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路主要参数:从衣食住行看变化———金川区新农村建设掠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6:33
从衣食住行看变化

 

金川区新农村建设掠影


  来到金川区的田间地头、农户庄院,与农民们交谈交流,从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的变化中看到,建市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给金川区农村带来的喜人变化。

 

从“吃不饱”到“三菜—汤”

说到农村饮食上的变化,双湾镇新粮地村的鲜开龙大爷感触颇深,他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人,经历过靠吃野菜充饥,到粗粮淡饭维持温饱,再到今天的白面佳肴。他告诉笔者,改革开放初期,他家劳力少,一家五六张嘴吃饭,口粮年年接不上,吃了上顿愁下顿,全家人基本上只吃粗粮,不吃菜,要说有菜,也就是常年吃的“曲曲菜”、“黄花菜”之类的野菜。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经济收入有限,除了逢年过节买点猪肉,平常总是“一青(菜)二白(萝卜、大葱)”,偶尔买点新鲜蔬菜。直到90年代初期,他家的生活才得到彻底改善,顿顿白馍细面,隔三差五还有大鱼大肉。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鲜大爷家餐桌上的食品也在不断丰富着,平常总是少不了“三菜一汤”。

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

谈起农村人穿着上的变化,现年62岁的宁远堡镇马家崖村农民刘国福说:“在我的记忆中,30年前农村人的穿着以灰、蓝、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到80年代初偶尔有人穿件‘涤卡’、‘涤良’之类的衣服,就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进入90年代后,农村人在穿着上就‘花花绿绿’了,款式、颜色出现多样化。”

刘国福的儿媳、70后出生的赵玲燕插话道:“以前农村大部分人都穷的没钱打扮。如今,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在穿着上也讲究起来。”,如今在农村,穿1000多元一套西服的人很普遍,至于脚上穿的鞋子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价钱也都在好几百元。÷ā?????<、住、行等几方面的变化中看到,建市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给金川区农村带来的喜人变化。

从“吃不饱”到“三菜—汤”<>

说到农村饮食上的变化,双湾镇新粮地村的鲜开龙大爷感触颇深,他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人,经历过靠吃野菜充饥,到粗粮淡饭维持温饱,再到今天的白面佳肴。他告诉笔者,改革开放初期,他家劳力少,一家五六张嘴吃饭,口粮年年接不上,吃了上顿愁下顿,全家人基本上只吃粗粮,不吃菜,要说有菜,也就是常年吃的“曲曲菜”、“黄花菜”之类的野菜。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经济收入有限,除了逢年过节买点猪肉,平常总是“一青(菜)二白(萝卜、大葱)”,偶尔买点新鲜蔬菜。直到90年代初期,他家的生活才得到彻底改善,顿顿白馍细面,隔三差五还有大鱼大肉。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鲜大爷家餐桌上的食品也在不断丰富着,平常总是少不了“三菜一汤”。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

谈起农村人穿着上的变化,现年62岁的宁远堡镇马家崖村农民刘国福说:“在我的记忆中,30年前农村人的穿着以灰、蓝、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到80年代初偶尔有人穿件‘涤卡’、‘涤良’之类的衣服,就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进入90年代后,农村人在穿着上就‘花花绿绿’了,款式、颜色出现多样化。”

从土坯房到小洋楼

今年48岁的宁远堡镇白家嘴村农民贾永学做梦也没想到,由住土房子到砖瓦房,再到住上宽敞气派的二层小楼房,而且临街,简直与城里人的生

活没什么两样

贾永学祖祖辈辈住在村里的土房子里。80年代,白家嘴村兴起了建房热,贾永学也东凑西借盖起了5间砖瓦房,一晃就住了20年,房屋破烂不堪。2001年,闻听要在临街新建别墅式小康住宅,贾永学也积极报名。2002年8月,一家人如愿搬进了小洋楼。

笔者来到贾永学家,大开眼界,宽敞高大的平板门楼,油漆大门熠熠闪烁;瓷砖贴面的二层小洋楼,分四室两厅一卫。进到屋内,新添置的高档家具、电器摆放有序。贾永学高兴地说,新居为他们家带来了新生活:农家人没用过的洗衣机,因为新居用水方便,他们添置了;原来电视机靠天线只能收几个台,现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后有线电视也看上了;尤其是电脑上网,掌握致富的信息可灵了……

从步行到开上私家车

提及农民出行条件的改善,宁远堡镇新华村村民赵永禄深有体会,他告诉笔者:“我们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交通工具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新华村地处市区远郊,过去农民出门需要步行10公里的黄土路,到双湾镇陈家沟才能坐上去市区的客车,去趟市区很难。此后,随着金民公路1995年修建和2008年的拓宽改造,柏油路全线竣工通车,班车通到了村口,村里农民和沿线的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享受到了交通快速发展的成果。

说起出行变化,赵永禄打开了“话匣子”:“马车、自行车、摩托车都曾经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在通柏油路之前,我先是靠两条腿步行,出门前大包小包全都背在肩上,去一趟市区要花3个多小时。后来买了自行车、摩托车,但由于是土路,坑坑洼洼还不算,遇上下雨天那就倒霉了。有一回,十多公里土泥路我走了7个多小时。”提到现在,赵永禄话锋一转:“现在,班车半小时一趟,既方便又安全。”如今,他们村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有11户村民还买了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