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中将:新时期中职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57:48
新时期中职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lina      

      在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学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学生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笔者现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职业教育以及毕业生就业实习指导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中职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  焦虑心理

1、   期望值过高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中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我以抽样的方式对我校2005级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3.5%的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这些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自己,更不清楚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市场定位,眼高手低,一味追求将来的工作轻松、舒服、待遇好、离家近等外在因素,一旦这些条件达不到,挫折感就会导致就业焦虑。

2、消极自卑

      自卑是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从业素质,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作用下,不善于交际和语言表达,认为自己学历低,掌握知识面狭窄,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出现焦虑、泄气、沮丧的情感反应。

(二)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习惯性心理。由于中职毕业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尚未成熟,具有非常强烈的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像就业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应该由学校、父母操心,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三)攀比心理

      从就业情况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一种攀比心理。这些学生在面临择业时,总有一种想法在左右着他们,认为自己不管在学习成绩、专业技能还是在思想品德方面都比别人强,所以在求职过程中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输给别人”。即使现在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跟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相比,好象有很多地方都不如他们,更有甚者是看到平时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同学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样往往会导致耽误自己良好的就业时机,不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阻碍自己的发展前途。

   (四)盲目从众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就业情况调查跟踪,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缺乏主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觉得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单位一定是好单位,大多数人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等,更没有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忽视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创造性,随波逐流,采取了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到头来是一事无成。

    二、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握机遇,顺利就业

      正确的就业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第二,要以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到一线岗位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岗位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就要求中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1、转变重学历轻能力的就业观。目前是以一技之长挑战学历证书,以前的招聘多数都是只限于本科学历,如今要求的是熟练工,能立即上岗或有经验都优先上岗。2、转变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的就业观念。要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握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势必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还要求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能把握机遇,顺利就业。

(二)加强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和咨询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与咨询。首先,从职教的特点、学生的特性出发,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辅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辅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通过各种各样有益健康的活动,例如“中职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热线”等,帮助中职学生客观认识自己,面对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中职学生进行与就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缺点,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三)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心,走出自卑

      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说:“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目前,不少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自信,不但严重影响了学业,还会使他们的身心不能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进程,这与充满竞争和创造的未来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最终阻碍了他们的就业。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该如何树立自信心、树立怎样的就业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提出个人的看法:首先,自信是以充分的心理准备为基础的,作为中职毕业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1)、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分析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不要眼高手低、盲目攀比;2)、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与现实是否吻合,竞争度如何,如果不吻合,该如何弥补;3)、应聘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如何,这些问题都必须要综合考虑,最后才能确定就业目标。其次,帮助中职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这样由自信心引发出的学习工作热情才有行动方向、奋斗目标,而这个奋斗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由很多个小目标叠加积累起来的,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包含着同学们辛勤的汗水。这里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勤奋,索洛维契克说:“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能实现远大目标,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四)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迎接挑战

      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致使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切以我为中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自理自控能力差,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面对艰难、困苦、挫折不知所措。因此,学校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强化抗挫折教育,大力宣传抗挫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组织故事会、主题班会等专题活动,讲述不为困难和挫折所吓倒的优秀人物及典型事例,鼓励学生树立抗挫折的信心。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有益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开展务工务农劳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劳动能力,在实训和实习中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组织学生军训,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毅力养成以及互帮互助的作风;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成功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挫折并不可怕,激发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学生遇到挫折后必须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虽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教育集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在寻求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上,除以上几点之外,作为家庭也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氛围,制订和颁布相应的就业法规,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深化和改革用人制度,使毕业生依法求职,守法择业。总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共同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