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从“事后诸葛亮”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56:07
  

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事情已经发生了,却自夸早就预料,不管是否真的如此,都意义不大,甚至显得有些无聊。特别是在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有些这样的人,他们不但做这种无聊之举,甚至站在旁边说风凉话,或者埋怨和指责,这就更让人可恶了。

其实,这种做法绝非诸葛亮所为。而“事后诸葛亮”这句成语,真的有愧于诸葛亮的名声。

历史上的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千古传颂。而《三国演义》里的他更被誉为智慧的化身,这也是家喻户晓。在小说家罗贯中的笔下,他料事如神、先知先觉。但即便这样,他也有失误的时候,最典型的就是错用马谡,以致街亭失守。那么,此事之后,诸葛亮是怎样处理的呢?

他做了三件事:一是严格执纪,挥泪斩马谡。对这位自己亲近的爱将,虽心有不忍,但不被私情所左右,仍按律问斩。二是引咎自责,上表自降三级。失街亭固然直接责任在马谡,但诸葛亮并非对他一斩了之,同时也把责任揽了过来。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三是举一反三,认真进行整改。按说,斩了马谡,又自降三级,失街亭一事应当算是有了交代,可是对于诸葛亮来讲,此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不但深刻查找了失街亭的原因和教训,还要求部属今后勇于揭发他的错误,同时还“惜军爱民,励兵讲武”,“以为后图”。

这才是真正的“事后诸葛亮”。与作为成语的“事后诸葛亮”相比,它丝毫没有体现对事前预料的先见之明,而完全是对事后处理的明智之举。

诸葛亮作为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虽早已远逝,但如今仍有很多人对他怀有景仰之情,都想做诸葛亮式的人物。我们学习诸葛亮,不仅只是学习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更要学习他在事后处理问题的态度。其实,像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不是想学就能学来的!而对发生的事情有个正确的处理态度,倒并非那么复杂。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在抓工作、搞建设过程中,往往是机遇和风险并存、成绩与问题同在,谁也不能保证可以杜绝任何风险和各类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当然要从组织和决策方面来争取避免失误或不犯错误。可是,一旦出现了失误或错误该怎么办呢?与如何在事前避免失误和错误相比,怎样在事后弥补失误和改正错误,这似乎更是一种考验。

纵观现实中发生的问题和事故,固然有些由客观原因而起,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则纯属主观人为因素造成,是不该发生的。这些问题和事故,究其原因,要么是组织领导不力,要么是规章执行不严,要么就是工作末端落实不够,等等。而作为这些事件的当事人,不妨对照一下诸葛亮,有没有严格执纪,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有没有引咎自责,主动承担领导责任?有没有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

俗话说:“人不怕有错,而贵在能改错。”还有学者说:“生命中最可贵的是从你的损失里获利。”工作实践中发生的有些问题和事故,或许不会有马谡失街亭那样严重,但像诸葛亮在失街亭后所做到的三点,还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如果不能学之、鉴之,不但会使教训重复,还极有可能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那样的话,距“失街亭”就不远了。那时再做“事后诸葛亮”,是否晚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