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3 1080p 百度云:以大项目为载体 促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57:56
来源: 南方日报    关键字:佳兆业;华贸中心;半导体照明;巽寮湾;海龟自然保护区    作者:罗锐 汤耀勋 曾汉辉    2011-05-10 09:27

大亚湾石化新城。

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仲恺高新区。

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组装新型手机。

作为第13届省运会主会场的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

美丽的惠州西湖景观。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惠州交出了一份骄人的答卷: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了173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经济总量从全省第8位上升至第6位。
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5年来,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惠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为目标,不断健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破解长期制约惠州科学发展的“瓶颈”,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产业转型不断升级。
成效
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178亿元
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位于惠东县的平海电厂、位于大亚湾区的惠州港码头……说起惠州的大项目,不少市民如数家珍。
“十一五”时期是惠州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重点项目个数及完成投资额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6年安排重点项目42项,完成投资145亿元,至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增加到52、80、87、118项,分别完成投资205亿元、240亿元、278亿元、310亿元。
通过5年的努力,全市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共190项,总投资2653.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78亿元,占“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7亿元的38.8%,建成投产的项目有76项。“十一五”期间,实施省级重点建设项目88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理性增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建设“五横四纵三支”高速公路网
“如今出行是越来越便捷了”,这是近年来不少市民的直观感受,特别是随着一批重点交通工程项目的建成,市民往返深圳、东莞、广州等周边地区已变得十分快捷。
“十一五”期间,惠州全市实施交通项目39项,惠深沿海、潮莞高速惠州段、惠大铁路二期工程、惠南大道改扩建等8个项目建成通车,新增调整公路路程90公里。
大力推进“五横四纵三支”高速公路网建设,全力推进6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落实博深、从莞、广河、惠大疏港等6条高速公路228公里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仁深高速博罗至龙门段、大庆至广州高速龙门段、汕湛高速公路龙门至石坝段等9条高速公路预备项目的前期工作。
厦深铁路惠州段、莞惠城际轨道顺利推进,惠州已与深圳达成共识,将提前启动深惠城际轨道建设;大力发展港口码头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荃湾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荃湾港区煤炭码头、大亚湾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配套码头、荃湾港区主航道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将优化客运站场布局,加快惠州客运南站建设,开展惠州客运北站、客运东站和三栋客运站等站场建设前期工作;同时推进惠州机场改造,与省机场公司合作开展惠州机场民航功能的改造和复航工作。
■关键词:能源结构5年实施清洁能源项目19个
“十一五”期间,惠州进一步优化了能源结构,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一方面,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停小火电机组,淘汰186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另一方面,推行清洁生产和高效照明产品,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十一五”期间惠州实施清洁能源项目19个,其中惠州抽水蓄能电站6台机组和LNG电厂、平海电厂一期、国华热电联供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605万千瓦;同期,二期清洁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新增装机容量532千瓦,总发电量达到660万千瓦。
目前,库容500万立方米的惠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装机49.5兆瓦的惠东东山海风电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装机600万千瓦的中广核惠州核电项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到2012年,全市装机容量力争达1200万千瓦,占全省的20%左右,成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关键词:园区建设两大产业转移园总投资70多亿元
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惠州加快了园区的建设步伐。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从大亚湾石化产业基地逐步发展,创立了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东中航谟岭工业园、惠阳金玉东方珠宝首饰产业园、博罗东部工业园、惠东及龙门两大产业转移园等。
通过创立这一大批园区,实现了从城镇到山区、从市区到县区的发展转移战略,还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和设施,为上大项目、发展产业集群创造条件。
莞、惠两市联手打造了惠东、龙门两大产业园,积极争取省、市两级政府对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其中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园获得了省1亿元扶持资金。惠东、龙门两个转移园新承接入园项目50个,总投资72.6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9.61亿元,创造税收2.02亿元,解决就业18755人。
■关键词:新兴产业推进惠州现代产业100强项目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就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气力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惠州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大力推进惠州现代产业100强项目,重点扶持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的37个重点项目,着力推进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惠州成功申报了首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广东省LED产业(惠州)基地,有16个项目入选省高端新型电子产业重大项目,TCL、德赛、华阳、侨兴、光弘5家企业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281.5亿元,增长18.7%。电子产业升级步伐加快,TCL高清晰液晶电视模组一体化等多个项目建成投产。
■关键词:石化及电子信息产业两大支柱产业齐齐发力
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是惠州的两大支柱产业,惠州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着力抓好石化和信息产业两大基地的建设,做强做大这两大产业。
“十一五”期间,惠州石油和化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原有乙烯装置经过改造,综合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产业集群化发挥优势,新建大型乙烯设计指标基本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中海壳牌100万吨乙烯和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上中下游产业链基本形成。
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中海壳牌扩能至95万吨乙烯项目、中海油40万吨/年炼油煅后焦项目、中海油PX项目、普利司通(惠州)载重轮胎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已落户大亚湾石化区项目60个。2010年全市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增长41.2%,石化工业增加值首超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通过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推进仲恺高新区、东江高新开发区建设,积极引进平板液晶显示、现代移动通讯等高端信息企业,全力支持TCL液晶模组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打造新型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
■关键词:物流商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在惠州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明显地感受到:大型购物中心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们购物越来越方便;酒店的数量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银行的数量越来越多,选择更加多样化……
为了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惠州确立“城内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采取“政府规划、企业运作、集中连片、统筹推进”的运作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物流园区,全力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格局,服务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具体举措包括: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大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港口物流业基地,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已经运营的有惠州金泽国际物流园等,同时加快推进惠州五金机电综合市场、中投综合物流园项目、中油惠印石化仓储基地建设。物流基地的建设提高了惠州综合物流能力,同时通过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特色,打破“一买一卖”的传统商品流通模式,实现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延长。
以华贸中心、佳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群等商贸集聚为支撑,打造惠州现代服务业基地,其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由2年前的42%提升到53.6%。
加快金融业集聚建设,全面发展新兴金融组织,建设金融强市。近年来东莞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银行相继进驻,特别是东亚银行的进驻,填补了惠州市外资银行的空白,推动惠州市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预计今年还将有7家银行进驻惠州。
■关键词:旅游打造粤港澳地区旅游基地
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地区旅游度假基地,全力实施“3510”工程,打造“三大体系、五大顶级品牌、十条精品线路”,全力推动惠州西湖景区、罗浮山、环大南昆山旅游区、金海湾滨海旅游等大项目建设。
具体内容包括:建设一条百里生态走廊和三大旅游功能区,以罗浮山、环南昆山、惠州汤泉等为核心建设北部生态旅游区;以惠州“四东”文化、客家文化的特色和惠州黄氏书屋古迹等为主建设中部文化旅游区;以稔平半岛、巽寮湾旅游区、海龟自然保护区等为基础建设南部滨海旅游区。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观光结合起来,整体优化,高效利用。
进一步推进西湖、罗浮山、环南昆山和稔平半岛旅游区创国家5A级景区。此外,积极创造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的发展格局,保证旅游开发投资来源的多元化。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了惠州巽寮旅游开发项目、叶挺纪念馆红色旅游区项目、惠城富力洲际温泉度假项目、龙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惠州西湖丰渚园等17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项目12项,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18个文化场馆投入使用
现今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文化产业建设上,着力突出惠州特色,建成了一批公共设施,市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博物馆、挂榜阁、市文化馆新馆等18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龙门农民画产业园、水东街、丰湖书院改造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加强与境内外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积极开展广东(惠州)港澳台影视拍摄基地、广东(惠州)文化创意园、中惠大厦中国留学人才基金会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目前在建和建成农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473个。惠阳、龙门、惠东荣获“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称号。
举措
以大项目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惠州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大项目,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其中离不开科学、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近年来为了确保重点项目健康有序推进,惠州不断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机制,并且加大了协调力度。
执行重点建设项目倒逼机制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发展、大上项目、追求效益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完善了重点项目管理体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实施重点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部门分工负责制、县(区)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
此外,还执行重点建设项目倒逼机制,即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健全重点项目信息报送制度,制订并实施了《惠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实地调研指导并强化督查
为了加强重点项目的协调,根据每年下发的重点项目计划任务,市委书记黄业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等市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听取汇报,实地勘察,分析研究阻碍重点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协调力度,帮助业主和建设单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形成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项目、齐心协力抓项目的良性运作机制。
同时,为了促进项目责任单位的工作落实,切实推动项目进程,加大了项目督查力度,对工程进展较慢、问题较多的项目实行挂牌督促催办,限时协调解决,推进项目建设,并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建设项目,对不及时有效地履行规定职责、导致工作延误及效率低下的实行问责制。
对解决一些跨区域项目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加强与各县(区)的互动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加快问题解决的进度。
协调解决用地及资金问题
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要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的原则,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内对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进行预留,并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要求有序供地。市重点项目所需用地指标由市国土资源局在年度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
加强重点项目供地管理和督察,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不按要求使用的土地,及时依法收回,国土资源部门对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事项优先办理。
在资金保障方面,加大财政资金的投放力度,保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引资平台,加大项目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大企业、大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前来洽谈、投资、合作;鼓励已在惠州投资的企业增资扩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做好科学谋划及项目前期工作
抓好每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编报和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工作,对符合重点项目申报条件的项目,积极申请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以便解决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等方面困难。
狠抓重大项目的谋划工作,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围绕建设“五大基地”的目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建设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扩建、中广核惠州核电、惠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国华惠州大亚湾热电二期等一批带动性强、投资性大、关联度高的项目落户惠州,为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旦有重点项目确定要落户,发展改革部门把重点前期项目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支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按照“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要求,简化审批程序,平行交叉开展各项审批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对已确定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组建强有力的项目法人,对项目前期工作全过程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由主要领导负责协调,部门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协调,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阶段目标,落实责任。
■“十二五”展望
规划建设重大项目233项
“十二五”期间,惠州把重大项目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程,集中力量保证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采取的举措包括: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环境容量;加强与财政性资金、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工作;优化建设环境,落实征地拆迁责任主体,实施考评和奖惩激励制度,排除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各种障碍等。
“十二五”惠州全市规划建设重大项目233项,总投资6657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4171元。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79项“十二五”期间投资1640亿元;现代产业建设工程112项,“十二五”期间投资2219亿元;宜居城乡建设工程5项,“十二五”期间投资39亿元;绿色生态建设工程13项,“十二五”期间投资102亿元;民生幸福建设工程17项“十二五”期间投资82亿元;文化惠州建设工程7项,“十二五”期间投资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