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陶瓷纤维板:[麒麟合创]金鳌塔下的东莞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03:28

金鳌塔下的东莞传奇


    醉红颜/图文

    金鳌塔,矗立东江之畔,万江之滨。一座富有民间传说故事的塔,亦是一座比金泰村早25年明万历建的塔,一座早早入了“东莞旧八景”之一的塔,一座见证东莞沧桑的历史的塔,更是一座我们三番五次寻寻觅觅的塔。

        2010912,我们正在进行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的行走创作中,因为《“犭贪”照壁文化比较》一文的需要,在一个网友的指点下,再次来到金鳌塔下的新华木器加工厂。

       一进木器厂,那只彩绘的木雕“犭贪”跃入眼帘:赤头金身的“犭贪”,毛羽耸立,鳞甲生辉,脚踏祥云,身披五彩,犹如金刚怒目,吞吐日月……栩栩如生的造型,精致的雕工,极富东莞民俗文化象征意义的王氏家庙前的石雕“犭贪”再度复活了。东莞的旧时风物次弟让相机的镜头一而再,再而四聚焦……


    其实未入厂门,就看到厂门上“明门惊人”四个大字。走近细视:“本人几经转折,收藏东莞明代名人罗亨顺房屋大门2副。罗亨顺祖籍篁村,居住莞城西门(即西正街),明朝进士,明正统五年(1439年),任御史五府巡抚。”(【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院门左侧,果然靠墙而立着两扇巨大木门。高约2.58米,宽1.2米,厚约0.04米,据说重达187斤……大门颜色略呈枣红色,纹理十分清晰。鬼面纹多,层次变化,鹤眼突出。表现油脂丰富,用指甲轻轻一刮,隐约有淡淡清香入鼻。虽然历时500余年,却雄姿依然。据猜测,此门疑为黄花梨木制造而成。


    上面的介绍和实物,更增添了院内的东莞风物的历史厚重感。但上文介绍中,亦有与历史不符者。如“罗亨顺”,应该是“罗亨信”。这种错讹是莞音所至,平常人不多注意。又如“任御史五府巡抚”等,也不确,实际上“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直隶四府巡按和浙江按察司佥事。及镇守大同、宣府,御外强守边至赐归莞邑。”


    时隔五百年,人们并没有忘记罗亨信。至今东莞民间口头流传的“西门罗”就是指罗亨信的后裔。莞邑广为流传的关于罗亨信的还有上京应试、交阯解围、漠北守城、水边救人、巧计归田、跑马圈山等故事,可见人民群众缅怀罗亨信的心情。又有传说官桥滘村是因罗亨信曾经从桥上过而得名,东莞蟋蟀以产于罗亨信等五位忠烈墓上者为最善斗。现在西正街上的“赐归巷”仍是是莞人缅怀英雄的最美好见证。在东莞展览馆中,屹立有罗亨信的铜雕像,这足以证明东莞人民心中永远铭记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也充分表达了英雄的敬仰之情


    “明门”左侧即有硕大的陈屋梅花横拢(此处应为拢。一般莞人称之为趟拢。东莞人家的大门外一种木制构件,即可防盗又通风透光。这与广州西关大院的趟拢是一样的。在凤岗的客家围,我们还看到过铁制的趟拢。)趟拢的宽厚的木框和推拉的趟拢,均保存十分完好。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趟拢前至“犭贪”木雕处,随意地堆放着如山的一些旧物,一柄木米杵,两张木搓、两三块雕花的红粉石碑石柱、四五片碧绿的窗花数十盘石磨……一切的一切都有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红颜,这是什么?”我摆弄了一下木搓,问道。“这是木搓!是用来‘搓簸’的,小心!”红颜连忙说道。谁知已经晚了,我手指被木搓狠狠地压了一下,痛得大叫了起来。


    “什么叫搓簸呢?”我一边轻揉着手指一边再次好奇地问道。“搓簸是把卷成条状的炮仗纸筒切好以后再压实的一道工序。”红颜说着抓起木搓把比划了起来。“哦,我想起来了。在东莞展览馆中就有一个制造炮仗的作坊。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搓簸的工序……”我絮絮地说。“是啊!东莞的炮仗曾经名扬海内外,尤其是东莞的陈兰芳,他号称‘炮仗大王’。 炮仗业也曾是东莞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之一。最鼎盛的时期,全东莞就有几万人从事炮仗的行业的加工。”红颜滔滔地述说着东莞的曾经的辉煌。这让我又肃然起来。


    “咦!这里怎么摆着这么多的石磨啊?”我不仅纳闷起来。红颜也好奇地看着主人摆着的大大小小的石磨,及用石磨摆出的景物、细流。


    “老东莞的一些祠堂前总会有红粉石做成的小石磨。听风水先生说,那是风水轮流转的意思。还有开花散叶,传宗接代的喻意呢!不过平常百姓家用的石磨就不会是红粉石了,因为红粉石材质比较软,不实用。平时大家用的还是麻石磨子。”红颜徐徐地有所回忆起来。“哈哈,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我打趣道,“记得我们在行走中,时常看到一些人家门外放着小小的石磨不知可有此意啊?”“石磨的磨口指向家门口,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了!”红颜笑答。石磨,这一小小的物件,却承载着厚厚人文内涵。


    循着院左侧继续前行,眼前一亮。墙上挂满了——房檐下的木雕。如:翠竹、石榴、孔雀、喜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木雕下有几扇矮门。极为精致,别样。因此前曾写《东莞矮门文化》一文。不再多叙,但此处有一发现不得不提,矮门旁另有一小门,类似矮门——东莞小姐门。并有民谣曰:“罗村对面白头塘,涡岭行前乌石岗,番薯芋仔马蹄岗,姑娘最多新罗村,睇真不赛两头塘。”红颜却记得这段民谣应该是这样唱的:“罗村对面白沙塘,罗村又有一条狗肉巷。涡岭行埋乌石岗,番仔芋仔马蹄岗。娘仔最靓新屋昌,睇真唔赛两头塘。”


    民谣说的是从前有个后生,求媒人给他找个漂亮的姑娘为妻。媒人找遍了罗沙、白沙塘,找玉巷、乌石岗、马蹄岗都没有找到让后生合意的。有一天,后生在新屋昌看到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姑娘,正想让媒婆去说媒,可是仔细一看,又觉得这个姑娘还不如当初在罗沙看到的那个姑娘漂亮,于是央求媒婆替自己和罗沙的那个姑娘做媒。新娘子娶回来,后生才知道,那天在新屋昌看到的正是这个罗沙的新娘子。


    再向下则是各式各样的门的收藏。有平常百姓家的寒门、有官僚家的豪门、也有官府的官门……
另有一“进士”匾:中间书“进士”两个硕大的字。右侧书有“钦命大总裁……姚文田”,左侧落款为“嘉庆丁丑年中式一百二十八名进士,钦点内阁中书何有书立。”这让我们想到东莞宋元明清崇武尚文,书馆林立,茶山南社竟有进士村之说,令人惊叹不已。小小莞邑,在明代入朝为官者达几十人之多。

    顺右侧返回。则遇到正在工作间忙碌的四、五十岁的谢师傅和儿子,他们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着条形木版上的花纹、鸟兽……。我们进了工作间与谢师傅攀谈起来。

    “院子里的那只‘犭贪’谁刻的呢?”红颜不失时机地采访。“‘犭贪’是叶生按11的比例从人民公园描来的。并带回了很多‘犭贪’的照片。我和儿子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把它雕刻出来。”谢师傅的话,让我们起了一些敬意。再次打量着谢师傅,他戴着一幅眼镜,头发有点长而凌乱,人长得瘦瘦的,但眼睛却十分有神。

    谢师傅的案头摆放一个手提木盒,盒内堆满了几十只凿子、钻头等专用工具,案上满是刨花。谢师傅又给我们展示了整个制作的流程,选材、下料、画草图、雕刻、再加工、刨光……这位从事了三十余年手工雕刻的湖南匠师,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出了工作间,便看到一块“晏东叶公祠堂”的石匾,旁边还倒着两个小小的尖角的石狮子。这让我们想到了前一段《南都时报》报道的东莞道滘叶氏祠堂的去与留的问题。俩人都猜测间,老板叶生从屋内走出来,乐呵呵地说:“我这儿的东西怎么样?都是东莞的老物件哦!”我们笑了。叶生五十多岁的样子,寸发阔脸,身体微微有点发福,十分热情健谈。当看到我们在注视这块石匾时,他十分自豪地说:“这石匾是从道滘叶氏祠堂运来了。你们看,这石狮、这红粉石的基础、这青砖……”“啊?!这真的是道滘的。”我们深感惊讶,叶氏祠堂不是拆掉了吗?这些老物件居然在这里看到了!在后来的闲聊中得知,叶生原来是道滘叶氏的后裔,他热心地把这些东西收藏了起来。



    我们送了本《东莞印象》给叶生。叶生顿神采飞扬,领着我们打开了上了锁的仓库。

    眼前豁然一亮,满院子的砖雕、石刻、瓷墩……应接不暇。

    叶生领我们深入仓库,迎面有一个大木栊。叶生说:“这是国民党中将徐景塘女儿的陪嫁妆。”“哦!徐景塘?”我们不禁愣了一下。徐景塘,东莞鳌峙塘村人,曾任粤军第五军中将军长,为国民政府立下汗马功劳,且热爱家乡建设事业,曾多次捐款捐物。记得现在村里还有徐景故居楼高三层门面有当年的将军府氛派

    细看这个木栊,保存相当完好。不仅两边的两根木柄佐以洋琴状的装饰、两道横木安然,包括抬木栊的扁担都还在。木栊共三层。木栊外上面第一层有四个圆圈,内有四个篆字:徐启复堂。第二、三层均刻有:福禄两字。两道横木间有一扇形雕花,中间书字:百年好合。木栊上所有字迹都涂上金粉。显得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墙上悬挂一木屏风。屏风上有题诗:“麻雀禾——休论鹄峙鸾翔,只解占晴课雨。啁啾时在人间,惭愧食粟而已。”落款为“道生园张嘉谟诗”。

    这又让我们吃了一惊。张嘉谟,字鼎铭,号梅耶,别号遁叟老人、问花主人,莞城博厦人。可园主人张敬修的侄子,在修建可园时,曾督造邀山阁等。其人喜欢古董,精于鉴赏,善长篆刻,尤精绘画。师从二居,尽得其旨,专写墨兰,名重岭南。    莞道生园位于东莞莞城城外西隅下关道富巷,建于道光末年。园内为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蔚然可观。而今的道生园早已荒草萋萋,鲜为人知了。随着城市的拆迁、重建,过去的鸣柯巷、道富巷等都已荡然无存了。现在道生园的建筑也只剩下两排残垣断壁了。我们曾经多次前往考察。然与事无补,不久,这座东莞著名的古建筑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使我感慨,东莞博厦的四大名园,名存实亡。滑石街的学圃、下关的欣遇园、道富巷的道生园,均将湮没于民间。唯可园重焕生机,繁荣尚存。真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能看到张家谟的诗。



    墙上另有对联一幅。上联:岁月莫从闲里过;下联:成功须向勤中求。落款为“包世臣”。字体俊逸,丰腴大气,隐约有二王之气。

   包世臣,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坚决反对英国资本主 义侵略,积极抵制清朝封建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的爱国思想家;道光八年(1828),他《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提出警惕鸦片之祸;道光十八年(1838)底,林则徐赴粤禁烟,次年正月路过江西南昌,问禁烟之计,包世臣向他提出止浊必澄其源,行法先治其内三元里抗英之后,他又写成 《歼夷议》上达天庭,却未成行。这是一位爱国者,同时也是一位在书法上有大成的书法家。

    进入里间,叶生指着一个椭圆形的一物说:“你们看,这可是宝贝啊!”我们赶忙近前细看,原来是一面镜子,灰尘满布,实无趣意。“看。”叶生一看我们的满脸狐疑之色,“这儿有题字。”俯身过去,果然看到两行如枣般的行楷字:“养和书局主人雅鉴。高佳敬赠。”东莞县志载:东莞曾有几个较大的书局。分别为城外卖麻街养和书局、教场街(后改为中山路)的“萃英楼”书局翰文堂明秀堂、“觉觉斋”等集印刷、勘校、出版、发行的一条龙的服务,故而,东莞当时的诸如《东莞县志》、《花笺记》、《二荷花史》等都在东莞印刷发行的……可见当时的东莞出版业十分发达,存世达一、二百年之久。为东莞教育文史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块椭圆形的暗红色边框的大镜子成了历史的见证,的确是一件难得的东莞书局的珍贵文物。


    靠近镜子的旁边,有一枪。叶生笑了:“这可是旧时的灭火枪。”“咦?灭火枪?!”我们有感到有些诧异。叶生伸手从架子上拿下灭火枪,一边示范着用法,一边介绍着:“这支灭火枪是用黄铜做的。”我们拿在手中,压手的沉,感觉有五、六斤的样子。枪身上已经锈迹斑斑了。但仍可看出制造的工艺还是十分精细的,喷水头呈圆锥形,喷水头和枪身之间由一根直径内壁直径相当的铜管相边。枪上有两个铜扣,可以背在身上。铜枪上还铸造着一些图案和使用方法。

    叶生说:“这灭火枪,老百姓也叫灭火水笔。广州、东莞一些比较大的商号、工厂必备的灭火工具。现在,只能在博物馆里看一看了。”“呵呵,叶生这里果真收藏了东莞的民间的宝贝。今天让我们大开眼界了。”我们笑着应着叶生。

    又看到一排排的架子上的各种模具、茶壶、炊具、各种农具、家具等,另有与东莞革命有关的鸟铳、火枪、水壶、背包、图片……

    “你们看。这些锡器。”叶生兴奋地说,“我其实更加喜欢东莞革命的文物收藏。”

    “哦,这些锡器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不解地问道。

    “呵呵,这是广昌隆的锡器哦!”叶生一句话揭开了密底。

    原来广昌隆是东莞城外西隅振华路(原来叫打锡街)与德厚里巷**接处的左边第一间的一个打锡的商铺,曾是东莞县委交通站旧址。


    1927年秋,中 共东莞县委成立,先后在常平周屋厦的周氏宗祠和万江永泰村秘密设立县委机关,并在莞城以县委委员赖成基经营的打锡铺——广昌隆作为县委交通站。



   我们曾经多次到这个旧址拍照和考证。叶生的话,一下子就唤起了我们的记忆。



    眼前这一组制作精美的锡器,由四个烛台和一个大香炉组成。香炉是两耳青龙花纹柄,三足鼎立,中间的蜂腰把香炉分为上下两个圆形的器物。而烛台,亦是用两层组成,高约三十公分,与香炉相配。可见当时东莞手工业的发达。虽然广昌隆的商铺早已不在,可是这组锡器仍然让我们铭记那段东莞人民争取解放争取民 主争取自由的由血与火交织的历史。



    又到了左侧的库房,内藏有各种各样的瓷器、陶罐、石头、香木……


    “这个盆里怎么有一个小孩子呢?”红颜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红颜的话引起了我和叶生的注意。一个红漆描金的梳妆台上有一个红漆的木盆,木盆内果然有一个陶瓷的可爱的小孩子。


    我也随和了一句:“蛮可爱的仔啊!”叶生手抚着木盆:“这可不是个好东西。这是溺婴盆。”“什么?虐婴盆。虐待儿童的吗?”红颜紧跟着问。“不是。过去万江人家孩子较多,尤其是生了几个女孩的人家。养不起或不想养那么多的女儿。通常会把刚刚生下来的女婴放在这个盆里,用沸水烫死,抛入江中。”叶生心情沉重地叙述着。“啊?!竟然有这回事啊!”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真是太惨忍了。真是太没人情味了。”再细看这个木盆,盆底由四只约二十公分的竹子做成的腿支撑着。盆外有两道铁箍相勒。盆里的孩子仍然是一脸地天真和无邪。回想东莞这块土地上曾经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我们不寒而慄。再看一看这个邪 恶的盆子,我们神情黯然。

    此后的一些东西,我们似乎都没了什么的感觉了。我们慢慢踱出了仓库。院里成排的石象、成片的砖雕、成行的瓷墩、成组的陶瓷鳌鱼……都在眼巴巴地望着我们,似乎等待着有缘人的赏识。


    随着叶生的介绍。我们来到了屋内。这是叶生的办公室,也是叶生收藏品的一个大展室。

    一进门,一股幽幽的香,淡淡而来。室内燃着一缕莞香。原来,我们和叶生是相识的。2007年我们考查莞香时,曾专门拜访过叶生。当时,叶生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东莞的各种各样的香料和香制品,还品了莞香茶……今日故地重游,发现叶生的展馆里又新增了不少的宝贝。
叶生一边热情招呼我们坐下,一边沏上了莞香茶。我们一面笑着谢了一面催促着叶生展示一下他的宝物。

    一提到馆藏,叶生果然坐不住了。兴奋得象个孩子一样领着我们转进了展厅。

    迎面有一个牌子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广东东莞县正堂”几个大字刻在一块宽大的红漆木牌上,其中“广东”两横排在最上方,而“东莞县正堂”五字竖排在其下方。木牌下有一个木制的柄。

    “这个物件是老东莞县衙的旧物。我从广州旧货市场淘来的。”叶生十分自豪地说。

    “这个牌子很有文物价值。也是难得的东莞县衙的实物。值得好好收藏。”我们不住地点头,肯定叶生的这些收藏。

    东莞县衙在现在的万寿路上,正对着县正街。东莞古代有名的县长如宋代修东江大堤的李岩、宋代修王氏家庙的王中行、清代却金亭记载的李桤……亦有民  国东莞县第一任县长莞人黄侠毅、建国后第一任东莞县长杨培……还有南城篁村的张鸿耇,曾任普宁、电白二县县长……

    忽然,叶生指着架子上的一艘小船:“看,这才真正的疍民的船。”

    “噢!疍民家的船。”我们若有所思地仔细地打量着这般小船。船模型十分精致,整体瘦长,漆着广漆柏油。船头有锚,一望去,船舱内有平坦,靠近船尾处有两级台阶。船舱内有三道竹子做得弓形梁,上面覆盖着以细竹编就的棚子。船舱一侧还有两把船桨,还有一杆长长的竹篙……

    “这是我请朋友专门按实际疍家渔船的样子加工的。”叶生兴致盎然地说,“现在,东莞不容易看到这种船了。”

    “是啊!”我们附和着。

    疍民,是依水而生的水上人。一般分为咸水疍民和淡水疍民。信奉洪圣的,多数是咸水疍民,例如香港、深圳、东莞的水上人;淡水蛋民信的是龙王,如广州珠江、东莞东江的水上人。疍民通常都在水上居住,后来为方便老人孩子开始在岸上搭棚,叫水棚、水寮等。疍家人的民谣即为咸水歌。
现在,疍民早已全部上岸了。唯有咸水歌还在舞台上传唱不息……

      “快看。这个椅子。”叶生又招呼我们,“这是花椅。”“什么花椅?”我不解地问。“就是花艇上的专用椅子。花艇是妓 女专用的船。”“哦!这个椅子怎么是专用的呢?”我仍然不明白追问着。“看。这个奇子类似躺椅。每条花艇上总会摆放两只花椅,中间放一茶几,可以与嫖 客一起抽大烟,喝茶,也可以在花椅上接 客。”叶生边说,边把花椅的下面的一个小方几拉出来。的确很精致,难为想得这么周到。

       “院里的那个船就是花艇啊!”叶生有意提醒道,“东莞有句老话,‘就当坐花艇’说的就是这样的花艇!意思是‘打水漂’。”

        原来,院子里靠右边的小船,船身约有六、七米的样子。船舱高高隆起,舱边还放着一把雕花的大红椅子,现在想来可能是老鸨坐在船头招呼客人的吧。现在的船舱上已经被叶生装饰得面目全非了,把一些屋檐下的木雕都挂在了船舱两侧,船舱口有描金的木雕,不知是原装还是后来装上的。船舱口高挑着一串大红灯笼,上书“生意兴隆”四个字。不过,红灯笼早已褪色了,露出斑驳的白。看着已经十分古旧的船身,露天存放的环境,也许用不了几年,船身或许就要腐朽了。

       “这才是珍品。可园的。”叶生打断我们的回忆。

        叶生打开室内的灯,眼前顿时亮堂起来。一幅竹子做得对联及一个硕大的木匾。上联曰:青山不墨千古画;下联曰:绿水无弦万古琴。落款依稀辨得为:关伯垣。

      “这是绿绮楼的对联?”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关伯垣”者何许人也?一时也难以考证了。现在的绿绮楼已经没有对联了,只有室有一中堂配画联曰:半室琴书声漱玉;一廉花月影笼香。两联一比,远不如叶生所藏对联之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再看木匾有四个硕大的题字:“琴堂佐理。”但细观其匾额、落款均与可园无关,我们的目光又开始游移起来。

      “这是我从广西等地淘来的。”叶生很诚恳地说,“不过,下面这幅当真是可园内的。”

        这幅画上有两位成年的长者。居中正坐的男子当是张敬修,年约五、六十岁的光景,光头,一袭土黄色有长衫。左手端着白瓷茶杯,右手摇着一柄绢画扇,慈眉善目,全然看不出他曾是一名驰骋沙场的武将。老者旁边坐了一位年岁相仿的老太太。她上穿蓝色圆领右衽宽袖上衣,下着白底蓝花衬裙,左手扶着一个正在撒娇的小孩童,右手持一株带露的兰花清雅而端庄。两位老者的身后站着婢女和小厮各一,画的背景有西洋镜、挂钟,不难看出主人家道殷实、富有和不落潮流的意识。

       “这幅画好像在可园见过!”红颜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哦?”我回头,等红颜把话说完。“记得以前还见过一副画张敬修病危时在邀山阁上的水彩画。”“这么说来,这幅画不是原来的了?”我有点失落。“那也不能确定,但是即便是后来画的,也很珍贵了!”红颜走到画前细细地欣赏了起来。
“来,给你们开开眼界!”热情好客的叶生打开了一个木制的箱子盖,从里面双手抱出了一个花盆。这是一个靛紫色的花盆,盆身白底扇形图案上浮雕着“可园”两个淡蓝的正楷大字。“这盆本来有一对的,可惜我只收藏了一只。”叶生无不惋惜地说道。

        我们从叶生的宝贝堆里踱出来,脑子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极富莞邑风土人情的物件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来来来,喝点莞香茶!”缕缕莞香从炉子里扶摇而上,叶生取来茶叶,又熟练地沏茶。轻抿一口莞香茶,慢慢品来,有点浑顿的脑子顿时清晰起来。我们不约而同地赞了一声:“好茶!”叶生笑了:“呵呵,这茶一喝,人就精神了!我放陈皮了。”“陈皮?”我不由得低声自语。早就听说过东莞有三宝:陈皮、咸榄、禾莞草了。总是不知道这晒干了的柑橘皮怎么有这么多的用途。

    “这陈皮最讲究一个‘陈’字,放的时间越长,功效就越大。陈皮可以健脾胃、除痰止咳,补中益气。老人们常说,超过10年的果皮能治百病!”叶生侃侃而谈。

       夕日欲颓,树影摇曳,我们告别叶生,再次来到东江之畔,但见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依然西流,仰望直插青云的金鳌宝塔,我们的心情再次澎湃起来,我们想把行走中的新发现和快乐与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

下载 (342.97 KB)
2010-11-28 23:13

 

叶生馆藏“犭贪”

下载 (268.12 KB)
2010-11-28 23:13

 

罗亨信府上大门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下载 (334 KB)
2010-11-28 23:13

 

木搓

下载 (224.51 KB)
2010-11-28 23:13

 

雕刻“犭贪”的谢姓父子


下载 (327.34 KB)
2010-11-28 23:13

 

道窖晏东叶公祠

下载 (183.85 KB)
2010-11-28 23:13

 

徐景塘女儿的陪嫁木栊

下载 (237.33 KB)
2010-11-28 23:13

 

道生园主人张家谟的诗

下载 (177.9 KB)
2010-11-28 23:13

 

高佳敬赠养和书局的西洋镜

下载 (102.09 KB)
2010-11-28 23:13

 

广昌隆的锡器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下载 (78.12 KB)
2010-11-28 23:13

 

民 国时期的灭火水枪

下载 (173.76 KB)
2010-11-28 23:13

 

东莞特有的溺婴盆


下载 (212.86 KB)
2010-11-28 23:21

 

东莞疍家艇模型


下载 (343.97 KB)
2010-11-28 23:21

 

花艇


下载 (268.84 KB)
2010-11-28 23:21

 

花艇上的花椅


下载 (289.72 KB)
2010-11-28 23:21

 

叶生介绍说这是可园绿绮楼的对联


下载 (176.21 KB)
2010-11-28 23:21

 

可园主人张敬修夫妻的画像



下载 (219.83 KB)
2010-11-28 23:21

 

叶生说这是可园的花盆


下载 (108.61 KB)
2010-11-29 09:19

 

叶生请我们喝放了陈皮的莞香茶



`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