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4特别版cg动画:广西柳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经济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0:13

导 读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600亿元,比“十一五”规划目标整整多了1000亿元。微车产销全国第一、汽车产量全国第四;钢产量突破400万吨;轮式装载机产销全国第一……工业“三大支柱”重新焕发活力,转型升级让柳州再次成为广西工业的“领头羊”。

 

  作为老工业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在上世纪80年代曾凭借汽车、冶金、机械三大产业成为华南第二大工业城市。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运力不足,煤炭紧张,铁矿石市场忽明忽暗,环境约束严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柳州发展渐感后劲不足。于是,有人开始认为柳州工业发展出现了“瓶颈”,难以再有突破。如今,柳州以广西十三分之一的面积、十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出八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和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过去曾有不少人说柳州头上有块‘天花板’,如今,我们把‘天花板’往上顶上去了。”柳州市委书记陈刚说。

  再次成为广西工业“领头羊”,柳州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重新布局拓空间

 

  作为老工业基地,柳州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有许多先天不足。

  过去,柳州定位于工业基地,职工生活区与生产区连接、工厂与城区交错,一些道路的尽头就是工厂。城市化进程中,市区空间越来越狭小,柳州陷入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时缺乏空间的困境。此外,由于工厂布局分散,企业间无法就近获得生产配套,难以有效形成产业的集群。

  “不能再把视野放在市区这片狭小的范围了,”柳州工业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戴翔说,“我们对存在几十年的生产布局进行调整,以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为目的,以长远目光、全球视野做好‘迁’、‘关’、‘聚’、‘跳’四篇文章。”

  “迁”,就是将一批企业从市区内迁往市郊,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腾出土地空间。柳州卷烟厂、柳州市跃进化工厂、柳州花红药业厂、柳州木材厂、柳州冶炼厂、柳州市中一橡胶厂等先后被搬迁出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并不是简单的原样迁移,像柳州卷烟厂、柳州市跃进化工厂、柳州花红药业厂等在异地新建的过程中,引进了新的生产线,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在迁移中实现了产品的升级。

  “关”,就是将产品结构老化、污染大、能耗大、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直接关闭,在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让出地理空间的同时,让出环境空间。近年来,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柳州市东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第二水泥厂、柳锌十厂、柳州白莲淀粉厂等先后被实施关闭,为柳州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作出了贡献。

  “聚”,就是推进企业进园区,打造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的特色园区。柳州市在新建设的环城道路周边布局了阳和工业新区、新兴工业园、河西工业园和柳东新区等11个工业园区,推进工业企业进园区。例如,阳和工业新区引进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业共53家,汽车及机械产业近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0%,初步形成了以广西方盛实业、上汽变速器、柳州延龙汽车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以柳州富达、柳州欧维姆、柳工叉车等企业为代表的机械产业集群,已成为柳州两大主机厂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的主要配套生产基地。随着“中国—东盟汽车城”项目的落户,新区形成了从研发、制造、检测到汽车销售、服务、汽车综合回收的完整绿色汽车产业链。

  “跳”,就是鼓励企业向全国、向世界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例如,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在青岛建立了覆盖北方的产能达到30万辆的大型生产基地,形成了柳州与青岛南北联动的生产布局。又如柳工,在柳州、上海、天津、镇江、江阴、蚌埠、常州等地建立了十大制造基地,在印度设立了海外工厂。目前,柳工在5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有超过60个国家近90个全球代理,国际化步伐越迈越大。

  生产布局的大规模调整,既为产业发展构建了新平台,又为城市发展腾出了空间,使柳州市从此迈入了工业与城市并驾齐驱、同步发展的新阶段。

 

双轮驱动调结构

 

  三大支柱产业是柳州的骄傲,但以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柳州工业已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制约,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能卡住柳州未来发展的脖子。

  “柳州的产业短板就在于传统产业、传统产品比重过大,支撑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因此,柳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大项目、大投入实现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柳州市副市长王柳平说。

  近年来,柳州继续做大做强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研究开发中级轿车、新能源汽车等新的产品,冶金产业提升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总量、结构、层级升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产业规模。柳钢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2002年以前使用的生产线已基本淘汰完毕。 

  汽车产业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了向乘用中级车和新能源车进军的步伐:通用五菱推出了首款中级轿车宝骏630,标志着柳州汽车产业正从微车时代步入轿车时代;柳汽加快开发B20城市越野车、B12两厢轿车;上汽通用五菱西部工厂二期项目、柳汽商用车总装线改造项目相继完成;柳汽乘用车、系列商用车开发,柳州五菱公司汽车零部件产能提升等重点技改项目正加快建设。2009年,柳州五菱成为向北美出口电动汽车的第一家中国车企。目前,五菱已累计向美国出口240多辆纯电动微型货车。目前订单仍陆续不断。柳州正成为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柳州市适当提高其他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柳州工业的宽度与广度,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培育新兴产业,柳州要‘跟位’发展,就是紧抓国家调结构、支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加大对机电一体化和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和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柳州市副市长王柳平说。

  近年来,柳州立足铟系列产品生产开发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势,着力打造中国“铟谷”;加快发展花红药业、亿康制药、日田药业等一批新兴制药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积极推进高精度机床研发和普通机床生产制造,着力打造机床生产制造基地等等。

  据了解,到2012年,柳州产业结构将由现在的“354”(汽车、冶金、机械3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建材、造纸、日化5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制药4个新兴产业)向“543”(汽车、钢铁、机械、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5大支柱产业,制糖、建材、造纸、日化4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3个新兴产业)转变。

 

自主创新夯实力

 

  “柳州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积极构建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民间资本为辅助的‘四位一体’创新投入体制,有效整合现有研发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更多的‘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促进工业竞争力的升级。”柳州市科技局局长周钢说。

  今年5月15日,柳工宣布已取得装载机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万台、整机出口突破1.5万台的业绩,并称将力争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2015年达到500亿元,其中国际市场销售占比达20%。如此雄心和自信源于其强大的“创新基因”和产品研发能力。

 5年前,柳工放弃了国外著名公司开出的优厚合资条件,决定在挖掘机项目上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凭借自己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500多人的专家和技术队伍,从不断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柳工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新产品研究开发模式,每年推出20多个创新产品,创造出多项第一。

  2007年,柳工挖掘机年产销2100台,成为当年全国惟一超过2000台的中型挖掘机民族品牌。2009年,在国内工程机械整体出口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柳工的压路机出口却逆势增长了40%,上升至行业第二位。2009年,柳工装载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3%,位居行业首位,全球销量跃居第一。目前,柳工在5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有超过60个国家近90个全球代理。

  近年来,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25%—30%。2009年,全市有6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已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个、自治区认定技术中心24个、8个博士后工作站;柳州被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

  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柳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循环经济促升级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建立资源循环利用、对环境排放少量废弃物或不排放废弃物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型生态企业,既使企业产品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增强竞争力,又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排放,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扩展了环境空间。

  “近年来,柳州市通过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节能减排项目资金及市财政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工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一大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技改项目,以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以来,我市实施重点企业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共95 项,总投资达55.83亿元。”柳州市环保局局长甘景林说。

  目前,柳州市正全力打造柳州钢铁(集团)公司、鱼峰水泥集团公司、柳州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柳城县川东磷化工有限公司、广西鹿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5家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柳北区循环经济产业园。

  目前,6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柳钢企业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投入了13亿元搞循环经济,过去只生产钢产品的柳钢现在利用转炉冶炼废渣进行加工、生产炼铁料;利用生产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综合回收生产制作焦油、硫铵、粗苯;利用炼铁高炉煤气的余压进行压差发电和利用炼铁、炼钢产生的废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进行余热发电,不但丰富了产品结构,每年还从循环经济中获丰厚的纯利润。

  循环经济产业园也已初具规模:目前园区内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有11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废渣、废气和废水带来的城市污染问题,变废为宝,延长了相关的产业链,并带来成本低、利润高又环保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柳州市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证的综合利用企业已发展至33个企业30多种产品,每年可综合利用废渣130万吨,木材、竹材加工剩余物和次小材10万吨,废气70亿标准立方米,每年可实现综合利用产值近15亿元,利润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