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先生 bt:弗洛伊德和他的欲望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8:31
文/欧阳谦     来源:文景
说到弗洛伊德的思想洞见,有崇拜者称他为“心灵世界的哥白尼”,将他的《梦的解析》认定是“一本改变了人类历史的书”;说到他的惊世骇俗及其异端学说,有反对者直接骂他是“魔鬼”和“骗子”,并且把他当作是迷乱人心的性开放性泛滥潮流的罪魁祸首。
一    弗洛伊德,一个因为发现了“无意识”而名垂青史的名字,一个因为伤害了人类的理性自尊而始终处于争论漩涡中的思想家。
在我们今天加速繁殖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间,他的观念影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今天愈发令人眩晕的现代艺术图景中间,他的想元素就如同是一种抹不掉的背景色彩;在今天变得光怪陆离的日常生活经验中间,他的精神分析还是一如既往地变着戏法地流行。我们确实需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变好了,可是我们的心情却变坏了。现代的精神健康问题真不幸被他言中。看起来是社会的文明程度愈发达,人类的精神疾病就愈严重。只要看看这些年荣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本能》、《沉默的羔羊》、《偷窥》等,当然还有今年很出风头的获奖片《断背山》,它们之所以能够挑动评委和观众的敏感神经,都是因为涉足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弗洛伊德留下的老照片看,他是一脸的严肃和认真,甚至还有些刻板木讷,只是他的那双眼睛非常突出,如外科手术刀一样的锋利。只是他的手术刀不解剖人的肉体,而解剖人的精神。人为什么会产生反常行为?人的行为动机究竟是什么?人的种种言行是受什么东西决的?在人类精神世界这个漆黑一片的无底洞里面,他使劲地睁大自己的眼睛,凭借精神分析学透射出来的光亮来寻找黑暗中精神活动的蛛丝马迹,最后好不容易发现了隐形的无意识的存在。他激动过,因为独自得到了性病因的证据;他困惑过,因为人的七情六欲实在是太复杂了他犹豫过,因为许多人不能接受他的“诋毁人性”的证词。弗洛伊德的欲望哲学不仅捅破了人类文化禁忌的“马蜂窝”,而且还扯下了人类自我夸大的“遮羞布”。由此的高大形象被他坏了。人当然是有理性的,但是人更有许多的欲望。理性和欲望总是在打架,它们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理性真正赢的时候很少,输的时候很多,欲望总是躲在后面得意的偷笑。于是,尽管使用起来含糊不清,“非理性”还是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现代流行文化中的关键词。无论我们是接受他也好还是拒绝他也好,弗洛德主义以它“深刻的片面”和“片面的深刻”着实让我们开始注意 “性福”的问题,开始思考“本我”的问题。无论如何,他在诊断治疗精神病方面大胆迈出的一步,已经成为了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里程碑。现代人找到了一面可以正视自己容貌的镜子。
说到他的思想洞见,有崇拜者称他为“心灵世界的哥白尼”,他的《梦的解析》认定是“一本改变了人类历史的书”,甚至夸张地将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干脆划分为“前弗洛伊德时期”和“后弗洛伊德时期”;说到他的惊世骇俗及其异端学说,有反对者直接骂他是“魔鬼”和“骗子”,指责他的心理学完全依据病态人格的诊断,并且把他当作是迷乱人心的性开放性泛滥潮流的罪魁祸首。所以,爱因斯坦在信中夸赞他了不起,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如此伟大的发现时,他却很无奈很委屈地回复道:一般人绝对不敢随便地议论对论的是是非非,因为他们不懂物理学。可是许多人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精神分析学,就做出了非常激烈的反应,大声嚷嚷精神分析学是如何的“下流”。他后来才慢慢想明白,人们根本不管什么真理不真理的,人们需要的是做人的“面子”,需要的是当家作主的“自尊心”。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人们往往是宁要“幻觉”而不要“真实”。他不顾一切地专攻意识背后的深层动机,不仅惊扰了人类已经习惯地自我催眠式的“睡眠”,而且还让人类醒来之后看到了自己赤身裸体的丑陋。事实上,他不曾想到自己在性病因诊断上的“固执己见”他那带有泛性欲主义色彩的无意识理论碰到了人的隐痛处,伤害了人的自尊心。
弗洛伊德一心想撕开文明的伪装。他独自立的精神分析学完全是一种颠覆人性的欲望哲学。他的大胆想法几乎篡改了几千年来的道德为信念,几乎推倒了普遍理性主义的人性模型,这当然要引起众怒。他差不多是孤军奋战,同行好友纷纷与他反目,医学界学术界完全冷落他的发现和理论。为此,弗洛伊德感到不解,感到悲哀,感到愤怒。于是,他想到了旧约圣经中的摩西,想到了摩西希望拯救苦难中的同胞但是遭到众人背叛的情景。站在米开朗基罗雕塑的那个怒发冲冠的“摩西”(Moses)座像前面,弗洛伊德看得很入迷,心里真是感触万千,为此他写出了“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一文来表达自己百般杂陈的心绪。他所的事情就是想让精神病人得到解脱,让人类认识清楚自己的行为动机,结果却不讨人们的喜欢。谁叫他把人说得这么卑微这么可怜。
文/欧阳谦     来源:文景
二    自古以来,人类就患有十分严重的自恋症。人类从来就想与动物为伍,就想有一天能够彻底摆脱肉体摆脱性欲,从而远离由本能支配的动物世界。人类总是想方设法地要与动物区别开来,要让灵魂占据王位,将肉体及其欲望踩在脚底下。人类为此虚构了上帝,发明了道德,披上了装。久而久之,我们只有在履行繁衍后代使的时候可以有合法的性行为,而且还要偷偷摸地藏于卧室;我们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注意到了身体,平时身体被遮盖被忽视;欲望只有在各式各样的“梦境”中才能自由地表达,于是生活被各种幻想包围着。
精神分析学的治疗功效就是让病人把自己的欲望说出来,把憋在自己心头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得到减压和释放。其实人的许多心理问题,只要说出来就好了许多。要让病人开口出自己的隐私,首先要破许多文化的禁忌,清除许多人性的欺骗,最后就是揭穿许多文化的伪善。这些精神治疗的方法和目标,不得已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承起了过于沉重的思想任务,使他从一个精神科医生转换成了一个铁面无情的思想者。他本人对自己还真有一个比较自豪的评价:“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我只是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的确他首先是一个平凡忙碌的精神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恳恳地为病人解除痛苦;他只是一专心探究人类深层行为动机的心理学家,以揭示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为目标;他最后不得已成了一个文明生活的观察者和批评者,一直想找出精神疾病与文明发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本来不想“制造世界观”但还是不小心成了一个制造世界观的“哲学家”,因为他创立的精分析学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人类文化的一面“哈哈镜”。作为一个别具一格的哲学家,他的特点是能够把诗意般的想象与手术刀式的严谨结合在一起。
他的目光没有驻足在精神病院里面,而是投向了整个的精神世界。他希望人真正痊愈,所以需要让病人真正了解人性的欲望,需要有一套人性理论向病人解释清楚精神的种种变异。对于世道的混乱和战争的残暴,他没有办法保持沉默,他有话要说。对于艺、宗教、道德,以至类文明的演变过程,他都想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进行解剖。因为他发现,从个体到人类,同样服从于无意识的活动规律。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完全可以套用在集体心理学的问题上面。自我的种种心理防御机制,差不多可以对应于人类社会的种种文化压抑力量。性问题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也不仅仅是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而是牵涉到人类文化建设的问题,牵到人类如何认识自身的问题。
人的精神问题,说穿了就是一个欲望满足的问题。人的精神世界看起来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那是因为人的欲望永远也没有止境没有尽头。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推出了生命哲学的最初形态,率先让欲望走进了哲学的殿
弗洛伊德继叔本华尼采哲学之后,将欲望的探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得出了精神分析学的第一个令人很不愉快的命题: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作用则是次要的。无意识的核心是性欲望性冲动。因为性欲望性冲动是被压抑得最深重的,所以也是最隐秘最诱惑最顽强的。我们必须注意,弗洛伊德的“性欲”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它不只是代表男女性爱以及生殖活动,而是充分体现人类追求快乐的天然色彩。生命快乐的冲动,才是人性的根本在。由于文明社会的制裁,这种冲动只好躲在暗处向我们发号施令。在我们的过失行为和玩笑中,它可以曲折地表达自己;在我们的睡梦中,它经过伪装得以暂时的现形;在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它通过升华作用来尽情抒发自己。我们一直以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可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假设完全推翻了我们自以为是的常识,完全颠倒了我们以往固守的“真理”。人不再是自己的主宰,无意识的欲望才是人的主宰。你还以为你是自己的当然主人,你始终拥有一个独立的反思的自我。其实,你只是一个被本能所操纵的生命木偶。人一生下来就被判欲望的徒刑,就被囚禁在欲望的牢笼里面。人为什么需要宗教需要艺术需要理想?就是因为人一直想挣脱欲望的捆绑。事实上,天底下最难对付的东西就是人自己的欲望。
精神分析学还有好些令人不愉快的观点:它说因为欲望,人从小就有种追求性快乐的行为,只是表现的形式与成年人不同,由此出现了“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这样的心理倾向,于是幼儿的身上就被涂抹上了性欲的本能色彩,家庭变得不那么可爱。接着它说因为欲望,人永远不满足,老是与社会唱对台戏,由此出现了各种犯罪倾向,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战争。战争是死亡本能的发泄,是生命本能得不到满足的结果。它说因为欲望,人需要用幻想中的完美来代替现实中的残破,所以有了艺术和宗教。相比苦难的现实,美好的幻想更加的诱人。它说因为欲望,人要学会克制,是“自我”只能在满足“本我”和响应“超我”之间左右为难莫衷一是,人最后要患上神经症,人人如此,只是患病的程度不同而已。
三    人是神还是虫?这是精神分析学最终抛出来的一个严问题。因为在弗洛伊德的不断解剖之下,从内到外,人的形象完全变了,人变得跟动物差不多。而且人比动物还要痛苦,因为人是一种被压抑的动物。人不再是简单的理性主体,而是成为了复杂的生命存在;人不再有清净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去面对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想成为上帝,至少是成为上帝的选民,这样就能够分享上帝的全知能和完美存在。尽管人类也知道自己最终当不了神灵,但还是愿意去追求这样的理想境界。本来弗洛伊德研究精神病人的痛苦是从研究人的欲望入手的,他研究欲望的目的是想为病人解除痛苦。可是他的性本能性压抑学说,使得人类的这种美好理想破灭了。无论愿意不愿意,人类都要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人不像神(所以人要皈依神),人更像虫子以人不愿意与虫子为伍)。
关于人是神还是虫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当代西方艺术创作者的心头。弗洛伊德之所以成为现代派艺术家们的最爱,是因为弗洛伊德说出了他们憋了很久的心里话是因为他们的创作终于有了思想上的依靠。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为了表现非理性欲望而采取了非理性的创作手法,即利用饥饿状态下意识的模糊混乱来引导创作过程。如同酒后吐真言一样,当意识不清醒的时候,欲望就可以出场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画中(如《内战的预感》)充满了噩梦般的乖张形象。美国画家J.波洛克的实验作品(如《淡紫色的雾》)真像是精神病人的信手涂鸦,没有线条布局,更没有透视原理,只是成块成堆的色彩。他如此申辩:我想表达我的感情,而不是图解感情。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绘画戏剧音乐,都在试图打破理性意识的束缚。荒诞派戏剧几乎就是精神分析学的舞台文学版。它一直在考“人是神还是虫”的形而上学问题,使得它的戏剧作品很抽象很凝重。舞台上英雄帝王退出了,唱主角的是面目丑陋的流浪汉,是百无聊赖不明身份的成年男女。这些人物没有思考的能力,只有言谈举止中的焦烦躁挣扎。在自尊心自信心遭到沉重打击之后,人感到了深渊般的无助。
弗洛伊德的欲望哲学不仅引爆了现代派艺术,而且还侵入了人文社会科领域。只需列举一二,就有精神分析哲学、精神分析人类学、精神分析历史学、精神分析社会学、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精神分析政治学、精神分析犯罪学等。马尔库塞在精神分析学中找到了他的“爱欲解放论”的生物学基础,并且提出“在今天,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因而当上了1960年代学生造反运动的精神领袖。以法国为重镇的结构主义思潮,以语言为突口来探讨文化的无意识机制,大谈“主体的消亡”。后现代思想家福柯等人扛起了身体政治的大旗,要向“总体性暴政”开战,要揭穿欲望是如何被驯服的,要对权力-知识的话语系统进行考古学的发掘。弗洛伊德在后现代思潮中的再次走红,说明了他的欲望哲学确实是一种“启蒙的再启蒙”。人类需要启蒙,需要不断地蒙。
欧阳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