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疗常规:从黄泉路上无老少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35:35

从黄泉路上无老少说起


     国庆假期结束了,兴匆匆去往单位上班,例会例假一般的准确到来,会上领导神色庄重,首先首次面向大家宣布了年初起就生病在家的黄怡老师的病情,正如前不久的传言一样是肝癌晚期,就在昨天病逝了。我想,如果这个生命不结束,我们依然不会从冠冕堂皇的渠道获得这方面的消息。我偏偏是个不爱打听的人,黄老师的病情是我在正常工作渠道询问消息受到打击以后才私下了解到的。我是多么坚信她那么年轻的生命一定会在短期的治疗以后恢复,重新回到喜欢她的学生的身边。

     后来我知道,今天这个不幸的消息迟早会在正式的场合官方地说出来的。即便如此,如此不幸还是令我颇为感怀。不知道谁那么有创意,将黄老师在单位偶然留下的两张照片,虽然两张照片的黄老师站的位置都不是主角上,而且照片经过变色处理,由彩色变成了黑白,做成了仅两张画面构成的一组幻灯片,但我还是清晰地看到她年轻的面容。屏幕下方闪过“黄怡走好”的字样。我心里在想,倘若明年死的是我,我就不希望受到这样的处理和尊重。

     自从2005年学校由80余年的老校址迁到此地,每隔一年便死一个教师,像魔咒似的困扰着所有老师的心。六年来,首先离世的是临近退休的一个老教师,临近满60个春秋的人。中华文化里凡是未满60的人,不论以何种方式如何死亡都不能在挽联和墓碑上被称之为老大人的,从这点上说,这位临近60岁的老人不算老人,是英年早逝。两年前去世的是个40出头的女教师,自然更算是英年早逝了。而昨天去世的女教师不过20出头。同样是死于肝癌。我不免概叹:真是黄泉路上无老少啊!

     国庆长假,外出旅游的人群里,就有意外死亡的人上百个,至于高铁等意外事件造成的死亡更是触目惊心。当我看到一个身边熟悉的人的夭亡被夸大的时候,我很感慨。为什么她活着的时候不叫我们捐款,偏偏在她死亡的第二天安排我们捐款,死者要现金做什么,难道买了纸钱烧了去就是尊重了么?俗语里说“死者为大”,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却或多或少地漠视了生命的存在。人活着时,算计来算计去,谁多占了多少利益,自己要争得多少利益,想过公平地对待别人的生命么?没有。死了,却莫名地被尊重了。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历程有多长。每当我看到有感慨老年人是社会负担的时候我就内心纠结。一个老人的去世是自然的,但是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正常非正常死亡也是自然的事情么?晚上我看一个电视节目,是关于老漂问题的,老人跟随子女进城替子女看护孩子做家务是不是值得的问题,我不免感慨人老了活着真是辛苦。老死不得闲啊。人出生以来,上小学以前可算是幸福的,被呵护的太多了,但是自从上了小学就掉进了人生的苦海似的,读书学习的目的不是提高生命质量,而只是解决将来的吃饭穿衣问题,付出了多少努力,到头来还是吃不起住不起养不起,不啃老的啃谁呢,好容易爬过人生一道道坎,眼瞅着到了退休的年龄,该享受一下人生了吧,社会有意见了,老龄化了,养不起老人了,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一提再提,老人无私奉献的社会要求现实要求迫使老人“老有所养”——老人养儿孙。难道真得到眼睛闭了才得闲么?这么看来,“人生来就是受苦的”这话就是真理了。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福利能好一点,年轻人不会为了工作不结婚不生子,孩子不会因为没有父母的看管而放任自流,老人不会因为没有养老保障而乞讨。靠子女养老已成历史,许多子女连自己和自己的家都养不起,怎么养父母呢。农村里种地的人已经都老了,不老的不种地。城市的老人还有点退休金养老阿,农村呢?就没有退休这一说。60多了,70岁了,80高龄了,身在农村的老人还得种地,他们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反倒成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坚强后盾,替他们看家养孩子,这一代老人已经承受了一个人一生中该承受的责任的两倍。不是我们很幸福,不是我们很年轻,不是我们老不死,是我们活得都不容易,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不敢奢望精致和高雅。

                                                                 20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