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电子书:思想的叛逆“性”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34:02
 思想的叛逆“性”历史

  明、清两代,是封建统治阶级竭力推行封建礼教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在中国逐渐萌芽的时代。由于封建礼教如此摧残人性,必然要受到一些具有进步思想者的反对与批判。从明末到清朝,所谓“异端”之说纷起,两种思想的斗争显得十分激烈。一方面,统治者更加强调“男女婚配”的“教化大伦”,并把这视为“正治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反对束缚个性、主张男女平等的“异端”思潮已经露头,一些对社会潮流观察敏锐的人开始对女子的贞节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以至反对与批判。

  一、批判封建礼教,主张光复人性

  在清朝,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不少的,在中期就有戴震、俞正燮、龚自珍、魏源等人,在他们的言论和文章中,都反映出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要求。

  首先是戴震,他是休宁人,字东原,乾隆年间的举人,无其他嗜好,唯喜读书,对礼经制度、名物及推步天象,都洞彻原本。他又探究汉儒传注及说文诸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他著述很多,大多为古书的评析、考证。他的《孟子字义疏证》闪耀着灿烂的理性之光,也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值得注意的著作之一。在理学的封建礼教不遗余力地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呼叫中,他明确指出理学家们实际上完全违背了孟子当初开明的原意。他在这方面的观点主要有三:一是“理欲之辨”成为一种残忍的杀人工具。理学家们要灭人欲,其实人欲是灭不尽的,所以道学家们就有口实去任意打人,杀人。二是“理欲之辨”这种杀人工具掌握在尊长和有权势者的手里,卑者、幼者、贱者即使有理也仍旧是叛逆。三是禁欲在实际上不可能,却硬要在理论上加以强调,其结果只能造成普遍的虚伪。

  他的这些理论观点,实在是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的。

  还有一位俞正燮,思想也很进步。他是道光年间的举人,家贫性介,才识俱长。他比较重于现实,其文典重,能发前人所未发。他是清朝中叶反对男女贞操双重标准的著名人士。他在《妒非妇人恶德论》中写道:“夫妇之道,言致一也。”他反对纳妾,主张实行彻底的一夫一妻制。他在《贞女说》一文中猛烈抨击社会要求妇女守节的不合理和家族逼迫寡妇自杀殉夫以求光耀门楣的可耻。他说:

  后世女子不肯再受聘者,谓之贞女,其义实有难安。未同衾而同穴,谓之无害,则又何必亲迎,何必庙见,何必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世又何必有男女之分乎?此盖贤者未思之过。……尝见一诗云:“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婿死无端女亦无,鸩酒在尊绳在梁。女儿贪生奈逼迫,断肠借以传姓氏。三年华表朝树门,应闻新鬼求返魂。”——呜呼,男儿以忠义自责可耳;妇女贞烈,岂是男子之荣也!

  这一段论述,尤其是所载之诗真是入木三分。在《节妇说》中,俞正燮又为寡妇所处的非人境地大声呐喊说:“再嫁者不当非之;不再嫁者,敬礼之斯可矣。”他认为男子既然可以再娶,妇女就可以再嫁。他认为:“妇无二适之文固也,男亦无再娶之义……古言终身不改,身引男女同也。七事出妻,乃七改矣;妻死再娶,乃八改矣;男子礼义无涯矣,而深文以罔妇人,是无耻之论也。”