衰就存在着力量的大小,当令者旺相,失令者衰弱,用神临月令旺应吉大,弱而受制应吉小。在这些情况下吉凶就产生了。世上万事万物的发展只有二种结果,要么吉要么凶,没有合局。你在生意中一年没有赚也没有赔,实际你已经赔了,你赔了一年的时间,时间对人何等重要,人生又有多少个一年。在命理中干支力量的不同决定不同的作用结果,故有徐大升的《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之间如果力量相等则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它们的作用结果就会改变,也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滴天髓》言:“旺者冲衰衰者拔,衰神冲旺旺神发”。干支力量是决定本质的依据。故易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虑之象也”。人生有许多事情,变化莫测,故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朝夕祸福。这些都是阴阳二气的变化,在无形之中所支配的结果。是喜从天降或者是祸从天来,欢喜、忧愁和顾虑也就会伴随着你。事物的发展有变化就有进退,这些变化对你的人生形成了进退,事业向上发展为进,事业向后为退。刚柔之象和白天黑夜一样。命局中用神有力,行运相扶就和白天一样光明。用神无力受制或忌神旺,就象黑夜一样没有光明。故易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卦有六爻而四柱加大运、流年有六柱与卦相符合,卦有动爻而四柱有流年动态,卦与四柱时空的变化,包涵了天地人一切事物的变化道理。用六爻、八字时空可以预测事业、财运、风水、天气等等,无所不能,在这里也显示了先贤创造易学体系的伟大。故易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君子之所以能安居乐业,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易》的变化顺序,不会做违背《易》的事情。他通过对卦象、爻辞、大运、流年对命局的吉凶作用,就预先知道了自己的行为结果,就不会有忧愁、顾虑,能够知时而进退。动变生吉凶,有动必有变,君子对动变所产生的利弊、吉凶,早已胸有成竹。因而把握了“道”,也就会得到天的护佑,这样怎么会不应吉呢?在命理中,当大运、流年对命局应吉时,就应顺应天意积极争取;而当大运、流年对自己不利时,应该避退,这样你怎么会应凶呢?这就是“适时而进退的道理”。故易曰:“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彖》者, 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世间好多事物的吉凶是一定的,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命理的每一条断语都是准确的,断语的本身就表达了吉凶。食神制杀,英雄独压万人,必是官杀为忌。伤官喜配印,财钱年年进,自是伤官为忌,印星制之。这些断语的出现就决定了吉凶。故曰:“彖者,言乎象者也”。彖是断语。卦是六个爻组成,而八字由六个柱组成正好对应。断语虽然决定吉凶,但不是唯一的,要有大运、流年的作用而决定,也就是动爻对世爻的关系,决定世爻的吉凶。吉凶是对日干、世爻所言的本身利益而言,不是得就是失。八字是一个静态的气场,大运、流年的进入,使静态的变为动态,只要动就有吉凶。故曰:“爻者、言乎变者也”。事物的发展一般只有吉凶二种表现,悔吝者做错了事情有悔改的余地,心中会平衡些,有些可以补救这些过错。故曰:“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世爻的上下不同位置决定了贵贱不同的位置,八字十神的不同组合决定了格局的高低,这些都是由卦和八字来决定的。而吉凶是由动爻对世爻的作用而定,八字的十神吉凶要看在八字中发挥的作用关系。也就是“吉凶作用辨”。故易曰:“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大小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通过预测可以对未来的吉凶胸中有数,提前有所预防,警惕外来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做到有过即刻悔改,亡羊补牢还不算晚。是故卦与八字本身就决定了吉凶,但是由于干支与爻的力量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吉凶。在干支五行的作用中,虽然有时惊险但并不为凶,绝处逢生,凶事变吉事。断语有它固定的使用条件,不可胡乱套用。故易曰:“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 乐天知命, 故不忧;安土敦乎仁, 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学以天地为准则,其所建立的哲学体系,将天地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全包括了。它上观天文而得十天干,下俯地理而得十二地支,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表示事物的运行规律。它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故用它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发生的事情。故易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利用它的思维方式可以测出事物的原点和终点,就可以了解并掌握事物从生到死的规律和发展过程。故易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卦和八字都是阴阳二气的结晶,动爻和大运、流年都是外因的变化,掌握这些变化规律可以知道未来和逆推以前的事情,就象有鬼神一样。只要与天地自然的准则不违背就应吉,也就是顺应自然。大运、流年的作用有利于日干应吉,无利于日干应凶。故易曰:“精气为物,游魄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道易的规律就是掌握阴阳的变化规律,拥有这样的智慧,利用它可以造福天下百姓,丝毫没有过分夸张。知道易,各种知识都可以触类旁通。知道了天下事情的吉凶变化,因而能乐天知命故无忧。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安于所处的生存环境而敦厚天下,故能有爱。通过八字预测知道自己运势的发展情况,就不会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抱怨,因为是自己命的原因,这样心灵就会平静安然。故易曰:“安土敦乎厚,故能爱”。
    《易》学体系的范围之广,可以包括整个宇宙间所有事物及其发展。一点也不夸张,易学的体系是那样严谨周密,完美无缺,几乎没有遗漏世间的一件事情。知道白天、黑夜的变化道理,就是知道阴阳二气的交换,尽知变化的奥妙,所以说易道神奇奥妙、无所不在,其变化没有一定的公式,始终都在“变易”之中。故易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 藏诸用。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一阴一阳是世间万物的根本,永远相反相成、对立统一。阴阳也表示善恶,有善就有恶,有正义就有邪恶。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没有了邪恶,正义和善良就不会显现。它们是对立统一,没有这一个就没有另一个,这些相对的变化叫作“道”。“道”是可以体会而又微妙难言的东西,只能用心去参悟。君子承续此“道”、没有违背此“道”称之为善,君子明白产生万物、成就万物的即是“道”的本性,也就是变化,就是阴阳平衡,或是阴阳对立统一。在命理中,八字时辰一定,阴阳就产生了,对于日干有力者为阳,无力者为阴。在每个八字中永远都有两党,一党为日干服务,一党则有害于日干,它们永远是对立统一的。命理格言曰:“有病方为贵,有制方为奇”,而这些都是注定的,永远不能更改的。此干支在这个运是用神,在下步运则为忌神,“喜非永喜,忌非永忌”。这就是说,这件事物在此时说是好的,而换一个时空就成了坏的。真正掌握命运的成功者,是掌握并运用了天地五行的特性,或者说是“应用了自然之道”。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应用不同,对易的理解就不一样,都以自己的需要来理解它应用它。仁者可以从中得到仁义君子之道,智者可以从中开发智力增加智慧。易学之所以发展出这么多的分支,是因为这些人对易的理解不同,所得的道就不一样。但不管它们怎么变化,还是易的子孙,没有离开它。故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而真正明其道者很少,只能是易道的一小部分。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女成熟后就要婚嫁,这些都是易的变化,就在我们身边,但往往人们没有注意观察到,我们无形之中的生活、作事都在遵循易理,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研究命理就是在研究道,而不是干支五行,它们只不过是道的代表符号。如果不从这个根本处去认识,又怎么能看见“道”呢?太深奥了,明道的人太少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智慧没能达到。真正的智者学习东西是从事物的根源学起,原始反终,然后知生死之说。现在好多人学习命理,对易没有认识不理解,寻找什么绝招,试想你得到了固定的东西,那还叫“道”吗?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天就是道,道就是天。它对天下生民万物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你邪恶而不让你呼吸、生存,也不会因为你善良而施舍给你什么。这是因为它的仁爱,已经都完全隐藏在日常的生活中。道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有“道”的推动,圣人因为得“道”提前知道阴阳的变化结果,就和天一样没有忧愁,就是顺应自然。道是那么的伟大,它滋育着万物却不需要回报,道就是德。人们认为富有财产的人才是事业成功,天下都在向上发展,一天一个变化,永远没有骄傲,而是谦虚的向明天努力,永远都不要对自己满足。学习命理,你应该明白一个八字就是一个人的灵魂,你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进退来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只不过显得很抽象,没有那么明显。用时空可以对一切的事物进行预测,达到圣人那种不测而知的境界。知道了一个人的轨迹和知道天的变化一样,就没有什么忧愁的。因为你破财就有人发财,总之没有浪费,只不过转转手罢了。你到了这样的境界还有什么忧虑呢?从八字中知道了运年的吉凶就应该利用有利的时机,做一番大事业。流年在不停的向前变化,你能掌握它,那是你的德。只有向前发展才是易的本义。故易曰:“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风、雨、雷、电都是天的功能,也就是天象。而天的这些功能都是对大地而有。世上的事物有数就有卦,有卦就可以占,这里就谈到了八卦象数预测的问题。先天八卦从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依次排列,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几个数来表示,知道了数就是知道了卦,也就是易的“理、象、数、占”中的数。这个数成了卦以后,并不能完全根据卦来定吉凶,因为万物有动则变。卦在动后就有了变,这个变今天看是吉的而明天就是凶的,为什么?因为时空变了。真正知道阴阳的变化,知道象数的变化是不用占卜的,每个事物的变化在你的眼中看来,就已经告诉了答案。八字中天干主外,为社会的外象,地支主内,为家庭、单位内部。一个人真正的成就大小,要以天干为用,地支顺应天干的气势才能应吉。地支的力量不同决定吉凶的程度不同,子、午、卯、酉气数大,寅、申、巳、亥的气数小于子、午、卯、酉。而辰、戌、丑、未的气数则小于寅、申、巳、亥。而这些只是表面的现象,要看它们得气的进退才能决定其力量的大小。真正掌握了干支五行的进退,八字及其他一切预测就变得很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是通“神”了。故易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我们的解释就到此为止。大家一定要先从《易经》的思想、哲学入手,才能真正领悟《易经》中所阐述的人生哲学思想。也会明白天地物理变化对于人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安居乐业,乐知天命。至于其余部分,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再细心去研读一下,相信对你助益一定会很大!


第三部分  知命而为
八字预测的思维是什么?

要想学好八字,首先必须知道八字研究的是什么?但从目前的学习者来看,大多数的朋友不仅没有搞明白,而且还掉入了一个怪圈之中。没有搞懂干支的本来性质,只是停留在字面的五行含义,不能领悟干支是天地气场的变化形式。单单强调必须测准八字的每一个信息, 这不是易学的思维。因为命理研究的是天地气场与人生轨迹的对应问题,如果学习者想从八字中预测到日主的每一个信息,就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要想学好命理,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思路,知道你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命理,掌握命理!
我们从众多的相同八字中发现,他们的人生轨迹相似,可是各自的信息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必须知道, 命理是辨证的,不是教条的;信息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每一个信息,都离不开人们特定的生活范围,脱离这个范围就不能形成对比。同时出生的人,都是杀人犯吗?都是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吗?肯定不是。这就是命理的信息多元分占(相同八字的人,分别占有这个八字包含的多个信息中的某一个或某一部分信息) 。一个八字有多重信息,要看他本人所注重或所占有的是哪个信息?甲注重印星的信息,学业好;乙注重官星, 官运好。乙虽然没有甲的学历高,可是有个如意的丈夫、美满的家庭。甲的学历高, 印星必然要泄官星,所以她的学历高、名气大,可是婚姻家庭方面就没有乙好。这就是命理中普遍存在的能量总体守恒、信息随机转化的现象, 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体会的命理思维。只有掌握这些思维,我们才能不陷入误区,走向命理颠峰!

怎样才能学好命理?

怎样学好命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命理学习者。有人认为命理是简单的数学概念,是1+1=2的数学公式。如果你也是这样理解命理的话,不能不说你也进入了思维误区。命学理论来源于阴阳学说,它以阴阳辩证为理论基础,是对立辩证的逻辑思维,不是固定化的公式。学好命理,掌握人生,做到知命。只有先学好阴阳易理和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 掌握干支的阴阳变化、阴阳属性, 掌握日元旺衰属性的不同, 以及干支不同属性的作用关系, 才能进入命理的海洋。实际上,这些理论,在古籍《滴天髓》、《子评真诠》等书中都已经提到,只是大家不能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基础理论知识,总是想寻找“窍门”,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获不大。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命理没有任何的窍门,只有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与深悟。如果不从这些学起,你是学不好命理的!
我的学习心得是,先从基础的《子评真诠》入门,学好基础知识,然后学习《滴天髓》,当你学好这两本书上的理论后,最后研究《渊海子平》上的诗词歌赋与断语,一定会成为预测高手!许多人说看不懂,那其实是你的思维没有放开,只是停留在干支字面上的意思,没有与天地、人文相结合,没有把自然与命理结合,没有把广阔的宇宙与人类相结合。命理来源于自然,就需要回归自然。对于经典命理我们更应该多多学习。如果不是这样,你永远不能进入命理的浩瀚天空,展翅翱翔! 
下面节选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中医博士在其《思考中医》序言中的一段话------读经开智,大家就会发现研读传统经典的伟大作用。
读经开智:讲到经典的意义,我还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经典与智慧很有关系,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问题。如果大家以为研习经典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知识,那经典的意义当然就不大了。
知识多了不一定就有智慧,知识多了,也不一定学问就高,这个关系大家应该搞清楚。而读经典却确实能够提高智慧和学问。所以,我经常说,学问是从读经开始的。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有共识。
现代的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脑是逻辑脑,主管语言文字、逻辑思维,人类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左脑。而右脑是直觉脑,这右脑大部分时间是在闲置着,当然,这与追求逻辑是有关联的。近些年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已渐渐地把目光瞄向右脑这块处女地,如上面提到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就较多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大脑处在较多的a波状态,就是一种唤醒激活右脑的状态。
对于上述这个左右脑,我喜欢用另外一个概念来描述和定义。左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脑定义为现代脑;右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脑定义传统脑。所以,左右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具体地说,现代脑的涵义是什么呢?所谓现代脑就是这一世的脑,或者称现世脑,自从你生降到这个世间,与你相关的一切信息就贮存在这个脑里。所以,如果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这个左脑,它的信息容量有多大呢?就与这一辈子的经历有关。经历的时间长短,这个要看每个人的寿命,经历的事情多少,这个要看每个人的阅历。但,总起来说,与它相关的信息就只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是左脑的大体情况。那么,传统脑呢?传统脑的信息要大得多了,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可能与右脑发生联系。所以右脑贮存的东西,或者说与右脑发生联系的这些信息,这些经验,就不仅仅是这几十年,这几百年。这个信息关联的跨度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若干亿年。而且这个信息,这个经验不是个体的,有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整合(这有点像道金斯所谓的“觅母”)。如果我们借用一个藏传佛教的概念,这个右脑,也可以叫做伏藏脑。什么叫伏藏呢?伏就是埋伏潜藏,藏是宝藏,人类无始的文明宝藏都潜伏在这个右脑里。如果从意识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说,人类无始以来的意识宝藏都埋伏潜藏在右脑里。我们这样来对比左右脑,就知道这个差别太大,大到难以形容的程度。只可惜现在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知道现代脑,而没能认识传统脑,进而想方设法去开发它。
大家可以思考,认识右脑,进而开发右脑,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真正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站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走,与我们仅仅依靠个体的,非常局限的这几十年,这是一个什么量级的差别?所以,认识、研究左右脑,这个意义太大了,大家不可小视它,也不要当作天方夜谭,这决不是天方夜谭!我们从《脑内革命》的研究,已经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可喜苗头,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卡缅斯基在近期得出结论,人的记忆除了我们所知的神经记忆之外,尚有一种遗传记忆和免疫记忆。其中,遗传记忆又被称为“自然界的储备基金”,这与我们前面所称的“伏藏脑”有极为相似的地方。
学医的人都大体知道大脑的结构,在左右脑之间有一个沟通和联结两侧大脑的结构,这个结构叫脑胼体。脑骈体的存在说明左右脑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右脑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交换到左脑而为其所用。所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是必然的,这里面有生理结构作基础。我这一节的题目叫“读经开智”,阅读经典为什么能开智慧呢?其实这个意义就体现在上述这个过程。有效地阅读经典、研究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挖掘伏藏,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上述的伏藏脑,从而让人类文明的共同宝藏源源不断的流向个体。这个过程如果实现了,大家想想,怎么会没有智慧?怎么会没有学问呢?大家如果从这个高度去认识经典,经典就有意义了,经典就容易学进去了,这是真正的源远流长啊!
当然,现在许多人不但不会对我们上述的观点表示赞许,而且还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们一提到传统就喜欢跟现代对立起来,以为传统的东西都是阻碍现代的,都应该抛弃。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好传统。在门外谈传统,对它望而生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台中师大的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凡是将传统看成是包袱的人,不是懦弱者,就是败家子!”希望大家能以懦弱者和败家子为戒。传统怎么可能是包袱呢?它是资本!通过适当“投资”,它可以发展和壮大我们的事业。
有关读经,我以为曾国藩的经验很值得借鉴,他在道光二十三年给其诸弟的一封信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记述:“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未。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曾国藩的这个“耐”字诀,可谓深得读经三昧。当然,对于曾氏的这个诀我们也可以灵活地看,不一定这句不通,就不读下句。但是,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是一定要做的。总之,读经不是三年、二年的事,更不是三月、二月、一个学期的事,读经是一辈子的事。经要放在案头,更要常置心头。总之,经典是一辈子的必修课,你要想真正学好命理,学好经典,就必须做这样的打算。
这里顺便提示大家要想真正的进入命理的最高境界,必须遵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精神,放下自己的自以为是,用一个平常心去感悟自然,达到易的最高境界“无思、无为,感而隧通”。打破文字表面的东西,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思想蕴涵,这时你的眼前已经不是昨日河山,已经通向宇宙真谛的阳光大道。禅宗六祖慧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也就是说只要是按照自然的法则去做,什么人都可以做到。我们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面,要放开自己的思想。干支的背后是什么?他们究竟是在表示什么?等等都是我们深思问题。
上面提到的开发右脑,实际和禅宗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相同的。禅的全称是禅那,白话译为静虑、思维修等。静虑就是止他想,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也就是在修禅时,止息一切不应有的妄念,令心专注一境,对之正审思虑。弃除贪、嗔、痴、慢、疑,这是你的思维就会进入宇宙的本源体,得到你想拥有的智慧源泉。禅宗的思维修与曾子《大学》中的七证,是异曲同功之妙。这里再给大家一个提示,从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这些人具有高深的武功,我们统计一下,这些武功高深的侠士门,是用的什么方法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的,是靠静修,打通任督二脉,达到阴阳平衡。告诉各位朋友,你看的书已经是够多得了,可是为什么不能提高呢?是因为你还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没有用你的右脑来思考你学习的是什么?还没有找到它的本源!放下你所为的正确,进入真正的本源思维,你就已经离得道不远了。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的来历

学习命理者颇多,往往只注重技法,不注重从基础理论入手加以研习。这种试图走捷径,一步跨入命理殿堂的做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我们就说干支的性质与作用关系吧。干支的本来性质,不是我们看到的物象,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时,地球上的空间对应宇宙空间形成的60个不同的空间气场。这60个不同的空间气场,以现在物理学来,就是60个空间气场的温度不同。实际上也就是地球的12个地域空间,在五种宇宙外因下的温度变化。这样我们对干支之间的作用关系,就会一目了然。
五行的对应关系,真的象现在书上写的那样,金、水、木、火、土能无条件的连续相生、相克吗?那么,这个作用关系在这个八字中运用很灵验,到另一个八字再这么用时,为什么就不灵了呢?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许多初学命理的人们,问题出在哪儿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追根溯源,没有真正掌握《易》的本源。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易学殿堂里轻松漫步,就必须从基础开始,把基础打好。这样才能以不变之易理应万变之格局,发挥太极“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做到事半功倍;才能突破命理之重重难关,成为真正的易学高手。
八字预测,易学的阴阳平衡是其灵魂。太极――阴阳(两仪)――四象――五行――干支――干支属性――日元特性--五行反生反克等,这些都是八字预测的主要元素。八字的四组干支组合抽象代表一个人的灵魂,而这个灵魂的生命纪录,就是以干支的阴阳平衡为基础演算的。《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的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看的见,摸的着的是灵魂寄存的肉体。天干为灵魂,地支为身体。因为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实际以地为用,但是地受外气“天”的影响。所以八字预测中的地支 “理气进退”,也就是“坤元合德”,以天道循环为副。这里举个例子,可以给大家思维上一个启发: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对于这个时间应该是全世界同时拥有,但战争却只有伊拉克人民自己承担。这就是“天道”与“地道”的不同。时间对立大家可以同时存在,而空间则不同,只要你远离那个空间,就会远离战争,故曰“天时不如地利”。说起这些, 我们需要从《易经》谈起。因为八字预测的理论技法都是从易经里面演绎出来的。易的理论模式来自于天文、地理、人文等宇宙自然变化,它运用阴阳平衡理论, 以一个固定时空点的阴阳平衡为主体,以其后的时空为客体,分析阴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消长变化, 进而演算人与事物的吉凶得失。
从日常教学中接触的易友来看,许多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基础理论,甚至于没有读过《易经》, 对阴阳与五行、干支之间的来历关系,知之甚少, 这就是基础知识不过关。所以, 我们先从《易经》、阴阳学说的起源讲起。“易”者,日、月也,又为阴阳,这一个“易”字包含了极其深奥的道理,它包括“不易、变易、简易”三种含义。“不易”是指阴阳变化的规律(阴阳易理)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变易”是指宇宙万物包括人事时时刻刻都在“象数”的变化下,这个事物在今天是对的,明天就不一定是对的,一切的事物发展都在相对之中。这里就蕴涵着命局大运喜忌旺衰的变化。“简易”当你明白“不易、变易”的道理时,就会觉得好多的道理、规律都始终在这个往复循环之中得到体现,一切的人生、社会、天地变化都是那么直接明了。了解了宇宙自然的不易道理,在生活中就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无往不利。故《易》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的变化有轨迹可循。我们从易学的思维模式去探索自然、人生,就会发现其规律昭然若揭。“经”者道理也,《易经》阐明了天理人道的变化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易经》最早有卦,“卦者”圭也,圭即是圭表,是《易经》阴阳学说诞生的基本工具。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为了观察太阳对地球的阳光折射影响, 将圭表也就是一根长杆直立在太阳下,圭表在太阳的照射下出现阴影,阴影又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圭表的阴影往复循环,就是阴阳消长。古人将阴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阴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阴影在往复循环中,冬至到夏至阴消阳长故为阳生,夏至到冬至阴长阳消故为阴生。在这里, 混沌的太极已经化为两仪,也就是阴阳二仪。再把阴阳各自循环的中间点定为春分、秋分,这就形成了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寒暖燥湿、木火金水)。四象的形成,也就出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所谓五行者,并不是五种物质。易曰“五行者,天地之气流通于四时,循环不停也,故为之行”。春湿为木,夏暖为火,秋燥为金,冬寒为水,土为阴阳平衡之气, 寄于四隅。四象即是四季,对应寒暖燥湿之气, 与五行同步。两仪对应四象、五行,木火为阳,金水为阴。这些是八字预测的根源,我们既然知道太极――两仪(阴阳)――四象――五行,是事物的起源,那么预测的主元素干支,又是以五行为太极划分出来的阴阳的表现,我们对阴阳、五行、干支就不能不深一步进行探讨。

                       第二节  阴阳、五行、干支

太极生两仪,即是阴阳,阴阳变四象,即成五行,五行又分干支。这里的每一步划分都是太极生两仪的表现,我们必须明白每一个步骤的变化含义。太极即是混沌之时,阴阳不分,阴阳两仪的出现,是事物变化的第一步。阴阳是一切预测的根源,我们必须了解阴阳的性质。阴阳具有四大要素, 即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消长、阴阳互根。这四句话是一切预测的根源和依据。
阴阳对立。木火为阳在阳极,金水为阴在阴极,这是太极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阴阳对立,世间的事物就不会存在。也可以引申到八字中的用神、忌神。一个命局的成立,不管是什么格局,永远都存在着用神、忌神。它们在时空状态下永远是对立的两个板块。用神、忌神在先天命局的存在就是对立。但是当大运到达用神的位置段时,这时的喜忌由对立变成“统一”。“统一”的出现,就又产生新的对立,新的统一。我们从太极演化图中可以看出,从大太极球分出的两个阴、阳小太极球,以及阴阳小太极球中的木火、金水,永远都处于大太极、小太极的局部对立之中,这就是说只要八字中具有阴阳对立时,就不会出现从格,除非阴阳具备转化的条件形成顺势。这里,我说一下当今命理的误区,许多易友认为从格好用,轻易论从,致使格局失偏、预测失误而难以解释。因为阴阳对立与平衡永远是预测的根本,体现在八字中只有同性之间并存,异性永远对立,也就是阴阳对立,这样阴阳对立的形势已经出现,八字就不会是从格,因为此时的日干之气不会去顺从对立的两种五行之气。阴阳对立是以地支之间的对立为依托,也就是说地支之间的作用关系,决定着格局的变化成败。故命书言:寒虽甚,要暖有气,暖虽至,要寒有根,则能生成万物。若寒甚而暖无气,暖至而寒无根,必无生成之妙也。是以过于寒者,反以无暖为美。过于暖者,反以无寒为宜也。盖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从此段的理论大家可以看出, 阴阳对立与阴阳之间的转化是八字预测的灵魂。
阴阳转化。《易经》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木――火――土――金――水,是五行循环永远不能打破的时序循环规律。从四时上看,春天以后必是夏天,有了木必向火的方向发展。到大暑则阳气旺极必会转阴,就是秋天,秋天以后必会是冬天,金必会向水的方向发展。用五行来表示四时的转化发展过程,就是易的顺序。这也深刻寓意着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一个人的运气若适应自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会得到很多的帮助,也就是把众多的力量转化为个人的力量就应吉;反之就会不利。八字扶抑格中的通关,从格中的日柱旺极喜泄,都是阴阳转化的表现。阴阳转化在八字的演算过程中是经常遇到的, 由于地支作用关系的变化,有时忌神会转化成用神,而用神也会转化成忌神。当八字的五行流通,没有堵塞、没有偏旺的五行出现时,五行之间的力量相对平衡地转化,就会呈现最完美的太极状态,命主的各方面就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五行转化是时序的变化,而干支之间的转化不是时序的转化,已经上升到空间气场的转化,干支之间的转化条件就比较严格。由于干支的阴阳属性不同,因而它们遵循同气相合,对立相克的转化规律。
阴阳消长。在八字预测术中,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一样,都是指命局中的阴阳二气在行运中的变化状态的。不同的是,前者是指量变的过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生质变的必然结果。八字原局是静态的,只有大运、流年的参加才会动起来。大运是提示日主十年中的运气时间概念,某一大运是阴消阳长还是相反,同时也就表明了这个大运是助长用神还是忌神,要注意理解这一点。阴阳消长有两层含义,一是命局中阴阳二气在大运的变化,二是命局中的阴阳二气存在着用神、忌神。大运的到来,必须分清是忌神还是用神之气在消长。用神长、忌神消,有利于八字命局平衡就应吉;用神消、忌神长,不利于八字命局平衡就应凶。但是,也并非用神长、忌神消就完全应吉,因为阴阳消长也有一定的尺度,这要由原局的“病药”轻重来决定。当阴阳消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阴阳转化,这就有出现相反的结果的可能。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每一个不同的八字组合根据自己的喜忌不同,则适当的气场消长段不同,这一点在八字预测中相当重要。八字喜火为用,但应清楚火的消长应该处在什么段最好。如果超过某个阶段点,就会违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衡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掌握阴阳消长的空间度量段和转化点。
阴阳互根。命理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阴阳调和方能万物而化生。四季对应五行,金、木、水、火的长生进气点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点,寅、申、巳、亥为四长生之月,一种五行的值令实际预示着下一五行的进气。春夏秋冬四季往复循环,任何时候都不会单独存在,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没有矛盾的解决就不会有发展变化,这一矛盾对立统一的理论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表现在命理中,就是阴阳互根。阴阳互根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地支作用关系中的六合就是阴阳互根的表现。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在地支六合中,子水、午火分别为阴极、阳极之点而与本气相合, 其余的寅亥、卯戌、巳申、辰酉都是一阴一阳相互配合。
五行是以阴阳为太极点衍生出来的,有四象而出五行,即春夏秋冬、暖燥湿寒是也。五行是何物?五行是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往复循环。五行是阴阳的细分,这里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为阴阳之间的平衡之气。春季为少阳木气主湿,夏季为老阳火气主暖,秋季为少阴金气主燥,冬季为老阴水气主寒。少阳木气的产生必然是由老阴水气转化而来,这也是春天气寒的原因。当少阳木气旺极时,老阳火气自然产生。老阳火气的产生必然是由少阳木气转化而来,夏天火旺,老阴气绝,因为中间的少阳木气已经转化了老阴之气。当老阳火气旺时,少阴金气已经有气,从物象上看,立夏之后,花草树木的叶子出现潮气;在进入立秋后,潮气则变成小水珠,此时的少阴之气已经转旺。当少阴气旺极时,老阴水气自然产生,夏天的余热经过少阴金气的转化,所以冬季寒冷。当寒冷到了极点,新的太极就会产生,新的一年又来了。
通过阴阳的辨证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八字预测实际是将不同的干支组合气场(日柱)放在一个相对的时空中,看日干所代表的五行之气所处的时间、空间中的旺衰情况。“形旺者损其有余,形缺者补其不足”或者是“刚柔不一,顺其势”。然后看其后大运、流年的时空变化对命局“形旺者与形缺者”的消长状况。大运、流年损命局中形旺者的有余,补形缺者的不足应吉;如果大运、流年继续加大形旺者的力量,抑制形缺者则应凶。


第三节  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

北方阴极生寒,寒为水。南方阳极生热,热为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为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为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温,温为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
以五行代表春夏秋冬的名称,配合方位,出于天然。北方亥子丑,为冬季。南方巳午未,为夏季。东方寅卯辰,为春季。西方申酉戌,为秋季。春夏之交,木气未尽,火气已至,间杂之气为土。其余夏秋之间,秋冬之间,冬春之间相同。土气在两个节气的中间,而且夏季最旺,也就是土居中央的意思。
《子平真诠》阴阳生克章言:四时之运,相生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之序,循环迭运,而时行不匮。然而有生必有克,生而不克,则四时亦不成矣。克者,所以节而止之,使之收敛,以为发泄之机。故日:“天地节而四时成”。
上文先贤指出,四时配合五行相互转化以生为进,千百年来易书岂止千本,都在相互转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大家都把它当作不可改变的五行生克关系,恰恰就是这个五行相生的关系,使千百年来的众多学易者, 进入了总也难以超越的误区。上文指出:“四时之运,相生而生,······相生之序,循环迭运,而时行不匮”。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相生而生”的用词, 是先人用词不当,还是另有深意?五行的生克关系,实际是四时的循环变化,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里的“生”实际是“进”的意思。我们知道四时、寒暖燥湿,是太阳对地球四时的阳光折射而造成的温度差。那么春与夏就存在温差,也就是阳太极中的少阳与老阳对立,也就是说木不一定生火,木火相生是需要条件的。秋季与冬季存在温差,也就是阴太极球中的少阴与老阴对立,也就是金水相生也存在必要的条件。这里必须知道所谓的五行相生,不是物质相生,而是气场的转化。要掌握木火相生、金水相生的条件, 就需要掌握干支的阴阳属性,否则你就会时对时错,错了也找不到原因。所谓的干支属性,实际指的就是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内的流通气场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好时间空间的对立影响,只有时空对立思维,才能真正领悟六十甲子的气场变化,掌握干支属性。学过世界地理的人应该知道,在地球上有寒带、热带、温带之分,地域的不同,决定着相同时间上的气场不同。那么六十甲子难道不对应世界上与中国内的各个气场空间吗?领悟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六十甲子之间的关系与五行时序的循环关系是两回事。
就时序而言,春天过后是夏天,夏季阳旺极而生阴,就是秋季,秋季过后就是冬季,冬季阴旺极而生阳, 就是春天,这是四时五行的循环变化。如果把五行的循环变化照搬到干支的作用关系上,就会出现时验时不验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干支的重复组合,使它们的阴阳气场属性发生了质的改变,若再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去套用,显然就不适用了。八字中有火,岁运遇到木就生火吗?肯定不是的。如果这么简单,就没有地支之间的刑冲合害了。为什么寅亥合,子卯论刑? 为什么寅午戌会火局,而寅巳论刑? 等等, 这些作用关系都是由它们的阴阳性质决定的。我们在这里转变一下思维,以少阳木气、老阳火气、少阴金气、老阴水气四象为太极,再向下划分,是不是每一种独立的五行之气,又都具有自己的五行之气呢?这是肯定有的。这就是干与支的重复组合而出现了它们自己独立的五行气场形式,因为这些必须要由干支的气与行决定。关于干支的作用关系我们在下面的干支篇再讲。
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去分清五行与干支关系的不同,在预测中的作用关系就会分不清。如果认为不管阴木、阳木,有木就生火;不管阳水、阴水,有水就生木,无条件地把五行时序循环的生克关系照搬到干支中去,就必然会出现失误。先人用生克的形式来表达四时的交替变化,无疑是和后人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实际上, 先人在这里画了一个小圆圈,把我们圈在了里面,使我们永远不能超越其范围。其实, 五行相生是在表示时序的转化,不是“生”的意思。五行之间的转化必须是在某一气旺极之时才能转化,并不是有了木就生火,有了金就生水。大家知道寅木为少阳之初,也就是正月之气,正月寒气犹存之时,怎么会马上就进入夏天呢?就因为这样, 才有了寅巳相刑的关系。寅木可以刑巳火,见了午火为什么不刑呢?寅木在什么情况下不生午火,也来灭火?在什么情况下生巳火,不刑巳火?什么情况下是木多火塞?什么时候论木火通明?等等, 如果我们不去深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永远不能掌握八字预测的真机!若连最简单的五行、干支之间的关系都没有搞明白, 又何谈预测? 如果干支之间的关系与五行同样,何必画蛇添足再有干支呢?

             太 极

                     阳太极                   阴太极
              


        
甲寅乙卯     丙午丁巳     辰戌己未丑     庚申辛酉     壬子癸亥
少阳         老阳         中性          少阴          老阴

                      第四节    干支与干支属性

干支是以五行为太极点划分出来的,那么每种五行就具有自己独立的阴阳性质。干支在表达五行时,同样如此。天干为阳,地支为阴。独立五行的干支之间又有自己的干支阴阳划分,这与上面的太极图就吻合了,它们自上而下是按照太极分两仪的形式出现的。
我们知道阴阳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立存在的,阴阳大太极是有五个小太极组合而成,五个小太极的本身也具有自己的阴阳两仪,就是干支的阴阳划分。
少阳木气         木甲乙寅卯
                            老阳火气         火丙丁巳午
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平衡土气――干支 土戊己辰戌丑未
                          少阴金气         金庚辛申酉
                            老阴水气         水壬癸亥子
天干:甲乙木为少阳木气主湿,甲木为少阳阳气,乙木为少阳阴气。
丙丁火为老阳火气主暖,丙火为老阳阳气,丁火为老阳阴气。
戊己土为阴阳平衡之气,戊土为平衡阳气,己土为平衡阴气。
庚辛金为少阴金气主燥,庚金为少阴阳气,辛金为少阴阴气。
壬癸水为老阴水气主寒,壬水为老阴阳气,癸水为老阴阴气。
地支:寅卯木为少阳木气主湿,寅木为少阳阳气,卯木为少阳阴气。
巳午火为老阳火气主暖,午火为老阳阳气,巳火为老阳阴气。
辰戌丑未土为阴阳平衡之气,辰未为平衡阳气,戌丑为平衡阴气。
申酉金为少阴金气主燥,申金为少阴阳气,酉金为少阴阴气。
亥子水为老阴水气主寒,子水为老阴阳气,亥水为老阴阴气。
通过太极――干支之间的划分,大家就会一目了然。每一步的划分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太极点,按照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存在,这些都是预测最基本的条件。八字预测是将一个人的出生点作为太极点,日柱为中心,分析这个时空点的日柱与命局阴阳二气的平衡,找出时空的阴阳病症,也就是平衡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分析出用神和忌神来。
《子平真诠》首篇言:“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少阳也,金,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都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地支乎?盖有阴阳,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阴阳。即以木论,甲乙者,木之阴阳也,甲者,乙木之气;乙者甲木之质也。在天为生气,而流行于万物者,甲也。在地为万物,而承兹生气者,乙也。又细分之,生气之散布者,甲之甲,而生气之凝成者,甲之乙;万木之所以有枝叶者;乙之甲,而万木之枝枝叶叶者,乙之乙也。方为其甲,而乙之气已备,及其为乙,而甲之质为坚。有是甲乙,而木之阴阳具矣。何以复有寅卯者,又与甲乙分阴阳天地而言之者也。以甲乙而分阴阳,则甲为阳,乙为阴,木之行于天而为阴阳者也。以寅卯而分阴阳,则寅为阳,卯为阴,木之存乎地而为阴阳者也。以甲乙寅卯而统分阴阳,则甲乙为阳,寅卯为阴,木之行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者也。甲乙在行乎天,而寅卯受之;寅卯存乎地,而甲乙透也,是故甲乙如官长,寅卯为官长该管的地方。甲禄在寅,乙禄在卯,如府官之在郡,县官为在邑,而司一月之令。甲乙在天,故动而不居,建寅之月,岂必当甲?建卯之月,岂必当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迁。甲虽递易,月必建寅;乙虽递易,月必建卯。以气而论,甲旺于乙;以质而论,乙坚于甲。而俗书谬论,以甲木为大林,盛而宜斫,乙为微苗,脆而莫伤,可为不知阴阳之理也。以木类推,余者可知。惟土为木火金水之气,故寄旺于四时,而阴阳气质之理,亦同此理,欲学命者,必须先知干支之说,然后可以入门。” 《子平真诠》开篇就讲出阴阳――四象――干支之间的阴阳对立关系,但是大家必须明白,所谓气与行的关系,地支主气,天干主行。我们在日常的应用中,说出地支卯月, 你就会明白是什么节气; 如果说出天干壬月,你就不会知道是什么节气?干支之间的作用关系就是气与行相互作用的表现。
干支者天干、地支也。 干支是细化五行的分子,五行分阴阳,以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为金、木、水、火冲凝之气,实为水木、木火、火金、金水二气之间的交换平衡气。《子评真诠》言“都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支乎,盖有阴阳,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阴阳。”有了五行为什么还要有干、支呢?有阴阳必有五行,难道五行本身就没有阴阳、四象、五行吗?有,肯定有。以木而论,天干甲、乙为阳,地支寅、卯为阴。如果以天干甲乙再分, 则甲为阳乙为阴; 以地支寅卯再分, 则寅为阳卯为阴,这样木的阴阳、四象出来了,其它五行仿此。         
这里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干与支的特征,干主行, 其性动,支主气,其性止。不要小看这两句话,其寓意很深。例如,我们一提到卯月,你就马上会想到是二月,提到酉月你就会知道八月,依次类推,地支代表节气的进退, 永不变化,始终如一。而如果同样提到甲月、丙月、壬月,你就会大跌眼镜,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月?在这里我们就会想到,古人何以规定十干, 而不是十二干,因为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它们的60对组合,天干不会重复,干支的组合气就不会重复,这样就能体现自然之“道”。即使同一段时间内,不同空间内的“气”就不同,同一时间全国不同地区的天气就不一样。那么五行的旺衰在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就存在着不同,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哈尔滨是冰天雪地,南国已是花红柳绿,靠近赤道的地方一年四季不分。我们再看天文的表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里经常会出现,主持人说:“我国近日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会出现大面积降温······。”西伯利亚不会移到中国的上空,而寒流可以流动到中国的上空。哈尔滨永远不会到海南,而在哈尔滨形成的降雨层可以到海南。上面的西伯利亚、哈尔滨都是地支的体现,天空上的寒流、雨层就是天干的体现。再者每年春夏秋冬往复循环,但每年季节的温差不同,你是否想过壬子月会是一个寒冬,丙子月会是一个暖冬呢? 这就是天干动对地球同样月令有不同影响而造成不同的温差。由此, 我们可以理解天干主行其性动与地支主静其性止的含义。因为这其中包涵了干支的作用关系,我们弄不明白这些天文、地理常识,就会搞不明白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阴阳之间的特点是“阴阳对立”。不管是从五行,还是到干支,都会遵循这个规律。木-火-土-金-水是以五行表示时序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以进为生,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是一个永远不能打破的循环规律。阳太极为木、火,阴太极为金、水,土为阴阳之间的过度平衡期。那么在阳太极之中木火就形成对立,阴太极之中金水就形成对立,实际就是少阳木气与老阳火气之间存在着温差, 少阴金气与老阴水气之间也存在温差。阴阳互根,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这是五行转化的条件,没有极点就不会向另一个太极发展。你见过寅月后就是午月,申月后就是子月吗?没有,一生都不会见到。那么, 我们应不应该考虑一下它们之间的真正关系呢?寅木真的可以直接生午火吗?申金真的直接生子水吗?春天木气向夏天火气发展,必须到木旺极的辰月才能转化为火气,也就是木气竭火进气,那么我们以五行的时序循环关系,照搬到干支的关系中,对吗?这个问题大家似乎深信不疑。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你在实际的预测中,出现过时而灵验时而不验,有时甚至相反的情况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家忽视了这些都是由干支的属性与力量大小决定的。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五种寅木的存在形式,对于午火来讲作用相同吗?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五种申金的存在形式,对于子水都可以论生吗?种种最基本的作用关系都没有搞明白,又何谈预测呢?
自古以来的命理书,都把五行的关系应用到干支的作用关系之中,应该说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五行表示时序的发展变化, 而干支的60对组合则不同,它们是在表示不同的气场变化。我们以太极思维来分析,有五行又有干支,如前所说每种干支五行又有自己的独立五行。我们拿天干甲木来说,甲木与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形成6对干支组合,它们的共同点是天干相同,地支不同,这说明什么?说明地支决定了天干甲木的不同存在形式,或者说是甲木流行之气所到的地支空间不同,则表现形式不同。甲寅为天地同气之木,天地合一,上下相同,也就是天气降之,地气合之,为木之纯气。甲辰为木气旺极正退,向火发展的过度期,似火非火,似木非木。甲午为甲木气以竭,为木中火气。甲申为木中金气,甲戌为木中的似金非金、似水非水之交换气。甲子为木中水气,实际子月冬至一阳生,甲子为甲木的进气点初生之时,不是旺点。如果我们再以阴阳老少划分,甲寅、甲午、甲辰为阳,甲子、甲申、甲戌为阴。分四象则是甲寅为木中木气、甲午为木中火气、甲申为木中金气、甲子为木中水气、甲辰和甲戌为过度中气属土。以人事配之,甲子为阳气出生之时,必以母为体为幼年,甲寅身强力壮为青年,甲辰余气犹存为中年,甲午其气以泻为更年期,甲申以身有疾病、难以自理为老年,甲戌为气绝形灭之时为暮年。依此类推,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五行都有自己独立的五行存在形式。既然干支的生存形式不同,同样是对天干丙火作用,就决定了作用关系的不同。这些不同的存在形式在预测时,为忌应凶,为喜应吉,就有了量比与性质的着眼点。干支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下面的干支作用关系章中再讲,现在大家必须将剩下的天干依次划分清楚,才能以备后用。
上面我们讲了天干五行的独立五行形式,那么地支与天干同样具有五行形式。以寅木而言,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与上面的六甲相比较,就会发现干动与支静的关系。上面天干可以从子到戌流动,而地支寅则不动,天干五行则流动。这就是夏天也会有寒流,冬天也会有暖流的气象原理,寒流、暖流是怎么出现的,搞明白这些对判断旺衰很有用。地支主静,寅上有甲,必是天地同气之时,寅上有丙,必是上有暖流影响,寅上有戊,必是气候适意。寅上有庚,必是上有冷风来侵,寅上有壬,必遇寒流影响,依次类推,地支的五行形式就会很明显。这里大家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地球的外表并不能产生温度,地球上的表面温度是由太阳照射产生的。地球的自转与天空中的云、雨、风、太阳都可以看作天干,影响着地球的表面温度,这些现象就是由于天干对地支的影响,所产生的气场变化。那么你就应该从中领悟到干支作用的真正含义。
本章的干、支属性是以天干、地支为独立太极点来确定的,熟练掌握每一个独立干与支的阴阳、四象变化,对在选择喜用,辨别大运、流年与命局作用,确定吉凶的量比时很重要。

                           第五节    宇宙物理学

大家研究命理多年,今天怎么突然跑出来个物理学,这就需要原始返终。《易经》之所以又称为阴阳学说,因为阴阳是一切事物的原始基因。命理学以及所有的预测学所用到的工具――干支,是在细化阴阳气场的存在与变化。阴阳气场的形成实际是太阳与地球的公转、自转所形成,也就形成了“寒暖燥湿”四气,四气的本质,就是“温度”,寒暖燥湿只不过是相同空间内四时的温度变化-----温差。
我们生活的空间不变,而四时随着天体与地球本体的运动发生着变化。五行生克就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干支具体细化地表示了天体与地球的运转规律。认识了干支我们就掌握了它们运动的规律,它们运动的规律就包括了五行气场的循环变化。
天干是天体运动的符号,地球上的温度直接受天体运动的影响,故天干动而不居。天体的风雨雷电,都是影响地球温度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地球经纬度的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天体外气,到了地球的不同空间,也会发生改变。冷空气在北方会下雪,在南方只是下雨。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最基本的道理,干支之间生克的本质是温度,它属于现代物理学,也就更能深刻地认识干支作用与命理的本源,就是人的生活气场。这样我们揭开玄学的神秘面纱,使大家学习起来更亲切,做到“有亲则可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留在课堂上再作深入的讲解,或者电话中交流。(0317-2736719 13111770981)
再者就是大运、流年与命局的作用关系,如果站在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就简单易学。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干支之间的作用是由“质”与“量”决定的,这恰恰就是物理学的范畴。所谓“质”,指的是干支组合的阴阳性质;“量”指的就是用神与忌神之间的旺衰变化。相同的日干,由于坐支与大运的不同,决定着用神的变化阶段。解决了这个问题,预测起来就会轻车熟路,也就真正明白了“损有余,补不足”。现在很多的命理研究者,抛开传统命理的精华不用,自己想独辟蹊径。这是极为不妥的,为什么?因为只有继承才能发扬,你没有真正验证传统的精华以前,是不能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使你发明了什么“反断论”“测不准原则”,恐怕也只能表示自己的愚昧而已,根本上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好了,再次提醒大家,学习并掌握干支之间的作用关系,如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你一定觉得豁然开朗,又是一片新天地。
现在的很多人没有搞清命理学真蒂,而是弄出许多连自己都不能解释清楚的种种规则。实际就是因为自己的无知,不能解释遇到的错误问题,就自己规定一个原则,实际这个原则离真理越来越远。现在我在网上发现个别人,现在竟然说我们用的万年历都是错的,大运的排法都是错的,自己又怎么发明了一套。我不知道作者做过多少实证,做出这样的结论,我认为这只能表示你的无知!如果你连命理学所涉及的哲学与物理学都没有搞清楚,只能是盲人摸象,大放厥词而矣!

 

第二章  天干与作用关系
 第一节  天干与天干性质

一、什么是天干?
天干主行其性动。古人仰观天象,发现天空中的星星,随着四季的变化,位置也在变动。就北斗星而言,斗柄指东是春季,斗柄指南是夏季,斗柄指西是秋季,斗柄指北是冬季。实际地球上的四季(四象)是天体运动形成的。古人站在大地上,发现自己并没有动,而气候在无形之中自然而然的变化着,就以阴阳五行的形式表现天空中运动的星体,可以说古人用十天干代表了地球附近行星对地球的作用力。十天干是天空星体的代名词。
天干共有十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阳干:甲、丙、戊、庚、壬。五阴干:乙、丁、己、辛、癸。千百年来,这个区分一直延续到今天,它是根据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来划分的。我们今天不是依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是根据气的阴阳来划分。我们从太极图中可以看出,木、火在阳极之中,金、水在阴极之中,故:甲乙丙丁木火为阳,庚辛壬癸金水为阴,戊己土为阴阳的交接点为中性。
二 、天干的四时方位与五行
甲乙东方少阳木值春令, 丙丁南方老阳火值夏令, 戊己中央土值四季月, 庚辛西方少阴金值秋令, 壬癸北方老阴水值冬令。
三、十天干喻意 
甲木为纯阳之木,为大林之木。有参天之势,其性坚质硬,可做栋梁之材,故为阳木。
乙木为纯阴之木,为花草之木。有娇艳大地之美,其性柔质软,情满人间,故为阴木。
丙火为纯阳之火,为太阳火。有光明天地之功,其性猛烈,欺雪侮霜,普照万物,故为阳火。
丁火为纯阴之火,为太阴火。有明照千家万户之功,其性柔质弱,为人不为己,故为阴火。
戊为纯阳之土,为城垣之土,为万物司令。其性高质亢,硬而向阳,生育万物,故为阳土。
己为纯阴之土,为田园之土,有培木止水之能。其性湿质软,低洼向阴,造福人间,故为阴土。
庚为纯阳之金,为剑戟,有刚健肃杀之力。其性刚质硬,肃杀万物,故为阳金。
辛为纯阴之金,为珠玉,有镶嵌珠宝之用。其性温柔,质温清韵,装饰人间,故为阴金。
壬为纯阳之水,为江、河、湖、海,通天河而周流不息。其性猛质硬,灌溉万物,故为阳水。
癸为纯阴之水,为雨露之水,有气化之神。其性至静至弱,滋生万物,故为阴水。
四、十干配人体:甲为头  乙为肩  丙为额  丁为齿舌  戊己为鼻面  庚为筋  辛为胸  壬为胫  癸为足 
十天干配脏腑:甲为胆  乙为肝  丙为小肠  丁为心脏  戊己为胃脾  庚为大肠  辛为肺  壬为膀胱  癸为肾

第二节  天干的作用关系

古今命书都对天干的作用关系有论述,但大都复杂难用,把天干五合搞得乱七八糟,弄出许多连自己都搞不清的合化条件。这些都已脱离了《易》的不易、变易、简易的原则。易经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干为天,这里说得很明白,既是天干,天干的作用很简单,就是生克,只有这样,我们才容易有所遵循。我们为什么学了十几年命理还是糊涂? 是因为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脱离了易的本性。我们只有掌握它,才觉得它的伟大。好多易学者,动不动言自己泄露了天机,显然这是夸大其词。《易经》反映的是宇宙变化的规律,你讲不讲它都存在,我们只是把宇宙信息进行破译解读,和所谓的泄露天机没有任何的联系。今天我们使用的是最原始的作用关系,回归原点,只论生克,有时可论绊,绊只有力量大的绊力量小的,绊实际是力量大的五行利用本身优势,对力量弱的五行进行抑制。至于合化实际是一种五行弱极无气时不能自立,去顺应别的五行。
一、天干相生: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戊己土生庚辛金;庚辛金生壬癸水;壬癸水生甲乙木。
二、天干相克:甲乙木克戊己土;戊己土克壬癸水;壬癸水克丙丁火; 丙丁火克庚辛金;庚辛金克甲乙木。
在天干的生克作用中,我们一直认为“同性生克力大,异性生克力小”。单纯的从天干的同性、异性上来区分生克力量的大小是不正确的。天干之间发生作用时,必须要看它们的坐支才能确定。天干的作用有生先生,无生则克,生者有制则不生,制者有制则不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克,不是由天干决定,而是由它们所处的空间决定。
以上我们只是讲了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不用怀疑,相克这个顺序难道就不能打破吗?实际上,天干之间的相克是任何两种五行相互之间都可以发生的,甲乙木也可以克制庚辛金,丙丁火可以克制壬癸水,为什么?因为天干之间的关系,不是有形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而是阴阳二气之间的相互影响。春天少阳木气与秋天的少阴金气相见,是相互抑制,但它们要分主动、被动与力量的对比,永远都是主动影响被动,力量大的制约力量小的(可以参照徐大升五行反生反克论)。在八字预测中,流年永远都为主动性,命局为被动性。再者,八字预测是对一个固定时空点的阴阳评定,这个评定就是使时空点的阴阳二气达到一个相对平衡。命局壬癸水旺、庚辛金旺,一定是阴气占有上风,那么就用阳气平衡,甲乙木、丙丁火自然就成为用神,顺理成章,甲乙木、丙丁火也就可以抑制庚辛金、壬癸水。
天干的属性:甲乙丙丁为阳,庚辛壬癸为阴,戊己为中性。天干的阴阳与地支相配,都具备自己的属性。以天干定阴阳干支的组合:
阳性:
甲子 乙丑 甲寅 乙卯 甲辰 乙巳 甲午 乙未 甲申 乙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丙寅 丁卯 丙辰 丁巳 丙午 丁未 丙申 丁酉 丙戌 丁亥            
阴性:
庚子 辛丑 庚寅 辛卯  庚辰 辛巳 庚午 辛未 庚申 辛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壬寅 癸卯  壬辰 癸巳 壬午 癸未 壬申 癸酉 壬戌 癸亥
中性: 
戊子 己丑 戊寅 己卯 戊辰 己巳 戊午 己未 戊申 己酉 戊戌 己亥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干支阴阳属性,当你真正弄明白它的时候,你就掌握了天干作用的规律。这里点到为止,有缘者机缘到时自会领悟,从而成为高手。这些属性的划分,是根据天干的运动变化。假使天空的气场相同,可是因为站在地球上的空间不同,所感受的天干气场就会有变化,还是地球物理学的概念。明白了这些,你在断定流年的吉凶大小时,就有了思路。地支是用神,天干是忌神,这时发生了凶事,也会化解减轻,不应大凶,或者因祸得福。如果天干是用神,地支是忌神,即使有好事,都很难成功。

第三节  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对于天干五合的问题,一直是这些年命理争论的重点。有的认为天干相见有时论合,有时论绊。论合的,还规定许多让人难以认可的合化条件,使用起来却是无所适从。我们要了解天干五合,就必须从原点说起,知道它的出处。天干五合取象于《河图》,一六相合居北方坤宫为土,二七相合居南方乾宫为金,三八相合居东方离宫为水,四九相合居西方坎宫为木,戊癸相合居中宫为火。同时符合先天八卦的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 也符合五行的连续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大家可以想一想,干支是来细化五行的特性性质,两种五行之气相遇,只有二者相互影响,它们的性质能否改变,完全是由它们的坐支来决定的。相合的两个五行相见,一种五行旺另一种五行弱,弱者只有顺应旺者。以乙庚为例,乙卯与庚午相见,自然是乙木之气旺过庚金,这时乙木占据优势,怎么会化成金呢?庚申与乙未相见,自然是金旺,乙木只有顺应庚金之气。由此看来相合的两种五行相见,是由力量的大小与属性决定的,并不是能合不能合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如删繁就简,在八字预测中一般不采用天干合化之说,因为它只是天象。天干的作用关系以生克为主,兼用合绊,特殊的组合可以考虑合化。再者当五合的天干相见时,可以考虑优先作用,但作用还是由被动、主动与地支的循环空间来决定的。
古今命理虽都言天干五合,但都没有把天干五合的真正用法搞明白。一是克,二是绊(制),三是弱极无根时顺应旺的五行。甲己相见,甲木旺己土弱,甲木克制己土,己土旺甲木弱,是甲木被制。一种五行旺另一种五行无气时,被制约不发挥作用。其它四组相合仿此。
对于天干的作用记住一句话:只有同性之间才能论生合,异性之间论克绊!
   伤  枭  日  枭
例    乙  庚  壬  庚
卯  辰  子  子
分析:此造壬水日元弱,以金水为用。月干庚金生扶壬水,现年柱乙卯临辰月有气又自坐强根,只可论乙制庚,也可以论绊,使庚减小生壬水的力量,不可论合化,实际是乙绊庚起到坏作用。
   劫  伤  日  枭
例    甲  丁  甲  壬
    申  卯  子  申
分析:甲子日元生于卯月,日元旺。月干丁火为用,可是这里的水并不是忌神。局中丁壬有合之象,此时壬水为主动性。 
杀  比  日  比
例    甲  己  戊  己
    寅  巳  戌  未
分析:此造戊土旺,月干己土为忌,但得年干甲木合制是以吉论,实际就是甲木克制己土。但是己巳,巳火当令,此时甲木抑制月干己土。
   杀  比  日  比
例    甲  己  戊  己
    戌  巳  戌  巳
分析:戊戌日元生于己巳月己巳时,戊土旺。年上甲戌,甲木虚浮无根,只能随土,此时可以论甲木化土。如果改变一下思维,以年干甲木为太极点,不就是从财格吗?
  枭  比  日  才
例   戊  庚  庚  乙
   申  申  戌  酉
分析:庚戌日元生于庚申月乙酉时,庚金旺极,又得年上戊申相助,金已经形成成群结党之势。时干乙木临绝地无根无气,只能顺应强大的金势。乙木弱极,不能再在流年出现禄刃,它们的出现只能是小绵羊遇到恶狼,招来杀身之祸。 
未行大运前,甲寅、乙卯流年,财星出现引起群比夺财,生病出现生死之灾,破财严重。
杀  枭  日  才
例    癸  乙  丁  庚 
   卯  卯  巳  子
分析:丁巳日元生于乙卯月,丁火旺,取子水、庚金为用。命局中乙木得两个卯木为根旺极,日元丁火旺,庚金弱极,与月干乙木有求合之象。
丁巳大运,火更旺,庚金更弱,如果一旦庚金得根,势必会得到木火的围剿。庚申年,庚金虽然得根合克乙木,金木相战,乙木势强胜利,庚金受伤,此年胳膊受伤。辛酉年,酉金冲克卯木,酉金的反抗得到卯木的极力还击,衰神冲旺神,衰神受伤,酉金受伤,父亲去世。

 

第三章  地支与地支的作用关系
第一节  地支与地支性质

一、什么叫地支
在《易经》中乾为上为天,坤为下为地,在形成天干的同时,古人下俯地理,根据大地的结构和状态,时间、空间的并存性,创造了地支,以对应大地的五行、现象和时序。地支不同于天干的是地支主静,时序与空间的区分只有在地支上表现出来。天干主动,永不静止,不能体现空间、时间的对立性。
地支共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阴支:丑、卯、巳、未、酉、亥。这种分法是延续千百年来的阴阳分法,我们不同于前人的是从阴阳二气的对立分开,寅卯辰巳午未为阳,申酉戌亥子丑为阴。寅卯辰为少阳之木气,巳午未为老阳之火气,申酉戌为少阴金气,亥子丑为老阴水气。在八字中首先阴阳对立,然后再四象对立,这是选择用神,确定格局的重要法宝。记住,在八字中,首先存在四象而非五行,只有理解四象才能应用五行,否则你在应用上就会出现错误。
二、十二地支四时方位与五行
寅卯辰为东方少阳木值春令,巳午未为南方老阳火值夏令,申酉戌为西方少阴金值秋令,亥子丑为北方老阴水值冬令。其中辰、戌、丑、未四季土值四隅,为五行之间过度的平衡气。
三、十二地支配生肖
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四、十二地支与月令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十二地支表示地球公转的四时变化,这就是干支的不同之处。春夏秋冬四时往复循环,不会因为任何一年而改变,时序只有从地支上来体现,天干永远不能独立表示四时的存在,只能配合地支来表示天体对同样节令的不同影响。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都是正月,由于天干的配合不同,这五个春天的气候就不相同,地支寅则不动,五天干流动。寅上有甲,必是天地同气之时;寅上有丙,此春必是上有暖流影响;寅上有戊,必是气候适意;寅上有庚,此春必是上有冷风来侵;寅上有壬,此春必遇寒流影响。月令为忌神,而月干为用神应吉,表示此人会得到外来的帮助比较大。月令的干支如果都是忌神,为凶时较重。
五、十二地支与时辰
子时为23一1点、丑时为1一3、寅时为3一5、卯时为5一7、辰时为7一9、巳时为9一11、午时为11一13、未时为13一15、申时为15一17、酉时为17一19、戌时为19一21、亥时为21一23。
六、十二地支与人体
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十二地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子为膀胱。
七、地支藏干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从,午宫丁火并己土,未宫乙己丁同宗。
申宫庚金壬水戊,酉宫辛金独相逢,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地支的藏干相当重要,在决定格局高低,与吉凶信息时起很大作用。地支的藏干为用神,受克制时可以根据它的藏干十神进行信息类象。再者,提醒大家,地支中藏干是在表示天象在地支上的循环存在规律,如果明白这一点,你就会知道天地运转与干支搭配对八字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古人的智慧是多么伟大。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解释明白藏干的来历与应用。现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已经解决了这个千古之谜,使命理研究进入实质性的提高阶段。”
八、人元司令分野与节气 
寅月: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甲木十六日 立春、雨水。
卯月:惊蛰后甲木十日,乙木二十日。         惊蛰、春分。
辰月:清明后乙木九日,癸水三日,戊土十八日 清明、谷雨。
巳月:立夏后戊土五日,庚金九日,丙火十六日 立夏、小满。
午月:芒种后丙火十日,己土九日,丁火十一日 芒种、夏至。
未月:小暑后丁火九日,乙木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暑、大暑。
申月:立秋后戊土十日,壬水三日,庚金十七日 立秋、处暑。
酉月:白露后庚金十日,辛金二十日。         白露、秋分。
戌月:寒露后辛金九日,丁火三日,戊土十八日 寒露、霜降。  
亥月:立冬后戊土七日,甲木五日,壬水十八日 立冬、小雪。
子月:大雪后壬水十日,癸水二十日。         大雪、冬至。
丑月:小寒后癸水九日,辛金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寒、大寒。
人元司令分野与节气配合相当重要,是根据周天360度为一个太极,将五行按量比分配到一年之中。很多书上没有讲明它的用法,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是节气进退确定天干旺衰最权威的依据。我们知道预测的主题是阴阳平衡,阴阳二气就是从月令与时辰的进退而来的,气的进退深浅是我们预测的主要依据。就辰戌丑未月而言,辰月谷雨前木有余气,谷雨后木气以竭火气以生。未月大暑前火气旺,大暑后火气退金气生。戌月霜降前金有余气,霜降后金退气水进气。丑月大寒前水有余气,大寒后水退气,木进气。这些在确定旺衰时很重要, 在下面的四墓月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