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秦淮:全国两会特稿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等不得慢不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47:04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11-03-13 08:55:31 )        稿件来源: 河北日报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省代表、委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他们表示,要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举措,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我省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环境。
强化认识,构建社会管理大格局
“我国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真空地带’。”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韩青梅认为,近年来,我省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新的社会管理格局尚未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推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等不得、慢不得。各地一定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全国政协委员、省妇联主席王淑玲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体制、能力建设。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委书记姜德果认为,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四者有机联系,不可分割。
他建议,一些地方党委应仔细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特点,认真补好社会管理这一课,提高各级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决定了做好社会管理需要动员方方面面力量。”王淑玲委员认为,一方面,政府需要转变观念,由“包打天下”,转变为注重运用各种社会积极力量共同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各人民团体、各类社会组织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广大群众也要强化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她建议,我省应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引导、支持、监管力度,并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创新举措,建立社会管理新机制
“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关键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其中加强源头治理是根本。”全国人大代表、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袁妙枝认为,当前应由“事后灭火”向源头治理转变,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一些地方群众上访,其中有些是由于决策失误引起的。”她认为,加强源头治理,要在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防范决策失误。
2009年,张家口市推行了乡镇议事会制度,凡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必须邀请群众代表在议事会上商定。该制度推行以来,信访总量显著下降。袁妙枝代表认为,防止决策失误,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关键。
“当前,要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建立社情民意畅通表达机制。”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代市长郑雪碧认为,群众上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沟通的渠道,合法合理诉求没能得到及时解决。
近年来,馆陶县推行了说事室制度,群众有不平事,能到说事室和干部谈。村里解决不了,由乡镇干部代理信访,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郑雪碧代表认为,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可以让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当前,应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听证、对话等一系列制度,发挥好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他说,我省正在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活动,要进一步细化相关制度,使此项活动常态化。
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王秀珍代表认为,矛盾出现了,不能一事一解决,更不能推诿回避,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完善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前些年我省创造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有效化解了许多矛盾。去年以来,我省又在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不少村、社区也建立了综治工作站。希望选派作风好能力强的干部到那里工作,更好地化解矛盾、维护群众权益。”王秀珍代表建议。
创新服务,搭建矛盾化解新平台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但要做好“管理”这篇文章,更应该集中力量做好“服务”这篇文章。他说,“要在做好社会建设的基础上,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到制度设计、方法创新、具体执行中。”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保定市在创新服务群众形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在全市6598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部建立了群众工作站,两万多名干部每月“逢五必进”。两年多来,已帮扶困难家庭47000余户。“服务群众,找到好的方式方法很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保定市委副书记王晓栋说。
“今年,我省将在乡镇(街道)建立群众工作站,在村(社区)和企业建立群众工作室,希望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让其发挥更大作用。”王晓栋委员建议,我省应根据群众实际需求,继续总结推广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并根据群众意见和建议,创新更多服务群众的好机制。“服务群众,服务平台必不可少。”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副市长丁万明认为,群众的许多需求,需要基层去发现;群众的许多期盼,需要基层去实现,在基层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他说,“社区是群众感受服务的‘神经末梢’,当前,要在完善社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抓紧建设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
近年来,承德市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建设了集民调、劳保、民政、计生、退休管理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群众24小时可享受近百项服务。丁万明代表感到,现有的社区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他建议,我省应加大对社区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资源,让更多的服务项目进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