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夫大人萌萌哒: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8:09

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的、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
文地理有所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所占分数低,对地理教学的观念,也仍保留在
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副科”,故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非常有限,
四、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进行章节过关的检测。
5.教材中的图和图下小字以及活动部分的内容均作为课文正文处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组织安排好教学。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水循环、洋流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判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六、教学措施
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其次,积极响应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
七、 课时计划和安排
按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高中课程计划,每周授课2课时。期中考试之前讲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部分),期末考试之前讲完第三单元

高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进入学校,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在停留在初中“副科” 这一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地理学科,在这一届高一的地理课安排上与往届相比我做了很大的调整。因为第一册课本上的是自然地理,抽象的东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今年,我选择了先上高一下册,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好的学好地理。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学任务
(1)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2)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例子来学习地理。
二、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城市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共两个班,每个班都有60人以上。因为地理不参加中考,学生进高中前已放弃了一年,基本上每个学生高一地理都是从零开始。
四、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我在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工作上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与学生探讨地理在现时生活中得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三、四周学习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五、六、七周学习地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八、九、周学习第三单元一、二节并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为其中考做准备;第十一、十二周学习第三单元三、四节并分析期中试卷;第十三、十四、周学习第四单元一、二节并复习为月考做准备;第十六、十七、十八周学习第四单元;第十九周总复习,为期末考做准备。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世纪金榜》),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抓好起始年级地理教学工作
——高一年级备课组计划
高一年级设置18个班,有3个文化重点班,3个文化普通班,5个美术普通班,3个美术重点班,1个美术次重点班,1个音乐重点班,2个音乐普通班。周课时数为三节。任课老师5个,年龄构成年轻,最大年龄30岁。作为起始年级及教师、学生特点,我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由于学生初中不重视地理,到高中不知如何学习地理,及学生多艺术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上课听讲的养成好的纪律、记笔记,下课写作业,通过课前提问检查学生复习,以及每单元通过全年级考试督促学生定期复习的习惯。每个教师要落实检查,可采取全班检查与抽查个别学生的方法,加大引导的力度,细小环节潜移默化的引导。
二、搞好集体备课工作。
每周一10点开始作为集体备课时间。内容主要包括:1每个老师对上周教学工作总结,谈得失,谈问题,其他老师帮助解决。若是共性的问题,要注意跟踪处理,直至解决为止。2以一名老师主说,本周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其他老师提出疑惑再讨论解决。备课组长注意将老师反映的教学中的问题记录并整理下来,并及时解决。3其他问题。
三、搞好听课工作。本年级开展教师互听得方法,毕竟听课是工作提高的捷径。新教师要争取多听,有经验的老师也要听新教师的课,并提出意见。还开展评课工作,通过评课提高教学的听课水平。
四、抓教研。通过听课、上课、及关注教学细节等方面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本学期新教师上两次汇报课,备课组长上1次研讨课,通过上公开课提高个人业务水平,通过同听一个老师的课开展评课讨论,展开研讨,发现教学中问题,教师个人存在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教师要关注自己教学的细节问题,争取将自己好的细节整理成论文,大家开展交流活动。最后,将本学期发现的突出的教学问题,上升到要研究的必要,并申报课题,所以高一老师作为成员,一直跟踪研究到高三毕业,以论文为成果的形式。
五、开展地理兴趣活动。目前计划的开展两次活动。一次,在9月中下旬组织全体学生看《斗转星移》的部分录像。一次,在期中考试完,举行一次画地图比赛,详细事宜计划中。

中学地理学科组有着团结、高效、踏实、拼搏的优良传统,09年新高一地理组将继续发扬传统,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现将本学年教学计划制定如下:一、本学年总体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二、本学年具体授课计划:
1、第一学期完成必修1及必修2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学。其中,第一次月考前完成必修1第一章的教学;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1第二章的教学;期中考试后完成其余内容的教学,并留出适当时间进行复习。
2、第二学期完成必修2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及必修三的教学,并完成会考。其中,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2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及必修3的第一章的教学。并在会考前至少留出4周时间进行会考前的总复习。
三、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先进制度,对于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来说,年轻老师较多,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内容如下:
1、每周规定固定时间地点的一次集体座谈,由备课组长强调教学进度及计划。
2、每个老师对上周教学工作总结,谈得失,谈问题,其他老师帮助解决。要注意跟踪处理,直至解决为止。
3、以一名老师主说,本周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其他老师提出疑惑再讨论解决。备课组长注意将老师反映的教学中的问题记录并整理下来,并及时解决。
4、传达省市校等各级文件及教研活动等通知。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1、利用前任备课组留下的宝贵资料,做到精益求精。
2、面对新教材、新课改,做到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时获取新的教学资源,并进行严格筛选。
3、搭建地理学科网络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4、利用校园网、校博客及时获取名校试题,发表观点、评价等。
5、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争取每堂课都把最全面、准确、直观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五、做好公开课及听课、评课工作
1、组内成员做到每人开课至少一节,新老师两节,保证质量、数量。通过公开课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2、有教师开课时组内其他成员全部到场听课,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
3、做到听课后及时评课。通过同听一个老师的课开展评课讨论,展开研讨,发现教学中问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六、学科作业及批改
1、备课组集体研究习题、作业,争取做到统一,并保证质量。
2、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争取做到“精练”
3、作业及时批改,保证次数。并适当采取面批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把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七、考试与反馈
1、做好命题工作。每次考试安排好命题时间与考察范围,试题应经过严格推敲并集体讨论通过后在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考试后及时总结。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成绩较好的班级由任课教师传授经验;对成绩较差的班级由集体讨论得出原因,帮助解决并跟踪其情况。达到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授课情况的双重目的,并一步步查缺补漏。
八、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听取讲座、研讨课等,参加各类评比竞赛等。认真准备,争创佳绩为校争光,与此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科素养。
九、开展地理兴趣活动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情趣,并对必修教材进行适当补充。
2、安排学生观看录象《宇宙与人》、《斗转星移》等。
3、举办一次学生画图比赛。
4、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筹建地理兴趣小组、天文观测小组及气象观测小组,体现地理内在奥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动脑的习惯。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高一下学期近期工作汇报
高一下学期自开学以来地理组工作情况如下:
开学之始,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会议。其间,我们高一地理组充分把握机会进行学习提高。其中听了韩军、王立华、苏静等人的报告及课堂教学演示,获益匪浅,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又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通过几天的培训,在学习的同时,也同袁旭老师一起制定了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的工作计划,结合几天的学习提出一些合理的课堂教学措施,通过开学来的一段时间运用,发现的确确实可行!
开学已经三个星期,我们地理组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新学期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没有发课本,资料也不多,手头上仅有学案,我们充分利用好了“学案导学”并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笔记,来弥补硬件设施的不足,尽管没有课本,学生有的去借高年级同学的,有的课下摘抄,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通过这一段时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虽然没有课本,但比以前学得更带劲,更投入了,这真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与此同时,由于经常两人看一本课本学生之间形成了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我们把我们的劣势转化成了优势,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声有色,请领导放心,我们为了孩子,会尽自己100%的努力!
这一段时间,我们的新课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单元,学完了必修2的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内容。其间,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加班组织了一次小型单元测验,通过批改发现效果较好,说明这一段时间经过学校老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成绩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计划,不管有没有书,高一地理组都将带领学生继续将新课学下去,圆满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进行了文理分科,文科周五课时。地理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变化,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现将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计划如下:
一、做好上下册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中地理下册是在高中地理上册的基础上进行的,上册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下册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到位,从而克服上册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二、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我在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工作上的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1、时间安排
3月1日------3月20日 第五单元
3月21日------4月17日 第六单元
4月18日------5月15日 第七单元
5月16日------6月19日 第八单元
2、工作安排
高一地理备课组由袁旭、王伟两人组成,集体备课和习题配置由两人分工完成,其中单周由王伟作中心发言人,双周由袁旭作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准备,按规定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好学案导学,习题原则上每节一篇(主要利用学案),单元结束后出一套综合练习题。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由集体备课时研究确定,每节上课前保证准备妥当,以免上课时浪费时间。学案要经过认真的选题,避免错题和偏题的出现。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试。第一、三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四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四、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备”“四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有益的经验,互相交流,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五、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
教师通过研讨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成绩。
六、教学上应突出做好的几项工作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知识是工具、知识是依据,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知识要围绕问题、围绕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
2、重视主干知识的教学
重视主干知识的教学,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对考生多年来刻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的鼓励和尊重;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首先应当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然后再考虑其他;强调主干知识是在选材上注意所考查的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和分量;强调主干知识是指试题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科基本内容和主干知识范围内,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3、重视知识网络的教学
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
4、坚持知识的三点论:知识点、连接点、生长点
强调考查主干知识不意味着让考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恰恰是强调要建构学科知识的框架、体系和网络;命题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指围绕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要重新整合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系统;高考命题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高考命题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
5、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
突出能力的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命题的改革重点;考查能力特别注意那些对学生的思维变化有科学意义的,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相衔接的那些能力。
以上是高一地理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定有不足和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一上册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2008年上学期)
教学课题:高中生地理素养教育.地理学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地理知识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人地关系;地理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知识密切相关.
教学目的:构建有效课堂,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即将上理科的高一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了解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即将上文科的高一学生,产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为高考打下较好的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问题的提出: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社会生活的需要
③课改的需要
④高考的需要
⑤教学课时限制
⑥基于对学生现状分析(理科生: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无所事事或做其他课作业,浪费地理课堂时间;文科生:高一上册教材难度大,初中基础知识欠缺,教学课时有限,教师知识点不能讲深讲透,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分文理课后,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课时:共20节课(5×4)
教学内容: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地理的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环境观等地理素养.
教学用具:挂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式:以"讲座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范例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为主要模式,师生互动,着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
教学难点: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的组织等.
作业布置:有关的读图,填图,绘图作业;课堂地理知识竞赛;办一期报纸(学校展示);制作PPT幻灯片(课堂或上传一中贴吧,网上展示);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全国地理小博士竞赛)等.
备注:⑴每位老师负责5--6个专题(见附录)
⑵做到组内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
⑶每周集体备课时间,提前一周研究下周内容(星期三:讨论初稿,星期五:定稿)
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课时及负责人
时 间
内 容
负责人及主要内容
第1周
高一新生入学地理摸底测试
陶 梅(准备测试题,主要是初中基础知识)
第2周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课
陶 梅(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3周




人类认识的宇宙 基础知识(一)
雷卫伟(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4周
人类认识的宇宙 有关视频(二)
陶 梅,雷卫伟,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5周
地球的圈层结构,世界地图基础知识
陶 梅(知识结构及课件,世界地理填充图,主要国家轮廓图)
第6周
地球面貌的形成与地质作用
陶 梅(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7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8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世界(一)
课件:美国(陶),英国(余),埃及(雷)
第9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世界(二)
7个学生在课堂展示(每组推荐1个代表讲1个国家),其他学生办报或做ppt在橱窗或网上交流
第10周
期中考试
陶 梅(准备测试题)
第11周

怀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陶 梅(中国政区填充图,中国地形填充图等)
第12周
中国政区图
拼图竞赛(剪图,多媒体课件游戏等)
第13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中国(一)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中国或北京,湖北概况等)
第14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中国(二)
课件:7个学生在课堂展示(每组推荐1个代表综合讲1个省区或某1方面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其他学生办报或做ppt在橱窗和网上交流)
第15周
我爱
我家
"汽车城"——十堰市基本概况
雷卫伟(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16周






地球地图基础知识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时区,日界线,方向的判断等)
第17周
衣,食,住,行与地理
雷卫伟(衣,食,住),陶梅(旅游)
第18周
自然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资源分类及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等)
第19周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雷卫伟(知识结构及课件: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分布及防御等.气象灾害如台风等,地质灾害如地震等,环境问题如" 温室效应",水污染,生物入侵,物种灭绝等)
第20周
地理知识竞赛
世界真奇妙
世界,中国地理知识
陶 梅,雷卫伟,余小云 (竞赛试题--包括必答,抢答,连问,风险4种题型),主持人(学生),分组若干
十堰市一中高一地理备课组

高一下学期进行了文理分科,文科周五课时。地理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变化,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现将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计划如下:
一、做好上下册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中地理下册是在高中地理上册的基础上进行的,上册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下册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到位,从而克服上册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二、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我在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工作上的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1、时间安排
3月1日------3月20日 第五单元
3月21日------4月17日 第六单元
4月18日------5月15日 第七单元
5月16日------6月19日 第八单元
2、工作安排
高一地理备课组由两人组成,集体备课和习题配置由两人分工完成,其中单周由王伟作中心发言人,双周由袁旭作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准备,按规定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好学案导学,习题原则上每节一篇(主要利用学案),单元结束后出一套综合练习题。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由集体备课时研究确定,每节上课前保证准备妥当,以免上课时浪费时间。学案要经过认真的选题,避免错题和偏题的出现。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试。第一、三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四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四、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备”“四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有益的经验,互相交流,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五、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
教师通过研讨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成绩。
六、教学上应突出做好的几项工作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知识是工具、知识是依据,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知识要围绕问题、围绕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
2、重视主干知识的教学
重视主干知识的教学,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对考生多年来刻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的鼓励和尊重;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首先应当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然后再考虑其他;强调主干知识是在选材上注意所考查的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和分量;强调主干知识是指试题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科基本内容和主干知识范围内,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3、重视知识网络的教学
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
4、坚持知识的三点论:知识点、连接点、生长点
强调考查主干知识不意味着让考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恰恰是强调要建构学科知识的框架、体系和网络;命题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指围绕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要重新整合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系统;高考命题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高考命题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
5、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
突出能力的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命题的改革重点;考查能力特别注意那些对学生的思维变化有科学意义的,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相衔接的那些能力。
以上是高一地理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定有不足和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的关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合理的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业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Ⅱ两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Ⅲ三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重点了解和掌握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知识,难点是能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应用于某个具体区域中,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比较差,地理学习方法不很适当,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概括归纳和语言文字表述等能力较差,文科班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比理科班的学生好一些。
三、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以及主要特点,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知识;能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基础知识;增强爱国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会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现代地理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第三章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2
第一节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
第三节第四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4
第四节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
第二节第三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
第三节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模块考试
7
必修Ⅲ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
8
第三节第四节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经济联系
9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0
期中考试
11
第三节第四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第五节第六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3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4
第三节第四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数字地球、 模块考试
15
会考复习
16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必修2 ;组织辅导学生进行地理小博士竞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1.高一学生见闻有限、知识面窄,且缺乏对城市、农业地域类型、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等的感性认识。
2.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较片面。多数学生把人口问题等同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人文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是自然、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宗教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人文地理现象。
四、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也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学研究情况
研究课题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1.  运用案例具体分析、概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
2.  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优化课堂45分钟
3.  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试验
安排
徐志刚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6周  星期二   第三节  高一(10)
王水娥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9周    星期四  第二节   高一(2)
六、教学计划
周次
节次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2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
2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4
2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5
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6
2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7
2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8
2
第三节 城市化
9
2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10
2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劳动节放假
11
2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2
2
问题研究及单元测试
13
2
第四章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14
2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15
2
第三节 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区
16
2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7
2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
18
2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9
2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爱好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 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6个,其中226班为55人,其余班级均在60人以上。6个班分为二个层次,226班是实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5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计划外的比例大,学生成绩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在05年下学期期未考试中,就有一批学生没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临的高一年级会考将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的整体目标,力求一次性合格率为95%以上。
三、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 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时安排:全期总课时大约40课时,第五单元12课时,第六单元5课时,第七单元7课时,第八单单元4课时,会考复习12课时。
2006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教学计划谢水华   2007年2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爱好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教学班3个,其中219班为38人,其余班级均在60人以上。3个班分为三个层次,219班和220班是艺体班,其中219班的学生基础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非凡,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220班和221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而221班为普通班,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       教学措施: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人口与城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和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和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说明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人文地理,共分四单元。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主要讲述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即人口的时空变化;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城市聚落的起源,发展,城市化及城市区位因素;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侧重讲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旅游与地理环境作为选学内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围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讲述的,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主要讲述了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域的形成;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该单元阐述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重要性和地域联系主要方式。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高一学生在上学期已系统地学习了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为本学期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若从高一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讲,并不理想。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差距较大。仍有少部分学生地理这门学科还没有入门,没有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寻其原因,这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没有较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理想、前途的教育,使其端正学习态度。
2、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课外对学生的辅导。
5、组织教研,精编作业,尽心批改。
教学进度具体安排
课时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案主编
教学案审核
1
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1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2
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2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3
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第1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4
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第2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5
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1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6
4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2课时
张金干
姜吉霞
7
4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张金干
姜吉霞
8
5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2课时)
张金干
姜吉霞
9
5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
张金干
姜吉霞
10
6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2课时)
张金干
姜吉霞
11
6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
张金干
姜吉霞
12
7
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
张金干
姜吉霞
13
7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张金干
姜吉霞
14
8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15
8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16
9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17
9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18
10
期中考试
吴加江
徐秀芳
19
10
期中考试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20
1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第1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21
1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第2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22
12
交通运输布局(第1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23
12
交通运输布局(第2课时)
吴加江
徐秀芳
24
13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吴加江
徐秀芳
25
13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吴加江
徐秀芳
26
14
复习
27
14
必修二练习
28
15
认识区域(第1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29
15
认识区域(第2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30
16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1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教学进度具体安排
课时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案主编
教学案审核
31
16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32
17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33
17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
姜吉霞
张金干
34
18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姜吉霞
张金干
35
18
期终考试复习
36
19
期终考试复习
37
19
期终考试复习
38
20
期终考试
39
20
期终考试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教者:时常武   毛丽菊
日期:2006年2月13日
课程安排:
周   次章     节课时
第一周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2
第二周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2
第三周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问题研究2
第四周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2
第五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
第六周第三节 城市化       问题研究2
第七周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2
第八周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第九周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第十周复习第一章到第三章内容2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五一假期
第十三周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2
第十四周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问题研究2
第十五周第五章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
第十六周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问题研究2
第十七周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第十八周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问题研究2
第十九周期终复习2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实施过程: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2、人口迁移的形式和原因
3、人口的发展如何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三、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
2、分析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3、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教学目的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内部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3、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所要经历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点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市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
2、分析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3、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三、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是什么样
1、分析资料,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收集当地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
2、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宜的农业种类
3、根据所给的地图,描述出农业示范区的蓝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三、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焦作市概况
2、分析焦作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
3、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的: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北京及其他城市的自行车现状
2、分析北京市交通拥堵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3、发表意见,探究北京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使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初不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念

1、学生患上到比较体系的人文地舆基础常识。实现常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造就学生的地舆基本技能、地舆思维能力,以及地舆探索追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舆科学观念、常识和技能,对人的总称与环境之间的瓜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办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成长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踊跃参与协调人的总称与环境瓜葛的勾当。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造就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舆2”的主题是人的总称勾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的总称状况(人口问题)-人的总称居住在什么处所(聚落问题)-人的总称干什么(人的总称勾当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总称对其生产糊口勾当的反思(人地瓜葛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成长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独特的地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常识的体系性
2、为高中地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常识基础
3、采取案件的例子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舆学习,开端了解了高中地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舆常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舆的基础常识,开端掌握了一些学习地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舆现象、地舆物质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气,缺乏的是生动的气质,但又内敛的器宇。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勾当,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舆学科,并形成良性瓜葛,在学习体式格局上,学生逐渐养成为了有用学习体式格局,地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停增强,需要的是常识加大深度和拓展,日常平凡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舆的过程当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舆基础常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常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实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舆教学中强化落实常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堂课:运用生产和糊口中 “案件的例子”,充实哄骗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览材料、勾当等内容,充实调动学生学习踊跃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解说作业。 教会学生阅览和分析运用地舆图表,地舆数值,地舆究竟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勾当,运用所学常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常识,增强学生学习地舆的兴趣。
6、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造就学生的阅览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舆学习的方法。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一年级地理教学应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必修)上册为教学内容,并参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编发的高一地理会考说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上册教材所突出的三个方面,即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变化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
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教学要求
1.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注意教材中内容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4.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至少应有一次课堂教学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体现。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以及该学习方式对当前教育改革的作用。要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可参照大纲中所选定的课题,也可以自定课题,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题目不宜过大,以便于实际操作。注意及时总结,积累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
5.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进行章节过关的检测。
6.教材中的图和图下小字以及活动部分的内容均作为课文正文处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组织安排好教学。
7.阅读材料和自学园地作为扩展视野,辅助教学。
三、 课时计划和安排
按照大纲中规定的高中课程计划,每周授课3课时。期中考试之前讲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期末考试之前讲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请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安排好教学进度。本学期期中考试由各学校自己安排,各校自主命题。期末进行全区统一命题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
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较大。学校根据学生入学成绩不同,实行分层次教学,相比较而言,小班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很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标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具体措施
在高一上册自然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趣味性教学、启发性教学,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尤其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抓住课堂时间,做到一课一得。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备课的过程中多查资料,收集好的随堂练习题。由于各班学生特点及基础存在差异,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空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真正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入手,把握各个环节,提高解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平时通过听课,参加每周教研活动,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
其次,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对学生进行随堂训练,通过作业情况发现问题。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通过章节层层过关,加强理解记忆,打好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把握好各个环节,最终获得好的效果。
最后,每学完章节内容后,及时进行检测和训练,通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提高学生成绩落到实处。通过全年级每周定时进行的周测,及时把握学生的动向和知识理解掌握情况。通过章节复习考试,避免到最后才进行突击,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三.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将通过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将完成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争取期末统考中,综合排名在高一年级文科中达到前3名。
四.课程计划完成时间
内容
完成时间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1-7周
第二单元   大气
8-12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13-15周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16-17周
复习     考试
18-20周

、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年度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
三、教材分析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第一学期
高一地理课程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课题
备注
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2
2
第二节:太阳对进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2
3
第三节:地球运动
2
4
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
2
5
单元测试 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2
6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2
7
第二节:水的运动
2
8
第三节:地壳运动和变化
2
9
单元测试
2
10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和的作用
2
11
中期考试
2
12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城差异
2
13
单元测试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的影响
2
14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15
第三节:寒潮
2
16
第四节:水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
17
第四节:水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
18
单元测试
2
19
复习
2
20-21
复习、期末考试
2
第二学期
章节
内容
课时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2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2
第三节
人口迁移
2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1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4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3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3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所教班级学科情况
本人所教的高一4、5、9、10、12、17、20、21的8个班的情况是这样的:因为这一届学生只在初一、二年级时学习过地理,但是在初三时整个一个学年都没有学习地理,因此他们在高一时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很贫乏的,可以说是零。他们无论是地理基础知识,还是地图的掌握,都不能让人放心。面对这样一个无形的“空中楼阁”,地理教学的任务是非常的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压力是非常的大。
本学期学科课标要求
本学期里,地理课标要求学生对高一地理要认真完成以下内容:1、从宇宙中看地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2、基本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基本规律。
3、学会看一般的地理地图。
4、学会分析地理规律。
尤其是在这一内容中,气候部分的内容是个大问题。
本学期教学内容总缆(重点、难点)
1、  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  水圈
3、  气候类型的判断
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  地形图的判读
6、自然灾害的分析
教改措施
狠抓基础,注意教学方法和方式,轻负高效
教学生地图的判读方法,用好作业本
主要考点的掌握要扎实
目标达成情况
教务处考核意见

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 、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 课时安排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1课时)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
问题研究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课时)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课时)
第三节                  城市化(1课时)
问题研究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课时)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
问题研究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课时)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2课时)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
问题研究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课时)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2课时)
问题研究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课时)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课时)
问题研究

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计划如下:
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从而克服初中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二,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参照教参,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三次大型考试.第一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三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四,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备""四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有益的经验,互相交流,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五,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
教师通过研讨新课标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各科成绩.
六,教学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标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发展,切实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先讲后练的传统学习模式转变为先学后导的新学习模式.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学习方法,形成地理能力,强化地理意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2.重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
课程资源是本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崭新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我们理应积极投身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中.例如,选取课程资源成功利用的案例,进而找出其一般规律,形成特定的利用风格.再如,积极参与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校课程资源库,进而实现校内共享,校际共享乃至城际共享.教学实践已经证明,选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既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备课的过程中,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
4,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要,始终树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要注重与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总之,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地实现"授之于渔".

一、教学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共有24个班级,有四位老师任教,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鲁教版),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2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二、学科教学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日晚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体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44 高中高一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44 高中高一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 高中高一体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1 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三语文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 高中高三语文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1 高中高三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一生物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音乐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体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高中高三英语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 高三数学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三英语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高中高一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2 高中高一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中高一生物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下载 高中高二地理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