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士 最强大脑:[社论] 辛亥百年 抚今追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11:52
辛亥百年 抚今追昔

(2011-10-11)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辛亥革命百年] 宋允文:回首重话晚晴园
[中国早点] 辛亥百年谈「复活」
[时事漫画] 普京明率俄代表团访华 签天然气合同
[特写天下] 孙中山巨像高挂天安门

  一百年前的昨天夜里,华中重镇武昌城新军工程第八营的一声枪响,以摧枯拉朽之势把腐败专制的满清皇朝拉上了断头台,也把在华夏大地上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送上了不归路。那一年,按照旧历干支纪年是辛亥年,而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这场革命,就是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并不是同盟会精心策划的产物,而是武昌新军仓促成事之举,竟然能取得成功,不仅令清廷措手不及,连革命党人都大吃一惊,孙中山事后评价时也认为“按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从历史学的角度看,这纯粹是一次偶然事件,可是偶然中却有必然,简言之就是革命党人之前在华南和西南发起的不下十次起义已经种下了革命之因,再遇到皇族内阁致使汉族官僚离心离德、保路运动激起湖南、湖北、四川多省民怨等革命之缘,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城绽放了革命之花。

  尽管有些历史学者质疑过辛亥革命并非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或曰不彻底的革命,但是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这一点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却是不容抹杀的。从此,中国不再有皇帝和贵族,人民成了国家真正的主人,虽然在接下来的百年里,中国人民还在不断地学习怎样才能行使主人的权利。   辛亥革命还有一个更重大的意义,就是改变了中国人和华侨(后来的海外华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推翻帝制此一划时代的政治革命,使中国人和华侨的灵魂深处也爆发了革命,告别了以忠君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迎来了以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为基础的现代价值观。关于这一点,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荣誉顾问杨荣文上周六在中山公园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辛亥革命是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在政治层面上,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和统一立下基础;在文化上,这段历史改变华人的价值观,奠定民主、男女平等和人民福利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可谓一语中的。   虽然作为偶发事件的武昌起义未必与华侨有关,但是孙中山在那之前领导的多次起义和革命运动,却与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革命党的活动资金多数来自于华侨的捐款,参与起义的革命先烈有不少是华侨,单单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就有近三十位新马华侨,连孙中山本人都是具有美国公民身份的华侨。

  这个事实注定了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分布世界各地的华侨的历史的一部分。在当时的历史境况下,华侨以中国为效忠对象并没有问题,但是在二战之后,东南亚各地纷纷脱离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而中国又在1949年政权更迭之后,华侨的身份认同就成了所在国极其敏感的政治问题。虽然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明确呼吁华侨要效忠所在国,但是华侨的身份要真正蜕变成海外华人,至少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用杨荣文的话说,就是“要东南亚的华侨把政治认同改投到刚独立的东南亚国家,是一场用了数十年时间来化解的挣扎”。

  杨荣文当天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海外华人要以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来分别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在政治认同上,海外华人必须效忠于所在国,必须履行其国民义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及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辛亥百年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华人基本不存在以中国为政治效忠对象的问题,以我国为例,即使是刚入籍的新移民,大多数均以身为新加坡公民为荣。这样的历史境况,与新加坡数十年前深怕被外国人贴上“第三中国”的标签是不同的。正因如此,新加坡才可能建设富有中国元素的中山公园,并且是由副总理张志贤主持开幕剪彩仪式。   中山公园开幕当天,来自美国的孙中山曾孙孙国雄,以及居住在我国及世界各地的新加坡同盟会革命先驱陈楚楠及张永福的几十位后人第一次聚首晚晴园的那一幕,令人感动,但这也说明了百年前的那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运动,既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新加坡历史的一部分,还是世界华人史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其否定专制,开启民主等一系列现代价值观,却值得全球华人在效忠所在国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