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三何晓影包公赔情:教育学生的葵花宝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1:09:23

教育学生的葵花宝典

 

——读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有感

 

一本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从2006年6月首次出版开始到2010年的12月,已经连续重印了11次,一方面说明全国各地的教师都是有自身发展的需求的,希望能够得到名家的指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本书自身的价值,它就像一部葵花宝典,里面收藏的诸多教育学生的“武功秘籍”,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准。

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都会遇到一批“问题学生”,他们有的在品德方面存在问题,有的在遵守纪律方面表现不好,有的存在心理障碍,有的学习态度不佳……如何帮助和教育这些孩子,是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王晓春透过《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告诉读者,面对“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向医生那样,理清思路、注重诊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复杂的、多元的,不能期望用简单的“三招两式”化解,如果教师不能够找准问题之所在,往往还会激化矛盾,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

一、问题学生的诊疗思路

王晓春在书中推介的如下诊疗思路,特别值得教师借鉴: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在问题现场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咄咄逼人,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教师要学会一些体面地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教育。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看到学生出了问题,一些老师总喜欢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叫是非判断,道德归因。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是在做无用功。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教师不要先评价他的对错,而要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才有可能因势利导。

3.不搞“态度挂帅”。学生闯祸的时候,常常会顶撞老师,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出于自尊或者碍于面子,就可能怒火万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他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这样做可以理解,但弄不好教师就可能蜕变成学生吵架的对手。教师的这种思路就叫做“态度挂帅”。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强迫孩子,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当你平静的向孩子询问事情的经过时,孩子的恶劣态度也会降温,更利于自己的工作。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王晓春主张教师要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地追问,探索问题可能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5.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学生性格的真实表现,在非正式场合,在同龄人眼里,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因此,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孩子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观察之外,也可以适当的搞点心理测验,从中探寻学生的智力取向、情绪状态甚至人格特征。

6.横向、纵向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学生经常发生的问题有多种,每一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多种。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一发生问题,脑子马上就像打开一个电脑文件一样,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假设,一条一条摆在那里。将眼前的学生和这个文件上的描述一一对比,找出吻合之处。看问题,不光要有道德的视角,还要有科学的视角。

8.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科学离不开反驳,一个真正严肃对待学术问题的人,他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反驳,他自己就在反驳自己,自始至终地反驳自己。

9.确诊时,要先考虑问题在谁的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只有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战场在哪里。

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教师采取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观察治疗效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措施。

二、学生问题的分类和治疗措施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共三章,第一章对问题学生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问题学生常见的类型,在对问题学生开展教育时常见的错误,并给出了如上所述的问题学生诊疗的思路。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和精华,通过专题研究,剖析了问题学生三大类14个问题,包括“纪律”大类中的顶撞教师、严重“多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等4个问题;“学习”大类中的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马虎、偏科等4个问题,以及“心理和品德”大类中的早恋、偷拿钱物、迷恋网络、暴力倾向、离家出走、自杀倾向等6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一线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分类和治疗措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一些微调,开出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个人药方。第三章强调了培育“校园专家”的重要性。

在阅读第二章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自己所教过的学生发生过的一个个案例,不断闪现今天的学校里频繁出现的各种案例。作者对不少问题的处理和思考确实比我要深刻的多,让我深受启发。比如说:

同学冲突,是教师最不愿意遇到但时不时就会发生的现象。想想看,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差异会很大,要始终保持和谐的关系不发生冲突,还真的不容易。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也时不时地会拌拌嘴呢。但如果有的学生总是和别人发生冲突,教师就要引起注意,可能与下列几个原因有关:一是表达能力差。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学生不善于表达,和其他同学观点不一致时,憋得满脸通红也说不出来,一急就借助肢体语言了。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更多地要培养他的表达艺术,让他学会把自己的意思向对方表达清楚;二是思维方式独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学生在理解上差异很大,对事情的解释与众不同,因此常常造成冲突。教师只有了解他的“特殊词典”,再加以引导,才有可能化解矛盾;三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事情,从而导致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教导问题学生的人际交往本领,另一方面也要对其他同学进行引导,让大家宽容地对待;四是自我中心。独生子女的政策,造就了不少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缺乏同理心的孩子。恰当地阻止他们的任性行为、帮他们逐渐学会换位思考,是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五是个性缺点。有些孩子的身上有周围人难以忍受的特点,如小气、爱搬弄是非、爱说谎等等,常常因此造成冲突。让学生自己认识不被人“待见”的缘由,并在同学相处时尽量收敛自己的个性特点,是进行治疗的关键。

离家出走,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会遇到这样的案例。孩子自己明白,家是他的避风港和根据地,他之所以选择离家出走,一定是矛盾积累并达到了自己不能忍受的程度。王晓春认为,单纯因为家庭的原因出走的学生比较少,孩子离家出走,都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失误并相互配合的结果。学校方面导致学生出走的原因有:学习长时间受挫,孩子觉得无力回天,彻底失去了信心;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教师和家长给了巨大的压力,孩子无法承受;面临留级的可能或者感到升学无望,出于恐惧而离家而去;成绩虽好但极度厌倦,每天都像一个木偶一样,努力去满足家长和教师的愿望,厌烦到了极点,戏演不下去了,就卸妆跑出去了;人际关系过分紧张而又无法解决,因而决定离家出走。家庭方面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的整个生活都围绕着孩子的考试分数转,大家都成了分数的奴隶。孩子小时候无力反抗,长大之后忍无可忍,就会选择出走;夫妻经常吵架,矛盾重重,或者家庭其他关系非常紧张,经常争执不休,会让孩子痛苦不堪;专制和暴力的家庭,孩子的整个生活都在家长的威权和控制之中,动不动就会承受一番痛骂或者暴打,孩子总有一天会受不了。不同的原因,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不养的,王晓春在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指点,这里就不重复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经过千辛万苦找回来之后,家长很可能犯两个极端的错误:一是暴打一顿、关起来;二是无原则让步,从此小心翼翼地讨好孩子。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应暂时搁置此事,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问问他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苦闷,有什么希冀,逃避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平心静气地分析,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三、努力促进教育走向科学

王晓春在本书的自序中说:教育有三种类型:权力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权力型教育依赖权力,道德型教育诉诸师德,智慧型教育寄希望于科学。在感到教育效果不佳的时候,有的人抱怨对教师的约束太多,弄的教师“不敢管”了,期望多给教师一点权力;有的人则讲原因归结为教师师风日下、师德沦丧,呼唤教师个个都成为师德楷模,希望师爱无所不在。不过,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权力型教育的市场已经逐渐消失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唯独要求教师做圣人,也越来越不现实了。

当权力型教育和道德型教育都逐渐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智慧型教育自然要承担起它应有的责任了。从教育学生的角度看,智慧型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冷静分析学生,进行诊断及治疗,或者从其个性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进步。也就是说,教育要走向科学的轨道。

当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化程度很不高的学科。波普尔提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方法是——其必须要有可证伪性。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理论提出来之后,针对别人提出的质疑,可以通过实证来证实自己的理论是经得起推敲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之后,有人从他的理论着手研究,发现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光线在经过质量巨大的天体的时候,会发生弯曲的现象。这与人们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一些天文观察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光在通过大质量天体的时候,确实发生了弯曲现象。由此确立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地位。我们现在面对的实际问题是:某人或者某个集体总结出来的育人模式,换了一个环境之后往往就失去了作用;一些所谓的专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又常常是要么降低自身的科学性,要么干脆就没有可证伪性,科学化的水平极差。

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学化水平吗?从王晓春的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希望。他有关问题学生的类型划分和诊疗措施,大多具有可证伪性的特点,教师拿去就可以使用,使用之后就会见到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提高教师应对学生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循着智慧型教育的路线走下去,多提炼出一些教育教学领域的葵花宝典,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可以大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