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10级副本大全:建设中小学教师间和谐关系的策略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53:27

建设中小学教师间和谐关系的策略研究



    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间的人际关系起重要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间关系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和谐的教师间关系,是本文讨论的中心话题。

一、中小学教师间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简析应当说,中小学教师间的关系比较单纯,主要是工作关系,但和谐状况也令人担忧——一项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主持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和谐,使教师职业成为调查时“最不和谐的职业”。引发了我对教师间不和谐的关系存在问题的思考:教师间关系的不和谐,问题之一是教师间因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原因产生现实的利益冲突,导致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其次是教师间相互信任度差,更谈不上同心协力,有的甚至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留一手”的想法和做法,引起互相猜疑,“单打独斗”让教师自己的工作成就感更加降低;第三是教师间的不当攀比——多表现在违反学校规定等方面——较多。教师间关系不和谐的高比例,充分说明教师职业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值得我们研究影响教师工作和谐的因素有哪些。归纳起来,至少有如下几种:

1.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我国社会仍处在转型时期,各项体制尚未健全,诸多不健康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种种浮躁现象难免侵蚀着现代人的心灵,功利主义色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实现这种急功近利意图的工具,人们普遍对子女的教育显得比较重视,但这种重视并非建立在儿童意愿、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础上,他们所追求的“高质量”实际上是“高分数”,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压力,让教师在儿童发展和家长要求的漩涡中难以取舍。

 2.理想中的素质教育与现实的应试教育也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教育肩负着民族的未来,从本质上说,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份内之责,因此我国从政府到教育界高层早就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教师也是跃跃欲试,盼望自己能在素质教育中大展身手,但严酷的现实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总有太多难以调和的矛盾,加上实现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更多的时、空、物的条件也不具备,让不少想有所作为的教师忧心忡忡、烦恼不已。

3.管理者的某些不恰当的管理及评价方式也会引起教师间的不当竞争,给教师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管理的意图是想挖掘人性中不服输的成分,让被管理者产生适当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有良好的意图未必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对教育的评价历来是一大难题,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学生成才,也会严重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甚至会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4.“文人相轻”的恶习也有相当的市场。不同的阅历使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势,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就容易把自己的优势放大,看不惯他人的某些做法,进而对这个人的品性产生不恰当的看法,甚至互相攻讦,日子久了,就会矛盾丛丛,难以和谐。

5.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前途也缺乏必要的信念,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远未达到媒体所广泛宣传的状态,身边有不少往日似乎远不如自己的同学、同事现在远远地超过了自己,更加深了自身的不良体验,正是“人往高处想”的心理让许多教师显得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发展,反过来也加剧了自己生存的压力。诸多压力导致教师“心事重重”,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及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和谐的教师关系难以形成。

二、和谐的教师间关系的表现及其现实意义和谐的教师关系应当体现出教师之间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在竞争中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心理相容。教师能在学校生活中感到舒心、放松,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甚至影响家庭生活,能更有效地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增强家庭幸福感。我们追求教师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因为它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对学生的全面成长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和谐的教师间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积淀,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制度、环境,更是一种行为。良好的学校文化使校园形成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对师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校园不仅成为师生生活、学习的家园,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作为校园中最具活力的创造者——教师,有能力、也有义务“营造对话、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整个校园充满和谐气氛。

2.和谐的教师间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谐的教师间关系可以促进教师间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对学生施加更有效的“综合”影响,在这种综合力的作用下,学生可以更全面、健康成长,学习能力、效率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3.和谐的教师间人际关系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和谐的教师间关系可以让教师相互关心,大大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教师以更高的适应性投入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公共事物,关心爱护学生。这种关心也有助于教师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三、和谐的教师间关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和谐,应当是一个群体的事,个体作为群体中的一员,要想融入到群体中,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素质,让自己有在群体中生活的“资本”,受到群体中其它成员的尊重,让人觉得与你交往值得花费时间、精力。换句话说,你要有为群体作出贡献的能力。作为教师,这种“资本”一是道德修养,二是教育教学能力,前者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后者则是教师的工作能力。

1.教师要“悦纳”自己。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明确教师行业物质条件的有限性,明确精神财富的追求才是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做物质的非分之想,甘做学生成长的阶梯,以学生的成人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保持一颗虔诚、平常的心态。与其说这是教师的奉献精神,不如说是人的精神追求——自己的存在能给别人带来帮助。

2.教师要与人为善。建立正常的同事关系,以坦然的心态帮助他人,同时接受他人的帮助。善于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特别注意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何谈和谐?禅语“怨由亲生”,我们应以“心理相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坚信无论何人,都不想与他人为敌,他所做的事,即使自己并不理解,也相信自有他的道理,时间自然会说明一切。长此以往,自己必将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教师。

3.教师要有自知之明,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通过与人合作弥补自己的不足。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千姿百态的、处于不完善状态的个体,“从每位教师都独自面对自己的特有责任和职业义务这个意义上看,教师职业基本上是个孤立的活动”,充分表明教育要求教师个体付出更多的精力,尽可能地“因材施教”——事实上许多教师的“累”的根源也在于此。即使如此,我们个人的努力也很难见到自己所期望的成效。教育呼唤综合型的教师,实际上真正的“全能型”教师是少之又少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劣势,但不必妄自菲薄,完全可以通过教师间有效地合作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这也是我们减轻个人焦虑、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4.做一个善于超越自我的快乐教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教师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早已不在话下,不少教师往往开始纠缠于自身安全,害怕别人的言行对自己不利,以“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投入到人际交往中,到后来却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都是普通人,你的存在并不一定就对别人造成影响,别人也没有损害你的必要。我们应当努力超越这一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自身良好的社交圈,从中吸收他人长处,不断完善自己,满足自己归属和爱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尊重他人及自尊的需要。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在“自我实现”这一最高需要层次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可以在教育教学上“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卖啥的吆喝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是自我实现的重要表现之一,可以表明自己的工作是成功的,其中的成就感、自豪感也会让自己感到由衷的快乐——任何快乐也代替不了工作的快乐。进一步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有物质上的,有人际关系上的,也有自身惰性性质的。

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奉献的职业,唯有克服自身惰性,超然面对自身的物质条件,努力超越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以较高的眼光、较宽的胸怀面对生活,争取让自己尽力不陷入感性的泥沼,尽力走向理智的大道,这样,自己才可以成长为一个“内外兼修”的、善于超越自己的快乐教师,你的出现,会让所在的群体增色许多,和谐的群体关系自然水到渠成。

(二)加强引导,从管理层面上创建和谐的教师间关系和谐的教师间关系当然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但期望教师可以自觉、自愿、自动地形成和发展这种关系,实际上是管理者的失职。管理者应当明确:在所辖范围内培养和谐的教师间关系是自己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管理者应当想方设法、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引导老师形成和谐的关系,并努力维持这种关系。

 1.做好学校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目标是凝聚人心的“法宝”,制定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前苏联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前景”原则,所谓“前景”就是“明天的欢乐”。要让教师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认为目标实现后,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在今天——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更加努力,今天的努力可以使自己的明天更美好,今天的“享受”是在透支明天的幸福,在教师群体内形成干劲、形成正气,是教师和谐关系形成的重要前提。

 2.实施科学管理,为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服务,基本手段是考核,但凡考核,必有竞争,竞争有利于激发群体活力,促使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可一旦把握不好,无法保证公平、公正的话,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会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努力是白费劲,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危害之大,后果不堪设想。总体上的感觉是:目前教师间关系的不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感到所处的环境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有其社会大环境,在学校内则是由于管理者的不当管理所致。把考核的计划、实施的过程、结果向教师公开,让教师参与,要让教师知道,努力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即使自己的考核结果不好,也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这样就会在教师群体内形成正确的评价意见。反之,如果管理者总是怕得罪人,不认真考核,甚至有了好处搞平均主义,本身就是对大多数教师的不公平,教师感受不到公平,心中有怨气,和谐的教师关系自然无从谈起。

3.重视沟通渠道的建设与维护。许多的不和谐都是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学校管理者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建设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教师与学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渠道,采取沙龙、座谈、个别交流(电话、谈话、电子信箱、意见箱等),甚至是博客等方式,让教师有表达的自由和途径,同时可以接收来自群体内其他人的思想。管理者还应通过举办需要教师合作完成的文体活动,如合唱比赛、集体体育项目等,提供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教师在想方设法完成任务中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和谐。如果沟通渠道是畅通的,教师间就会少了许多猜疑,多了几分理解,当然有利于教师和谐关系的形成。

4.优秀的管理者还应能够“提出更有意义的工作需求”,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师成长规划、名师培养计划等等,以高要求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研究中探索前进的道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教师较高的情趣和追求,也就没有了“闲心”去思考与工作无关的琐事,也可以引导他们形成和谐的工作、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